安徽省饮用水卫监测水性疾病监测及质量控制_第1页
安徽省饮用水卫监测水性疾病监测及质量控制_第2页
安徽省饮用水卫监测水性疾病监测及质量控制_第3页
安徽省饮用水卫监测水性疾病监测及质量控制_第4页
安徽省饮用水卫监测水性疾病监测及质量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11年安徽省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水性疾病监测及质量控制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科 王志强 2011年6月1日2一、目标 建立与饮用水水质监测相配套的疾病监测网络,对水性疾建立与饮用水水质监测相配套的疾病监测网络,对水性疾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卫生对健康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卫生对健康的影响,实现饮用水卫生的科学监督和管理。的影响,实现饮用水卫生的科学监督和管理。3二、监测区域和监测人群 监测区域为纳入监测网络的市、县;监测区域为纳入监测网络的市、县; 监测人群为监测区域内的全人群。(城市监测人群为监测区域内的全人群。(城市+农村)农村) 国家统

2、计局关于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务院于(国务院于2008年年7月月12日国函日国函200860号批复)对城市和农村的界号批复)对城市和农村的界定定4城镇: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镇: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1.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2. 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3

3、. 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乡村: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区域。乡村: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区域。5三、监测内容1、水性传染病的监测、水性传染病的监测 1)监测病种霍乱、伤寒、副伤寒、甲肝、戊肝、细菌性)监测病种霍乱、伤寒、副伤寒、甲肝、戊肝、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痢疾、阿米巴性痢疾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

4、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监测人群监测点监测区域内(现住址)所有常住人口。)监测人群监测点监测区域内(现住址)所有常住人口。 3)监测内容)监测内容61、水性传染病监测、水性传染病监测 水性传染病:监测人群饮水相关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水性传染病:监测人群饮水相关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个案病例);并按季度填报附表(个案病例);并按季度填报附表1的相关信息。的相关信息。 人口数据:水性传染病疾病监测区域内(现住址)的所有人口数据:水性传染病疾病监测区域内(现住址)的所有常住人口,常住人口,2010年监测区域常住居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年监测区域常

5、住居民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查数据。 4)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为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为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 按发病日期和现住址导出数据,数据起始时间为按发病日期和现住址导出数据,数据起始时间为2011年年1月月1日。日。7附表附表1 水源性传染病监测信息登记表水源性传染病监测信息登记表监测区域:监测区域: 省省 市市 县县 行政区划编码行政区划编码:报告时间范围:报告时间范围: 年年 第第 季度季度辖区内人口数:城市辖区内人口数:城市 万万人;农村人;农村 万万人人8病名病名发病人数(人)发病人数(人)城市城市农村农村霍乱霍乱伤寒伤寒副伤寒副伤寒甲肝甲肝戊肝戊肝细菌性痢疾细

6、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泻病合计合计9 根据有关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的规定,省疾控中心近期将下根据有关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的规定,省疾控中心近期将下发文件,要求承担水质监测的市、县疾控中心授权具体工发文件,要求承担水质监测的市、县疾控中心授权具体工作人员,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和突作人员,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管理系统模块。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管理系统模块。101112点击此处选择管理系统13点击此处,选择报卡浏览审核1415在

7、此处选择“按现住址浏览”此处选择市县级别此处选择发病日期此处选择疾病名称此处选全部1617选择全选选择导出到excel1819点击此处20城市发病病例农村发病病例212、突发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事件监测 1)监测范围:监测点辖区范围内发生的由饮水污染引发)监测范围:监测点辖区范围内发生的由饮水污染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监测人群:水性疾病监测区域内的全人群,包括所有)监测人群:水性疾病监测区域内的全人群,包括所有年龄段、性别和职业的常住居民(现住址)和流动人口。年龄段、性别和职业的常住居民(现住址)和流动人口。 3)数据来源: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数据来

8、源: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按日期和监测区域导出饮用水相关事件信息。事件数据,按日期和监测区域导出饮用水相关事件信息。224)其他饮水污染事件:)其他饮水污染事件: 对于部分群体感染性腹泻事件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对于部分群体感染性腹泻事件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和标准,虽然已经控制,但原因待查,不排除饮水卫范围和标准,虽然已经控制,但原因待查,不排除饮水卫生因素的也应纳入到报告系统中。生因素的也应纳入到报告系统中。 监测中发现饮水水质污染,尚未导致居民患病和就诊的事监测中发现饮水水质污染,尚未导致居民患病和就诊的事件。件。5)饮用水污染事件统一填报附表)饮用水污染

9、事件统一填报附表2。23附表2 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登记表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登记表 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时间: 年年 月月 日日 事件结束时间事件结束时间 年年 月月 日日 事件发生单位或地点:事件发生单位或地点:行政区划编码行政区划编码:健康影响健康影响人数:人数: 其中就诊人数:其中就诊人数: 人人 24供水方式供水方式集中式供水:集中式供水: 市政供水市政供水 自建设施供水自建设施供水二次供水二次供水 分散式供水分散式供水 事件原因事件原因水源水污染水源水污染 管道污染管道污染 二次供水污染二次供水污染末梢水污染末梢水污染 其他其他主要污染物及来源主要污染物及来源调查处理结果调查处理结果

10、报告人报告人: 报告日期:报告日期:说明:本表于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事件后填写。说明:本表于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事件后填写。25点击此处262728注意事件名称,提高敏感性查看详细内容29事件处理过程总结报告3031323334四、数据上报 水性疾病监测数据(水性疾病个案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水性疾病监测数据(水性疾病个案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情况、附表件个案情况、附表1、附表、附表2数据)于每季度第数据)于每季度第3个月末前个月末前报告上季度的监测结果。报告上季度的监测结果。 监测数据实行数据的零报告制度。监测数据实行数据的零报告制度。 监测数据将通过监测数据将通过“全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全

11、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中的中的“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信息报告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信息报告”进行互联网直报。国家级、进行互联网直报。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卫生部门按照权限进行数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卫生部门按照权限进行数据的输录、审核、上报、查询、统计监测结果。网络直报据的输录、审核、上报、查询、统计监测结果。网络直报系统完善前,可通过电子邮件以系统完善前,可通过电子邮件以excel表格上报。表格上报。35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一一监测区域的选择与分布监测区域的选择与分布二二监测点的选择与分布监测点的选择与分布三三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四四送样过程的

12、质量控制送样过程的质量控制五五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36监测市、县(区)分布监测市、县(区)分布 城市城市4个:合肥市、阜阳市、个:合肥市、阜阳市、铜陵市、芜湖市铜陵市、芜湖市 皖北皖北4个:界首市、太和县、个: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蒙城县临泉县、蒙城县 皖中皖中5个:天长市、肥东县、个:天长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全椒县肥西县、长丰县、全椒县 皖南皖南4个:宁国市、铜陵县、个:宁国市、铜陵县、枞阳县、芜湖县枞阳县、芜湖县37监测县区的监测能力监测县区的监测能力序号序号城市城市县(市、区)县(市、区)常规监测指标常规监测指标能监测项目能监测项目通过计量认证项目通过计量认

13、证项目1阜阳市阜阳市界首市界首市4040404034342芜湖市芜湖市芜湖县芜湖县4040404040403阜阳市阜阳市太和县太和县404039390 04亳州市亳州市蒙城县蒙城县4040383838385滁州市滁州市全椒县全椒县4040363636366滁州市滁州市天长市天长市4040363622227安庆市安庆市枞阳县枞阳县4040343431318阜阳市阜阳市临泉县临泉县4040343435359合肥市合肥市肥西县肥西县40403333323210宣城市宣城市宁国市宁国市40403131292911合肥市合肥市长丰县长丰县40403030292912合肥市合肥市肥东县肥东县4040272

14、7252513铜陵市铜陵市铜陵县铜陵县40402626262638监测县(市、区)的监测能力与全省比较监测县(市、区)的监测能力与全省比较- -县区数县区数常规指标常规指标应检测指标应检测指标实际检测指标实际检测指标检测率检测率% %20102010年调查年调查县(区)县(区)61614040244024401791179173.4 73.4 61613232195219521640164084.0 84.0 监测县监测县(区)(区)1313404052052044244285.0 85.0 1313323241641638938993.5 93.5 39二、监测点的选择与分布 监测点要具有代

15、表性。监测点要具有代表性。1. 管网末梢水可从市政供水的监测点中进行选择管网末梢水可从市政供水的监测点中进行选择2. 二次供水和管网水的采样点设置应考虑管网的近、二次供水和管网水的采样点设置应考虑管网的近、远端和人口的密疏。远端和人口的密疏。3. 人口集中或流动性较大的地点;人口集中或流动性较大的地点;4. 分散式供水应覆盖所有的水源类型和取水方式;分散式供水应覆盖所有的水源类型和取水方式;40 监测点要能代表主要的饮用不同类型水源和供水的人群;监测点要能代表主要的饮用不同类型水源和供水的人群; 监测点能反映当地的经水传播传染病情况;监测点能反映当地的经水传播传染病情况; 监测点能反映环境污染

16、对饮水水质的影响;监测点能反映环境污染对饮水水质的影响; 综合考虑辖区内不同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辖区内不同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监测点要相对固定,能长期进行监测。监测点要相对固定,能长期进行监测。41三、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1.1. 现场测试后的水样不能再带回实验室用于其它项目的检现场测试后的水样不能再带回实验室用于其它项目的检测。测。2.2. 根据各被测组分的特性根据各被测组分的特性, ,选用合适的采样器和盛水容器。选用合适的采样器和盛水容器。盛水容器必须专用容器。盛水容器必须专用容器。3.3. 现场工作前现场工作前, ,检查保存剂的纯度和玻璃器皿的清洁度。检查保存剂的纯度和玻璃器皿的

17、清洁度。4.4. 必须选用推荐的保存方法。所有保存剂必须是分析实验必须选用推荐的保存方法。所有保存剂必须是分析实验室提供和确认的分析纯级试剂。室提供和确认的分析纯级试剂。425.5. 保存样品时保存样品时, ,可将相同保存方法的水样划为同一样品组可将相同保存方法的水样划为同一样品组, ,以减少错加保存剂和对保存剂产生交叉污染的可能。以减少错加保存剂和对保存剂产生交叉污染的可能。6.6. 手和手套不应与采样瓶内壁和瓶塞接触。手和手套不应与采样瓶内壁和瓶塞接触。7.7. 盛水容器必须置于清洁环境内盛水容器必须置于清洁环境内, ,远离灰尘、污物、烟雾和远离灰尘、污物、烟雾和烟灰等污染物。保持采样车的

18、清洁。烟灰等污染物。保持采样车的清洁。8.8. 样品的编号要按照规定,尽可能在现场完成。样品的编号要按照规定,尽可能在现场完成。439.9. 经过消毒的采样瓶至采样前仍应保持消毒状态。若消毒经过消毒的采样瓶至采样前仍应保持消毒状态。若消毒的包装纸或铝箔丢失或封口破损的包装纸或铝箔丢失或封口破损, ,瓶子应重新消毒。瓶子应重新消毒。10.10. 水样需避光保存,最好贮藏于凉暗处或冰箱内。水样需避光保存,最好贮藏于凉暗处或冰箱内。11.11. 水样及时送回实验室水样及时送回实验室 , ,不得延误。不得延误。12.12. 采集必要的采集必要的现场空白样、运输空白样、现场平行样以及现场空白样、运输空白

19、样、现场平行样以及现场加标样现场加标样44送样过程的质量控制送样过程的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06)执行。45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 按照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的质量控按照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有关要求进行检验的质量控制。制。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t5750.3-2006)执行。执行。 误差、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准确度、精密度 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 有效数字有效数字46铁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铁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

20、b5750-2006)序号序号指指 标标 限限 值值检验方法检验方法 最低检出浓最低检出浓度度主要仪器主要仪器7 7铁铁(mg/lmg/l)0.30.3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法接法0.30.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极灯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取法取法0.0250.02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极灯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共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共沉淀法沉淀法0.010.0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极灯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0.050.05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

2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法0.00450.004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0.00090.000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4748铜的标准检验方法(铜的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序号序号指指 标标 限限 值值检验方法检验方法 最低检出浓度最低检出浓度主要仪器主要仪器9 9铜(mg/l)1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005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法0.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取法0.007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

22、灯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共沉淀法0.000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巯基棉富集法0.00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二乙基二巯基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0.02比色管、分光光度计双乙醛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0.04比色管、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0.00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0.00009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4950镉的标准检验方法(镉的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序号序号指指 标标 限限 值值检验方法检验方法 最低检出浓度最低检出浓度主要仪器主要仪器2 2镉镉mg/lmg/l0.0050.005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

23、.00050.0005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法0.050.0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取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萃取法0.00250.002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共沉淀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共沉淀法0.0040.00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0.010.01比色管、分光光度计比色管、分光光度计催化示波极谱法催化示波极谱法0.010.01示波极谱仪示波

24、极谱仪原子荧光法原子荧光法0.00050.0005原子荧光光度计、阴极灯原子荧光光度计、阴极灯巯基棉富集法巯基棉富集法0.00040.000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阴极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0.0040.00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0.000060.0000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5152时间安排时间安排 水性疾病监测工作从水性疾病监测工作从2011年年1月月1日进行统计、汇总;日进行统计、汇总;53送样的时间安排送样的时间安排 7月上旬:皖北

25、的阜阳市、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月上旬:皖北的阜阳市、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 8月上旬:皖中的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全月上旬:皖中的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全椒县和天长市椒县和天长市 9月上旬:皖南的铜陵市、芜湖市、宁国市、铜陵县、芜月上旬:皖南的铜陵市、芜湖市、宁国市、铜陵县、芜湖县、枞阳县湖县、枞阳县 送样前和省疾控中心联系。送样前和省疾控中心联系。54全省水质监测工作量一览表全省水质监测工作量一览表注:集中式供水出厂水铜陵市3个,芜湖市3个,阜阳市4个55非常规指标检验流程图非常规指标检验流程图市、县(市、区)采样省疾控中心质管科省疾控中心理化检验室省疾控中心环卫科市、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