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鑫公司马匈嘎金矿区地质勘查阶段性地质报告_第1页
中鑫公司马匈嘎金矿区地质勘查阶段性地质报告_第2页
中鑫公司马匈嘎金矿区地质勘查阶段性地质报告_第3页
中鑫公司马匈嘎金矿区地质勘查阶段性地质报告_第4页
中鑫公司马匈嘎金矿区地质勘查阶段性地质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乌干达Bushenyi地区RL1149金矿权阶段性地质报告中国黄金(乌干达)矿业有限公司二O一五年三月第一章 绪论1.1 目的任务1.1.1 目的通过地质勘探工作,大致查明矿区内砂金的富集规律、赋存部位及品位、厚度变化情况,确定首采地段,为砂金矿开采提供依据。1.1.2 任务:此次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1.认真收集整理前人资料,了解矿区地质及矿产信息。2.开展面上工作,系统收集民采信息。3.实施以浅井为主的探矿工程,并取样淘洗,大致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4.为砂金生产提供2-3个采点。5.以砂金找矿为主兼顾原生金矿找矿。1.2 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条件矿区属中低山侵蚀地貌,地势北高南低,矿

2、区最高海拔1700米,最低1300米,山体呈浑圆状、长椭圆状,沟系呈北西、南北方向展布,气候条件一年两季,雨季、旱季,雨季46月,1012月,旱季13月,79月。矿区东北部为原始森林,区内经济作物有茶叶、香蕉、菠萝、甘蔗、水果、木薯等,牲畜:牛 、羊等,工业不发达。当地居民以打工、种植、放畜为主。1.3 砂金矿调查及开采简史当地居民一直以来都有淘金历史,区内采金点星罗棋布,主要集中在河床、河床边部,山前残坡积砂金,以浅井加斜井的采矿方式开采残坡积砂金,选矿均采用简易溜槽溜矿,以手工淘洗为主。1.4 本次勘探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根据公司工作安排,本次勘探工作于2014年12月22日全面启动,于2

3、015年3月6日结束,历时75天,在全面收集民采信息并实地踏勘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确定了以浅井为主要探矿手段,并圈定了探矿靶区进行勘查,勘查区的选择以靠选厂近为原则,以此推动探矿工作的展开。本次勘查工作工程费用约为 27970 元,不含钻探工程费用。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下表。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统计表序号名称单位工作量备注1浅井工程米506.278条2剥土工程个1663钻探工程米226.273个钻孔4淘洗样品个1252浅井:558个剥土:694个5化学样品件581浅井:512件剥土:21件钻孔:48件6路线地质调查公里531.5 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通过本次工作,大致查明了砂金矿体的分布规

4、律、规模、赋存层位,圈定了6个金矿化体,其中,可供开采的矿点5处。矿体编号矿体面积()矿体厚度(m)矿体体积(m³)备注500004.00200000250005.0012500025002.50625050003.0015000130002.5032500650002.00130000合计160500508750第二章 矿区地质地貌2.1 矿区基岩地质矿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岩石为前寒武系变质片岩、片麻岩、基性岩脉,花岗岩片麻岩,花岗岩及其中的石英脉,最主要和直接的金物质来源为片麻岩、片岩、花岗岩。2.2 第四系地质矿区第四系分布于河沟两旁及山坡缓坡处,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据沉积形式

5、将其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及第四系洪积层。2.2.1 第四系残坡积层分布于山坡较缓处及坡脚平缓处,局部较厚,主要为黄色、褐黄色、黑褐色粘土,夹少量碎石角砾,角砾岩性以石英、片岩为主,无磨圆度,棱角分明,粒径260cm,厚度110m。2.2.2 第四系冲洪层分布于沟谷两旁,局部覆盖较厚,为褐黄色、灰黄色粉质粘土夹砾石,粒径530cm,砾石不具分选性、磨圆度,结构松散,厚度0.510m。2.3 矿区地貌矿区地貌单元属高平原中的中低山,构造侵蚀堆积河谷,水系呈平行状,山体呈椭圆状、长椭圆状。第三章 矿床地质3.1 矿床成因形态类型矿区含金地层岩石为前寒武系变质碎屑岩、片岩、片麻岩、花岗片麻岩、花岗岩及其

6、中的含金石英脉等是最主要的金物质来源,凡切割或临近上述岩石的河谷、缓坡,在有利部位都可形成河谷型砂金、残坡积砂金矿床,其主要砂金类型为残坡积型和河谷型。3.2 矿体特征本次工作共圈出5个矿体1个矿化体,其中15号矿体分布在剥蚀台地的U形洼地中,洼地接近分水岭,6号矿化体分布于山坡较缓处及坡脚平缓处。矿体形态受地貌控制,呈现中间厚两边薄、北厚南薄的透镜体。1号矿体控制面积5万平方米,2号矿体控制面积2.5万平方米,以分水岭为界,两矿体同处一个地貌单元,1号矿体平均4米,2号矿体平均厚度5米,最厚达11米,含金层由黄褐色、杂色砂质粘土、粘土质砾石层组成,粒径2100cm,一般1020cm,磨圆度差

7、,无分选性,金主要富集于底部砾石层和基岩接触带,砾石层23层均为主要的含金层,单层厚0.51.5m,砾石层野外淘洗自然金呈片状、树枝状,金粒0.15mm,含砾粘土层野外淘洗见13粒金,金粒0.11.5mm。两矿体底部基岩以片岩、花岗岩为主,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片岩、片麻岩、花岗岩。35号矿体:3号矿体控制面积2500平方米,4号矿体控制面积5000平方米,5号矿体13000平方米,3个矿体均分布于山坡较缓处及坡脚平缓处。3号矿体平均厚2.5m,4号矿体平均厚3m,5号矿体平均厚2.5m,含金层由黄褐色杂色砂质粘土、粘土质砾石层组成,砾径220cm,一般515cm,磨圆度差,无分选性,金主要

8、富集于粘土质砂砾石层中,砂砾石层单层厚0.22m,野外淘洗见金13粒,金粒径0.11.5mm,自然金呈片状、树枝状。6号矿化体:控制面积6.5万平方米,平均厚度2m,矿体厚度不均,最厚达3m,最薄0.5m,含金层均黄褐色砂质粘土、粘土质砾石层组成,砾径0.220mm,磨圆度差,无分选性,金主要富集于粘土质砾石层中,砂砾层单层厚度厚0.31.5m,野外淘洗见金12粒,金粒径0.1mm,呈片状、树枝状。此次勘查发现矿区黑色腐殖土层均能淘洗见12粒细粒金。3.3 富集规律通过这次勘查工作,对矿区的砂金富集有了一定的认识:1.形成砂金矿最有利的环境是新构造运动隆起不大的山区,还有隆起的冲刷侵蚀区向沉降

9、堆积的过渡带。2.地貌上发育有平面的低山丘陵区或起伏不大的剥蚀高平原区为最佳,在山间(山前)盆地的边部地带也具备这种有利条件。3.砂金矿多富集于中低缓的山地边缘区或从高向低的过渡带处。4.主要富集于碎石层及底部基岩接触带部位。第四章 地质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4.1 勘查工作本次砂金勘查工作严格按照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0208-2002执行。4.1.1 勘查手段、方法依据由于砂金矿床为第四纪形成的堆积物,绝大部分由含泥较多、未胶结或半胶结的泥、砂、砾组成,具一定的稳定性,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因此探矿工程以浅井为主要勘探手段,而浅井工程更能直观的反映地质现象。4.1.2 工程布置原则及

10、网度选择对砂金成矿有利的地貌单元,第四系地层为主要制对象,用稀疏工程大致控制矿体分布范围及远景规模,工程见矿后,按100m×100m,100m×50m的网度对矿体进行控制。4.2 工程质量4.2.1 浅井、取样、淘洗浅井工程掘进深度达到地质设计要求,均施工到风化基岩。取样方法采用刻槽取样,规格、深度均按规范执行。淘洗:野外淘洗人员均经过培训合格上岗,样品淘洗选择在河边水流平缓处进行。第五章 结论5.1 勘查工作程度本次勘查工作严格执行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等相关技术规范,开展了路线地质调查,实施了浅井、钻探等探矿工程,进行了采样淘洗,取得了相关

11、资料,并深入开展了室内资料整理与地质综合研究等工作,各项工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资料真实可靠。5.2 找矿远景评价此次勘查工作范围仅1.8平方公里,发现了5个可供开采的矿体,5个矿体所处的地貌条件相同,而该矿权内这种相似地貌条件的区域较广,这些区域均具备成矿的有利条件,具备一定的找矿远景。通过浅井施工,部份浅井工程底部基岩、风化基岩中经淘洗见金12粒,见金层位为褐红色云母片岩,为下部找原生金矿提供了依据。在风化花岗岩夹石英脉,连续3个样淘洗见金,通过工程对原生矿揭露,有进一步对原生矿工作的必要。5.3 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工作中主要问题是:对矿体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缺少必要的称重设备。无法提供品位数据。矿区面积大,一些成矿有望区域未来的及工作,根据公司最新工作按排,于3月6日暂停马匈嘎矿区地勘工作转入新区作。浅井中基岩取样不能及时化验,导致岩金找矿工作严重滞后。本次勘查工作以控制远景为主,对己知矿点缺少封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