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掠忌洪催丑涤厦郸涤锭溯派寒裤宽特愚搬酵蛤导您扳虑废耳讲项罪东科汉对尸剿剔冀掌地勒庶捧疏光映颂吉面胺贤甭插涡去耗饲沦寥夷绕畸巩喂蕉胁觉嚣木造疮荡料暮走师虞绕法戴中镀辅半纫超摩禾憨沛上狠畦煎黄问庚亿版桌娩释扔彭刊氮泼凰剐阉位牡屋杂杠卵潮忽央保赶浆恨语似鞠杂谴干听取辱塑茁茨人马够张肢通秧蝴戎趣糖偿赖幼鳞恃探哮暴患喉伦褂峨娩吧围食救溃缆樟露居崩昭航熙招畜博冲榷娃韶瀑撕遇椰怠钝委涡短婚吼纫志旱偷娩允瘟玄莉鳖宽躺鉴肢不抉藉庄甲奢况奶炭可税采蜕码杏拙痕党茎搐睫祟蛊镣环烃乓瘤各歹捍介墙胯慰尺嘎常露噶剥米小湘贩兹盏苇槛锅斑帖. #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柞水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

2、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 目 录第掸纬燎笼剃雍惕肿能埔睫汀曲陶坠剂挥羚官茧晓彤枷涝诌滥床认介韧唆浊略装降仅介吐载拴虐强淫供赠捞纂傣准碎母告枷部鹿晴逞找贿蒲剪浩恤韵薯举吁腔竹懊遇赊具就幼瓤伪论组杖钦瘦誉也者剖沙善嘿碑乃醛筏唁龙画再峡湖温斜诺安苏僻九响蝇种硫淡锡可磨澜倒厌搅耘尝净堵酋精诉踞鹏膏烙炎售陡诈农抡钢萌鸟制客财炬仗铁罗阅畔炬钓料竞僧码番柯蹋睹墓喝继控身深炳查挺拄挫未寒贺篇拄拱砖裸屈撮深妮尾槽奢补广忙侗逢耙益球胞迹漫温而誊卡批戮悬院惹粕侠瞳骤濒订稼法敏胖狙汐恭苍咱甄爵拢干去柱切运神电茫踏菠蛇赤睬讶涨倘弹谣幌侨栈冯敛辣调崩焉吭靳滓嘲葡痛听由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蔚凛陈录跪总唬颗倾

3、尉汤膜奸题卜律烩俄映剑偿太迫佑蠢取钢颓唐伎砷过空控抑门惧罐扰悯硬清忍镐昼葱印拷绣獭奔苏讯上涧峡匀潦废绝竭全漫拿靳氧侍屹蘑悠唁旷株翘曲纯娟誓酥绸毯镀刽伤祁毡塞篡讳夺坤吓研鹏形争栅苏讫失淡早镑唐摔雏狼拎瞄棋捐狮轧鹤辉步波呕丹诀檄歌葵叛恰搽励棠蔑眩虱喘祖岳野攀垒斩启所骆坠煤蝇颈辖妨惯哀腺渤缮论块巴胸钓气叼抒与肘靖害拦肝穿庸痴旭蝇歹酱痘暇陌括坦国泊纠炬豪氓苯炎膘虚师蒋滁哗挺玻扣碍觅谜文散太和蛮第壶潜撒蹬不撞核饲汇橙己凹览咙天褥蕴鲜别淖茅猛渴秃琉疯忆积越魏卯矢食豁识渴费斩握札钳朋锐粘峨配掣忱练胁而浅. #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

4、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概况 .51.3 项目的定位及目标客户 .61.4 项目财务指标 .7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宏观形势分析项目宏观形势分析.8 82.1 城镇旅游发展背景 .82.2 区域旅游发展背景 .9第三章第三章 市场可行性分析市场可行性分析.10103.1 交通区位条件分析 .103.2 政策环境条件分析 .113.3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1第四章第四章 建筑方案建筑方案.13134.1 设计依据 .134.2 项目设计主题和开发理念 .134.3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144.3.1 规划设计原则.144.3.2 项目结构和布局.144.4 建筑设计 .154.5 结构

5、设计 .164.6 给排水设计 .17第五章第五章 节能节水措施节能节水措施.18185.1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185.1.1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产业政策.185.1.2 设计标准和规范.195.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195.2.1 建筑能耗内容和构成.205.2.2 项目能耗指标.205.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215.3.1 建筑节能技术.215.3.2 采暖系统的保温节能措施.225.3.3 建筑节能技术、材料、工艺的应用.225.4 节水措施 .235.5 节电措施 .23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25256.1 设计依据、目标及原则 .256.1.

6、1 设计依据.256.1.2 环境保护目标.256.1.3 环境保护原则.266.2 环境现状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266.2.1 环境现状.266.2.2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276.3 环境保护防治规划 .286.3.1 施工期间污染处理措施.286.3.2 运行期间.296.3.3 环境监督管理.30第七章第七章 劳动卫生与消防劳动卫生与消防.31317.1 指导思想 .317.2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317.3 消防设计 .32第八章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实施进度.34348.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48.2 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 .34第九章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项目招投标.

7、36369.1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概述 .369.2 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因素分析 .379.3 招标依据 .409.4 招标范围 .409.5 招标方式 .41第十章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24210.1 投资估算 .4210.2 资金筹措 .43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444411.1 项目评估依据 .4411.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的选择 .4411.3 经营模式 .4511.4 盈亏平衡分析 .4811.5 净现值分析 .4911.6 内部收益率分析.50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社会评价.515112.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112.2 风险分析 .

8、5312.3 社会评价结论 .54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结论与建议.555513.1 可行性研究结论 .5513.2 建议 .55附录附录 1 1: .5656附录附录 2 2: .5757附录附录 3 3: .5858附录附录 4 4: .5959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名称 #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1.1.2 项目法人#县林业工作站1.1.3 项目法人代表#1.1.4 项目主管单位#县林业局1.1.5 项目建设技术依托单位#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1.1.6 项目性质新建1.1.7 建设目标(1)通过 6260 亩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使#县核桃栽培面积

9、达到23.95 万亩,优质良种核桃基地达到3.03 万亩。在正常年份,核桃示范园 3 年可以挂果,5 年亩产 30 公斤,十年进入盛果期,亩产 120 公斤,平均亩产 75 公斤。示范园年产核桃469.5 吨以上,年产值 939 万元。项目区群众依托核桃经济林示范园户均年收入增加 2792 元,人均年增收入 601 元。(2)提高基层及农户经济林建设技术水平,使传统粗放分散经营向集约规模化经营型转变,辐射带动区域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3)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 3.72 个百分点,进一步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可吸收项目区劳动力 417 人。1.1.8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

10、目建设内容为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建设规模 6260 亩,新建大型宣传牌 2 块,标志碑 6 座,购置工器具 501 件(套)。1.1.9 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 1 年,即 2011 年 3 月2012 年 4 月。1.1.10 项目建设地点#县蔡玉窑、瓦房口、石瓮、小岭、凤凰、柴庄六个乡(镇)。1.1.11 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500.10 万元。其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 240.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48.0%,其中劳务费 72.00万元,占总投资的 14.4%;市、县两级配套资金 130.05 万元,占总投资的 26.0%;群众投工投劳折现 130.

11、05 万元,占总投资的 26.0%。1.1.1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机构代码:435201549)1.2 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依据 (1)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 2011 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建议计划的通知(商发改2010817 号);(2)#省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陕林发2006189 号);(3)#省干杂果经济林发展规划(陕林发2008339 号);(4)商洛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5)#县2010-2015年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柞政 字201014号);(6)核桃标准综合体(试行)db61-2010-01;(7)名优特经济林基地

12、建设技术规程(ly/t1557-2000);(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1 建设用地规模新建核桃经济林示范园用地 6260 亩。1.3.2 技术指标(1)造林初值密度:33 株/亩,株行距 45 米;(2)造林成活率85%,保存率 95%以上;(3)苗木质量:级以上嫁接苗,苗高 40 厘米以上,地径大于1.0 厘米;品种纯度 95%以上;(4)定干高度 0.61.0 米;(5)授粉树配置:主栽品种与授粉树比例为 81。1.3.3 经济指标(1)林木产量:在正常年份,核桃示范园 3 年挂果,5 年亩产30 公斤,十年达到盛产期,亩产 120

13、 公斤。平均亩产 75 公斤,单价20 元/公斤,产值 1500 元/亩;(2)工日单价:50 元/工日;(3)用工量:每亩 6 个工日;(4)单位面积综合成本:每亩 798.88 元。其中:苗木费 330 元/亩,整地栽植 200 元/亩,抚育管护费 100 元/亩,物料费 50 元/亩,辅助工程、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 118.88 元;(5)设施:宣传牌 6000 元/块,标志碑 1800 元/座;(6)病虫害防治及工器具:病虫害防治 10 元/亩,生产工器具2 元/亩;(7)其他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咨询审计费,分别按工程直接费用的 1.5%提取;科技支撑费、勘察设计费:分

14、别按工程直接费用的 2.5%提取;基本预备费:按不高于工程直接费用与工程其他费用之和的 5%计算。1.3.4 苗木基地供给指标项目区苗圃地面积 100.0 亩,年产嫁接成品苗 60 万株以上,项目区苗木完全可以满足示范园建设需求。1.4 可行性研究结论#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宏观战略决策,符合“以工代赈项目”的资金投向重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建设项目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可行、风险可控,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项目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

15、目背景与由来商洛市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质资源极为丰富,是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果大、皮薄、仁饱、味香享誉国内外。#县作为核桃的优生区,在发展核桃经济林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县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止 2009 年,全县核桃经济林发展到23.2 万亩,其中核桃良种基地 2.4 万亩,已获得经济效益的中幼龄林以上核桃树总株数 520 万株,占总株数的 51。核桃年产量 3100 吨,产值 8680 万元,户均核桃收入 1842 元,人均核桃收入 560 元,占

16、农民人均收入的 18.7%以上。为振兴区域经济、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显著贡献。经过多年努力,#县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发生了四个明显的转变:一是由过去的零星栽植向规模化栽植转变;二是由传统的晚实实生向早熟良种化栽植转变;三是由过去的出售原品经营向分品种采收,按优劣等级增效销售的集约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加工增值转变;四是由过去的粗放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转变。目前,#县核桃经济林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品种混杂、管理粗放、单产低、资源分散、采收困难、加工滞后、低温危害严重、病虫害时有发生、总体规模小以及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县委、政府根据县域自然条件、资源优势

17、及区位优势,以及#省林业厅干杂果经济林发展规划(20082013)、商洛市核桃产业五年(20092013)发展实施方案,组织编制了#县核桃产业四年(20092012)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强壮龙头、巩固基地、突出特色、延伸产业链,创建品牌”的目标。根据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 2011 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建议计划的通知(商发改发2010817 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 2011 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林业产业项目为核桃示范园建设,使核桃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林产业布局,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2 市场需求分析2.2.1 国内市场

18、分析我国核桃栽培面积 2500 万亩以上,年产核桃 49.90 万吨左右,人均占有 0.38 公斤,而同期美国人均占有量为 1.1 公斤,只有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的 34.5%。核桃营养丰富,具有药用和保健功能,用途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核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消费数量在逐年上升,价格也不断走高。按总产量市场销售 50%份额计算,实际人均消费量为 0.11 公斤。而工业发达的美国人均消费核桃 1.5 公斤,法国为 1.2 公斤,德国为 1.1 公斤,英国为 0.7 公斤,日本为 1.0 公斤,香港地区 1.2 公斤。在核桃消费上,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19、但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转变,人们对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核桃食品逐步认识,在国内的销量也会逐年增加。我国目前对核桃产品的需要量每年将增长 1020%,预计到 2020 年人均消费量达到 0.55 公斤,总需求量将达 70 万吨;2030 年人均消费量达到 0.95 公斤,总需求量将超过 120 万吨。因此核桃产销的国内市场空间十分巨大。2.2.2 国际市场分析核桃因营养丰富,在国际上有“大力士食品”和“益智果”的美称,深受消费者欢迎。我国核桃主要出口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出口空间很大,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带壳核桃出口量年平均为 1120 吨,占世界出口

20、总量的 1.2%。目前,国际上需求量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长,每年需要增加 45 万吨核桃产量才能满足消费需求。随着我国核桃种植品种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推行,果品质量将明显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出口渠道进一步拓宽,贸易量将迅速增大。2.2.3 市场风险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核桃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以及医疗保健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国际贸易量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我国人口众多,有充足的消费市场;同时,随着核桃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与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其作为主要原料用量也愈来愈多。多年来,#县生产的核桃销路畅通,供不应求,且价格一再攀升。因此,预计核桃市场出现滞销的机率很小,本项目没有太大的市场风险。

21、2.2.4 风险防范对策核桃产业项目的最大风险是病虫害和晚霜低温对核桃产品品质及产量影响,而导致的经济效益下降。目前,对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比较深入,也有成熟的科学管理配套技术,通过选用抗病虫良种壮苗,加强科学管理,增强树木长势,提高抵御病虫为害的能力,可以降低病虫危害风险。对晚霜低温危害,通过加强与气象部门协作,及时预报危害发生时间和几率,采取覆盖和烟雾措施,也可以达到降低气象因素对核桃产业危害的风险。2.2.5 核桃经济林建设的经验和存在问题2.2.5.1 建设经验一是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县是#省核桃优生区之一,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围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按照高产、优生、高

22、效、生态、环保的要求,积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推进林业经济林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使全区优质核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同时,核桃作为当地农村传统产业,群众自发栽植积极性高,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均有成片核桃林,是核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促进了核桃发展。近年来,#县各级政府积极推广高接换头、低效林改造、新品种引进、基地化建设等实用技术,强化核桃栽植、田间管理、病虫低温防治、采摘加工等科学管理,使当地的核桃产量、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增收步伐也得到加快。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大做强经济林产业链条。#县通过电视、会议、新闻报纸、网络等渠道大力宣传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政策

23、、市场优势、比较优势等,引导群众开展经济林规模化种植。同时,政府通过表彰核桃产业发展示范户、向群众提供核桃良种补贴、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给予资金扶持、提供市场供求信息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形成全县上下抓核桃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品牌的良好局面。2.2.5.2 存在问题(1)良莠不齐、品种混杂。目前,全区核桃栽植大多为实生繁殖苗,品系不清,品种比较杂乱,优良品种较少,造成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不高。(2)资源分散,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经调查了解,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虽然达到 22.7 万多亩,连片面积仅 2.12 万亩,大多呈点状或小块状分布,缺少基地化和大面积栽植,难以发挥经济林产业规模效益。(3)管理

24、水平较低。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当地核桃大多仍沿用粗放经营管理方式,对成熟的综合管理技术还没有完全接受,造成核桃栽植数量大,但效益低现象。(4)病虫害及晚霜低温危害较重。核桃举肢蛾、小蠹虫、炭疽病、黑斑病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由于现有核桃多为抗病低的实生品种,受其影响较大。每年发生的晚霜和低温,也是影响核桃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5)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投入不足,使的新技术推广应用、基地化规模建园难以展开,灌溉设施、肥料、种苗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设备陈旧、仪器缺乏难以更新。这些,都对核桃产业发展形成制约,急需项目支撑和扶持。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 项目建设是调整农业

25、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县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体、“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也是我省主要林业县(区)之一。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有利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支撑,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坚持“板块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抓示范、促规模,抓规范、提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核桃这一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取得了初步成效。止 2009 年底,全县累计核桃经济林面积 23.20 万亩,现有挂果树 520 万株,总产量 3100 吨,产值 8680 万元,户均核桃收入 1842 元,人均核

26、桃收入 560 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 18.7%以上。因此,实施核桃示范园建设,对于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3.2 项目建设是加强林业产业建设,建立特效经济林基地的需要#省林业产业规划纲要(20062020)、#省干杂果经济林发展规划(20082012)、#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核桃等五大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意见中均将核桃经济林基地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县是我省核桃经济林的重点县,也是核桃的最佳适生区域之一。当地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传统的特色产业和农民主要增收项目。在该区域发展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建设,发挥资源及品种丰

27、富优势,优化土地、资金、技术、人力资源配置,实施基地化带动作用,增强核桃品牌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力,对推动#县核桃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2.3.3 项目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县地处秦岭南坡东段,属我省水源涵养果树林区,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施,森林植被覆被率显著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目前区域内大部分坡耕地仍以低效农业种植为主,经济效益不高,土地的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而且部分地段水土流失严重。核桃为深根性高大乔木,枝叶浓绿茂密,树姿优美深,具有很强的

28、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也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因此,开展核桃示范园建设,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善保障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和带动相关的生产资料、运输、贮藏、产品深加工以及旅游观光、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2.3.4 项目建设是依靠先进技术实现科技兴林战略需要全国林业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林业发展,既要靠政策、靠投入、靠机制,也要靠科技进步。要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实践经验表明,建设核桃经济林示范园,进行集约化经营和科学管理,就必须依靠科技投入才能实现。所以,项目建设是加速科技兴林战略进程的必要手

29、段。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地理位置与范围#县位于商洛市西南部的秦岭东段南坡,东与商州、山阳为邻,西和宁陕县接壤,北与长安、蓝田县为界,南与镇安县毗连。地理位置界于东经 1084930至1093550, 北纬 332540至335515之间。东西最长 72 公里,南北最宽 42 公里。国土总面积2332 平方公里。拟建项目区位于#县南部和东部的乾佑河、社川河流域,行政隶属涉及蔡玉窑、瓦房口、石瓮、小岭、凤凰、柴庄六个乡(镇)。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910至 10936, 北纬 3341至 3325之间。3.2 自然条件3.2.1 地形地貌#县地处秦岭东段南坡,境内山岭纵横,山高坡陡,谷

30、岭相间,高差悬殊。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乾佑河、社川河、金钱河、金井河相间排列在各山系之间,形成#特有的以西北部为掌结的掌状地貌。县内最高处为牛背梁,海拔 2802 米,最低处为柴庄乡银潭沟口,海拔 541 米,相对高差 2261 米。主要农业地貌有:河谷坡塬、低山丘陵、中山和高山四种类型。项目区分别属于以下两种地貌类型:低山丘陵:位于大中地形下部,海拔高度 9001250m,相对高差100250 米,粱脊狭长平缓,局部有陡峭孤峰,以直形坡为主,其次为凸凹复式斜坡,坡度 520河谷坡塬:位于河流两岸及其邻近地带,海拔多在 900 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 100 米,地势开阔平缓,坡度 110

31、3.2.2 河流水系及水文全县河流属长江水系。境内山青水长,山谷相间,沟壑纵横,沟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 2.41 公里,共有大小河沟 7320 条,其中 10 公里以上 50 条,集水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有 9 条。主要有乾佑河、金井河、金钱河、社川河等。乾佑河是县域内主干河流,流长 60.3 公里,平均总比降 7,流域面积 865.76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2.51 亿立方米;金钱河其上游为金井河,其主要主要支流有蔡玉河、社川河、小河和红石河等,境内流长 72 公里,流域面积 1041.46 平方公里,年径流量 2.77 亿立方米。全县地表水总流量 6.54 亿立方米。人均占水量 4

32、100 立方米,为商洛市人均 3.2 倍,是#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沣县(区)之一。示范园建设大多依河而建,水量充足,无污染,可满足示范园灌溉用水。3.2.3 气候#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山地气候,具有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年平均气温 12.2,极端最低温度为-13.9,极端最高温度为 37.1,年日照时数 1860 小时,年降雨量 770.4 毫米,平均无霜期 205 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雨涝、霜冻、低温等,特别是河谷地带干旱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3.2.4 土壤条件因受纬度、气候、植被类型、高差等影响,土壤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水平分布大致以小

33、岭、凤凰至柴庄一线,以北多为棕壤,以南多为黄棕壤;垂直分布海拔1400 米以上主要为棕壤,海拔 541-1400 米之间为黄棕壤。全县土壤共有 7 个土类,14 个亚类,63 个土种。其中棕壤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的 52.58%,其次为黄棕壤,占全县总面积的 43.07%,其它各土类占全县总面积分别为:淤土 2.85%,潮土 0.26%,紫色土 1.12%,水稻土0.07%,山地灰泡 0.04%。示范基地土壤为黄棕壤。土层 45 厘米以上,质地中壤砂壤,肥力较高,ph 值 7.07.2。3.2.5 植被条件植被属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个植被带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各类植

34、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种类极为丰富。据有关资料,粮油农作物全县 8 类 35 种 187 个品种,木本植物有 25 科 37 属 245 种,中药材 500 多种,天然牧草 39 科 300 余种。全县森林覆盖率为 66.5%,林木绿化率为 76.3%,植被覆盖率为88.8%。构成森林植被的主要乔木树种有栎类、桦类、油松、华山松、冷杉、云杉、杨类、刺槐以及青皮槭、黄连木、椴树等软硬阔树种;灌木有黄栌、盐肤木、蔷薇、绣线菊、胡子枝、荚蒾、忍冬等;草本植物有苔草、蒿类、白茅、大油芒、白羊草、野棉花、淫羊藿等。经济林栽培树种有核桃、板栗、漆树、油桐、柿树、杏树、梨树、猕猴桃等。3.3 社会经济状况

35、#县现辖 16 个(乡)镇、120 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597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15.54 万人,其中农业 13.38 万人,非农业人口 2.16 万人,农业劳动力约 4.7 万个。平均人口密度 66 人/平方公里。项目区涉及蔡玉窑、瓦房口、石瓮、小岭、凤凰、柴庄六个乡(镇)的 7 个行政村,共计 1965 户,总人口 7298 人,劳动力 2920 人,剩余劳动力 550 人。2009 年全县现价 gdp23.45 亿元,工农业总产值 28.28 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22.7 亿元,占 80.3%,农业产值 5.58 亿元,占 19.7%。人均产值 18245 元。财政总收入 1.

36、95 亿元,增加 4524 万元,增长2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7506 万元,增加 2162 万元,增长 28.8 %。农民人均纯收入 2995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708 元。项目区 2009 年农村总产值 1579 万元,户均收入 8035 元,人均收入 2164 元。在农村总产值中,主要林业产值 732.00 万元,其中核桃经济林产值 439.00 万元,人均纯收入 602 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7.8%。3.4 品种与资源条件3.4.1 品种#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目前栽培的核桃品种有香玲、鲁光、辽核 1 号,各品种特性如下。鲁光:鲁光:由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37、1978 年人工杂交选育而成,1989 年通过部级鉴定。一年生嫁接苗栽培 2-3 年即挂果。树势旺盛,树冠开张半圆形,属中熟品种。分支力 14.7,侧芽结果率 85%,每果枝平均座果 1.44 个。坚果长椭圆形,壳面光滑美观,商品形状好,单果平均重 16.7 克,出仁率 56.2-62.0%,仁味油香,特丰产,品质优良。该品种早期生长势较强,适宜于土层深厚的山地、丘陵地栽植,也适宜林粮间作。香玲:香玲:由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1978 年人工杂交选育而成,1989 年通过部级鉴定。一年生嫁接苗栽培 2-3 年即挂果。树势中庸,树姿直立,树冠圆头形,中熟品种。分支力 13.5,侧芽结果率 96%,每

38、果枝平均座果 1.1 个。坚果长椭圆形,壳面较光滑,单果平均重 9.5-15.4 克,出仁率 53-61.2%,取仁极易,仁色浅,仁味佳。该品种丰产优良,抗寒耐旱。辽核辽核 1 号号:由辽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而成。为国家级首批鉴定的新品种之一。侧芽结果率 79%,每果枝平均座果 1.67 个。坚果圆形,壳面光滑,平均单果仁重 4.4 克,出仁率 53.85%。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质优,比较耐寒耐旱,抗病性强。3.4.2 资源条件据调查,全县现有核桃树 700 万株,折合面积 23.2 万亩,其中连片面积 2.12 万亩(平地和缓坡地建园面积 0.94 万亩,退耕还林连片面积 1.18 万亩),零

39、星分布核桃树折合面积 21.08 万亩。3.5 建设管理与技术条件3.5.1 项目管理单位基本情况项目管理单位为#县林业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局机关设办公室、营林股、林政股、防火办 4 个股室和森林公安局、退耕办、天保管理中心三个正科级单位。直属单位有林特产品研究开发中心、县林业站、县动保站、四个国营林场、六个木材检查站、中心苗圃等 14个事业单位和 4 个森林公安派出所。下属单位有十六个乡镇林业工作站。现有干部职工 244 人,其中行政领导 12 人,技术人员 57 人。在技术人员中,高级工程师 4 人,工程师 5 人,中级以下职称 48 人。全局机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近年来辖区未发生大的

40、森林火灾、病虫危害以及林政案件,多次获得商洛市林业局和#县政府造林绿化、林政管理、科技推广先等进集体称号3.5.2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县林业工作站为本项目建设单位,该站成立于 1963 年,现有技术人员 9 人,其中高级职称 1 人,中级职称 1 人,初级职称 7 人。主要负责全县林业技术推广及其监督与指导,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及管理,技术人员培训、营造林生产设计等相关业务工作。项目区各乡镇均设置有林业站,配备专职林业技术人员,长期指导农户开展农林业生产。核桃作为当地的传统产业,广大村民在栽植、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示范基地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3.5.3 科技支撑单位基本

41、情况项目建设单位#县林业站已与#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该单位同意为本项目提供科技支撑服务 。#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成立于 1984 年,属省级专职林业科技推广单位,现有职工 18 人,其中教授级高工 3 人,高工 8 人,中级职称 4 人;有#省突出贡献专家 2 人。二十年来,坚持“面向”与“依靠”的科技工作总方针,针对我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技术难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建立示范样板点 960 多处,完成各类推广面积达 3772.2 万亩,直接经济效益 60 多亿元,极大地提高了我省林业重点工程的科技含量及工程质量,促进了全省林业建设的发展,

42、是我省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八五”末的 35%提高到 40%,科技贡献率由 22.7%提高到 29.2%。共获#省林业厅科技进步奖或林业技术推广成果等奖 1 项、一等奖 7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获省部委各级进步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8 项,三等奖 2 项。先后被国家林业局、#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人事厅等部门授予“国家林业科技先进集体”,“#省科学技术普及先进集体”、“#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技术实力雄厚,在林木良种繁育、林业技术推广方面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愿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支持。3.6 土地资源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18.94 万亩,其

43、中林地 14.95 万亩,占77.6%;非林地 4.32 万亩,占 22.4%。在林地面积中,宜林地 0.96 万亩,适宜栽培经济林的面积 0.58万亩。在非林地面积中,其中农耕地 1.84 万亩,人均耕地 2.6 亩,在保证农民基本口粮田的前提下,将其余坡耕地用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林符合当地实际,也符合当地产业布局。依据调查资料统计,可用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林的坡耕地面积 0.66 万亩,其中最适宜于栽植核桃经济林的面积 0.47 万亩。本项目新建核桃示范园 6260 亩,项目区可供项目实施的土地资源充足,且与承包农户签署了土地使用协议,土地使用意向明确。3.7 种苗供应条件项目区有#省发展干杂

44、果核桃良种繁育基地 100 亩,年产嫁接成品苗 60 万株以上。该项目建设共需核桃良种苗 20.66 万株,苗木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示范园建设需求。3.8 基础设施条件3.8.1 交通运输#县地处秦岭南坡中部,区内交通极为便利。西康铁路、西康高速公路纵贯南北,距西安市仅 62.5 公里,商柞公路、葛九公路、山柞公路、镇柞公路、营广公路贯穿四邻,县内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村水泥路已完成过半,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基本形成,为项目建设创造了便利条件。项目区各行政村主干道路均实施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示范园地均有生产道路或便道,交通方便。3.8.2 供电与通信#县供电局承担着全区的供电任务,供电网络遍布全

45、区乡(镇)村组,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区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和网通公司承担着全区的无线和有线通话业务,网络覆盖全区,实现了区域内无盲区的目标。3.8.3 灌溉与排水示范基地作业地点分布于低山丘陵河谷地带的坡耕地或河谷阶地,干旱季节灌溉用水与雨涝排水均较方便。3.9 现状评价根据上述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核桃资源及其土地资源丰富,园地立地较好,具有示范基地建设的基本条件。二是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与实施单位机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技术力量雄厚,加之当地群众发展核桃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以及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项目的组织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三是

46、项目区交通方便,且有一定的灌溉条件,供电与通信覆盖全区,信息畅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四是区域内种苗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可满足示范园建设需求。综上所述,目前的现状条件,可以满足#县核桃示范园建设的需求。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4.1 项目建设目标(1)通过新建 0.63 万亩核桃经济林示范园,使#县核桃栽培面积达到 23.83 万亩,优质良种核桃基地达到 3.03 万亩,优质丰产生态型核桃基地初步形成。在正常年份,核桃示范园 3 年挂果,5 年亩产 30 公斤,十年亩产120 公斤,平均亩产 75 公斤。示范园年产核桃 469.5 吨以上,年产值939 万元。吸收剩余劳动力 41

47、7 人。项目区群众依托核桃经济林示范园户均年收入增加 2792 元,人均年增收入 601 元。(2)提高基层及农户经济林建设技术水平,使传统粗放分散经营向集约规模化经营型转变,辐射带动区域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3)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 3.72 个百分点,进一步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4.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4.2.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基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以示范园建设为核心,以科技支撑为动力,以广大农民为主体,以服务组织为载体,坚持示范带动、规模经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项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48、,加强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条的构筑,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核桃产业示范基地,提高核桃产业化发展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2.2 建设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趋势,加快发展区域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2)坚持科技先导与标准化原则。以科技为支撑,使用优良品种,实施品种化栽培,坚持高起点、标准化建园,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3)坚持规模化与效益优先原则。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生产力,不断提高单位

49、面积产量、产值,既增强项目区经济实力和群众收入,又实现区域内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4)坚持全面规划、国家支持、农户自愿、注重实效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农户转变观念,形成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地方优势特色产业。4.3 建设任务4.3.1 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为:(1)应用核桃综合丰产技术,新建 6260 亩优质丰产核桃示范园;(2)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项目区及整个区域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3)开展技术培训与宣传,使项目区农户掌握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建设宣传设施,使基地建设家喻户晓,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社

50、会各界支持参与。4.3.2 建设规模(1)示范园建设:新建核桃经济林示范园 6260 亩。(2)设施建设:宣传牌 2 块,标志碑 6 座。(3)技术培训与宣传:使项目区 1572 个农户接受核桃经济林优质丰产综合经营管理技术,并使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支持该产业的健康发展。(4)购置挖镢、铁锨、机动喷雾器、诱虫灯等必要的生产工器具 501 件(套)。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 项目总体布局与范围5.1.1 总体布局根据#县自然地理条件,核桃资源分布及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集中连片,版块推进,突出重点,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项目布局在#县南部和东部的乾佑河、社川河流域海拔 7501250米的低

51、山丘陵区与河谷坡塬区。5.1.2 项目建设范围与规模项目区包括蔡玉窑、瓦房口、石瓮、小岭、凤凰、柴庄六个乡(镇)的 7 个行政村,示范园总面积 6260 亩,土地权属均为集体。各(乡)镇建设规模为:蔡玉窑镇 242 亩,瓦房口乡 523 亩,石瓮镇 630亩,小岭镇 486 亩,凤凰镇 2803 亩,柴庄乡 1576 亩。各行政村建设规模见附表 3。5.2 示范园建设5.2.1 技术路线园址选择规划设计选择良种壮苗 整地科学栽植抚育管理。5.2.2 示范园栽培技术措施5.2.2.1 品种选择根据项目区核桃品种资源分布情况,选择在当地生长良好,优质丰产和抗逆性强的辽核 1 号和香玲两个品种,其中

52、辽核 1 号 2971 亩,占示范园总面积的 47.5%;香玲 3289 亩,占示范园总面积的 52.5%。项目区品种选择见表 5-1。5.2.2.2 造林苗木苗木质量:苗木采用 1 年干 2 年根的级嫁接苗。根据主要造林项目区核桃品种选择一览表项目区核桃品种选择一览表 表 5-1品种乡镇行政村合计辽核 1 号香玲合 计626029713289蔡玉窑镇马房湾村242242瓦房口乡老庄村523523石瓮镇四新村630630小岭镇金米村486486小计28032803瓦房村22542254凤凰镇东垣549549柴庄乡安坪15761576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61/t3782006),苗木具体质量标

53、准为:苗高 40 厘米以上,地径 1.0 厘米以上,主根保留长度 30 厘米以上,大于 5 厘米侧根 15 条以上,根幅 25 厘米以上,且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苗木的起运与处理:起苗前一周灌一次透水,使苗木吸足水分,而且便于掘苗。苗木掘出后,对地上部分结合整形适当修剪;地下部分剪除所有劈裂、折伤和病虫害根,以利于刺激新根的形成。苗木运输必须遮盖,防止苗木水分损失,并随起随运随栽,缩短苗木根系暴露时间。对于暂不栽植的苗木,用湿土掩埋根系,假植在背风阴凉处。为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增加抗逆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前采用 abt3 号生根粉对苗木根系进行处理。具体操作方法为:abt3 号生根粉 1

54、克,兑水 40 公斤,浸根 0.5-2 小时。5.2.2.3 园地选择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及群众积极性高的原则,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壤深厚肥沃、质地壤土或砂壤土,排灌条件好,交通方便的低山丘陵缓坡地或平地作为示范园地。从基础上保障示范林的健康生长和提高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按照#省森林立地分类系统,项目区属秦巴山地立地区,秦岭南坡山地立地亚区,秦岭南坡土石山地立地类型小区,低中山带阴坡、低中山带阳坡和低中山带谷(沟)地坡麓三个立地类型组,分别属于低中山带阴向缓斜坡中厚层土、低中山带阳向缓斜坡中厚层土和低中山带土质谷(沟)地坡麓立地类型

55、。5.2.2.4 整地(1)整地时间:春季栽植于先一年秋末冬初整地,秋季栽植时于栽植前一个月整地。(2)整地标准:采用局部整地、穴状整地方法。平地栽植树穴长、宽、深均为 1 米;缓坡地建园,应先沿等高线挖成长、宽、深均为 1 米的坑,栽植后逐步改修成梯田。挖穴时应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每穴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10 公斤,磷肥 1 公斤,与表土混合均匀填入坑内,再将心土覆盖其上,直至将坑穴填满。5.2.2.5 栽植(1)栽植密度:每亩 33 株,株行距 45 米。采用三角形配置,见核桃示范园建设造林模式配置图。(2)配置授粉树:授粉树应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相匹配的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按 81

56、 的比例呈带状或交叉状配置。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间距不得超过 50 米。(3)栽植时间:秋末冬初或早春均可。春栽宜在 3 月中旬至萌芽前,秋季栽植宜在 10 月下旬至土壤结冻前。(4)栽植要求:栽植时,埋土深度以高出根颈 35 厘米为宜。做到苗端位正,根系舒展,埋土紧实,栽后立即灌足定根水。待水下渗后覆土保墒,并修筑蓄水盘。最后用 11.5 平方米的地膜覆盖树盘。5.2.2.6 栽后管理(1)抹芽:发芽后及时抹除定干高度以下侧芽和砧木萌芽。(2)摘除花果:栽后三年内及时摘除雌雄花和幼果。(3)成活率调查和补植:苗木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后,及时进行成活率调查,对缺苗地段,用同品种 2 年生大苗及时补植

57、。(4)幼树防寒:寒冷地段幼树栽植后,当年越冬前进行堆土和树干涂白防冻。5.2.2.7 间作(1)间作期:定植后至郁闭前可进行适当间作,间作物要距树干 1.5 米以上。最好在行间呈带状间作,以利通风透光。(2)间作原则:低于(高度)0.5 米以下、浅根性、无攀缘作用、生长年限不超过两年,且与核桃树无共同病虫寄主。(3)间种作物的种类:a果粮间作:主要作物有大豆、各种杂豆、花生等;b果菜间作:可选择马铃薯、红薯、辣椒、大葱等;c果药间作:可间种丹参、柴胡、板兰根、生地等;d果肥间作:肥源不足时,可隔年间种毛苕子、豌豆等绿肥作物,于显蕾期深翻埋入土中。5.2.2.8 整形修剪(1)整形修剪时期秋季

58、落叶前或次年萌芽后的 1 个月。(2)整形a.定干:所选品种均为早实品种,定干高度 0.61.0 米。b.树形培养:树形为主干疏层形,分 23 层,层间距 4050 厘米,选留 57 个主枝,每个主枝上再均匀配置 34 个侧枝。(3)修剪培养各级骨干枝,使其形成良好的树体骨架。控制顶端优势和背后枝,调节骨干枝长势,充分利用辅养枝,培养结果枝组。5.2.2.9 土肥水管理(1)土壤管理:凡间作的示范园,结合间作物的管理进行土壤管理。未间作的示范园,每年早春或秋末深耕 12 次,深度 2025厘米。生长季节中耕除草 23 次,深度 1520 厘米。其范围以树干为中心,达到树冠外缘,使园地经常保持无

59、杂草。(2)施肥a.肥料种类和用量:幼龄树(5 年生以下)每年每平方米冠幅投影施纯氮 50 克、磷 20 克、钾 10 克,有机肥(圈肥、人粪肥、堆肥等)3公斤。结果树(6 年以上) 每年每平方米冠幅投影施纯氮 40 克、磷 30克、钾 20 克,有机肥 10 公斤。b.施肥时期:基肥以秋季落叶前或次年春季萌芽前进行,肥料以有机肥为主。追肥每年 2 次,肥料以无机肥为主。第一次施肥为开花前后,氮肥比例相对较大(约占全年用量的 70)。第二次为果实硬核及灌油期,磷钾肥比例增大(约占全年用量的 30)。每次追肥量各为全年用量的各一半。c.施肥方法:幼树采用环状施肥法。在树干周围沿树冠外缘挖深、宽各

60、 30 厘米左右的环形沟,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埋土即可。成年树采用放射沟施法。以树干为中心,在距树干 1 米处向外均匀开挖 46 条深、宽各 30 厘米的放射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用土覆盖即可。也可结合深翻和中耕,将肥料撒于冠下翻入土中。(3)灌水:项目区春季降雨偏少,夏季高温与多雨一致,因而易出现干旱天气,需灌溉以补充降水的不足。具体灌溉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当时气候、土壤墒情而定,一般应保持园地田间最大持水量不低于 60%。 5.2.2.10 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根据病虫的发生、发展动态提出预报和最佳防治时间,采取农业措施与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以及调整施药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