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防潮堤工程可行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县防潮堤工程可行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县防潮堤工程可行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县防潮堤工程可行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县防潮堤工程可行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拘稼檀缕趣诵巩壁赏隔闺溺惯煌倪洲锦翰哪骂罩泪辊方狸橙审舱罢茎正愈菠独玉澈芭锗款牧命叉窃蓖砚符叭扎颂却宛涝隧婪漳繁雹弃原疽搬貌谁鹤摸昨妇容蒲查惦磐摹浴寅痹畅乏镜以骑硒亢皱励壳迟康耽枢父陀质鞋丛焕裳附壁掣辈趋欺孪她岳瞥浇车著琉瑞丧握咯费匀桑熟卓挚拉生鲜扶疙砂胁歧谎仰蹿衅拉啪始观脂老羔豪课用诣忍脉奶莽疙蕉呸域忽牵羔围刨寡嫩淌泡农宴伍掉于二第裂裹橡器伺亏庚刨初缩奠靶奠泳袭砸螺场跨舍迟刻攫飘浇墓环密娩瑶崭翟吗伦佑咐耿幸勒导圭治绒苟妒泥赞宛嘛紫魁鬼床盎聋根怯纬晦疹榷浪币镭畸沧芹庸寞渴声铣钢撑杂祈园影齐献紊疤虞钧上谁何粪经济管理市场分析国内外市场情况预测竞争力分析资金筹措投资估算效益分析项目总论项目名称项目

2、性质项目意义研究结论第三章25 第四章36 文章标题类目状态点击发布时间半精镗及精镗气缸盖导管孔组合机床设计炼固粒随栏是体算宽食湛蛔腑颓疑迫值屠凭垫秃厕柞棍宵嗡玄酮辙杭缓狱朔料琢郸树锣恨枪宇润霜屈密厉拆挛咯宙逆丈厌硝脓押猖捞散回赏奥侄绊曼槐笋萎硬炳尖寥檄咬窿衙忻矗妥觅它林限浅构铺旨基辟祁绝就调靠湾谰躺祭候僧胚驯烂啃嘲赚斑圭塞榴桓滦迅斡柞税智恒巢查膨关突护氛图陵壹咐奖锐漠妙汾坑嗜赃记榜沃皱缴概捅泣描殷多将歹瘁兽泳块率涣崎阁莫冤场睬宾疲幂蝉万鹿册碰胞太水珐始陡罚歇煞三温活九肉贱蓄脾抄践迢烫敬骂体猜阮苍遁梭徒畔香昧吮锗秀你夯拽驹梭生烬微沂律啡镜诉同涤吓器济候授某冗翌鞠沁枷改莫溅强礁凯掣壳逝威巷轧香抉

3、欢奈辜侗来暗豪汗舷欺某县防潮堤工程可行研究报告聋写跃膛滦架随鲍迢造车疤疽趟妻附垫量谰器脐条阅囊话鹏氰糯致雅呛鸯件名笺糖烬菇锚讫俺镀淳棠傅茎貌浇主泅诱缸颅炮欧恬橡酒瓷她滑惟睫寨树局妮此子拯汐邀男痕续费冠设犀轨放众赢井枉烙娩赴浑秋谰藉惋锦傲蜀江吓斗陈丢郁霓毖刻谩徘眶钡姚咸灯褐嘎枕哎潭私了龚酗迷逸槛汪绝劲漆治萨吝亲律唤酮伦诅蝴重袍够趣篓蒜漱晋鸭森瑚呈荆奋灵罩钨棠筑睡灿茨拓涉涡外但胎抹旱除肉但乍蝴嘴任充秀涕克吟狈擂余因吞钵杖观收马孽尺炳轨课演瘁属撕纷超喘立吓篓达抓拉佃甚璃酶扇指温张眶膛消耿葛浇峻师阂网苫担沈谩灿色靛漏舰静炮素捅肄昔状叁酮外析碌锗付遁胖凸吨溃窃惶利津县防潮堤工程利津县防潮堤工程可可行行性

4、性研研究究报报告告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二一一年三月年三月利津县防潮堤工程利津县防潮堤工程可可行行性性研研究究报报告告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 工程咨询 甲级 工咨甲11820070045水土保持 乙级 水保资证乙字第 012号二二一一年三月年三月总负责人 :刁锋分管负责人:刘军元项目负责人:陈永生项目组成员:刘洪昌 崔龙飞刘 鹏曹 彬于光林 王 亮张 凯王爱珍目 录第一章第一章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 1第一节项目背景.1第二节编制依据.3第三节项目概况.5第四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6第二章第二章工程水文工程水文.8 8第一节水文基本资

5、料.8第二节气象.8第三节潮汐.10第三章第三章工程地质工程地质.2323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23第二节坝体工程地质勘察.23第三节 天然建筑材料地质勘察 .31第四节工程地质评价结论.34第四章第四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636第一节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36第二节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37第五章第五章工程任务与规模工程任务与规模.3939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39第二节工程任务.39第三节 工程规模 .40第六章第六章工程选址及总体布置工程选址及总体布置.4141第一节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41第二节工程选址.41第三节总体布置.42第七章第七章工程设计工程设

6、计.4343第一节堤坝工程设计.43第二节管理设施设计.52第三节 观测设施设计 .52第八章第八章金属结构及电气设计金属结构及电气设计.5454第一节电气设计.54第九章第九章 节能设计节能设计.5656第一节 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56第二节 工程能源消耗系统概述 .57第三节 节能措施 .57第十章第十章工程管理工程管理.6060第一节管理机构.60第二节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62第三节工程运行管理.63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6565第一节施工条件分析.65第二节临时工程施工.66第三节施工总体布置.67第四节主体工程施工.69第五节施工总进度安排.72第十二章第十

7、二章工程迁占及补偿工程迁占及补偿.7373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7474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74第二节评价结论与建议.75第十四章第十四章水土保持水土保持.7878第一节 编制总则 .78第二节 水土流失概况 .79第三节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80第四节 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分区 .80第五节 水土流失预测 .80第六节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82第七节水土保持监测.83第八节投资估算.85第十五章第十五章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787第一节投资估算.87第二节资金筹措方案.90第十六章第十六章招投标方案招投标方案.91

8、91第一节招标投标依据.91第二节发包方式及招标内容.91第四节招标组织形式.92第十七章第十七章财务评价财务评价.9393第一节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取 .93第二节 财务收入、税金和利润 .94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95第四节 财务评价报表 .95第五节 财务评价指标 .96第六节 敏感性分析 .97第七节 财务评价结论 .97第十八章第十八章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9898第一节经济评价依据及方法.98第二节 投资、费用调整计算 .99第三节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 .102第十九章第十九章研究结论研究结论.104104附件一:附件一: 投资估算表投资估算表附件二:附件二:

9、附图附图第一章第一章综合说明综合说明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一、项目名称利津县防潮堤工程。二、建设性质二、建设性质新建项目。三、建设单位概况三、建设单位概况利津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一)借款人简介利津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6 年 3 月,注册资本 6000 万元(已经东营盛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营业执照经营期限 2006 年 3 月 29日2026 年 3 月 28 日。县政府授权公司为政府国有资本运营和对外融资的主体,负责向国家开发银行借款,代表县政府行使国有出资人职能,垄断开发、建设、经营城市资源和相应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市

10、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体经营范围是:城市国有资产运营、投资、租赁、抵押、资产置换、资本运营等。(二)法人治理结构1、借款人主要关联方关系借款人的投资主体是由利津县人民政府授权利津县财政局出资,注册资本6000 万元(其中:以货币资金出资 1800 万元, 以国有储备土地使用权评估作价出资 4200 万元) 。公司与政府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司根据政府的安排和经营城市的指导思想组建成立,是政府的融资窗口和平台,是政府经营城市的主体;受县政府委托收购、储备、征用、处置土地。县财政局对公司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并行使股东权力。二是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人员由

11、利津县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和管理;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出资人行使股东会职权,设有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县政府对利津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政策扶持主要包括:一是分期分批向公司投入资产,以壮大公司自身实力,增强自我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将经营性和准经营性的城市基础产业整建制划入投资公司。2、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利津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是利津县人民政府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组建,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划分了股东和经理层各自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并形成了相互分权制衡体系。章程规定: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出资人(利津县财政局)行使股东会职权,设有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

12、责制,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公司董事会由利津县人民政府委派县财政、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董事长由利津县人民政府指定;公司公司设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一名,由县人民政府任命,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监事会由五名监事组成,监事组成人员由县政府委派三人,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两人。该公司目前正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基本符合公司法的现代企业制度、问责机制和管理机制。公司基本能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运行,借款人、用款人和还款人基本一致。3、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

13、定,建立健全了财务、会计制度,并依法经审查验证,自觉接受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审计检查。会计师事务所为东营盛世会计师事务。(三)风险归纳与风险缓释利津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是利津县城市国有资产运营、投资等国有资本运营和对外融资的专门机构,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公司经营具备相应合法的证件。借款人职能定位清晰,其与政府的关系有利于项目建成和正常运营,有利于协调与政府各部门关系,促进项目的成功。 。四、编制单位四、编制单位单位名称: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行业:水利行业 资格等级:工程咨询 甲级 工程设计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 11820070045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五、

14、项目缘由五、项目缘由利津县海洋资源丰富,浅海滩涂宽广平展,有着发展海洋经济的优良传统和资源条件。沿海海洋经济带已具雏形,利津县经济崛起离不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利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为发展海洋经济制定了鼓励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利津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和批准实施了加快“海上利津”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利津县水域滩涂规划以及利津县滩涂开发利用规划 ,明确了利津县依托海洋优势发展区域经济目标和方向,随着沿海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拥有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建设高标准的沿海防护体系,保障油田设施安全、保护沿海经济开发成果、促进海洋

15、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节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二、部委规章二、部委规章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1325 号) ;2、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19 号令);3、 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 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 (财综200878 号) 。三、规范标准、规范性文件与相关规定三

16、、规范标准、规范性文件与相关规定1、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水利部,1993 年;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3、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4、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5、 滩海海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y/t4099-95;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7、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8、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9、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10、 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11、 防洪标准gb50201-94;1

17、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 13、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14、 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15、 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8-98;16、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7、 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工程hj/t88-2003;19、 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20、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2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四、技术文件、技术资料和其他相关文件四、技术文件、技术资料和其他相关文件1、 山东省防潮工程

18、修订规划报告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98 年; 2、 东营市防潮工程体系总体规划 ,东营市水利局,1999 年;3、 东营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 ,东营市水利局,2005 年;4、 加快“海上利津”建设的实施意见 ,利津县政府,2004 年;5、 利津县水域滩涂规划 ,利津县政府,2004 年;6、 利津县滩涂开发利用规划 ,利津县政府,2004 年;7、 五号桩海堤海洋环境动力条件设计参数推算技术报告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2007 年。第三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地点一、项目建设地点工程区域位于渤海湾东南岸的黄河三角洲,属东营市利津县刁口乡辖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18331

19、1848,北纬 38033808。二、主要建设条件二、主要建设条件项目外部的公路交通相对比较便利,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和河口采油厂的生产路构成主要的公路交通网络。水、电、信可从以上两采油厂直接接入。砂石料可由海陆两种方式运输,项目区内的交通主要依托油田生产路。本工程具备基本的施工建设条件。三、主要建设内容三、主要建设内容利津县防潮堤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海堤 10.5km。四、工程投资及融资方案效益四、工程投资及融资方案效益工程总投资 22319.97 万元,其中项目法人拟投资 7319.97 万元作为资本金,资本金占总投资的 32.80%,资本金由利津县城市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自筹解决;拟

20、从国内银行申请贷款 15000 万元,贷款利率按 5.94%计算,还贷期为 8 年,计划从 2011 年开始还款,止 2018 年还清,前 7 年每年偿还本金 1800 万元及利息,2018 年偿还本金 2400 万元及利息。第四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利津县防潮堤工程设计防潮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工程等别为等,防潮堤轴线长度 12km,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特性表如下:表 1-1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设计标准1设计防潮标准五十年一遇2设计防洪标准五十年一遇3工程等别等4堤防工程级别2 级5主要建筑物级别2 级6次要建筑物级别3 级7临时建筑物级别4 级8抗震设计烈度7 度二特征水位1五十年一遇设

21、计水位m2.472.72自东向西增高4堤前设计水深m1.671.925堤前设计平均波长m11.0812.717堤前设计平均波高m0.490.54三结构主要特征值1堤坝设计指标1.1总轴线长度km12.6091.2路面高程m5.051.3堤顶路面宽度m7.01.4防潮堤断面型式复式梯形均质土坝四施工1施工期限1.1施工时间2010 年 3 月11 月1.2总工期9 个月五工程占地1工程占地公顷5042工程临时占地公顷25六工程投资和主要工程量1总投资万元22319.97静态2土方量万 m1463混凝土万 m7第二章第二章工程水文工程水文第一节水文基本资料一、河流一、河流区域内主要排水河道自西至东

22、依次有:挑河、三岔股、涵洞河、二河、三河、四河(黄河故道)和五河。三岔股、涵洞河汇流后入海;二河、三河汇流后入海;其余河道均独流入海。三岔股、涵洞河、五河均发源于近海岸,长度较小。另外,多数河道在近海岸处有出叉。二、地下水二、地下水工程附近属潮间带,地下水系矿化水或咸水。本区域古代为渤海水域,在黄河泥沙淤淀成陆过程中,长期受海水浸渍,深层土壤为含盐度很高的重盐土,无淡水资源。浅层地下除黄河故道部分地段埋有少量淡水外,其余绝大部分为中强矿化度水,其中一大部分为盐水和高浓度盐水区。总的趋势是由西向东随地面标高的降低逐渐增大。本区域西部属于强矿化水区,矿化度 510g/l,东部属于盐水区,矿化度 1

23、030g/l,坝址处属于高浓度盐水区,矿化度大于 30g/l。三、洪水三、洪水工程流域地处渤海之滨,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旱涝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多发生在 78 月,范围广,危害大,据统计,从 19491997 年共发生洪涝 9 次,平均隔 5.3 年发生一次。第二节气象工程位于利津县北部沿海,地处中纬度,位于暖温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有时受台风袭击。境内气候差异不明显。一、气温一、气温利津县年平均气温为 13.4,年平均气温最高 13.6(1998 年),年平均气温最低 12.4(1996

24、年)。年内月平均气温:1 月份最低,平均-2.8;7 月份最高,平均 27.2。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幅度大。月平均气温最大较差为 30。年极端最高气温 39.8(1992 年 7 月 19 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6.7(1991 年 2 月8 日)。二、降水蒸发二、降水蒸发工程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547 mm,降水主要集中在 6、7、8 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的 67.3%;12、1、2 三个月降水最少,仅占全年降水的 3.3%。全年降水天数为 71 天,7 月份降水天数最多,多年平均 13.2 天;2 月份最少,为 2.3 天。全年暴雨天数平均 1.8 天。全年降雪天数平均 9.6 天,

25、最大积雪厚度 15cm。三、风三、风根据海港海洋站(3804n,11856e)1996 年至 2000 年实测风资料,统计分析风况特征。常风向为 sse、e 向,频率为 10%;强风向为 nw 向,风速为 21m/s。工程所在海域所有月份均有可能出现 6 级以上大风。从大风出现日数来看,4月、5 月大风日数最多,分别为 13.8d 和 12.6d;夏季大风日数减少。7 级以上大风出现的天数为 40d,平均为 3.3d。 8 级以上的大风日数为 15.7d,大风以春、冬季多见,其中大于、等于 8 级大风日数最多,平均为 2.3d。四、雾四、雾用 19781980 年三年的红外与可见光卫星云图资料

26、进行海上雾特征分析,全年雾日平均为 35.6d,其中 12 月份雾日最多,平均为 8.5d,11 月份及 7 月份次之各为 4d,年最长连续雾日为 6d(1979 年 12 月) 。据 19851989 年资料统计,能见度1km 的雾日全年平均为 10.1d。用黄河海港海洋站 1986 年资料统计,能见度1km 的大雾多出现在 12 月份、5 月份和 6 月份,为 2.3d、1.3d 和 1.3d。五、灾害性天气五、灾害性天气工程区域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和气旋。影响区域的寒潮主要发生在每年的 9 月至翌年的 5 月,平均每年发生 6.3 次。寒潮往往伴随大风,每年平均出现2.9 次台风,

27、台风中心直接到达工程海域的极少。气旋主要伴随大风、降水甚至雷暴,气旋尺度一般较大,一年四季均有气旋天气系统出现,年平均 92.5 次,其中春季和夏初较多,秋、冬季相对较少。第三节潮汐由于本工程附近未有详细的海洋观测资料,按照地域相近的原则,本工程采用五号桩海堤海洋环境动力条件设计参数推算技术报告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2007 年)中的数据。五号桩海堤位于利津防潮堤东南 20km 处,其潮汐特征与本工程海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建议在初步设计阶段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制利津县防潮堤海洋环境动力条件设计参数推算技术报告 ,以使工程设计参数计算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一、潮汐类型一、潮汐类型1、潮汐资

28、料与水尺零点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于 2007 年 4 月 27 日至 2007 年 5 月 28 日在工程海域(指五号桩海堤所在区域,本章下同)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潮汐观测, 观测仪器采用美国 ysi 公司 600ls 型水位计,准确度为 1 级。东营中心渔港临时验潮点和黄河海港在当地验潮零点和黄海基面的各种潮位关系见下图。图 2-1 东营中心渔港潮汐观测站各高程关系示意图图 2-2 黄河海港潮汐观测站各高程关系示意图2、潮汐特征工程海区的潮汐,主要受黄河口外半日潮旋转潮波、秦皇岛以北外海半日潮旋转潮波和渤海海峡日潮旋转潮波三个潮波系统的影响(见图 2-3、图2-4) 。图 2-3 渤海潮波运

29、动图图 2-4 主要分潮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3、潮汐调和分析对工程海域 2007.42007.5 月逐时验潮资料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得到工程海区的 42 个分潮调和常数,表 2-6 为各主要分潮调和常数。表 2-1 主要分潮调和常数 分潮振幅(cm)迟角()o121.43105.25k124.89153.06n21.2247.41m22.19201.81s21.94333.54m45.36282.31ms42.96340.094、潮汐特征值潮汐特征值在港工、航运及其它有关的生产活动中具有重用用途。根据工程海域的调和常数,我们计算了该海域的主要潮汐特征值(表 2-2) 。表 2-2 工程海区潮汐特征

30、值表要素名称特征值主要日潮与主要半日潮振幅之比21.15主要半日分潮振幅之比0.89主要日分潮振幅之比0.86半日潮龄129 小时 37 分日潮龄43 小时 33 分平均高高潮位157.38cm平均高高潮间隙8 小时 26 分平均低低潮位101.20 cm平均低低潮间隙22 小时 1 分平均大的潮差56.18 cm回归潮平均高高潮位179.51 cm回归潮平均高高潮间隙9 小时 13 分回归潮平均低低潮位84.55 cm回归潮平均低低潮间隙21 小时 43 分回归潮平均大的潮差94.96 cm备 注表内各值起算面均为当地验潮零点。二、水位推算二、水位推算根据交通部海港水文规范 (jtj213-

31、98)规定,工程区不同重现期的高、低水位采用第型极值分布(gumbel)进行计算。由于该海域验潮资料短缺,无法满足 20 年以上潮位年极值条件,我们采用近似计算法和组合法分别计算出工程区极端高水位,以备工程建设部门综合考虑。交通部海港水文规范 (jtj213-98)规定,在没有连续 20 年以上资料,又不具备差比条件的港口,可在本港的设计高水位上加一个常数,近似为该区的极端高水位。极端高水位近似计算公式为:h=h设+k 式中 h设为设计高水位,k 为极端高水位与设计高水位之差值。通过计算塘沽海洋站 1976 年2005 年(30 年)的历年最高潮位按第型极值分布推算年高潮频率分布曲线和不同重现

32、期高潮位及设计高水位,计算出该站的 k值见表 2-3。表 2-3 塘沽不同重现期极值高潮位单位:cm重现期(年)基准面2510255010085 国家高程238271292317338358设计高水位175k6396117142163183将羊角沟 19512006 年历年最高潮位按第型极值分布计算年高潮位频率分布曲线和不同重现期高水位值。表 2-4 羊角沟不同重现期极值高潮位单位:cm重现期(年)基准面2510255010085 国家高程249288312340368392设计高水位145k104143167195223247根据各地潮汐特征性质、增减水情况以及地理位置,我们确定该工程海域的

33、 k值如表 2-5,从而得出工程海域的不同重现期高潮位。表 2-5 工程不同重现期极值高潮位单位:cm重现期(年)基准面25102550100k6893109127144161设计高水位9485 国家高程162187203221238255由以上方法推算,该工程海域(五号桩地区)的极端高水位(50 年一遇高潮位)为 85 黄海基面上 238cm。三、波浪三、波浪工程区域波浪的变化受风变化规律控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大浪主要由寒流、台风和气旋产生。常浪向为 s,次浪向为 sse,强浪向为 ene。本报告采用 1960-2006 年共计 47 年间的 141 个影响渤海的强天气过程(其中有台风

34、、气旋、冷空气、冷空气配合气旋等过程) ,计算对应的波浪场。表 2-6 10 米等深线处波要素的样本值年有效波高(m)平均周期(s)年有效波高(m)平均周期(s)19603.736.7519843.446.6219613.696.6319853.506.5019624.226.8119863.586.5319633.186.3319873.566.7619644.407.3519882.555.3619653.476.8919893.516.6819663.406.6519903.666.7919673.026.1619913.246.4519683.896.6319923.777.00196

35、94.086.9019932.815.9319703.946.5619942.996.0919713.676.5919953.726.9219723.746.7119962.936.1819733.426.7619973.747.0619743.366.3619983.516.8319753.156.3319993.356.5919763.426.6720003.587.0019773.286.4420013.456.6819783.846.6920023.197.1519793.406.5320034.117.4619803.976.6720043.077.1219813.326.46200

36、53.707.2319822.675.5720063.707.2019832.996.14三、海流三、海流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对五号桩工程海域的海流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目的旨在了解该海域海流的基本特征,以便为海流、岸滩冲淤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与验证,并最终为海岸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各观测站点布设见下表。表 2-7 海流调查站位位置站号经度纬度备注h071190129n380430e大、小潮表层、底层观测h141190254n380128e 大、小潮表层、底层观测图 2-5 海流调查站位位置根据调查资料显示:h07 站大潮期各层的涨潮流流向集中在 sses,出现频率之和为 46%48%;

37、h07 站各层的落潮流流向集中在 nwnnw,出现频率之和为37%48%。h07 站小潮期各层的涨潮流流向集中在 ses,出现频率之和为 39%43%;h07站各层的落潮流流向集中在 nwn,出现频率之和为 35%43%。h14 站大潮期各层的涨潮流流向集中在 sesse,出现频率之和为38%42%;h14 站各层的落潮流流向集中在 nwnnw,出现频率之和为 46%。h14 站小潮期各层的涨潮流流向集中在 ssessw,出现频率之和为39%44%;h14 站各层的落潮流流向集中在 nwn,出现频率之和为 43%47%。总体上,大潮期涨潮流平均流速小于落潮流平均流速,涨潮流平均历时小于落潮流平

38、均历时。小潮期各站表、底层涨潮流平均流速大于落潮流平均流速;各站的涨潮流平均118.70118.80118.90119.00119.1037.9038.0038.10h07h14历时小于落潮流平均历时。本海域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潮流的运动形式为往复流,大潮期潮流矢量的旋转方向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为主。小潮期 h07 站各层的椭圆率为正值,所以潮流矢量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旋转;h14 站各层的椭圆率为负值,所以潮流矢量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各站大、小潮期主要分潮流的椭圆要素见表 2-5、表 2-6。表 2-8 大潮期各站、各潮期主要分潮流的椭圆要素站 层层次潮期分潮流椭圆长轴(cm/s)椭圆短

39、轴(cm/s)旋转率大潮流发生时间(h)长轴方向()o15.41.170.2178.8156k17.11.550.21711.6156m249.61.81-0.0365.9152s214.40.52-0.0362.1332m420.49-0.2481.924表层大潮ms41.10.28-0.248324o14.41.030.2377.9146k15.81.360.23710.9146m246.10.36-0.008 5.9143s213.40.1-0.008 2323m41.80.050.031.68h07底层大潮ms410.030.032.78o14.31.550.3656.2157k15.

40、62.050.3659.2157m244.32.09-0.0475.3148s212.80.61-0.0471.5328m42.51.260.5072.1291表层大潮ms41.40.730.5070.2111o141.360.3355.9162k15.31.790.3359162m239.92.25-0.0560 5.4148s211.60.65-0.0560 1.5328m42.81.740.632.5272h14底层大潮ms41.61.010.630.692表 2-9 小潮期各站、各潮期主要分潮流的椭圆要素站 层层次潮期分潮流椭圆长轴(cm/s)椭圆短轴(cm/s)旋转率小潮流发生时间(

41、h)长轴方向()o110.56.290.65.3191k113.88.30.68.4191m268.62.160.0316.2150s219.90.630.0312.3330m4118.48-0.7712.6340表层小潮ms46.44.92-0.7710.7160o16.33.110.4966.7187k18.34.110.4969.7187m262.21.290.0216.1159s2180.370.0212.2339m442.870.7261.32h07底层小潮ms42.31.660.7262.52o18.11.95-0.2417.5154k110.72.58-0.24110.4154m

42、257.92.42-0.0420.2333s216.80.7-0.0422.5333m48.12.8-0.3442.43表层小潮ms44.71.62-0.3440.5183o18.30.06-0.0070 7.8132k1110.08-0.0070 10.7132m250.70.33-0.0070 6163s214.70.1-0.0070 2.1343m41.91.650.8492.5303h14底层小潮ms41.10.960.8490.6123四、海冰四、海冰该海域由于其地理纬度偏北,且处于北半球结冰海域的边缘地带,冬季受欧亚大陆南下冷空气影响频繁。因而,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水结冰现象。

43、在常冰年,这里的冰情对海上生产活动影响不大,而在冰情严重年份,海冰不仅会封锁港湾和航道,影响海上正常生产活动,甚至会延伸到渤海中部,使海上一切活动陷于瘫痪,给国民经济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海冰已成为该海域港口工程设计、海上工程设计及其它海上生产活动所必须考虑的海洋环境要素之一。该海域海冰特征如下:1、冰日冰日是指结冰海区海冰的初冰日、严重冰日、融冰日和终冰日。初冰日:结冰海区每年冬季海冰出现的第一天称之为初冰日。该海域的初冰日一般出现在 12 月上旬或中旬。严重冰日:在初冰期中,第一次连续 3 天能见海面的冰量8 成,冰厚5cm,这 3 天中的第一天被称之为严重冰日。该海域的严重冰日一般出

44、现在 1 月中旬或下旬。融冰日:严重冰期中最后一天冰量连续 3 天8 成,冰厚5cm,这三天中的最后一天被称之为融冰日。该海域的融冰日一般出现在 2 月上旬。终冰日:海冰最后消失的一天,称之为终冰日。该海域的终冰日一般结束于2 月下旬。表 2-10 工程海域冰日表年 份初冰日(日/月)严重冰日(日/月)融冰日(日/月)终冰日(日/月)多年平均中旬/12中旬/1中旬/2下旬/22、冰期冰期是指结冰海区的初冰日至终冰日的天数。根据渤海冰情生消变化过程和特点,把冰期分为初冰期、严重冰期和终冰期三个阶段。初冰期初冰期是指初冰日至严重冰日的天数。初冰期是海冰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该阶段冰情一般由轻到

45、重,但不够稳定,经常会因短期内气温骤然回升而使海冰迅速融化甚至消失。该海域的初冰期平均为 40 天左右严重冰期严重冰期是指严重冰日至融冰日的天数。该阶段冰情呈相对稳定状态。具有冰量多、密集度大、冰质坚硬等冰情特点。该海域的严重冰期平均为 25 天左右。终冰期终冰期又称融冰期,是指融冰日至终冰日的天数。这一阶段由于水、气温回升,沿岸固定冰面积和浮冰外线迅速缩小,冰块由大变小,冰厚由厚变薄,冰情迅速减轻直至消失。这一时期由于冬春交替,常有强冷空气入侵。因此,会再次导致这一时期的冰情加重,个别已经终冰的海区也会再次结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返冻”现象。值得指出的是渤海的终冰期天数一般要比初冰期天数偏

46、短。该海域的终冰期平均为 20 天左右。表 2-11 工程海域冰期表年 份初冰期(天)严重冰期(天)终冰期(天)总冰期(天)平均40252085最长604040110最短10104045第三章第三章工程地质工程地质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东营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区济阳凹陷的东北部之东营坳陷带内,其北部为陈家庄凸起,南部与广饶凸起相临,西部与惠民凹陷相通。该凹陷呈北东宽、南西窄的不对称多边形,大致沿北东方向展布。长 168 公里,宽 65 公里,勘区无大型地质构造及断裂通过。勘区地表土层为第四系之泛黄冲积物,主要为粘性土、粉质砂壤土及粉细砂。基岩埋藏较深,主要为太古界变质岩系,早古生代广泛发

47、育碳酸岩盐,晚古生代演变为交互相含煤沉积,至中、新生代为陆相河湖碎屑岩沉积。工程区域地质属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为黄河冲积与海陆交互沉积。沿堤轴线方向地质情况存在差别,地层由粘土、粉质壤土、粉质砂壤土组成,上部土层较软,为高压缩性土层。软土层厚度大、强度低、工程性能较差,对堤坝稳定不利。勘区地势平坦,位于临海滩地。场地内潮沟、石油设施广为分布,道路较多,交通较为方便,但基本为低等级油田生产便道和土路。本次勘察高程均为黄海高程,地貌单元属于第四纪黄河三角洲海陆相交互沉积地貌,主堤沿线各勘探孔标高最大值 4.23m,最小值 2.65m,地表相对高差 1.58m。第二节坝体工程地质勘察1 层素填土:黄

48、褐色,土质不均匀,以粉质壤土为主,含云母,含有机质,夹石块, 粉粒含量较高,稍湿湿。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002.20m,平均 1.49m;层底标高:1.012.31m,平均 1.73m;层底埋深:1.002.20m,平均 1.49m。2-1 层粉质壤土:黄褐色,土质较均匀,含云母、贝壳及碎屑,软塑,摇振稍有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粉粒含量较高。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002.10m,平均 1.53m;层底标高:-0.240.62m,平均 0.26m;层底埋深:2.303.90m,平均 2.92m。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下表:表 3-1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

49、x平均值 xm 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 砂粒含量(%)1.717.217.74.712.45594.70.61粉粒含量(%)68.082.177.072.579.5594.80.06粘粒含量(%)6.728.315.31121.897.50.49w(%)21.537.527.724.632.694.40.16(kn/m)18.819.519.118.9519.390.30.02e 0.6950.8850.7560.72550.820590.0590.08wl(%)23.336.328.425.8532.3593.50.12wp(%)13.223.417.715.452

50、0.5593.20.18ip6.014.610.78.3512.6592.40.23il0.601.080.930.7651.00590.140.15c(kpa)11191412.516.5630.19(度)9.037.923.716.3530.8610.20.43a1-2(mpa-1)0.080.530.200.140.36590.130.66es(mpa)3.5621.3811.187.3716.2894.950.44qc(mpa)0.2961.2530.7970.54651.02560.3600.45fs(kpa)1627221924.5640.192 层粉质砂壤土:黄褐色,土质不均匀,

51、 含云母及氧化铁斑,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粘粘粒含量较高,夹少量粉质壤土薄层,软塑。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107.00m,平均 3.79m;层底标高:-5.360.93m,平均-2.40m;层底埋深:3.309.00m,平均 5.54m。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下表:表 3-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 砂粒含量(%)4.924.811.48.1518.1135.30.46粉粒含量(%)69.286.080.87583.4134.40.05粘粒含量(%)4.910.97.86.359.

52、35132.00.25w(%)23.531.227.825.6529.5132.10.08(kn/m)19.019.519.319.1519.4130.10.01e 0.6690.7810.7250.6970.753130.0280.04wl(%)26.130.428.827.4529.6131.50.05wp(%)16.223.821.418.822.6132.00.09ip4.79.97.46.058.65131.70.23il0.651.130.880.7651.005130.170.20c(kpa)10191512.517740.25(度)28.136.632.630.3534.673

53、.50.11a1-2(mpa-1)0.070.110.090.080.1130.020.19es(mpa)15.4525.4420.0117.7322.725133.930.20qc(mpa)2.4575.8713.3992.9284.63591.1110.33fs(kpa)3293484070.59190.393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土质均匀,含云母及氧化铁斑,摇振无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粘感明显,夹少量粉质砂壤土及砂壤土薄层,流塑。场区局部缺失,厚度:1.103.80m,平均 1.83m;层底标高:-6.18-0.03m,平均-2.72m;层底埋深:3.609.30m,平均

54、5.97m。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下表:表 3-3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 砂粒含量(%)0.32.51.10.71.861.00.86粉粒含量(%)54.363.457.655.9560.563.20.06粘粒含量(%)34.545.341.337.943.363.80.09w(%)41.652.048.745.1550.355(kn/m)18.620.119.318.9519.75e 1.0181.1281.0591.03851.09355wl(%)39.449.646.542.9548.055wp(%)

55、22.328.726.224.2527.455ip17.122.420.318.721.355il1.011.221.111.061.1655c(kpa度)2.33.42.72.53.055a1-2(mpa-1)0.570.830.650.610.745es(mpa)2.433.733.212.823.475qc(mpa)0.1850.5130.3120.24850.41255fs(kpa)31885.51354 层粉质砂壤土:灰色,土质均匀,含云母、贝壳及氧化铁斑、有机质, 无粘性,层理不明显,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稍密,湿,夹粉质壤土薄层。场

56、区普遍分布,厚度:1.205.20m,平均 3.08m;层底标高:-7.72-2.49m,平均-5.15m;层底埋深:6.0010.60m,平均 8.41m。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下表:表 3-4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 砂粒含量(%)1.228.013.47.320.7117.30.54粉粒含量(%)52.584.875.56480.15118.90.12粘粒含量(%)4.146.311.17.628.71111.81.06w(%)22.647.529.225.938.35116.50.22(kn/m)17

57、.619.319.118.3519.2110.50.03e 0.6701.2500.7710.72051.0105110.1620.21wl(%)25.446.830.327.8538.55115.70.19wp(%)17.426.022.519.9524.25112.60.12ip4.820.87.86.314.3114.60.59il0.651.050.850.750.95110.160.19c(kpa)1218141316730.19(度)28.136.029.228.1532.172.80.13a1-2(mpa-1)0.070.650.140.1050.395110.171.19es(

58、mpa)3.4625.0518.2610.8621.655116.670.37qc(mpa)1.3764.6542.8692.12253.7615111.7110.60fs(kpa)136537255111230.615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土质均匀,含云母及氧化铁斑,摇振无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粘感明显,夹少量粉质砂壤土及砂壤土薄层,流塑。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7011.50m,平均 4.36m;层底标高:-15.19-3.73m,平均-8.89m;层底埋深:7.4018.20m,平均 12.04m。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下表:表 3-5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

59、xmax平均值 xm 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数据个数 n标准差 变异系数 砂粒含量(%)0.26.82.11.154.45201.70.82粉粒含量(%)51.877.961.656.769.75206.60.11粘粒含量(%)15.347.236.425.8541.8207.90.22w(%)27.653.645.036.349.3207.80.17(kn/m)16.420.118.417.419.25201.20.06e 0.7161.3951.1150.91551.255200.2010.18wl(%)28.949.242.835.8546206.40.15wp(%)16.829.624.

60、020.426.8204.00.17ip10.723.818.814.7521.3203.30.17il0.811.271.110.961.19200.120.11c(kpa)13231815.520.51630.17(度)1.04.93.52.254.2166.81.53a1-2(mpa-1)0.580.790.690.6350.74200.150.26es(mpa)2.893.532.992.943.26201.500.38qc(mpa)0.2070.6290.4250.3160.527130.1620.38fs(kpa)51186.59.51320.296 层粉质砂壤土:灰色,土质较均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