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一、引言4二、官纯寨概况4(一)地理4(二)人口与民族4(三)宗教信仰4(四) 经济生活状况5三、官纯寨传统婚俗5(一)同姓不婚5(二)“交表婚”与“平表婚”基本退出婚姻平台6(三)等级婚原则的淡化6(四)父母包办6(五)拐婚6四、官纯寨婚姻仪式过程中的民俗7(一)恋爱7(二)说媒7(三)定亲8(四)婚礼仪式过程81. 新娘新郎准备阶段82. 新郎携亲友来到新娘家行礼93. 待客104、来到男方家行礼仪式及闹新房10五、官纯寨婚俗的延续、变迁分析11(一)婚配形式的变化111. 从民族内婚向民族外婚的转变112. 从普遍的父母包办到绝对的自由择偶113. “亲上加亲”渐渐销声匿迹124.
2、等级婚的不复存在125.“拐婚”、“逃婚”的减少,婚配方式多明媒正娶12(二)变迁中的婚姻习俗121. “哭嫁”的消失,仪式时间的减短122. 服饰的改变123. 礼金嫁妆的的增多134.婚礼仪式的汉化13(三)传统婚姻习俗的延续131.早婚现象仍然很突出132.婚礼仪式中祭拜家堂祖先、寨神仪式的延续13总结14参考文献15致谢15德宏傣族婚姻变迁探究基于官纯寨的民俗学考察作者 侯彦冰单位 文传学院摘 要:21世纪初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德宏官纯寨寨民的婚姻观念、婚配方式、通婚范围、婚礼文化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官纯作为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傣族村寨,寨民的生活条件日渐好转。一些曾经在寨
3、民们根深蒂固的婚姻习俗正在悄然消失,但也有一些被世代传承了下来。本文以官纯寨傣族婚姻习俗的传承与变迁为主题,通过对当下官纯寨傣族的婚礼文化、婚礼仪式过程、礼金数目等的调查,将传统的官纯寨婚俗与当下的婚俗进行对比,揭示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对当地的婚礼习俗产生的影响。关键词:官纯寨;傣族;婚姻习俗;变迁一、引言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时代变化,风俗移易,它作为一种反映一定婚姻意识的积久成习的婚姻行为,离不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婚姻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在长期延续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的种种思想渗透于市民百姓的婚俗中,傣族的婚俗,同样体现着一定的婚姻制度和政治文化观念以及百姓的婚姻价
4、值观,包含着傣族人民的婚姻观念、婚姻行为、婚姻礼仪等多种因素。笔者通过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平原镇官纯寨,这个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傣族村寨的婚俗的调查了解,发现当下傣族人民心中的影响与印记。村寨既是一个传统社会,又吸纳了许多时代的因素,承载着传统汇入时代的潮流中。傣族的婚姻习俗正是时代快速发展,处于动态的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变迁中。二、官纯寨概况(一)地理官纯寨是一个典型的傣族自然村,隶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平原镇新莲村民委员会。德宏州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辖潞西市、瑞丽市、盈江县、梁河县、陇川县。盈江县位于德宏州西北部,傣语称“勐腊”(意为德昂族聚居的地方),官纯寨位于盈江坝北端坝区
5、,是盈江坝往北延伸的部分。官纯寨海拔832米,地势平坦,气候温热湿润,雨量充沛,干湿分明。1(二)人口与民族官纯寨是一个傣族聚居的自然村落,分三个村民小组,对外作为一个独立的村庄,官纯寨又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据村民讲,他们是莲山土司的后人,是土司时代的属官寨,发展至今,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寨子。2018年春节,笔者向官纯寨人新莲村委会支书、村主任思永梁那里了解到,2017年底全寨共有村民732人,其中汉族28人,彝族1人,傣族703人,傣族占全寨人口的96%。汉族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一户从盈江迁山区入官纯后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子女大多与傣族子女通婚,后人基本上已变为傣族。其他景颇族、德昂族都是近20
6、余年来嫁入或入赘官纯的。官纯寨傣族世代生活在这里,生生不息。后来,经济不断发展,一些老一辈的傣族村民也改变不了不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传统观念,有的傣族小伙娶进了异民族姑娘,有的年轻的傣族姑娘外出务工后,与外面乃至省外的汉族自由恋爱,远嫁内地汉族省份。因此,现如今官纯寨有了其他一些民族人口,他们大多以通婚的方式进入寨子的亲属圈子。(三)宗教信仰官纯傣族信仰民间宗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民间宗教表现为“普化的宗教”普化的宗教:指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并没有系统的教义,也没有成册的经典,更没有严格的教会组织,信仰的内容经常与一般日常生活混合。形态,南传上座部佛教表现为“制度化的宗教”制度化的宗教:指标准化的宗教
7、,有系统的教义和严格的教会组织。民间宗教根深蒂固地深扎于官纯傣族民众的思想观念中,表现当时对灵魂观念的坚信不移。在寨中,每年必须定期举行全寨共祭债神仪式,寨中嫁女或讨媳妇必须禀报寨神,祈求寨神保佑。尤其鲜明的是,每家每户堂屋正中的墙壁上都张贴着“天地国师”、“祖先牌位”、“灶君牌位”,牌位下方置放香炉果盘的祭祀长条桌。和当地汉族一样,定期在春节、清明节或其他节气中祭祀祖先。此外,他们还不定时的为生病的当地孩子、大人举行叫魂仪式。还有叫谷魂、送谷魂等民间信仰的文化表现。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它在传入傣族地区初期,曾遭遇到根植于本土的民间宗教的排斥和抵制,后来逐渐为傣族人民所接受,随着时
8、间的推移,成为广大傣族地区信仰的宗教。官纯寨的佛寺位于寨子最热闹的地段,建寺经费来源于政府和民间,佛寺里长期有从缅甸请来的住持,听村民介绍说,官纯的佛爷去年已经还俗回缅甸家里去了,现在佛寺的大门锁着,平时由信仰佛教的老人头看管,有事情时才去开门。老人们在每年佛教守戒期受戒日里去佛寺念佛做禅。年轻人基本上是做一些外围的事情,很少有人去拜佛。笔者看到的佛寺被围墙阻隔,佛寺前的院子空空荡荡,与外面热闹的生活完全隔立。(四) 经济生活状况傣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傣族的文明发展史是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发展史。官纯寨亦是如此。过去,官纯寨大多数的人主要是以单一的种植业为生,主要经营水稻农业,同时养殖水牛用于犁田,
9、养殖猪、鸡、鸭等作为家庭肉食来源,此外,还在河中、沟里、田野中捕鱼和拾螺,作为主要的副食补充。现在的情况仍然是以农业种植为主,但经营的产业比较丰富,已随着市场的调节而改变。在笔者调查期间,官纯主要经营传统的水稻农业和甘蔗种植,近几年土豆市场持续走高,很多人家把沙土田改种上了土豆。除农业外,村里有人家还经营水果种植业。有一户开设了农家乐傣味餐馆,有些人家搞交通运输业。村里还开了六个小卖铺一个棋牌室和游戏机室。据2017年统计,官纯寨共有185户人,分为三组,具体情况为:一组,58户 241人 ,种植面积593 亩,其中水田508亩,旱地85亩;二组, 49户 182人种植面积590亩,水田457
10、 亩,旱地133亩;三组,78户385人,种植面积740亩, 水田661亩, 旱地79亩。三、官纯寨传统婚俗(一)同姓不婚德宏傣族认为,同姓氏即同祖先,同祖先即同血脉,同一家人,同一家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成婚即是乱伦,是婚姻中的大忌。不论是在本民族内部还是其他民族之间,不论当地人或内地省份的,同姓都视为父系同源,严格禁止通婚,在社会文化变迁日益突出,许多传统的婚配原则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的今天,同姓不婚始终不变,官纯寨一带的傣族没有人违反这一婚配原则。在当地,男女初识,在有好感的前提下,男方首先要打听女方的姓氏,一旦获知与自己同姓,即刻就打消念头,如果是异姓,才可能发展成立恋爱关系。恋爱和谈
11、婚论嫁的前提就是姓氏的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官纯寨人认为,只要是不违背同姓不婚的原则,其它变化都不足以大惊小怪。(二)“交表婚”与“平表婚”基本退出婚姻平台“交表婚”与“平表婚”在我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他是以婚姻为纽带使具有近亲关系的人们“亲上加亲”,“交表婚”交表婚:一个男子娶父之姐妹之女或母之兄弟之女为妻。、“平表婚”平表婚:姐妹各自的子女相互婚配。(姐妹各自的子女相互婚配)。傣族社会中,“交表婚”与“平表婚”完全符合傣族同姓不婚,民族内婚原则。官纯寨的老一辈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父母包办婚姻年代,“亲上加亲”是一种普遍的婚配现象。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12、宣传优生教育,反对近亲结婚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的潜在危害,为了生育健康的后代而放弃传统的婚姻价值取向,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婚姻大事,改变了近亲结婚的传统。但在实际生活中,偶有一例发生,都会被村民舆论,认为是大胆违背科学,有生育残疾儿女的风险,但也有人会例举出过去村民这样婚配并没有出现儿女问题的例子。(三)等级婚原则的淡化等级婚是德宏傣族土司长期统治下的一种婚姻制度的遗存。过去,傣族社会有一套较为严格的政治等级,官与民,官家与民家非常清楚这个界线,在婚配中,不可逾越等级与贵贱。在统治阶级之间,在老百姓之间都在遵循严格的等级婚。土司子女必须与土司子女通婚,百姓之女不能成为土司之子的正房,更不能
13、成为世袭土司职位之子的夫人。在民间,寨子按土司划分的不同等级,实行同一等级内婚。官纯寨是属官寨,官纯寨的婚配网络是属于同一级别的属官寨和城里或废弃的旧城里的寨子,不与普通民众寨通婚。过去,官纯寨为了与等级相当的寨子通婚,不计路途的遥远,只要等级相同都可能达成婚姻。等级不同再近的寨子也不通婚。听村民介绍,官纯寨对面的幸恍寨就是一个平民寨,没有官的关系,所以官纯寨在20年前从未发生与对方通婚的例子。现在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族平等的改革影响下,土司制度早已成为历史,年轻人社会交往广,婚姻自主性强,对于民族内婚原则已视为没有必要坚持,但在老人心中还心有余结,尤其认为平民寨的人礼数和进步都与官寨有距离。
14、(四)父母包办传统上德宏傣族青年男女成婚并不完全是恋爱的结果,他们对自己婚姻的自主权十分有限,父母往往会坚持自己的权威,父母包办婚是傣族传统的婚姻缔结方式,有的结婚之前从未见过自己的丈夫,婚事全部由父母决定和操办。当男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就忙着张罗儿子的婚事,看上哪位姑娘或请亲戚榜推荐一位姑娘,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就请人帮去提亲。(五)拐婚拐婚是傣族寨子过去普遍时兴的一种婚配形式,它的产生与过去封建家长包办婚姻有很大关系。“拐”是傣语,意思是没有通过传统的说媒定亲程序就将姑娘领回来进行拜堂,然后藏于男方亲戚家。拐来后的姑娘在没有正式举行婚礼前,不可圆房。从择偶到订婚基本上是双方父母的主意。在过去“
15、拐”的前提是男女双方或一方所选定的对象与父母发生冲突,相爱的双方不愿分离,要永结良缘。“拐”通常发生在已订婚女子身上,当女子被父母包办与自己不爱的人订婚后,相爱双方看到正常的说媒已经无望,只有通过流行的“拐”将姑娘领回家来,在男方亲戚的见证下拜堂,“先斩后奏”来违抗女方父母。在双方的日子定好后,男方通知自己父母,邀约伙伴夜晚女子村寨外静静等候。女子则收拾衣物,在自己的枕头下和衣柜里放上少许钱,然后悄悄溜出家随男子到男方家,一进门便鞭炮响起,紧接着与男方共拜家堂,这是男女结为夫妻的标志性仪式。在民间习俗中,双方即是夫妻关系,当女方家人发现女儿被“拐”后,女方兄长们追到男方家要人,男方家小心赔不是
16、,陈恳认错,请求谅解。之后会派能说会道的亲戚到女方家认错赔罪,求得女方家族长辈原谅后,男方家人便上门提亲,商讨结婚事宜。尽管“拐方”将承担比正常娶亲要高出不少的费用,如除礼金全部退还,说媒的礼品加数倍计价,还要对拐姑娘男方家村寨,赔付定婚男方寨子的羞辱费,等等。但“拐” 仍是年轻人反抗父母包办婚,实现心愿的最佳办法。四、官纯寨婚姻仪式过程中的民俗2018年2月22日,在官纯寨,笔者参加了官纯寨雷小冯的二女儿雷白莲的婚礼,并在婚礼之后进一步向村子里的老人了解婚姻达成的各个环节,从中出现官纯寨的婚姻烙着时代的烙印,又充满着传统的内涵,其婚姻习俗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的根基,展现了适应时代变迁的信
17、息。笔者调查的新娘,雷白莲,22岁,有个姐姐叫雷白英,25岁,已出嫁到邻村。新郎家有两兄弟,弟弟尚年幼。新娘家要求新郎入赘,男方家同意,但要求女方先嫁到男方家几年,待男方弟弟成年后又再到女方家居住。其顾虑主要是男方父母均在外地打工,担心大儿子到了女方家后,小儿子无人照料。(一)恋爱新娘外出打工时结识新郎,与新郎自由恋爱三年半。恋爱期间,小伙对姑娘很体贴,三年半的时间,两人建立了信任与包容,双方情投意合之后,小伙告知父母,父母请媒人来姑娘家说媒。(二)说媒在双方家长都比较满意的情况下,男方家去女方家提亲,提亲仪式一般在下午举行,男方家会请两位男性的亲戚带着肉、酒。烟、糖和水果等来到女方家。男方一
18、共到女方家提亲三次。通常,男方第一二次到女方家,女方家并不会轻易答应男方家的请求,多会以“不要急,慢慢谈”这样的话回应,女方家希望能为自己家的姑娘多争取一点彩礼。在谈了三次之后,初步决定将婚事基本定下来,在谈彩礼的数目中,女方父母为避讨价还价的尴尬,通常把自己的想法与家族中能说会道的长辈商量后,让长者与媒人协商。(三)定亲雷姑娘订亲礼金 4.8万元,定亲这天,要请村中的老人,至亲至戚来家里欢宴,作为定亲仪式的见证人。这天,要准备一个托盘,里面放上烟酒、糖果,男方杀猪一头做火烧猪,猪由女方烧,男方折钱给女方。雷姑娘家共请客18桌,姑娘家给雷家的亲属白糖一包,还要给每家猪肉3斤。结婚头一天,男方到
19、女方家送去火烧猪一头,酒50斤(男方家送来的火烧猪要和酒的斤数相同),烟一条。托盘一个,有烟酒,水果,由男方亲属(两个媒婆,男方的姨妈和大妈)和几个年龄长的在家里比较有威望的男性亲属,带着礼物到女方家,由两名男性亲属拿着托盘在堂屋门口蹲,女性亲属蹲在后面,托盘放在中间,托盘内有葱、韭菜、米酒、蛋糕、鸡蛋、香蕉两柄、烟、月饼等,男性亲属蹲在门口说一下祈求祝愿的话,总的意思就是求女方同意明天女儿嫁给男方。女方男性长辈在客厅里面商议决定,在商议的过程中,女孩的父母在厨房内为大家准备肉等吃食,不允许旁听。在女方坐堂的老人验清订婚时商定的礼金和酒肉如数送到后,便举行结亲仪式,男方家亲属方可进入客厅再商量
20、婚礼细节,比如给女方父亲800员,母亲银手镯一只,奶奶260元钱,这些谈定后,将礼品端进客厅,祭拜过神灵,再将男方带来的鸡蛋用啤酒调开后让双方的见证人一一喝下(如图1所示);鸡蛋也可做成荷包蛋,但做荷包蛋的人,未婚的需父母健在,已婚的须有丈夫和儿子的才有资格。将水果、糖分给众人吃,同时会在女方家正门门口放鞭炮,意为一切谈妥。图1(四)婚礼仪式过程1. 新娘新郎准备阶段新娘新郎婚礼当天早晨双双来到县城的美容美发或婚纱租用店请人帮新郎美发,新娘化妆、盘头发。 现在在官纯寨新娘出嫁时的服饰有几种,一是穿从县城租来的婚纱,二是穿傣族当代时尚化的服饰,三是穿传统傣族服饰,有的女孩说“一辈子只结一次婚,尽
21、管租婚纱需要花费几百块钱,但我们还是要体验一下”,可是一些家庭也认为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仍不应该把传统丢弃,愿意让女孩穿传统服饰出嫁,但现在在官纯寨,大多数是传统服饰和婚纱都穿。她们分不同的时段进行换装。笔者所调查的新娘,选择的便是传统的傣族服饰和婚纱换着穿。新娘把现成的用黑毛线编号的发辫往头上一套,再在头上插一朵粉红色的假花作饰品即可,服饰准备完毕后,就是婚纱租用店的人帮忙化妆,妆容没有特别的讲究,漂亮即可。新娘服饰称为“沙浠”,这个名字的得名因服饰中丰富的饰品在移动中发出的“淅淅沥沥”的声音而得名。头饰、项圈等饰品金光闪闪,但都不是金制的。官纯寨大多数青年都租用传统服饰,新郎穿的则是从县
22、城婚纱店中租的西服。准备完毕后,新郎新娘各自回到自己家中。2. 新郎携亲友来到新娘家行礼仪式前,女方家里摆放着女方家给女方准备的陪嫁物(被套被褥一些床上用品),新郎坐上用鲜花装扮的迎亲的轿车和迎亲的车队出发,迎亲的车队来到新娘的村寨口,在主事者的带领下,新郎和伴郎及迎新队伍来到新娘家举行迎新仪式。11点左右新郎迈着幸福的步伐来到,女方家长辈早已在家中等待,依然准备了托盘,托盘内有两包糖、两柄芭蕉、两个钢纸钢纸:官纯寨傣族结婚用来装茶叶等礼品的一种塔状的硬纸。,将托盘由大门口抬到堂屋,男方的两位男性长辈在堂屋的门口蹲着,与在堂屋内的两个女方家女性长辈形成四个角,男方亲属请求女方长辈同意男方进家,
23、女方长辈同意后,托盘抬进堂屋内,进入堂屋后,新郎跪在准备好的竹席上,叩拜家堂上的祖先,老人们为新郎挂上红色绸缎彩带并送上傣语吉利语,拜过老人后(如图2所示),在一位女性亲人引导下一一跪拜女孩的长辈亲属,在官纯寨中,男方进入女方家后,新人共同跪拜女方长辈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接受长辈们的祝福,祝福送上之后新人便可起身。这时,不管经济是否宽裕的女方家长辈都会从衣服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为数不多的一点散碎零钱塞给女孩,礼金上50元的都被两位妇女记下。跪拜完亲属之后,女方的亲朋好友也来到了,新娘家收到新郎家送来的彩礼有,家具、项链、手链、耳环、戒指两个,女方项链一条,摩托一辆,洗衣机一台。. 图23. 待客
24、雷姑娘家一共宴请了85桌,收礼350000元。待客的地点选在官纯寨的奘房中,因为这个地方非常宽敞,能容纳很多人。这天中午新娘家设宴款待被邀请的亲戚朋友,饭菜都是官纯寨傣族青年结婚的常菜(火烧猪、舂菜等)。结婚当天,男方家又烧了一头猪,带来50斤酒,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为新人送上祝福并品尝饭菜。在午饭的过程中,被女方家长辈委托帮忙的几个亲戚会每一桌都亲自倒酒,意为对新人的祝福。午饭后,许多亲戚相继回去,至亲和本家族的亲戚们还在帮忙。寨子里的未婚男女青年忙着把桌子摆成长长的一排,围坐在一起。大家围坐一起逗乐,新娘的朋友会给新郎出各种难题,让新郎出洋相。或是玩游戏或是直接要求唱歌,被要求到的亲朋好友不能
25、拒绝,在这个仪式中,笔者发现,不管是男孩或是女孩都兴高采烈的为大家表演助兴,丝毫没有怯场。听长辈们说,这是对新人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这时,新娘在自己房间中整理自己的着装梳头,准备着在待客结束后同男孩出门。待客结束后,新娘从房间中出来,拜别自己的母亲,母亲会在房间中叮嘱自己的孩子今后应当孝敬公婆,和丈夫和睦相处等。在这个时候,新娘往往都会哭的很伤心,因为离开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控制不了心中不舍的情绪。在一旁的自己也被场面影响,感动落泪。拜别父母后,新娘和新郎以及家里的至亲,丈夫的亲朋共同从正门离开家。在簇拥中走出家门后,鞭炮响起。走到寨子口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便是跪拜寨神,官纯寨的寨神在寨
26、头,几乎每一个嫁出去的孩子在离开家的时候都必须跪拜寨神,一方面为告知寨神,另一方面祈求寨神的长久保佑。4、来到男方家行礼仪式及闹新房新郎和新娘并不是一个寨子的人,他们的家相距10多公里。新人来到男方家,在堂屋内给男方长辈磕头,其中一位年纪较大的长辈(男孩的外公)面对着家堂上的祖先祈愿,老一辈的人说,这是长辈们告诉祖先,新娘子进家门了。同样,新人一一跪拜男方家的长辈,长辈们给新人送祝福,跪拜完毕后,炸响鞭炮,开始准备吃食招待客人。新娘新郎需要再行一次礼给在家里吃饭的男方家至亲,跪拜过后,饭桌上的长辈会派出一个代表给新娘送礼,都是一些散碎的零钱。行礼结束后,女孩和自己的朋友来打房间,朋友们会为新娘
27、再梳一次妆。像汉族结婚那样,官纯寨的年轻新人在结婚当晚都会被亲朋好友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刁难,但这些同样是亲朋好友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这个环节会持续到深夜,朋友们尽兴而归。之后,家中长辈会为新郎新娘举行圆房仪式,举行仪式时,新郎新娘坐在床边,脚踩一把斧头,两位圆房妇女用一对刚开叫的公鸡和母稚鸡的鸡肉和米饭捏成小饭团,双手交叉喂给新郎新娘吃,意思是永结同心,永不分离。2五、官纯寨婚俗的延续、变迁分析现如今,在官纯寨中,年轻人的结合从普通的父母包办到现在的自由恋爱,一些婚俗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被简化被丢弃,但也有一些传统被延续了下来。(一)婚配形式的变化1. 从民族内婚向民族外婚的转变官纯寨一些传统的观
28、念在悄声无息的改变。上文提到官纯寨的寨民们认为,不是一个民族的人风俗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生活起来会不方便,除了本民族的不考虑,但现在,民族外婚的情况已经很普遍,只要喜欢,不同姓,父母也比较满意的话便可以考虑结合,年轻的姑娘小伙大多是以自己的心愿选择配偶,通婚的范围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官纯寨寨口有一家别墅,进入寨子后便可看见,这栋房子豪华的外观显得显得与官纯这个傣族寨子格格不入,这家的女主人是官纯寨的傣族姑娘,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年轻人走出寨门,外出务工,这个女孩同样如此,她在外出务工的时候与现如今这家男主人结识,自由恋爱并结合,这位男主人是一位浙江籍的中年汉族男子,在
29、浙江有自己的原配妻子,和女孩在一起后,出钱盖了这栋房子供女孩居住。如今,女孩和男人育有一子,女孩和孩子在别墅里居住,男子有时间时便会回家陪孩子和姑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口流动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傣族地方来了外省的汉族,傣族青年也到了县城、省城、省外打工。90年代以后,官纯寨有20多个姑娘远嫁江苏、浙江、山东等遥远的外省。2. 从普遍的父母包办到绝对的自由择偶传统上官纯傣族青年男女成婚并不完全是恋爱的结果。在过去,由于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人们的社交活动的区域范围和场所受到限制,很多青年男女通过家人和亲戚的安排与对方相识并结合,他们的自主权受到限制。近些年,随着交通工具的便利、手机通讯的普及以
30、及其他交往方式(务工、节庆活动等)的增多,现在发达的交通为男女青年交往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社交范围扩大。官纯寨的男女青年时常在晚上约着同伴骑着摩托车出去玩耍,这就为男女青年提供了相识的机会。现在村寨里的姑娘也不同过去了,比较放的开。小伙看中一位心仪的姑娘,相处到一定的时间并和她有结婚打算后,便会把她带到家里给父母看。现在父母也不会对他们的婚事做过多的干涉。3. “亲上加亲”渐渐销声匿迹上文中提到,亲上加亲是指具有近亲关系的人们以婚姻为纽带将两个家庭更加密切的联系起来,也被称作“交表婚”与“平表婚”。在以前,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婚配方式,既将婆媳之间的相处简便化,也使两个家庭的亲属网联系的更加
31、紧密,有助于生产生活。但现如今,在官纯寨中这样的婚配形式已经不被寨民认同了。寨民的观念渐渐跟上了时代的进程,大家都认识到并不需要一定靠这种方式来维持两个家庭的关系,而且大家也发现,近亲结婚的后代大多病多,有的孩子甚至留不住,痛苦的还是两个家庭。看到这些弊端后,村民们便慢慢改变了这个观念。80年代后到今天,官纯寨只有一例近亲结婚的例子。4. 等级婚的不复存在等级婚,顾名思义便是具有阶级性的婚姻,土司统治时期,土司的子女必须与土司的子女通婚,有严格的等级婚配制度,不能同普通的民众通婚,只要等级不同不管两个寨子相距多近都不可以通婚。后来,改革开放,村民的一些传统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现在的年轻
32、人讲求的是情投意合,这些因素并不会束缚到他们。5.“拐婚”、“逃婚”的减少,婚配方式多明媒正娶近几年官纯女孩嫁到内地情况减少,一些非正式的婚配方式在不断减少。拐姑娘风俗还存在,但近两年都没有。年轻人现在也并不认为这些方式是反抗父母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最好方式,有的会平白生出矛盾,还觉得很折腾,有的也不愿意长久离开父母逃到别出去。在官纯寨,特别是男孩,家长十分宠爱,孩子们自己也知道父母最终还是会如他们的愿,便采取和父母周旋,这样软磨硬泡的方式,父母拗不过,大多数最终也会遂了他们。年轻人都渐渐意识到,只有明媒正娶这样符合主流的正道方式才是最好的。(二)变迁中的婚姻习俗1. “哭嫁”的消失,仪式时
33、间的减短曾经,姑娘在出嫁的时候会进行“哭嫁”这个仪式,需要唱哭嫁调,然后新娘和家里的姐姐、嫂子、母亲抱在一起哭很久。在今天,姑娘出嫁也会哭,但并不唱歌,也不会耗时很久,只是姑娘在告别母亲时真情流露,舍不得离开家人,以前的“哭嫁”虽然也带有感情,但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种仪式。以前,官纯寨的年轻人结婚,没有个三四天是不会结束的,通常一场婚礼下来,不只是新人,包括新人的亲属们都筋疲力尽。现在官纯寨举办婚礼的时间都只为一天,早上新郎来到新娘家,在女方家待完客后,下午姑娘和小伙回男方家。笔者调查的这对新人,虽然是男孩入赘,但通过请教寨里的长辈,了解到现在入赘的仪式也和嫁女孩的仪式相差无几。通过询问新娘家的
34、亲属得知,以前官纯寨的年轻人结婚都要请寺里的僧人到男方家中念经祈福,但这对新人没有进行这个仪式,笔者询问姑娘的舅舅,他说“以前结婚都要请人来念经,现在有的孩子嫌麻烦就不请了,也不是所有人结婚都会请”。官纯寨年轻人的婚礼,即使在婚礼仪式中有很多程序,但都被安排的很有条理,井然有序。2. 服饰的改变在过去,官纯的姑娘出嫁都只能穿传统的傣族服饰,需要一点点的加粗的长发辫,盘绕在头发上。现在只需将现成的用黑毛线编好的发辫往头上一套,插上用作装饰的五颜六色的绢花即可。这样一来,既感觉很漂亮也方便了许多。在今天,官纯寨的姑娘结婚,服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很多姑娘的选择是租来的婚纱和傣族服饰都愿意体验
35、一把,既不丢弃傣族的传统也包含了时尚的的文化。3. 礼金嫁妆的的增多笔者所调查的雷家,男方家送来的礼金有家具、摩托车、洗衣机、耳环、项链、戒指还有一些吃食,加上4.5万的定金。在官纯寨,当地的村民都很好面子,而且寨子里的人都是熟悉的人,大家都不愿意在婚礼置办中逊色于谁。入赘的家庭基本上情况也是一致。现在一场婚礼下来,即使条件再不好的家庭,加上猪肉、酒水和现金大多都是2到3万元。因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德宏当地的傣族地多、田多、国家的政策出台,官纯寨的村民们生活也日益好转,生活的好转同时体现在婚礼的礼金和嫁妆增多方面,另外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家庭多是两个孩子,父母都希望他们结婚后的日子过的舒服些,不
36、愿委屈了孩子。4.婚礼仪式的汉化在过去,寨子里的女孩出嫁,同一个寨子的姑娘会来为女孩送行,但以前送行的只能是姑娘,现在男女青年都会来,大家共同给男方以及他的亲朋好友出题,女方家的亲属朋友们都会在宽敞的院子里欣赏表演,很多时候,年级较大的长辈也会被逗得开怀大笑。晚上便是年轻人们的时间,在过去,还会举行一些繁琐的仪式,到了现在,官纯寨的年轻人结婚,晚上也基本是与朋友逗乐,朋友们会出各种各样的难题“刁难”这对新人,在这个方面,仪式慢慢的被汉化。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认为白天是各种仪式传统需要进行,到了晚上应当是属于他们的时间,所以加入了闹新房这个诙谐有趣的环节。在过去,官纯寨的姑娘结婚只会穿传统的傣族服饰
37、。当下,在寨子里传统傣族服饰和婚纱换着穿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家都想在这个重要的日子也体验一次穿婚纱的喜悦。(三)传统婚姻习俗的延续1.早婚现象仍然很突出在过去,官纯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18岁左右便结婚,因为在寨子里,很多老一辈的寨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并不高,不像汉族家庭那样,大多数认为孩子还是应该多读点书,多受点教育,将来遇事不会吃亏。直到今天,官纯寨的大人们在白天都到自家田地农忙,没时间管顾孩子。孩子在无心学习后,变会自己去进行社交,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心仪的异性,相处一段时间,便带回家中去见父母,父母满意的话,很快就会将亲事定下。一方面,父母担心孩子离开校园,没有了学校的束缚,年纪小对是非的辨别程
38、度不高,会学坏去做坏事,家里人农忙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护。另一方面,官纯寨的年轻小伙在进入社会后都会要求父母给自己买一辆摩托车,他们的想法是别人都有我也要有,如果没有就串不了姑娘,姑娘看不上,有了摩托车后,父母也担心孩子骑飞车出车祸,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虑,父母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早点结婚早点安定下来。今天,即使寨民们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但是早婚现象仍然突出。2.婚礼仪式中祭拜家堂、寨神仪式的延续在笔者调查过程中,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女孩离开寨子前对着寨神跪拜,官纯寨称寨神为“法贺曼”,意思是“寨头之神”或“寨头之主”全寨的神灵,是全寨的保护神,是建立寨子的祖先的神灵。2从过去到现在,每年都会有寨子
39、里的祭寨神活动。姑娘出嫁,在离开家门后也必须祭拜寨神,祈求寨神即使在自己离开后也长久的保护自己及家人。 “寨神”指开辟寨子的寨头的亡魂,寨民们在结婚这样重要的日子祭拜建立寨子的祖先的亡灵,他们心中的“神”,反映出这些神灵在寨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姑娘离开家前跪拜寨神,祈求寨神即长久的保佑自己及家人。在当天婚礼仪式进行过程中,新郎请求进入新娘家的堂屋时,女方家的长辈们都先祭祀家堂,先告知家堂上的天神地神和祖先,新郎才可以进堂屋,新娘来到新郎家同样也需要先祭祀。从对这个仪式的重视,可以看出官纯寨的寨民们有“自然崇拜”和 “祖先崇拜”。总结通过对德宏州盈江县官纯寨傣族婚姻习俗的变迁,探讨德宏盈江傣族地区
40、婚礼仪式、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官纯寨的典型性能够对我们学习研究傣族的文化模式及文化嬗变过程有很大的启发,通过婚礼为视角和切入点,将傣族的文化事项和傣族人民的社会成长相衔接,有助于发现傣族文化传承的基因,更深刻的理解文化及其演变,调适过程和发展路径,从婚礼仪式中的文化、择偶观念、通婚范围、婚姻消费等方面,探寻到一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改变。对官纯寨婚姻习俗的调查,也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后续的对德宏少数民族村寨的开发和规划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参考文献1刘江.官纯变迁中的土司属官寨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2江应樑.傣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3金
41、朝霞.对德宏边疆民族地区仪式婚姻的研究J.科学时代,2014,(13).4董印红.傣族女性婚姻观念的田野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5付声晖.论傣族婚姻习俗的变迁以西双版纳勐海县M寨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6,(4).6朱德普.傣族婚俗中的文明世界探索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4).7刀承华.德宏傣族婚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D.云南民族大学,2006,(4).8曲彦斌.中国婚礼仪式史略(J).民俗研究,2000,(02):75-88.9刀承华. 云南德宏傣族婚姻习俗的变迁J. 广西民族研究,2012,(6).10董印红.西双版纳傣族女性婚姻观念变迁与社会文化发展
42、J.现代妇女,2011,(3).11万建中.“哭嫁”习俗意蕴的流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82-85.Research on the Marriage Changes of Dehong Dai NationalityResearch on Folklore Study Based on Guan Chunzihou yanbing.Unit literary school.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marriage conception, matrimony, marital scope, and wedding culture of Dehong officials have also changed. Guanchun is a Dai vi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强校园餐饮安全管理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 低空经济公司成立前景分析报告
- 2024年房地产开发经营服务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专卖合同协议书
- 出租车大包合同协议书
- 学徒合同 协议书
- 文员就业合同协议书范本
- 代理协议书是委托合同嘛
- 行业法规与行业标准试题及答案
- 合同变更委托协议书
- 中国精神课件
- 2025年福建福州市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天津市和平区二十中学2025届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模拟卷(九)含解析
- 2025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扬州大学《水工程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常州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理论考试题(附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人文关怀与人文护理》
- 第三届南华大学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评分标准高处
-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合格审定规则(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