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态调查最新改_第1页
农村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态调查最新改_第2页
农村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态调查最新改_第3页
农村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态调查最新改_第4页
农村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态调查最新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态调查 研究意义: 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城务工子女越来越多,留守老人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为空巢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又有一部分老人独居一人,老伴也已经不在了,这部分老人称为独居老人,本文专门针对这部分老人的心理状况展开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有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在精神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其中,有半数人得了

2、老年痴呆症,有些人会出现忧郁现象,此外,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在服用安定、镇定剂等抗抑郁药物。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摘要:众所周知,家庭是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是老年人最重要的生活空间,在中国,老人深受传统文化旳影响,大多数老年人易于讲晚年生活寄托于家庭。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又由于身体原因,社会交往交往缩减,这时候亲情就成为老年人主要的精神寄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独居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问题日渐突出,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我们在关注老人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农村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 。农村独居老人

3、的情感更需慰藉和关注。百善孝为先。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传统孝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了,但同时西方社会倡导的“以自我为中心性”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瓦解中国的传统观念,如孝道。对农村儿女养老的情感支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外出务工的子女如北漂,蜗居,蚁族,他们一年回一次家有的甚至好几年回一次家,这就让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农村独居老人备感情感空虚。研究表明,源自家庭的社会支持是农村高龄老人主观幸福感在社会支持因素的重要方面。因此,要提倡传统孝道,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在外务工的子女们多关心在家独居的老人。同时,有关部门可以投入人力、财力

4、、物力帮助这些经济能力有限的外出打工者常回家看看独居老人。 关键词:精神赡养,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空巢老人;老年抑郁症;晚年负担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

5、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什么是独居老人先说一下什么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独居老人是指子女由于外出务工,婚姻等常年在外且已经丧偶的老人,他们大多在65周岁以上,没有了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尤其需要社会的足够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家里只留一些老年人务农和照顾孩子。还有一部分年轻人搬迁至城市工作生活,平时留老人在

6、家务农,并定期回家看望父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与老人同在家里从事农副产业。现在大多数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偏低,经济收入为农副产品,国家补贴的养老保险金等,老人不仅收入偏低,需要从事重体力农活,还要抚养未成年的孙子一代。现在大部分农村人把孩子交予老人抚养而外出务工。所以农村老人面临了巨大的抚养压力。独居老人生活现状:(一)独居老人普遍低消费甚至零消费,没有生活来源独居老人们大多缺乏经济来源 那些年龄大、身体状况欠佳、丧偶的独居老人们几乎都丧失了全部劳动力,而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依靠政府的救济。同时调查也发现,很多独居老人生活住所环境也异常恶劣,起居卫生状况很差。由于他们主要收入来自种地,靠天吃饭决

7、定了他们的收入是也是很不稳定的。独居老人大多没有劳动能力,但迫于生活只能自己在扛着农具,在农村的口粮田或者荒废的农田里开荒,在菜园里种菜,种什么吃什么,一件衣服可以穿几年,缝缝补补洗洗,多的蔬菜还会省给子女吃,大多低消费甚至零消费,不花生活费。而如今他们年事已高,大多已不能再从事农业劳动,因此,他们也都没多少积蓄。一旦丧失了体力劳动力,家庭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独居老人既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风险保障,因此他们对经济支持方面的需求就特别强烈。在经济赡养方面,部分独居老人可以从政府的“五保”、“低保”等政策中享受到有限的物质支持,比如现金、衣物和粮食;也有的部分老人会从子女处获得,比如通过子女的定期探

8、寄钱等方式来实现。但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还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由子女也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所以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 二) 老人们普遍生活缺乏照顾、子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水烧水洗衣服做饭买菜等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的小事,对有些农村独居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如果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在农村留守老人中,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可以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也就是丧偶的独居老人,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9、 (三)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独居老人心理状态分析:在

10、一项对独居老人的调查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情感问题,而情感则主要集中在孤独感上。反思其原因如下:第一是对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导致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增强,第二是心理的苦闷,行为的退缩。 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会带来重大影响,如果不及时调适,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消极的情,极大是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下面一一作说明家庭、社会和政府要共同关注老年人心理需求。与经济供养相比,精神赡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各种老年群体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他们的精神需求,这也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幸福程度。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

1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一)孤独心理。老年人的孤独心理通常是指老年群体在心理方面上寂寞无聊和孤独无依的状态。近年来独居老人逐渐增多,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家庭只剩下一位老人,而这些老人缺少子女关爱以及丧偶等原因,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很多老年人与社会脱轨,这就使得

12、很多老年人出现了孤独的心理现状。没有子女的陪伴,也没有配偶相互扶持,独居老人比空巢老人孤独感更加 有的独居老人怕增加子女负担,不愿与进城务工子女住在一起。随着子女长大,子女外出打工,晚辈外出求学,独居老人缺少陪伴。脱离了社会群体,很多老人出现了抑郁的倾向。他们心理敏感,对陌生人有抵触情绪,白天的寂寞时光对于老人来说太过漫长。但有些独居老人并不愿意离开家门,导致对外界越来越敏感。再加上亲朋病痛去世,同龄老人的去世,让独居老人更加郁郁寡欢。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对策:要精神赡养如何做到精神赡养呢? (1)尊重是精神赡养的基本要求。尊重既是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也是由老年人的地位、年龄、

13、经验决定的。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应该受到晚辈的尊重。其二,被人认识被人需要是尊重的重要方面。现在的老人大多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的年轻时代正是中国艰难困苦时期,他们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那么他们年老时的生活是否达到了健康舒适的标准了呢?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个体没有疾病或身体强壮,而且还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完好性。个体的健康不仅指其身体生理上的健全,而且包括其心理活动上的正常。因此,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不仅仅受到生理方面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心理方面的影响。(2)老人也需要被人认识,也就是让人晓得他的重要性。退休后没有了工作让老人觉得自

14、己不再被社会需要,成了无用的人。老人们虽然已经退休,但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一旦离开工作岗位,常有一些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应,离退休后每天养花,遛鸟,逗猫,若无事可做,尊重和被需要的心理感觉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就会逐渐使老人远离社会,缺乏沟通,导致疾病。特别对于平常性格比较孤僻,并且对不爱与人交往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多要求,结果是,孤独感越来越强,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老年人本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家庭结构功能出现分化。子女离土离乡流入城市寻找生活,一年中回家的次数很有限,留守在家的一些独居老人情感没有依托。尽管子女外出务工可

15、能会改善老人的经济状况,但是物质上的改善难以代替精神的慰藉,尤其是独居老人生病或无法干重活而找不到人帮忙时会觉得更加孤独无助。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的缺席、老人对邻居等外人的戒备心理和疏远行为,使他们的精神支持极度缺乏,很容易陷入孤独,严重者会出现精神抑郁等心理疾病。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农村独居老人的精神状况令人堪忧。 (二)偏执心理。所谓老年人偏执心理,就是片面而固执的心理。老年人一般都比较固执,不愿改变多年来的生活习惯,也较为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年轻时代相比,不少老人的交往范围大大缩小,获得的信息量也相应地越来越少,自我认知能力下降,一旦出现情绪困惑,难以获得外界的干预,就会变得偏执。这

16、种偏执心理不仅会对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其家庭生活。而偏执心理又会导致行为偏离,缺乏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固执不爱交际。(三)暴躁心理。老年人暴躁心理源于精神生活的匮乏和后天受教育程度。许多80后的孩子,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从小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即使是成年后,父母仍在子女身上投入大量的情感和金钱。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老年人在生病或出意外时,却得不到孩子们照顾,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老人们一时很难接受,因此很多老人容易产生被遗弃的情绪。这些不良的因素困扰着老年人的心理,很容易让他们变得敏感,产生不安、暴躁等消极情绪。(四)臆想心理。臆想心理就是主观的想象心理。老年人自己

17、的身体稍有不适或是身边同龄的亲友生病都会害怕,总是觉得自己好像也会生病,病急乱投医,却花了很多的冤枉钱。同时老人对待挫折的承受能力也会降低,对社会充满敌意,经常会产生臆想情绪,此外,邻里纠纷,子女工作婚姻的不顺利等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五)焦虑感。独居老人总有些“杞人忧天”担心自己有什么大病,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担心自己病了给子女添麻烦,担心病了不能照顾年幼的孙子孙女,担心那一亩三分地无人侍奉,担心自己病了会遭罪,其实身体的不适很多是由于心理引起的。老年人常为自己为他人担忧,看见亲朋好友得病就投射到自己,甚至因担忧诱发疾病,惶惶不可终日。老人不承认心理疾病,讳疾忌医,有的是子女电话咨询

18、才发现老人患上了抑郁症,最终还是没能防止悲剧的发生(六)操劳过度。老人或是担心自己孩子的工作,怕孩子压力大,影响健康,或是怕孙辈的升学。老人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讳疾忌医,任务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神经病,不肯及时就医,等子女发现老人的抑郁症状已经严重了,甚至已经造成不能挽回的损失。也有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对引起疾病的先兆不重视,也不了解,延误了病情。身体健康可以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会反作用于身体健康不顺利;有的老年人担心发生自然灾害,总认为有危险会降临,惶惶不可终日。 (七)生活依赖。老人一旦身体不好患病休养,甚至住院治疗时,要依赖医务人员和家属时感到失去“独立”,并为容易表现为易怒,一点点微不

19、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激怒。由于缺少生活照顾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健康每况愈下,生活自理能力大大减弱,对他人的依赖程度也明显增加,导致对子女对医护人员生活的依赖。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临床方面的表现,即身体和精神状态;二是日常生活照顾方面的表现,即个人自我照顾、户内外活动的能力。日常生活照顾是指老人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所需要的照顾,日常生活活动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性日常生活活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前者是指基本的自我照顾活动,包括穿衣、洗澡、修饰等;后者则是指更复杂、更高级的自我照顾活动,包括做饭、洗衣、理财等。老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特点,不仅表现为老人需求在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会情感

20、方面获得的帮助,还表现为老人所需要的帮助应当长期的和带着感情的。 (八)很多老人难以适应或者无法接受科技带来的变化。比如年轻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通过微信QQ飞信,人人,MS等新兴方式,而老人还固执的守着电话信件,往往会觉得自己跟不上趟,从而畏惧新的交流方式,与晚辈之间产生交流障碍产生 “代际”冲突。多数年轻人追求新思潮新事物,极易使家庭成员间的代沟问题更加突出。老人知道子女们忙于学习、工作,抽不出充裕的时间照顾自己,选择独立生活来减轻子女的负担。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有着时代变迁的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彼此的心理沟通,如果子女能设身处地的多为父母着想一想,那么两代人之间也就没有了这不可跨越的鸿沟

21、。(二)子女方面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时间资源的稀缺。年轻人为生计奔波时,家里剩下的只是孤独的老人。还有一部分子女虽然与老人住在一起,但是由于工作太忙时间上并不能保证和老人起码的共处,这样老人也就成了实际上的独居老人。相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老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喜欢热闹,而如今人口流动性增强再加上生活压力的增大,子女收入低,养老成了子女重大的负担。子女认为自己的家庭太大,不仅要抚养自己的孩子,还要去照顾父母,这样的生活重担让他们原有的心态和思想分崩离析。日积月累,渐渐的养老意识越来越淡薄,便开始觉得对老人不闻不问也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是情有可原,理所应当。于是很多子女离弃父母,虽与老人住

22、在一个社区,但对老人漠不关心,或者用在子女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所支付的养老费用。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二)子女尽职尽责 1) 研究发现,独居老人多发生在北方,因为只有逢年过节时,进城务工的子女才能回

23、家尽孝。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全社会的呼吁和国家的宣传,提醒他们的子女及时回家孝敬父母,即使远在他乡,也要尽力让父母安心。如果不能时时尽孝,也应和父母多打电话问候如果晚辈在身边,可以让他们多陪伴老人,让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子女应在可能的条件下,担负起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尽管存在多种养老方式,,不愿意住在敬老院。对于老年们来说,家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子女要尽可能的照顾老年人。即使条件不允许,经常的探望、电话问候也是必需的,儿女的关心常常会给老人们带来精神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那首老歌唱的,歌词虽然平淡但却朴实,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心声。”其实老人不求儿女给自己多少物质赡养费,而是实实在在的陪伴。对

24、策:要情感慰藉。情感的慰藉对于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心理满足和幸福程度是非常重要的2)引导父母接受慢性病健康教育。当今社会,虽然生活越来越好,医疗条件页越来越发达,但很多独居老人还是不去就医,他们认为身体出现症状是正常衰老所致,而非疾病所致,尤其是听力系统的损害和老年痴呆,白内障等疾病。身边没有儿女的观察和照顾,有些老年人实际已身患疾病且出现相应症状,但由于不去就诊而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作为儿女应定时带父母去接受各种慢性病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具备有关慢性病的常见症状及影响因素等知识,使其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意义。(三)政府及社会相助1)要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配

25、偶遗嘱补贴、社会老人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政府低保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也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老人也要积极防治疾病,按时进行体检,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2)给老年人提供就业的机会。退休之后继续工作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收入,而且还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一些老年人心理压力过大,想的多,无所事事长期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出现。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给那些适合参加工作的老人们工作的机会。工作的形式及强度应是适合老人身心状况的。比如工作时间可以是部分工作时间制,每天工作两个小时或四个小时,或每周工作两天或者三天等。3)要重视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此外,社区对老年人

26、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应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等。比如定时为独居老人做免费健康检查,及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健康讲座。村委会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专为老人提供的无偿服务,如免费发放健康杂志、免费发放健康食谱。老年人也应积极改变观念,接受社区和社会所提供的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这些机构在居住环境、娱乐场所、医疗保健等方面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4)政府要关注独居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短途旅游等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和引导空巢老人走

27、出家门,参加室外活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时事政治,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村委会,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独居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并进行探望,尤其要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予以帮助。(一)加大农村独居老人的物质保障力度 尽管笔者在调查中未发现不赡养老人、遗弃老人的现象,但对于农村的独居老人来说,其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是相当低的,有的甚至表现为“零消费”。例如:村南王奶奶,一人生活了好多年,生活中很节俭,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了几

28、十年,平常只吃自己种的几种蔬菜。这种现象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养老方式上,穆光宗提出了“大助老体系”。在该体系中,助老的“助”不仅包括了自助,也包括了扶助;助老的“老”不仅仅是指对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帮助,也包括对老年家庭、机构、社区、产品、产业、文化和事业提供的经济、文化、人力、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的社会支助。 (5)志愿者组织:鼓励建立“敬老爱老帮老”的志愿者组织,树立“帮助现在的老人,就是帮助将来的自己”的社会观念。中小学可以利用周六周末,节假日,如五一十月一小长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献爱心,老人最希望能有人陪伴,说说话,特别是见到活泼好动的孩子,叽叽喳喳让原本静寂的敬老院带来欢乐。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课外校外活动,践行综合社会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