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几年来国内主要涉农政策汇总2012.8市场部市场部目 录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 化肥行业优惠政策 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123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到目前为止,中国化肥流通体制已经历了60多年的历程,回顾中国化肥流通体制60年的演变历程,可以清晰看出中国肥料流通体系从计划到市场的发展轨迹。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单位专营阶段单位专营阶段 中农和供销社系统专营中农和供销社系统专营 农业农业“三站三站”零售化肥零售化肥 “多分天下多分天下” 专营制度专营制度“一主两辅一主两辅”专营制度专营制度 2009年年8 月国务院发布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
2、决定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国发200931 号号) 20世纪世纪5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 20世纪世纪6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期年代末期 1988年年9 月国务院发月国务院发布布关于化肥、农药、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决定农膜实行专营的决定(国发(国发198868号)号) 1989年年12月国务院发月国务院发布布关于完善化肥、关于完善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办法农药、农膜专营办法的通知的通知(国发(国发1989 87号)号) 1992年年10月国务院发布月国务院发布(国发(国发1992 60号)号)通知通知 1994年年8月国务院发布月国务院发布(国发(国发1994 45
3、号)号)通知通知 1995年国务院发布(国发年国务院发布(国发 19958 号)通知号)通知 1998年年11月国务院发月国务院发布布关于深化化肥流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国发199839号)号)化肥流通全放开化肥流通全放开 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完全由政府指定的单位专营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中国化肥由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统一经营、调拨。 20世纪60年代中期,供销合作总社统一计划,国产大中型氮、磷肥厂和港口进口化肥接收由所在地方管理,并实行差额调拨。 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建设的13套大型尿素厂和地方建设的中小
4、型化肥厂陆续投产。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国家管理大型化肥厂的产品收购、分配和价格,省级管理地方中型化肥厂的产品收购、分配和价格,地、县管理地方小型化肥厂的产品销售、分配和价格。 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国务院明确中农和供销社系统专营 1988年,为制止化肥的倒买倒卖现象,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决定(国发198868号),明确提出国家对化肥实施专营管理。该决定于1989年1 月1 日起正式实施。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国家委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属国家原商业部管理)和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对化肥实行专营,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经营化肥。地方政府可以允
5、许地方小型化肥厂的产品直接销售给农民。允许县级以下(不含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结合有偿技术服务配套销售少量化肥,但必须由县专营批发部门或基层供销合作社按计划供应。化肥进口由国家统一计划管理。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允许县级和县级以下农业“三站”零售化肥 1989年12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化肥、农药、农膜专营办法的通知(国发198987号),进一步完善化肥专营管理办法,并于199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各级供销社的农资经营单位是农资专营主渠道的同时,保留农业直属垦区的直供体制,允许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农业“三站”在提供技术服务时零售化肥。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
6、变 中央指令性计划内的化肥,化肥厂只可以按计划供应给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各级供销社的农资经营单位。对于指令性计划外的化肥,化肥厂可以直接提供给农业“三站”、农民。进口化肥必须由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或由经贸部批准的单位对外订货。 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国务院明确“一主两辅”专营制度 1992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经营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0号),进一步改革化肥专营体制,明确了农业“三站”和化肥生产厂的辅助流通地位。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各级供销社农资经营单位是农资经营的主渠道。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1994年8 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化肥等农业
7、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通知(国发1994 45号),首次提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中央调控的化肥降至总资源量的20% 左右的比例,中央调拨化肥由“四级批发一级零售”改为“两级批发一级零售”,地方调拨化肥由“三级批发一级零售”改为“一级批发一级零售”。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199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粮食棉花化肥购销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8号),进一步改革化肥流通体制。首次提出要建立化肥淡季储备制度;配额内进口化肥执行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 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一主两辅”转为“多分天下” 1998年11月16
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正式取消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国家对化肥流通的管理由直接计划管理为主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发挥市场配置化肥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取消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自主进行购销活动。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国发199839号”文将化肥流通的批发业务方面增加为多种主体: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各级供销社的农资部门、农业三站、化肥生产厂(限自产化肥)和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明确提出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化肥批发业务。同时,保留农垦、林业、烟草、军队在本系统内销售化肥的做法。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
9、的演变 但“国发199839号”文并没有明确化肥零售业务的准入条件,也没有明文禁止其它主体从事化肥的零售业务。后来,部分省市陆续允许股份制、个体、私营单位从事化肥零售业务;中国邮政也以从事农村商品物流的方式开展化肥分销。 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化肥流通(批发和零售)全放开 2009年8 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931 号),全面取消了化肥流通经营的“身份限制”。加入wto时,中国在化肥分销方面作出承诺:加入后5 年内放开化肥的批发和零售经营。主管外商投资的商务部自加入wto以来至2009年年初,已经陆续放宽直到取消了对港、澳外资在中国大陆从事化
10、肥分销的控股比例限制条件。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国发200931号”文全面取消了化肥流通经营的所有制形式限制(外资包括其中),仅设置了准入资格限制,已经实现了全面放开的入世承诺。文件规定了放开后的化肥经营准入条件:化肥经营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是3 万元人民币;申请在省域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企业总部的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 1000 万元人民币;一、中国化肥流通体制的演变 申请跨省域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企业总部的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3000 万元人民币;满足注册资本(金)、资金数额条件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可直接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从事化肥
11、经营业务。 总之,决定(国发200931号)的发布并不意味着我国肥料流通体制走到了终点,而中国的肥料流通体制向着新的更高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发!二、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 1982年中共中央出台第一个涉农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1983年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进一步从政策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性。 1984年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强调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在15年以上。 1985年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了实施30多年的
12、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中央历年涉农中央历年涉农“ “一号文件一号文件” ”浏览浏览二、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 1986年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肯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2004年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政策信号。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宣布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全面取消牧业税,并明确2006年全面免征农业税。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将国家的基础建设投入重点转向农村,确定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
13、业”为基本战略。二、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关于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要求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成为当前农村的首要任务。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
14、干意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二、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业内人士认为,一号文件的出台将推动种业、农机等行业大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
15、新农村 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中央一中央一号文件号文件20002000年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的年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惠农政策 出台了以出台了以“四取消四取消” (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和“四补贴四补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为主要内容的直接为主要内容的直接惠农惠农政策。政策。制定了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制定了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 县乡实行奖励补助的县乡实行奖励补助的激励
16、激励政策政策 实施了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实施了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 最低收购价的最低收购价的调控调控政策政策 强化了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强化了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的支持支持政策政策 建立了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建立了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促进促进政策政策 二、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取消了实行取消了实行26002600年的农业税,年的农业税,减轻了农民减轻了农民12001200亿元的负担。亿元的负担。 1.1.在经济上公平地对待农民,在经济上公平地对待农民, 实行城乡统一的公平税务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公平税务制度 二、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实行良种、种粮、实行良种、种粮、农机、农资四项补贴。
17、农机、农资四项补贴。 2.2.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对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对 农业、农民进行支持和保护农业、农民进行支持和保护 20042004年一号文件中最主要的政策内容是年一号文件中最主要的政策内容是“两减两减免、三补贴免、三补贴”,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对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农民实行直减免农业税,对粮食主产区的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加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加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强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粮食增产粮食增产粮食总产量粮食总产量93899389亿亿斤斤, ,超过了预期的超过了预期的9100
18、9100亿斤的目标亿斤的目标 农民增收农民增收农民人均增收农民人均增收 超过了超过了300300元,元, 实际增幅是实际增幅是6.8%6.8% 20062006年新增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年新增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20072007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补贴力度,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补贴力度,增加范围增加范围 。2005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加大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加大“两减免、三两减免、三补贴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县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与奖励和补助。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与奖励和补助。 20082008年年“四个增加四个增加”:增加对农民的种
19、粮直: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资料价格综合补贴。 2009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四补贴四补贴”1274.51274.5亿元,其中粮食直补亿元,其中粮食直补190190亿元、农资综合补贴亿元、农资综合补贴756756亿元、良种补贴亿元、良种补贴198.5198.5亿元、农机具购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置补贴130130亿元,对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亿元,对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四补贴四补贴”1334.
20、91334.9亿元,并不断亿元,并不断完善补贴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补贴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2011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四补贴四补贴”14061406亿元,具体为粮亿元,具体为粮食直补食直补151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亿元、农资综合补贴860860亿元、良种补贴亿元、良种补贴220220亿元、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175175亿元。亿元。2012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四补贴四补贴”16491649亿元,种粮农民亿元,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直接补贴安排151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共安排亿元,农资综合补贴
21、共安排10781078亿元,良亿元,良种补贴种补贴22022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预计亿元,农机购置补贴预计200200亿元。亿元。2009-2012年国家对农业“四补贴”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二、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 3.3.进一步增加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进一步增加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 2009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达到175亿元,奖励县数达到1000多个。 2010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约210亿元,奖励县数达到1000多个。2011年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规模236亿元,奖励县数达到1000多个,其中安排用于奖励受国务院表彰的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的粮食主产省和粮食大县36亿元。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二
22、、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 4.4.提高对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提高对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2010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90元、86元、86元,比2009年均提高3元;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93元、97元、105元,比2009年分别提高3元、5元、10元。 2011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95元、93元、93元,比2010年提高5元、7元和7元,提价幅度分别为5.6%、8.1%和8.1%;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
23、,下同)、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提高9元、10元、23元,提价幅度分别为9.7%、10.3%和21.9%。 2012年国家对主产区新上市的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102元、102元、102元,比2011年提高7元、9元和9元,提价幅度分别为7.4%、9.7%和9.7%;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20元、125元、140元,比2011年提高18元、18元、12元,提价幅度分别为17.6%、16.8%和9.4%。 粮食最低收购价二、
24、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 5.5.加强农村基层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体系建设 2011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村水利建设,从土地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村水利建设,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出让收益中提取10%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今后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2010年(年(20002000亿亿)高)高出一倍,未来出一倍,未来5 5至至1010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体系。 20112011年新型农村
25、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达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达到了到了60%60%以上,试点地区参保人数达以上,试点地区参保人数达3.263.26亿亿人。人。20122012年新农保将实行全覆盖。年新农保将实行全覆盖。 目前国务院制定的基础养老金低限标准为每人目前国务院制定的基础养老金低限标准为每人每月每月6767元,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元,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标准为每人每年30-6030-60元。元。6.6.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 新医保新医保二、 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简称简称“
26、新农新农合合”) )从从2003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点,20082008年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年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112011年,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为年,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为200200元,元,参合人口达到参合人口达到8.328.32亿。亿。20122012年国家将继续年国家将继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巩固覆盖率,提高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巩固覆盖率,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扩大覆盖病种范围。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扩大覆盖病种范围。新农合新农合 2012新新亮亮点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1212年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年中央一号文件紧
27、紧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推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新举措。三大指向:强农惠农富农三个持续加大: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三条政策: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全力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化肥行业化肥行业优惠政策优
28、惠政策税收税收运价运价商业商业淡储淡储价格价格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化肥商业淡储制度化肥商业淡储制度1维持救灾储备,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化肥商业淡储制度,每年10月,国家通过招标,选择部分流通、生产企业化肥商业淡储任务,由国家财政补贴淡储利息,存到来年三月春耕旺季投放市场199719971998-20042004?商业淡储办法中央财政补贴利息实行救灾化肥储备制度实行化肥指导价格鼓励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户淡季储备化肥工业淡储办法由国家组织安排化肥的淡储工作 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实行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简称“化肥淡储”),始于2004年年底、2005年年初。化肥淡储的运作原则是“企业储备、
29、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市场运作、自负盈亏”。 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化肥淡储期限为六个月,一般为当年10月至次年3月。化肥淡储年度总量不超过800万实物吨,原则上按农业生产区域用肥需求配置,主要安排尿素、磷酸二铵等高浓度化肥。 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 自2004年底建立国家化肥淡储制度以来,淡储规模逐年扩大。2004-2005 年度规模为28家中标企业承储615 万吨。经国务院批准,主管部门逐年增大淡储规模。2009年9 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与76家承储企业签订化肥淡储协议,2009-2010 年度的淡储规模为1500万吨。另外,2008年和2009年秋季还分别安排了
30、100 万吨磷肥专项储备。化肥淡储年度总规模已达1600万吨。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 从2004年起,中国政府对化肥冬储采取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冬储化肥总量在500-800万吨,每年财政总贴息在3-5亿元人民币。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2增值税优惠所得税优惠限价和关税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自2001年8月1日起,生产销售的除尿素以外的氮肥、除磷酸二铵以外的磷肥、钾肥以及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企业生产复混肥产品所用的免税化肥成本占原料中全部化肥成本的比重高于70%)免征增值税。(财税2001113号)对生产销售的尿素统一征收增值税,并在2001、2002年两年内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的政策。
31、2001年对征收的税款全额退还,2002年退还50%,自2003年起停止退还政策。增值税优惠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自2004年12月1日起,对化肥生产企业生产销售的钾肥,实行先征后返增值税。(财税2004197号)增值税优惠自2002年1月1日起,对进口钾肥、复合肥,凭有关登记证明或关税配额证明,继续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具体免征进口增值税的进口化肥税号如下(财税200176号) :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自2005年7月1日起,对国内企业生产销售的尿素产品增值税由先征后返50%调整为暂免征收增值税。(财税200587号)自2008年1月1日起,生产销售的磷酸二铵产品免征增值税。(财税2007171号
32、)自2008年6月1日起,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 享受上述免税政策的有机肥产品是指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生物有机肥。(财税200856号)增值税优惠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增值税优惠生产销售的氮肥产品生产销售的氮肥产品生产销售的尿素产品生产销售的尿素产品生产销售的磷肥(除硝酸铵外)产品生产销售的磷肥(除硝酸铵外)产品生产销售的磷酸二铵免征增值税生产销售的磷酸二铵免征增值税生产销售的以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生产销售的以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免征增值税的化肥品种生产销售的钾肥先征后返生产销售的钾肥先征后返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关
33、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设在西部地区、符合当期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品目录的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总收入70%的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目前,化肥行业享受15%税收优惠的位于西部省份的上市公司包括川化股份(四川)、四川美丰(四川)、泸天化(四川)、兴化股份(陕西)、云天化(行情论坛)(云南)、赤天化(行情论坛)(贵州)、盐湖钾肥(青海)等。所得税优惠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 2006年发改委将尿素出厂政府指导价上浮幅度由10%提高到15%,同时停止尿素出口退税政策,并对尿素出口征收季节性暂定关税(2006年19月按30%的税率、1012月按15%的税率),以上政策在2007年将继续执
34、行。(发改价格2006124号) 发改委在关于做好2006年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调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规定对化肥生产用电施行优惠电价、对化肥生产铁路运输免收铁路建设基金等等。(发改价格2005124号)限价和关税项目2011年度2012年度出 口磷矿石35%(出口配额150万吨)35%(出口配额120万吨)肥料氯化铵07-10月:7%; 1-6月、11-12月:82%肥料硝酸钾;硝酸铵钙;氰氨化钙;尿素硝铵液7%尿素旺季(1-6月,11、12月):110%。 淡季(7-10月):当出口价格不高于基准价格时,7%;当出口价格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1.07-基准价格/出口价格)*100%(基准价格
35、按2100元/吨)其他未列明氮肥7%7-10月:7%; 1-6月、11-12月:82%普钙7%7%重钙;其他化学磷肥7%6-9月:7%; 1-5月、10-12月:82%磷酸一铵旺季(1-5月,10-12月):110%。 淡季(6-9月):当出口价格不高于基准价格时,7%;当出口价格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1.07-基准价格/出口价格)*100%(基准价格按2900元/吨)磷酸二铵旺季(1-5月,10-12月):110%。 淡季(6-9月):当出口价格不高于基准价格时,7%;当出口价格高于基准价格时,税率=(1.07-基准价格/出口价格)*100%(基准价格按3400元/吨)氯化钾、硫酸钾等钾肥
36、105%磷钾二元肥7%氮磷二元肥7%6-9月:7%; 1-5月、10-12月:82%三元复合肥1-9月:110% ;10-12月:95%1-9月:110% ;10-12月:95%其他肥料7%6-9月:7%; 1-5月、10-12月:82%出口价格计算出口价格包括海关认可的货物货价、货物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出地点装载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出口价格包括货物的货价、货物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出地点装载前的运输及其相关费用、保险费,但其中包含的出口关税税额,应当扣除进 口硫磺3%1%磷矿石00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的尿素、二铵和三元复合肥配额内:1%; 配额外:50%配额内:1% ;配额外:
37、50%其他肥料1%1%2012年度化肥及相关产品进出口政策变化表 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对化肥出口实施的退税优惠:自1997年起中国停止尿素进口,2004年3月以前中国政府对出口尿素给予50-100%的退税政策;自2004年3月16日起,中国政府停止了化肥出口退税政策并对出口尿素和磷酸二铵开始征税。对进口化肥及原材料实施的低关税和减免增值税:2002年以前,中国政府对像中阿化肥等依靠进口磷酸生产复合肥的企业进口的原料磷酸采取免征增值税和低关税的政策,以支持国内化肥企业的生产;自2008年5月20起, 中国政府对进口硫磺采取免增值税政策;同时大部分进口的化肥及生产原料都给予了低关税政策,进口关税税
38、率都在4%以下。限价和关税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运输运价优惠政策3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铁道部不断的提高铁路运输价格,对化肥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铁道部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1358号),自2012年5月20日起,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1分钱,即由现行平均每吨公里10.51分钱提高到11.51分钱。其中,运营价格由平均每吨公里7.21分钱提高到8.21分钱,铁路建设基金维持现行标准不变。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1998年以来化肥铁路运价变化趋势国家一直对整车农用化肥铁路运输实行优惠运价号(特殊运价或2号运价)。化肥铁路运价仅相当于同类化
39、工品的30%左右。据测算化肥优惠运价可使化肥运输成本平均降低近80元/吨,政府每年补贴50亿元人民币。但随着铁路货物统一运价的不断提高,目前化肥运价已经上涨至1998年的2.5倍。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1998-2012化肥铁路运价变化表实施时间发到基价,元/吨运到基价,元/吨备 注1998-04-014.20.0192化肥特殊运价号2003-12-164.20.0213新路新价均摊运费并入基价2006-04-104.20.0257铁路统一运价上调0.44分2007-11-054.20.0277铁路统一运价上调0.2分2008-07-014.40.0305铁路统一运价上调0.3分2009-07-016.40.0378化肥由特殊运号改为2号2009-12-136.80.0432铁路统一运价上调0.7分2011-04-017.00.0444铁路统一运价上调0.2分2012-05-207.80.0502铁路统一运价上调1分三、化肥行业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农用化肥铁路运价优惠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1242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除工程噪声控制重点及安全保证措施
-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幼儿园体智能健康促进计划
- 生态湿地混凝土浇筑安全技术措施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考试复习教学计划
- 幼儿园教学教研学生发展计划
- 青少年团体德育工作机构职责
- 矿山设备投标设计制造测试措施
- 车站水电气故障报修排查处理流程
- 三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计划
- 2025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2025年个人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T/CAMIR 002-2022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管理与服务要求
- 多模态学习算法的实证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 口腔合伙股东协议书
- 教育改革与未来教育趋势-教育改革议题与未来
- 签约抖音博主合同协议
- 2023年广东省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房屋停租合同协议
- 银行客户分类管理
- 孩子上学劳动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