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共5页)_第1页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共5页)_第2页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共5页)_第3页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共5页)_第4页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共5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孤独之旅集体备课讨论稿仙桃市第二中学曾文芳【教材解读】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在体验欣赏过程中, 既能扩展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 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引导

2、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实施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整体感知-重点突破-感悟深化2.教学重难点这篇小说从少年的视角解读,主要写少年的成长,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成长,是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在逐步推动杜小康的成长,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主人公的成长心理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吸引学生阅读,但学生难以体会其作用,因此教学难点是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在学

3、习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带分析,以想象促理解。 【教法及学法】为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一)教法:朗读法 点拨法 情境教学法 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 合作探究法 质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视听结合中创设情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初识小康播放电影草房子的片段,让学生认识红门中生活着的快乐的孩子杜小康。同时,介绍杜小康家境的败落。让学生感受杜小康当时离家的心情。2、 整体感知,概括旅程请以课文的标题“孤独之旅”为中心词加上人物和主要情节说一句话。如:本文写了一个少年杜小康在芦苇荡放鸭生活中体验孤独而成长

4、的故事。三、对话小康,体会孤独以杜小康在放鸭旅程所说的四句话为线索梳理出本文的故事情节,同时体会到杜小康在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活动,感受他的成长之路。第一句话:“我不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引用曹文轩在哲理散文前方中的话:人离家的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二是出于无奈,三是人的眼里、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杜小康就要离开家了,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第一段,看看他离家的原因是前面所说的哪一点。你是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杜小康无可奈何地随父亲踏上了放鸭之旅,当船离开熟悉的油麻地,渐行渐远时,他对父亲说了一句什么话?是什么心情?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这种心情?我们从中读出了一个怎

5、样的杜小康?明确:出发放鸭茫然、恐惧任性、不懂事第二句话:“我要回家-”学生找出第二句话,说说杜小康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到达了芦荡)这是怎样的芦荡?齐读第21段,此时杜小康会是什么心情?(害怕、胆怯、孤独)比较第11段和第21段的“害怕”心情,感受杜小康真正的害怕。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读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呢?(第29段中“那点”“算不得”“只能”“言语被大量的省略了”)此时的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有点任性,感到孤独又渐渐习惯孤独)明确:生活在芦荡害怕、胆怯、孤独有些任性,内心孤独第三句话:“还是分头去找吧。”孤独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鸭子也渐渐长大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鸭群在暴风雨的夜晚

6、失散了,杜小康说了这样一句话“还是分头去找吧”,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呢?(成熟勇敢有责任感,从容而冷静)反复品读这个句子,感受杜小康当时的心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天气状况吧!指名读第36段,感受暴风雨的可怕。 同学们,在这样的天气你敢一个人出门吗?那么杜小康是否害怕呢?他是怎么做的?(读第38段、44段、48段,体会杜小康此时的“哭”)明确:经历暴风雨不怕风雨,战胜孤独坚强、成熟有责任心第四句话:“蛋!爸!鸭蛋!鸭下蛋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受考验的杜小康父子二人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听,杜小康在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杜小康(激动、喜悦)

7、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写?杜小康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只是因为他可以再上学了吗?明确:鸭子下蛋激动、喜悦长大了初到芦荡时的杜小康还吵着要回家,而此时,他却能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勇敢担当责任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看看杜小康有什么样的变化。(屏显展示几组对比的句子,老师和学生合作读,交流体会)教师小结:短短的四句话,让我们鲜明的感受到了一个男孩杜小康的成长,所以我们可以说,放鸭之旅,孤独之旅就是成长之旅。大家能结合他的经历说说,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长大吗?(独立、担当责任、能为父母分忧等)4、 读出自我,享受孤独 家道中落,年幼的杜小康在放鸭之旅中饱尝了物质生活的贫乏单调和精神生活的孤独痛

8、苦之后,用稚嫩的双肩帮父亲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假如你是杜小康,回望旅程,你觉得杜小康会怎样看待在芦荡中放鸭的这段经历呢?(感谢磨难,感谢孤独)屏显曹文轩的名言,与同学们分享属于自己的“孤独之旅”。 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进行环境描写的体会与品析,让学生阅读经典中感受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以景衬情的写作方法。1、 体会本文题目的妙处。 文题可以改为“放鸭之旅”或“成长的故事”吗?2、 走进芦荡,感受作者是怎样借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自读课文,勾画出作者笔下芦荡景物,体会作者以不同的景物来烘托杜小康不同的心情。赏析景物描写的角度有:运用了什么手法?哪些关键词用的好?前后有什么变化和照应?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学生当堂积累背诵几个经典段落。3、 亲近鸭群,见证杜小康的成长。勾画文章中写鸭群的句子,看看它们与杜小康有哪些关联?第4、10、15段第34、38、46段第50段害怕、恐慌成长、战胜孤独成熟、坚强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对鸭群的描写贯穿全文,鸭群正是主人公杜小康的写照,是杜小康成长的见证。4、 归纳小结景物描写的妙处。本文中景物描写大致有三方面的作用:1、烘托人物心理。如21段等 2、 渲染某种氛围,为下文做铺垫。如12、13段3、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36段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