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基础知识问题解答_第1页
小麦病害基础知识问题解答_第2页
小麦病害基础知识问题解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麦病害基础知识问题解答1 、小麦三种锈病的症状有何区别?解答要点:三种锈病在发病初期都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 以后长出粉堆, 即夏孢子堆, 手摸可沾上粉 末,后期又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鲜黄色, 窄小至椭圆形粉堆, 成株期排 列成行,与叶脉平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秆和 穗部。叶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橙黄色,圆形至长圆形粉堆,不规则散生,孢子堆四周表皮开裂,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上很少。秆锈病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粉堆,不规则 散生于茎秆和叶鞘上, 常数个堆愈合成大斑, 孢子堆周围可见破裂翻卷的表皮。 秆锈病夏孢子堆 穿透

2、叶背能力强, 同一个孢子堆, 叶背的粉堆较叶面出现的粉堆大。 叶锈病孢子堆则多不穿透叶 背。可简单地记为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块大红斑 ”。2 、小麦三种锈病病原有何区别?解答要点:三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同属于担子菌。 均为专性寄生性真菌。 3 种病菌夏孢子都是单细胞, 表 面有细刺。条锈菌球形鲜黄色,叶锈菌近球形橙黄色,秆锈菌长椭圆形,暗橙黄色。三种锈菌冬 孢子都是双细胞,棍棒状或近纺锤形。3 、小麦条锈病发生于流行主要取决于哪些条件?解答要点:锈菌小种的变化、品种的抗病性、环境条件。4 、小麦赤霉病症状有何特点?解答要点:小麦赤霉病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等。(1)

3、穗腐 :初在小穗颖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 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和穗子, 严重时整个小穗或 穗子后期全部枯死,呈灰褐色。田间潮湿时, 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 后期穗部出现黑色小颗 粒,即子囊壳。(2) 苗枯 : 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褐色水浸状腐烂,严重时全苗枯死, 病残苗上有粉红色菌丝体。(3) 茎腐 : 发病初期,茎基部呈褐色,后变软腐烂,植株枯萎。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5 、小麦赤霉病病原有何特点?解答要点:该病由子囊菌亚门的玉米赤霉菌 Gibberellazeae(Schw.)Petch. 侵染所致,其无性阶段 为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 Fusariumspp. ,已知有 17 个种和变种,

4、其中以禾谷类镰刀菌 F.graminearumSchw. 为主要。病菌有性态子囊壳近圆锥形,蓝黑色,大小 (100 250) 微 米×(150 300) 微米;子囊棒状, 无色,大小(37 90) 微米×(8 15) 微米。子囊孢子纺锤形, 稍弯曲,多胞(3 横膈居多 ) ,无色,大小 (16 33) 微米 X(3 6)微米。子囊壳形成适温为 15 20 ,子囊孢子萌发适温为 25 30 ,并需相对湿度大于 80% 的高湿度。6 、小麦腥黑穗病症状有何特点?解答要点:病株较健株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且颜色较深,初为灰绿色,后为灰白色,颖壳和麦芒稍 向外张开, 露出部分病粒。

5、 病粒较健粒粗短, 初为暗绿色, 后呈淡灰色, 外面包着一层灰白色膜, 里面充满鱼腥味的黑粉。7 、小麦散黑穗病症状有何特点?解答要点:主要发生在穗部,最先抽出的病穗,外面包有一层薄膜,不久自行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大 部分病穗整个变为黑粉,也有少数小穗仍健全,留在穗子的上半部。病株比健株稍矮, 但抽穗略 早。8 、简述小麦白粉病症状。解答要点:小麦白粉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通常叶 面病斑多于叶背, 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受害重, 典型病状为病部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 组织受 侵后, 先出现白色绒絮状霉斑, 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成长椭圆形的较大霉斑或不规则

6、形霉斑, 表 面呈粉状(分生孢子),严重时粉状霉层覆盖叶片大部分或全部,霉层厚度可达 2mm 左右, 后期霉层渐变为灰色至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 。霉层下面及周围的寄主组织褪 绿。病叶早期黄化、卷曲并枯死。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重病株通常矮缩不抽穗。9 、简述小麦纹枯病的症状。解答要点: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均可受害,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小麦发芽后, 芽鞘受害病菌侵染后变褐色死亡。 幼苗一出土, 其根茎、 叶鞘即可受害, 在 3 4 片叶时表现症状。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 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 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发展

7、延及茎秆,基部茎节腐烂,幼苗不抽 新叶,猝倒而死亡。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联合,呈云纹状,中间淡黄褐色,周围 有明显的棕褐色黄圈,茎部病斑梭形, 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至草黄色, 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 扩展,直至剑叶,可形成青褐色至黄褐色花秆,叶鞘及叶片早枯。 麦株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 生白色霉状物,并纠集成团,但黄色至黄褐色,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球形或近球形的褐色、直 径 1 2mm 的小颗粒状物(菌核)。菌核由少量菌丝与叶鞘组织相连,较易脱落。病菌亦可侵 害根部,受害幼苗根系遭受破坏,根部呈褐色干腐。重病苗死亡。10 、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小麦三种锈病?解答要点:(1) 选用高产抗病

8、品种,密切注意品种抗病性的变化,发现丧失抗性时应及时更换新品种。(2) 搞好农业防治,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适期推迟播种, 减少秋苗发病程度, 降低越冬基数, 避免群体过大, 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料, 发病后及时灌水。(3) 药剂防治:药剂拌种可选用种子重量的 0.2% 的 15% 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 乳油拌种,当大田锈病病叶率达到 5% 时, 需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可选用 20% 粉锈宁乳油 每亩 30ml ,或 15% 可湿性粉剂 50 克兑水 10 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11 、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小麦黑穗 ( 粉) 病?解答要点:小

9、麦黑穗 (粉) 病包括散黑穗病、 腥黑穗病和秆黑粉病。 防治这些病害应采取以加强检疫和种 子处理为主,农业防治和抗病品种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 加强检疫:小麦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是我国进境的检疫对象,应加强检疫,防止 病害随种子或商品粮进入我国。(2) 种子处理: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 2% 立克锈拌种剂 10 15 克,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 与 10 千克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 提倡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使用腐熟的有机肥,(4) 农业防治:春麦不宜播种过早,冬麦不宜播种过迟。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时施用硫铵等 速效化肥作种肥,可促进幼苗早出土, 减少侵染机会。冬麦提倡在秋季播种时, 基施长效碳铵一 次,可满足整个生长季节需要,减少发病。(5) 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12 、制定一个小麦赤霉病防治的综合方案。解答要点:采取以消灭菌源为前提, 以抗病品种为基础, 加强栽培管理。 根据测报实行化学防治为保证 的综合防治措施。具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 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目前虽然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但中抗品种在防病中的作用是十 分显著的,如宁 8026 、 8017 。全国鉴定比较抗病的品种和品系有苏麦 3 号、望水白等,可以 作为抗源材料,经品种间杂交、系统选育、辐射选育、远缘杂交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培养抗病品 种。(2) 消灭越冬菌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