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海文统考专业课基础班讲义--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_第1页
2011海文统考专业课基础班讲义--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_第2页
2011海文统考专业课基础班讲义--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_第3页
2011海文统考专业课基础班讲义--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_第4页
2011海文统考专业课基础班讲义--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万字教盲海文萼eh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基础课程内部讲义)海文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动物生理学 1第一部分学科总论1第二部分章节综述2第三部分分章节详解5第一章动物生理学概述 5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7第三章血液11第四章血液循环15第五章呼吸20第六章消化22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27第八章泌尿30第九章神经系统33第十章内分泌38第十一章生殖与泌乳41生物化学 44绪论44专题一蛋白质化学及其代谢 45第一章蛋白质化学45第二章酶46第三章氨基酸代谢47专题二核酸的化学及其代谢 55第一章核酸化学55第二章核甘酸代谢56第三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56第四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56专题三糖类代谢与

2、脂类代谢 60第一章生物氧化60第二章糖代谢61第三章脂代谢61第四章物质代谢联系与调控 62结束语 66每万字戴胃通又专册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动物生理学第一部分学科总论1.1 学科介绍动物生理学是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野生 动物资源保护、生物科学以及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了解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解释各种生理现象;运用生命活动规律更有效地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 疗动物疾病,保护动物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动物,促进畜牧水产业的发展。1.2 .考试形式和考

3、试内容动物生理学占农学动物考研当中占75分,试卷涉及的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分析论述题。,其中单选15小题共15分,简答题3个共24分,实验题1小题共10分,分析论述题 2小题 每题13分共26分。动物生理学主要考察的内容是(1)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 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的各种正常功能活动及其内在机制。(2)能够运用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动物 生理学课程考试特点1.3 .动物生理学课程考试特点动物生理学更多地从器官和系统方面来研究动物生理机能,动物生理学的特点是

4、名词和概念比较多, 这些需要牢牢记住,各个器官的作用和某一系统的作用也是考察重点。同时,实验题继续成为必考内容, 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将实验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复习准备。1.4 课程内容介绍课程定位:本次课程为动物生理学基础课程。6课程目标: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家了解和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动物生理方面的机理,以及并运用这些理论和机理来分析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现象。课程内容:第一章动物生理学概述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章血液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五章呼吸第六章消化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八章泌尿第九章神经系统第十章内分泌第十一章生殖与泌乳1.5 参考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陈杰家畜生理学第二部分章节综述动物生

5、理学共有11章,61小节,154个知识点,以下是根据农学考试全国统考后,我们整理出来的 动物生理学考点和分值的分布,还有通用知识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动物生理学的出题规律,从而指导我 们有的放矢的复习。早下2010 年2009 年2008 年第一章动物生理学概述选择题1分考点机体生 理功能控制系统。选择题1分考点生理 学研究水平。选择题1分考点神经调 节概念。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分析论述题13分考点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和 骨骼肌的收缩。分析论述题13分考 点细胞兴奋性变化及 生理意义。选才i 1分考点动作电位产生 机制简答8分神经-肌肉接 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第三章血液简答题8分考点血浆和 血清

6、的区别和制备。选择题3分考点白细 胞生理、红细胞生理 和凝血因子。选择题3分红细胞生理、白 细胞生理和凝血因子。尊万字戴胃,痫又看8!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第四章血液循环选择题2分考点心肌细 胞生物电特点和心输出 量实验题10分考点期前 收缩和代偿性间歇选择题1分考点心肌细胞生物电简答题8分心肌的生理特性。分析论述题13分考点心血 管活动的调节第五章呼吸简答题8分考点肺换 气简答题8分考点胸内 负压选择题3分考点肺表面活性 物质、氧容量、肺牵张反射第六章消化选择题2分考点胰液的 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 节。简答题8分考点小肠运 动及其调节。选择题2分考点营养 物质吸收部

7、位、消化 液。实验题10分考点小肠吸收和渗透 压的关系。分析论述题13分考点胰液 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选择题2分考点产热与 散热的平衡,能量代谢。选择题2分考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选择题2分考点产热与散热 的平衡和氧热价第八章泌尿选择题3分考点肾单 位、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 功能分析论述题13 分考 点肾泌尿功能的调节选择题1分考点肾的重吸收实验题10分考点影响尿液 生成的因素第九章神经系统选择题3分考点兴奋性 突触后电位、神经元活 动的一般规律、交感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 与功能特征。选择题2分考点受体、牵张反射简答题8分考点兴奋 性突触后电位选择题

8、1分考点是神经递质简答题8分条件反射与非 条件反射第十章内分泌选择题13分考点胰岛 素、胰血糖素和糖皮质 激素的生理作用。选择题3分考点神经 垂体激素和肾上腺的 内分泌选择题1分考点肾上腺的内 分泌简答题8分考点甲状 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第一章生殖与泌乳选择题2分考点睾丸的 生理功能、发情周期及 其调节。选择题2分考点发情周期 和雄性生殖生理1通用核心知识点一:生理学研究水平2通用核心知识点二:神经调节3通用核心知识点三:体液调节4通用核心知识点四:动作电位5通用核心知识点五: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6通用核心知识点六:化学突触 (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8通用核心知识点八:白细胞生理9通用核心知识

9、点九:血液凝固10通用核心知识点十:心肌的生理特性11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一: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2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二:胸内压13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14通用核心知识点十四:肺牵张反射15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五:氧的运输16通用核心知识点十六:唾液组成17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七:胃液组成18通用核心知识点十八:胰液组成机体液调节19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九:胰液分泌的体液调节20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胆汁组成21通用核心知识点二h一: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部位22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二: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23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三:能量代谢24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四:产热与散热的平衡25通用核心知

10、识点二十五: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26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六: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27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七:醛固酮的作用28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八:神经递质及受体29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九: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30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脊休克31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一:牵张反射32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二:去大脑僵直33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34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四:脑的高级功能35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五:激素间的相互作用36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六: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37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万字戴胃通又看历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

11、课基础课程讲义38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八:应激与应急39通用核心知识点三十九:睾丸的生理功能40通用核心知识点四十:雌性生殖生理41通用核心知识点四十一:雌性激素的生理作用42通用核心知识点四十二:发情周期及其调节43通用核心知识点四十三:催乳素第三部分分章节详解第一章物生理学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明确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机体生理功能的各控制系统的含义。了解一般的研究方法。 理解并结合以后章节逐步掌握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和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掌握动物机体生理 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以及掌握和运用反馈控制系统。1.本章考纲知识点(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

12、务和研究方法(二)机体与内环境1 .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2 .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3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1 .神经调节2 .体液调节3 .自身调节(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万字戴胃诲又看册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3.前馈控制系统2 .本章通用知识点通用核心知识点一:生理学研究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器官、系统之间,机体与环境联系与协调通用核心知识点二: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高度整合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1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 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通用核心知识点三: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神经-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3 .真题链接(2009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第 1题)离题条件下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研究属于a.细胞水平研究b.分子水平研究c.器官水平研究d.整体水平研究【答案】a(2008年动物生理学选择题第 1题)具有反应迅速、准确和作用局限等特点的调节方式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神经

14、一体液调节【答案】a(2010年动物生理学选择题第 1题)恒温动物皮肤的温度感受到寒冷刺激信息传到体温调节中枢后,引起机体的产热量增加,在这一调节过程中,对于体温调节中枢而言,产热器官是a、控制系统b、受控系统d反馈信息4 .复习要点1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2 .动物生理学可以从机体三个水平来研究其生命活动。举例说明它们对阐明生理学的意义。3 .简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4 .内环境和稳态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5动物机体各种调节方式的特点。6 .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系统的特点。5 .思考题举例说明反馈机制在稳态中的调节作用?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学习目的和要求明确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几种形式,

15、细胞的兴奋性、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物电现象。掌握细胞膜物质转运 的过程;在了解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基础上,掌握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掌握生物电的产生机制和兴奋-收缩 耦联过程。一般了解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因素。1 .本章考纲知识点(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1 .细胞膜的结构特征2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 .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2 .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三)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1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每万字戴号海文森册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2 .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3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

16、上的传导(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1 .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2 .电突触(五)骨骼肌的收缩1 .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2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一收缩偶联3 .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六)实验1 .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2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2.本章通用知识点通用核心知识点四:动作电位(1)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 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2)形成条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3)形成过程: > 阈刺激一细胞

17、部分去极化-na+(4)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一一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一一 k+外流所致。(5)动作电位特征: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一一相对不应期一一超常期一一 低常期,它们与动作电位各时期的对应关系是:峰电位一一绝对不应期;负后电位一一相对不应期和超常 期;正后电位一一低常期。通用核心知识点五: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1、兴奋性: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细胞兴奋周期变化绝对不应期一一相对不应期一一超常期一一低常期一一恢复。a、绝对不应期:在神经接受前一个刺

18、激而兴奋时的一个短暂时期内,神经的兴奋性下降至零。此时任何刺激均归于“无效”。b、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神经的兴奋性有所恢复,但要引起组织的再次兴奋,所用的刺 激强度必须大于该神经的阈强度。c、超常期:经过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神经的兴奋性继续上升,可超过正常水平。用低于正常 阈强度的检测刺激就可引起神经第二次兴奋的时期称。d、低常期:继超常期之后神经的兴奋性又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期。e、阈下总和:阈下刺激相继或同时作用时,有可能引起一次兴奋,称为阈下总和通用核心知识点六: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1、概念2、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3、经典突触传递是一个电-化学-电过

19、程:电:指突触前末梢去极化化学:指ca2+进入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扩散,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 (或化学 门控通道上的受体)发生特异结合,电位: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离子进入突触后膜,产生突触后电位。4、接头传递i、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1)神经-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2)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与经典突触传递过程基本相似, 其化学门控通道为 ach门控通道,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称终板电位(epp)(3)突触后电位和epp都是一种局部电位,不具“全或无”的特征,但其大小可随ach释放量增多而增加;不能传播,只能在局部呈紧张性扩布;可以产生总和。由于终板电

20、位的紧张性扩布,它可使与之 邻接的普通肌细胞膜去极化而达到阈电位水平,激活该处的电压门道,引发一次可沿整个肌细胞膜传导的 动作电位。ach 。(4)ach突触的递质化学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保持1:1的关系:在终板膜以外的肌纤维膜的基膜上含有能使ach分解的胆碱酯酶,能迅速降解,以便再次接受新的(5)经典突触传递与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的特点万字戴胃通又看历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单方向性;有时间延迟(突触延搁)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易疲劳性,称为突触疲劳ii、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接头传递曲张体内含有大量的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突触小泡,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当神经冲动抵达曲

21、张体时,递 质从中释放出来,靠弥散作用到达效应细胞膜的受体,使效应细胞发生反应。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传递花费的时间长;不存在1对1的关系,作用较弥散。能否对效应细胞发挥作用,取决于效应细胞膜上有无相应的受体存在3.真题链接(2008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第 2题)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的原因是a ca+内流b na+内流c k+内流d cl-内流【答案】b(2009年动物生理学分析论述题第 20题)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过程及其生理意义【答案】神经细胞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相对不应期

22、: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失活。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失活。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2010年分析论述题第 21题)电刺激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可引起腓肠肌收缩,试分析这一过程中骨骼肌的兴奋收缩机制?4 .复习要点1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不同形式和转运过程。2 .比较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异同。3 .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4 .比较可兴奋性细胞、兴奋和兴奋性的不同。5 .比较阈刺激(阈强度)、基强度和阈电位的

23、区别。6 .组织兴奋性变化和动作电位的关系。7 .静息电位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8 .动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9 .比较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简述经典化学突触传递、接头传递、电突触和非突触传递的特点。10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11 .简述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及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内外因素。12 .阈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测定方法。13 .简述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测定方法。分析三种图形的特点。5 .思考题1 .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2 .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3 .什么是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简述其过程。4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24、。5 .简述肌丝滑行学说。6 .钠泵有何生理意义?7 .在生理实验中,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部分引起骨骼肌收缩要经历哪些生理反应第三章血液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体液和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功能。熟悉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主要功能和生成的调节;血浆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机体抗凝 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型及其应用意义。掌握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作用;生理性止血过程和凝血机制;输血的原则。1 .本章考纲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 .血液组成和血量2 .血液的主要机能3 .血液的理化特性尊万字戴胃,通又看58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二)血细胞及功能1

25、 .红细胞生理2 .白细胞生理3 .血小板生理4 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 .血液凝固2 .抗凝系统3 .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四)血型1 .红细胞凝集与血型2 .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3 .动物血型(五)实验1 .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测定2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3 .血红蛋白测定4 .红细胞脆性实验5 .血细胞计数6 .血液凝固2.本章通用知识点通用核心知识点七:红细胞生理1 .红血液的生理特性(1)选择性通透(2)悬浮稳定性(3)渗透脆性(4)可塑性2 .红细胞的生成雄激素、甲状腺素、生长素可增强红细胞生成,雌激素抑制红细胞生成通用核心知识点八:白细胞生理1.白细胞的生理特征万字戴国通文

26、专册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1)白细胞渗出(2)趋化性(3)吞噬作用(4)分泌多种细胞因子2.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趋化性强。2)、嗜酸性粒细胞能进行吞噬,无杀菌能力。3)、嗜碱性粒细胞不具备吞噬能力,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4)、单核细胞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构成单核 -巨噬细胞体系,在体内发挥防御作用。5)、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类。通用核心知识点九: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1)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凝血因子 fx 激活成fxa并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第二阶段是凝血酶原(f n )激活成凝

27、血酶(f n a);第三阶段是纤维蛋白原(fi)转变成纤维蛋白(fi a)。(2)触发血液凝固有两种途经:依靠血浆内部的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形成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内源性激活途经。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激活凝血因子,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外源性激活途经。始动因子参与反应步骤产生凝血速度发生条件内源性凝血胶原纤维等激活因子刈较多较慢血管损伤或试管内外源性凝血组织损伤产生因子w较少较快组织损伤3 .真题链接(2009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4题)产生促细胞生成素的部位是a.脾脏b.肝脏c.肾脏d.骨髓【答案】c(2009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3题)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白细胞是a.嗜酸性粒细胞b.嗜碱性

28、粒细胞c. t淋巴细胞 d. b淋巴细胞万字戴胃通又看历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答案】d(2009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3题)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a.出因子 b. v因子c.x因子 d.刈因子(2008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3题)下列溶液中,易使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是()a 5%葡萄糖溶液c 0.6%nacl 溶液b 10%葡萄糖溶液d 0.9%nacl 溶液(2008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4题)机体发生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a嗜碱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答案】d(2008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axe因子civ因子

29、d中性粒细胞5题)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启动因子是bx因子din因子12.白细胞的特性和主要功能。4.复习要点1 .血细胞比容、测定的方法及意义。2 .血清、血浆,制备方法及它们的区别。3 .血量、循环血量、储备血量。4 .血液的主要机能。5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及它们的生理意义。6 .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7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及意义。8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脆性的测定及意义。9 .红细胞的功能。10 .血红蛋白的测定11 .红细胞的生成及调节。万字蒙曷痴又看册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13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14 .血液凝固概

30、念,血液凝固实验15 .凝血因子及凝血过程。16 .机体的抗凝系统。17 .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过程,纤溶抑制物。18 .血型、abo血型及其鉴定19 .红细胞凝集20 .输血的原则21 .交叉配血5.思考题1 .血浆蛋白有哪些?它们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什么?2 .简述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 .简述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4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5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6 .血液在体内起什么作用?7 .血液的凝集和凝固有何不同?8 .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各有何意义?第四章血液循环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心脏泵血的一般生理过程,心音,正常心电图,血液循环的循环过程。熟悉心肌细胞动

31、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结构与生理机能。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 作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的作用机理,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 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1 .本章考纲知识点(一)心脏生理1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2 .心肌的生理特性3 .心脏泵血功能(二)血管生理1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 .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3 .血压及影响因素4 .微循环与物质交换5 .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 .心脏的神经支

32、配及其作用2 .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3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 .体液因素(四)实验1 .离体蛙心灌流2 .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3 .蛙心起搏点观察4 .蛙的微循环观察5 .动脉血压的测定2.本章通用知识点通用核心知识点十:心肌的生理特性1 .自律性:(1)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搏细胞, 是正常的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由高到低顺序为:房室交界区一房室束一浦肯野氏纤维。(2)窦房结细胞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以前者为主)两种机制控制潜在起搏点。(3)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2 .传导性:心肌细

33、胞之间通过闰盘连接,整块心肌相当于一个机能上的合胞体,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细 胞间传导。传导的特点:万字戴胃通又看历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1)主要传导途径为:窦房结一心房肌一房室交界一房室束及左右束支一浦肯野氏纤维一心室肌(2)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形成房一室延搁,以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 的时间。(3)心房内和心室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播,传导速度快,从而保证心房或心室同步活动,有 利于实现泵血功能。(4)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心肌细胞的直径;动作电位除极速度和幅度;邻近部位 膜的兴奋性。3 .兴奋性:(1)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

34、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不应期一相对不应期一超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 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na+1道的状态、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距离等。另外,血钾浓度也是影响心 肌兴奋性的重要因素,当血钾逐渐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会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终结之后,受到人工的或潜在起搏点的异常刺激, 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由于期前兴奋有自己的不应期,因此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心室舒 张期,这称为代偿间隙。4 .收缩性:(1)心肌收缩的特点: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 对细胞外ca2+勺依赖性。(2)影响心

35、肌收缩性的因素:ca2大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等加强心肌收缩力,低 02、酸中毒、乙酰 胆碱等减低心肌的收缩力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一: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 .心血管反射(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一减压反射: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当 动脉血压升高时,产生这一反射,其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称为减压反射。a、基本过程:动脉血压升高一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一经窦神经和减压神经将冲动传 向中枢一通过心血管中枢的整合作用一导致心迷走神经兴奋、心交感抑制、交感缩血管纤维抑制一心输出 量下降、外周阻力降低,从而使血压恢复正常。b、特点:压力感受器对波动性血压敏感。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

36、(100mmh左右)上/下变动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最敏感。减压反射对血压变化及时纠正,在正常血压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2 .心肺感受器反射在心房、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上存在的感受器总称为心肺感受器。反射过程:牵拉、化学物质一心肺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中枢一传出神经一心率j、心输出量j、外 周阻力j、一 bpj o意义:调节血量、体液量及其成分。3.颈动脉体和主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当血液中 pco2tpo2jh+t都可刺激该化学感受器,反射 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3.真题链接(2010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3题)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 o期的离子流是()aa na讷流b ca2讷流c k的卜流d

37、 cf内流(2009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5题)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最后的时期是a .0期b. 1期c .2期d .3期【答案】c(2009年动物生理学简答题第 17题)心脏正常起搏点是如何控制潜在起搏点的?【答案】正常起搏点对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1)抢先占领:在潜在起搏点尚未兴奋之前,正常起搏点的兴奋已到达潜在起搏点,使其兴奋而产 生动作电位。(2)超速驱动压抑:潜在起搏点的自律细胞因受到高于其固有频率的刺激而发生节律性兴奋,使其 固有的自律活动受压抑而暂时不能表现。(2010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 2题)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da、心房收

38、缩期缩短b、等量收缩期缩短c心室收缩期缩短d心室充盈期缩短(2008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 20题)试述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机制。【答案】1.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升高,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骸万字戴胃,海又看58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加,作用于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结果心脏活动减弱;交感缩血管紧张性降低,血管舒张。最终导致血压降低。2.当动脉血压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降低,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作用于延髓心血管活动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

39、张性减弱,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结果心脏活动加强;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增加,血管收缩。最终导致血压升高。4.复习要点1心肌的生理特性以及其与心脏机能之间的关系2心动周期中瓣膜、压力、血流方向的变化及相互联系3心电图各个波及各间期的含义(以标准 ii导联为例)4心脏的起搏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5心脏内兴奋得传播途径,传播速度以及其相应的生理意义6各类血管的结构与机能特征7影响动脉血压及静脉回流的因素8淋巴液生成与回流、淋巴循环的过程与生理意义9微循环的组成及影响因素10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三者间的关系11压力感受性和化学感受性反射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12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及其生理作用13心血管活动

40、的自身调节14植物性神经对心肌电活动以及电生理特性的影响15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对心脏的调节机制5.思考题1 、何谓心动周期?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是怎样的?2 .心率增加对心动周期有和何影响?3 .试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机制。4 .什么是期前收缩?为什么期前收缩后会出现代偿间歇?5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哪些?6 .什么是房室延搁?其有何生理意义?7 .动脉血压是如何形成的?8 .简述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9 .试说明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10 .什么是微循环,其几条通路各有什么生理作用?11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12 .心迷走神经对心脏有哪些影响,简述其机制?1

41、3 .心交感神经对心脏有哪些影响,简述其机制?第五章呼吸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呼吸的定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反射;高山动物的适应性反应。熟悉co2解离曲线;呼吸基本节律的形成机制。掌握肺通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肺牵张反射。、1 .本章考纲知识点(一)肺通气1 .肺通气的原理2 .肺容量与肺通气量(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 .氧的运输2.二氧化碳的运输(四)呼吸运动的调节(五)实验1 .呼吸运动的调节2 .胸内压测定2.本章通用知识点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二:胸内压胸内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1)胸膜腔:由紧贴于肺表面的脏层

42、和贴于胸廓内壁的壁层紧构成的一个密闭空腔,内有少量浆液。浆液的作用:润 滑,减少摩擦内聚力(壁、脏两层紧贴,不易分离)=大气压(肺内压)(2)胸内压大小:正常情况下,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为胸内负压。胸内压万字蒙音谢又专册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肺回缩力,在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这时胸内压=-肺回缩力,故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3)胸内负压形成原因:由于婴儿出生后胸廓比肺的生长快,而胸腔的壁层和脏层又粘在一起,故肺处 于被动扩张状态,产生一定的回缩力。吸气末回缩力大,胸内负压绝对值大,呼气时,胸内负压绝对值变 小。(4)胸内负压的意义:a、保

43、持肺的扩张状态。b、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导致胸腔内静脉和胸导管扩张)。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1.概念:是由肺泡n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搁酰卵磷脂,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 层的表面,即在液一气界面之间。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的顺应性;维持大小肺泡容积 的相对稳定;防止肺不张;防止肺水肿。通用核心知识点十四:肺牵张反射感受器位于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内,是牵张感受器,传入纤维是通过迷走神经粗纤维进入延髓。包括 肺扩张时抑制吸气的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时引起吸气的肺缩小反射。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五:氧的运输1 .氧容量:每100ml血液中血

44、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称为的氧容量。2 .氧含量:每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量称为的氧含量。3 .氧饱和度: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率称为 hb氧饱和度。4 .氧离曲线:表示氧分压与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呈s型曲线。5 .真题链接(2010年动物生理简答题第 18题)哺乳动物肺换气的动力是什么?写述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答案要点:哺乳动物肺换气的动力是气体分压差。影响肺换气的主要因素有:1.呼吸膜的厚度2.呼吸膜的面积3.气体的扩散速率4.通气/血流比值。(2008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第 7题)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 o2量成为()a血液氧含量b血液氧容量c血液氧饱和

45、度d血液氧利用系数【答案】b(2008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第 6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是a增加肺泡回缩力b增加肺的弹性阻力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d降低肺的顺应性【答案】c(2008年动物生理学单项选择题第 8题)由肺扩大或肺缩小引起的反射称为()a黑一伯反射b咳嗽反应c喷嚏反应d本体感受性反应【答案】a6 .复习要点1肺通气的动力2胸内压的形成原因以及生理意义3肺通气的阻力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部位和功能5呼吸膜以及肺换气的过程6肺容积与肺容量之间的关系7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8 血液以hco3-形式运输co2的过程9呼吸的神经调节10几种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过程11

46、化学感受器特征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7 .思考题1简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成分、生理作用及其意义?2简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3氧和二氧化碳是如何在血液中运输的?4简述节律性呼吸形成的原理。5什么是肺牵张反射,有何生理意义?6什么是氧离曲线,其有何特点和生理意义?6呼吸的类型有那几种?第六章消化学习目的和要求万字戴胃通又看历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了解消化系统中的消化过程和作用。摄食方式、饮水、咀嚼和吞咽过程,唾液的组成和生理作用,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瓣胃的作用、肉食性动物大肠的微生物消化以及粪便的形成。明确消化系统中的重要概念和特

47、性。消化、吸收及吸收的部位、消化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的排空、反刍、暧气、小肠成为吸收主要部位所具备的条件。掌握消化道运动、分泌及调节。包括,唾液分泌及其调节、单胃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单胃的运动及其调节、前胃运动及其调节、反刍的调节机制、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微生物及微生物作用)、皱胃消化与单胃消化的异同、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小肠运动及其调节、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小肠液的作用及分泌调节、草食性动物大肠的微生物消化、大肠运动形式和运动的调节、排粪反射、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机理应该明确大纲要求的“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及“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实验

48、的目的、原理、所用的方法、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1 .本章考纲知识点(一)消化概述1 .消化与吸收2 .消化方式3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二)口腔消化1 .摄食方式、饮水、咀嚼和吞咽2 .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3 .唾液分泌及其调节4 三)单胃消化1 .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2 .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3 .胃的运动及其调节4 .胃的排空(四)复胃消化1 .前胃运动及其调节2 .反刍及其机制3 .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4 .瓣胃消化5 .皱胃消化6 五)小肠消化1 .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 .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 .小肠运动及其调节(六)大肠内消化大肠的消化功能及排粪反射。

49、(七)吸收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部位及其机制。(八)实验1 .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2 .胰液、胆汁的分泌3 .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4 .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2.本章通用知识点通用核心知识点十六:唾液组成1 .组成:(1)水分(2)有机物(3)无机物含有唾液淀粉酶、舌脂酶、溶菌酶等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七:胃液组成2 .盐酸,由壁细胞分泌3 .胃蛋白酶原,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4 .粘液,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起润滑和保护作用。5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其作用是在回肠部帮助维生素b12吸收,内因子缺乏将发生恶性贫血。通用核心知识点十八:胰液组成机体液调节胰液为碱性液体,主要成分有碳酸氢

50、盐和多种消化酶。通用核心知识点十九:胰液分泌的体液调节1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重要。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均有促进胰 液分泌的作用,而且不同激素之间以及激素与神经递质之间有协同作用。迷走神经兴奋、胆囊收缩素和胃 泌素等引起含酶丰富、 含h2o和hco3-较少的胰液分泌,促胰液素引起含水丰富、 含酶较少的胰液分泌, 万字戴国谢又专册农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海文专业课基础课程讲义蛋白质降解产物引起含水和酶都丰富的胰液分泌,而付交感神经兴奋则抑制胰液的分泌。2 .原因如下:(1)交感神经主要是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产生兴奋,而付交感神经兴奋促进机体休整,促进消化,积蓄

51、能量,因此交感神经对胃肠道功能起抑制作用,而付交感神经则起促进作用。(2)胰液由腺泡细胞和小导管上皮细胞共同分泌,腺泡细胞分泌富含酶的胰液,而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的h2o和hco3-,胆囊收缩素、胃泌素主要作用于腺泡细胞,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上皮细胞。(3)蛋白质降解产物能引起多种激素的分泌,分别作用于腺泡细胞和小导管上皮细胞,引起水份和 酶都丰富的胰液分泌。引起促胰液素分泌的因素从强到弱为:hci、蛋白质降解产物、脂酸钠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胆汁组成胆汁不含消化酶,与消化作用有关的成分是胆盐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一:主要营养成分的吸收部位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吸收,回肠

52、主要是胆盐和维生素 b12吸收的部位。通用核心知识点二十二: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1.渗透压概念: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 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2、吸收的机制(1)跨细胞途经:即通过绒毛上皮细胞的腔面膜进入细胞内,再通过细胞底侧膜进入血液或淋巴(2)旁细胞途经:即物质或水通过细胞间的紧密连结进入细胞间隙,然后再转入血液或淋巴。(3)吸收的方式:包括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水的吸收是被动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吸收的动力。3.真题链接(2010年分析论述第20题).简述胰岛素、胰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在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中的作用

53、?参考答案:(1)胰岛素具有促进糖原合成,增强组织对糖的摄入和利用,抑制糖原分解和糖的异生的作用,因此当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2)胰高血糖素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的异生,从而使机体血糖水平升高。(3)糖皮质激素促进糖的异生,增加糖原贮存,有抗胰岛素作用,降低肌肉与脂肪细胞等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使组织对糖的利用减少,使血糖升高。(2010年动物生理学简答题第 17题)为什么说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部位?参考答案:小肠适应吸收的有利条件:1 .吸收面积大。2 .具肠绒毛的上皮细胞中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酶,促进消化,有助于吸收3 .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为吸收提供了良好的途径4 .食物经口腔、胃和小肠内的消化,已分解为适合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5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为吸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2009年动物生理学选择题第 6题)消化道能吸收维生素 b12的部位是a.十二指肠 b.空肠c.回肠d.结肠【答案】c(2009年动物生理学实验题第 19题)设计实验证明小肠内渗透压是影响小肠吸收的重要因素,简要写出试验方法与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