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_第1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_第2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_第3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_第4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一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解释: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固>液>气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5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

2、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6.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7.影响声速的因素喂介质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声源振幅的大

3、小;距离声源远近。2.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应用: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可以看西瓜熟没、瓷碗的好坏等。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三、噪声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

4、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噪声来源: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生活噪声噪声的危害: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2、物理学角度,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

5、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控制噪声的方法:消声 吸声 隔声四、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2、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可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五、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3

6、.超声波特点:定向性好 穿透力强 易于集中能量4.次声波特点:传得很远 容易绕过障碍物 无孔不入5.超声波应用:声纳系统 B超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超声波清洗仪6.次声波应用:预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核爆炸、火箭发射等 次声武器,大象靠次声波交流第二章 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

7、要选择液体。温度计的构造:装酒精、没有或水银的玻璃泡玻璃外壳毛细管刻刻度(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测量方法

8、:(1) 会选:食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2) 会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 会读:待液面稳定后;立即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现应与被测物体持平。(4) 会记:记录数值且带上单位。4、体温计(1) 构造特点:有一个细的弯曲的缩口 外表呈三棱柱状具有放大作用(2) 量程:3542 分度值:0.1(3) 使用:使用前应该甩几下,且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定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例如:湿衣服中水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2、汽化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 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发生,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

9、吸热致冷。.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液体温度(越高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越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2)沸腾 特点:一定温度下发生,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条件: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且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规律: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不变。(1)它们的区别有三:快慢程度不同。蒸发比较缓慢,沸腾是剧烈的汽化方式,比较快。发生的部位有区别,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是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条件不同。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即达到沸点时的温度。蒸发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液体温度不变(2)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夏天教室洒水会凉快

10、,扇扇子或吹电扇凉快,高烧病人身上擦酒精,从游泳池起来被风吹会感到冷(身上沾的水分在风吹下迅速蒸发吸热)。(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4)液体沸腾规律: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液体沸点随气压变化,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内气压高,所以高压锅内水沸腾时温度高于100,食物熟的快。气压低沸点低,高山上气压低,水沸腾时温度低于100,食物不易煮熟。(6)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能继续吸到热。沸腾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里面的水蒸气。如何减少实验时间:A、采用温度

11、较高的热水做实验,如90的水。B、减少水的质量,不要装太多水。C、在烧杯口用厚纸板做盖子,减少水蒸发带走的热量。(7)沸腾实验:(1)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秒表(2)节省时间的方案: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 加大气压(如:加盖子)少放水(3)实验现象: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较大,气泡很少,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到小;沸腾时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多,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直至破裂。(4)气压高,沸点就高,反之,气压低,沸点就低。(5)改变气压的方法:密封口部(加大气压)抽气(减小气压)3、液化定义:由气态变为液态,液化过程中放热。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雾、水珠。4、

12、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环境就会液化。举例:冬天说话时嘴里冒出的“白气”(嘴里呼出的热蒸气到外面后遇冷);对着凉玻璃哈气,玻璃上会出现水珠(热的水蒸气遇到凉玻璃);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冷饮瓶,放在外面一会儿,外壁上会出现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低的鸡蛋和冷饮瓶液化);烧水时锅的上方冒的“白气”;剥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会冒“白烟”(空气中的热水蒸气运动到温度低的雪糕附近时降低温度而发生液化形成的水雾);类似的有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的门,看到门口会有“白烟”下沉。(2)压缩体积。例如: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体积小,装在钢瓶里便于贮藏

13、和运输。还有日常用的打火机内的丁烷气体被压缩成了液体。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体转变为液体的现象。熔化吸热。例如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1)晶体熔化: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冰、食用盐、石墨、水晶) 特点:溶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溶化前后温度不断上升。 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规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过程状态:固态固液混合态液态(2) 非晶体熔化: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橡胶、 塑料、沥青)特点:不断吸热,不断熔化,不断升温,没有熔点。过程状态:固态软稀液

14、态2凝固: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固放热。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1)晶体凝固 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条件: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规律: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1) 非晶体凝固:不断放热,不断凝固,不断降温,没有凝固点。3熔化和溶化不要混淆,前者表示物质从固体变成液态的过程,而后者表示一些溶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如盐溶于水变成盐水。4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5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玻璃、石蜡、松香是非晶体,冰、海波、萘是晶体。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定义: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吸热,有致冷的作用,

15、例如干冰举例:北方挂在外面的冰冻衣服过几天变干,放在衣服箱子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变小,堆的雪人过几天变小,灯泡内的钨丝变细。(这里的冰冻衣服变干和堆的雪人变小为什么说不是先熔化然后又汽化的呢?因为在北方的环境温度低于0,达不到熔点,冰雪不可能熔化,只能是是固态的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了。)2、升华吸热可迅速致冷。例如人工降雨时在空中撒固态的CO2(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雨水;舞台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气”造成雾的效果;生活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使运输的食品保持低温防变质。3凝华定义: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举例:例如初冬早晨地面和屋顶

16、出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在夜间遭遇低温凝华直接变成了白色的霜(固态);再如很冷的冬天早晨发现屋子的窗玻璃上会结一层冰花(固态,同霜),它也是室内的热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极低的玻璃而凝华成的小冰晶;灯泡壁用久后会变黑,是钨丝在亮灯时的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灯熄灭后温度降低又凝华成固态的钨颗粒附在灯泡的壁上形成的。4自然现象:露、雾和云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雪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现象附录:一、 自然界中的水的三态变化雨:地表上的和海洋中的水经过蒸发(汽化)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遇冷液化形成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成为雨。雾:夜间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

17、冷时液化成小水珠“白气”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草叶上形成的。霜:很冷的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夜间低温而发生凝华形成的白色冰晶。雪:同霜的形成一样,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冷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雹:先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然后小水滴又遇到更冷的低温而凝固成小冰球儿。二、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热规律物质分子间距离大小关系:固体分子排列紧,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稍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物质的分子间的距离由小变大,需要吸热来实现。固态液态气态。分子间距离由大变小,要放出热量。气态液态固态。第三章一光的色彩 颜色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它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

18、源。按光束的形状可把光源分为点光源和平行光源,电灯是点光源,手电筒是平行光源。2光的色散现象:让一束白光射到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射后照到白屏上出现了一条不同颜色依次排列的彩色亮带,这条亮带叫作光谱。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不同,红色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列。3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各种色光都能透过的物体是无色。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它颜色的光消失,只能

19、留下红色,说明其它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经光通过。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将各种光全反射的物体是白色的,将各种色光全吸收的物体是黑色的。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规律总结:如果物体是不透明的,黑色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会反射所有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5光具有能量:光所具有的能量叫光能。例如,太阳能。二人眼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在光谱的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

20、频率在Hz到Hz之间,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吸收红外线,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后温度升高。一切物体都发射红外线,不同的物体发生的红外线不同,即使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时发出的红外线不同。.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地球上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特性:A 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不断的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吸收红外线。B 穿透能力强:可穿透云雾。作用:加热物品、红外遥感技术、遥控装置、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仪、电

21、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2紫外线:定义:光谱中紫外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频率在到Hz之间特性A 化学作用强:能使相机底片感光,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的吸收B 生理作用强:能杀死微生物,可用来杀菌、荧光作用强: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用来验钞,进行防伪等。紫外线应用:消毒碗柜、验钞机三光线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小孔成像,影子。2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光在空气种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光年表示光在一年时间中所走的路程。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

22、常见关于光直线传播的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四平面镜1表面平的镜子,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都可称为平面镜。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接跟镜面垂直 (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左右相反 (5)像是虚像(虚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西安相交而成,

23、因此,没有光从虚像射出来)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4凸面镜和凹面镜 (1)凸面镜的特点:成缩小的像,观察到的范围比大小相同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范围。 (2)凹面镜的特点: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汇聚到一点。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凹面镜应用:点燃圣火的装置、太阳灶、车灯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4)凸面镜应用: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五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4、,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反射中光的传播路线是可逆的。拓展:A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三线合一。此时,入射角、反射角均为0度。B光路可逆原理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定义(平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的)条件:反射面 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定义(如果反射光线是向着不同方向的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

25、射的缘故4入射光线不动,若镜面转过a角,则法线也转过a角,反射光线则转过2a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或减小2a角。光反射的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光导纤维、潜望镜。5物体的亮与暗决定于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光线多则亮,反之则暗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一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

26、),折射角=入射角= 0度。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3、应用: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上方。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海市蜃楼二透镜1透镜的类型:透镜分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1)通过凸透镜,所看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通过凹透镜,所看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3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F叫做焦点,

27、焦点到光心的距离f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2、凹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一是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其二是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其三是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4、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其一是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其二是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过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其三是入射光线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发散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射出。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透镜的一些基本规律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

28、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摄影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 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投影仪u=f不能成像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有: 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遮住凸透镜的部分,

29、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虚像总是正立的。 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f<u<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u>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照

30、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盒。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虚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2)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屏幕(3)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31、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显微镜和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

32、成,成放大、倒立、虚像放大倍数。3、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4、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小的虚像)。5、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四、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1、眼睛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33、胶卷)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方法: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视力的矫正:戴凹透镜,使像后移,矫正近视眼。戴凸透镜,使像前移,矫正远视眼五、有关透镜的一些问题1、透镜光学作图(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2、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

34、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3、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4、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2)、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3)、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