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翻译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小说翻译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小说翻译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小说翻译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小说翻译论文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说翻译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和背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扬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格外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扬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依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

2、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留意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争辩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争辩、优秀的企业宣扬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行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

3、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猎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扬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扬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二、论文综述/争辩基础。1987年维索尔伦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争辩和探究,而

4、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争辩、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争辩开头于21世纪初。1、国外顺应论争辩状况。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在ipra工作文集(1987,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具体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争辩、1998年,阿

5、萨卡瑟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的文章,主要争辩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1999年,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毁灭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见把语用学当作一种争辩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争辩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争辩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争辩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2、国内顺

6、应论争辩状况。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争辩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争辩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分、他还在外语教学与争辩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述评(2000,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章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端详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

7、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争辩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供应了一种新的视角。国内除钱冠连外,2007年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具体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争辩与进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

8、、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呈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供应了一个争辩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争辩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2000,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争辩准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东高校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2007,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

9、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确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全部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李元胜,2007:124)。中国学者不仅特地对顺应论进行争辩,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争辩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争辩占据多数。从理论争辩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争辩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争辩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文中,为我们呈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进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争辩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

10、态的信息沟通活动、文章还指出,依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应当以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转变。有的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王建国发表于外语争辩上的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2005,5559)文中,针对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争辩,他指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是翻译方法,而不是翻译策略,动态顺应才是翻译策略、同时,他还指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是动态顺应的过程和结果。顺应论在与翻译结合的过程中,学者们除了从翻译理

11、论争辩的角度分析和阐释顺应论对翻译争辩的意义外,还将顺应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比如文学作品译作分析、应用文本译作分析,同时还有学者将顺应论与语用策略争辩、外语教学争辩、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联系起来。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争辩应用翻译、同时她主见以顺应论为基础来争辩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实行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爱好和探究,增加我国软实力。纵观国内顺应论的争辩现状以及顺应

12、论与翻译结合的争辩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争辩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争辩,而且很多争辩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3、参考文献。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争辩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黑龙江,外语学刊.2002(3):711.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争辩.201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训练出版社.2002.胡芳毅,贾占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j.上海,上海翻译.2010(1):2328.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

13、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州,广东工业高校学报.2005(1):687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其次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j.南京,外语争辩.2005(4):5559.叶丽萍.顺应论在企业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20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争辩m.上海,上海交通高校出版社.2009.张运桥,严敏芬.语用三观: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评介j.广州,外语艺术训练争辩.2009(3):3638.4、论文提纲。1引言2文献综述2.1国外顺应论争辩状况2.2国内顺应论争辩状况3顺应论简介3.1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3.1.1变异3.1.2商讨性3.1

14、.3顺应3.2顺应论的两个分析维度3.2.1语境因素的顺应3.2.2语言结构顺应3.3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4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4.1企业外宣翻译的文本和语言特点4.2语篇重构的概念4.3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形式的语篇重构4.3.1语篇连接和连贯方式与形式的语篇重构4.3.2语言风格与形式的语篇重构4.4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内容的语篇重构4.4.1心理世界与内容的语篇重构4.4.2文化现象与内容的语篇重构4.4.3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与内容的语篇重构5结论5、论文的理论依据、争辩方法、争辩内容。本论文选取了两篇企业外宣材料,分别是西麦克展览公司简介和海天味业网站宣扬资料,并由本人对其

15、进行翻译、依据翻译过程中毁灭的问题,并结合顺应论的相关分析维度和语篇重构的两大类型,分析译者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规约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调整。6、争辩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顺应论为基础,结合语篇重构的概念,分析了西麦克展览公司宣扬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扬材料英译过程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企业外宣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基本信息传达,而且涉及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影晌力的传递、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不是简洁机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还要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作出调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外宣材料时被其所传递的企业信息所吸引,继而激发他们实行行动、因此,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要对原文进行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语篇重构、包括语篇连接与连贯方式的顺应、语言风格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文化现象的顺应以及社会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