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苏联的改革_第1页
第21课苏联的改革_第2页
第21课苏联的改革_第3页
第21课苏联的改革_第4页
第21课苏联的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故知新:温故知新: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措施、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措施、评价?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标志、内容、作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标志、内容、作用?实质?实质?3、斯大林模式的表现、评价?、斯大林模式的表现、评价?4、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探索对我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何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何启示?学习感悟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有什么启示?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

2、定模式,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色道路。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它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它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平衡协调发展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平衡协调发展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识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结果;革的内容及结果;2.分析三次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并比较失败分析三次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并比较失败的共同之处;的共同之处;3.探究三次改革对中国的启示。探究三次改革对中国的启示。重点:重点: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赫鲁晓

3、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影响难点: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问题探究:问题探究:要想改革,就必须找准切入点。赫要想改革,就必须找准切入点。赫鲁晓夫执政时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鲁晓夫执政时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形势?势?材料二材料二 国家从农民手里拿走的东西太多,约占其收获量的国家从农民手里拿走的东西太多,约占其收获量的40%,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材料三材料三 (苏联)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苏联)高度发展重工业使人民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代价,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全国平均每人却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全国平均每人却不到一双皮鞋。不到一双皮鞋。材料一材料一 1913年年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12倍,农业只提倍,农业只提高了高了0.4倍,倍,1953年全苏联人均的粮食低于沙皇统治时期,而年全苏联人均的粮食低于沙皇统治时期,而苏联人口增加了苏联人口增加了20%。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曾是粮食出口国,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曾是粮

5、食出口国,但这是的苏联却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仅及其这是的苏联却存在粮食短缺问题;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仅及其他欧洲国家平均产量的三分之一。他欧洲国家平均产量的三分之一。 (1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片面发展重工业。a a 、粮食短缺、粮食短缺 b b 、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c c、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 2)1953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试图对斯大林模年,赫鲁晓夫上台,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式进行改革1、改革的

6、背景(3 3)19561956年,苏共召开年,苏共召开“二十大二十大”,破除,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1 1、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购价格;2 2、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 3、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思考:有没有废除集体农庄,实行类似于家庭联产思考:有没有废除集体农庄,实行类似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田到户的经营方式?有没有从根本上承包责任制的分田到户的经营方式

7、?有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突破斯大林模式?农业方面农业方面(改革的重点改革的重点)2、改革内容1 1、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 放给加盟共和国放给加盟共和国; ;2 2、给企业部分权利、给企业部分权利3 3、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思考:有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思考:有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工业方面:工业方面:2、改革内容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活力有人说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守墓人。”你怎样你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8、?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积极积极 (掘墓)(掘墓):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冲击了斯斯大林模式大林模式消极(消极(守墓守墓):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改革这一模式,改革失败。失败。3 3、评价、评价4、改革失败的原因、改革失败的原因(1)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因根本原因(2)赫鲁晓夫个人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赫鲁晓夫个人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急于求成。神,急于求成。在政治上赫鲁晓夫是一个刚愎自用、任人唯亲、作风霸道

9、、专横独断的人,对待重要事件的态度决策草率、随心所欲,经常改变自己的观点。为了稳定国内经济 维护对国家经济财政的绝对控制 同时也为了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美国争霸 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军备上赶上美国军备上赶上美国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拥有了一支具有远洋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拥有了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舰队;舰艇总吨位已接近美国,作战作战能力的舰队;舰艇总吨位已接近美国,作战舰艇和攻击型潜艇数量超过美国舰艇和攻击型潜艇数量超过美国40%40%,在亚非拉,

10、在亚非拉地区获得了地区获得了2020多个海空军基地使用权。多个海空军基地使用权。 战略核武器方面,到战略核武器方面,到19781978年时,苏联已拥有年时,苏联已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14001400枚,超过枚,超过32%32%,潜射导弹超过,潜射导弹超过美国美国55%55%,核弹头当量约为,核弹头当量约为100100亿吨,几乎比美国亿吨,几乎比美国多一倍,现役武装部队超过美国多一倍,现役武装部队超过美国1 1倍,坦克超过倍,坦克超过美国美国3.73.7倍,战术飞机超过美国倍,战术飞机超过美国100100架。架。(1)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的水平;

11、(2)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长;1975年后,经济发展停滞。年后,经济发展停滞。3 3、失败的根本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前者在农业,后者在工业前者在农业,后者在工业都涉及农业工业方面;都涉及农业工业方面;都给企业一都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定的自主权短期内有成效,最终都失败;都未短期内有成效,最终都失败;都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同:同:异:异:前者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12、,后者恢复前者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后者恢复 1、目的:、目的:2、内容:、内容:3、结果:、结果:1.侧重点:侧重点:2.内容:内容: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1985年至年至1991年,任苏共总书记。年,任苏共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联解体。1 1、改革背景:、改革背景: 20世纪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经济增长速

13、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危机局面。2 2、经济改革措施、经济改革措施3 3、失败原因(局限)、失败原因(局限)4 4、结果、结果1991年局势失控,苏联解体年局势失控,苏联解体措施:以措施: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所谓“民主化民主化”和和“公开性公开性”,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多党制结果:结果:改革的失控改革的失控 有人曾形象有人曾形象 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而是挥向了,而是挥向了。戈改革不。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4、,而是走上了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 1991年年12月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日,苏联正式解体。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有人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乱了,勃列日,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涅夫把苏联改僵了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改散了散了,你怎样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你怎样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直接和主要原因直接和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弊端的积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积累外部原因: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西方

15、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车停下。 列宁号召: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

16、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最后,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最后,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于是苏联解体了于是苏联解体了轻松一刻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没有取得任何成效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年后的中国改

17、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国情、都适应了各自国情 BA3 3、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 C、西方国家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战略案战略案 D 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4 4、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 A、缺

18、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 B、导致了工人农民的不满、导致了工人农民的不满 C C、个人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个人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 D、不切实际,急躁冒进、不切实际,急躁冒进 B A 5、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目、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目的是的是 A、成为超级大国、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6、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C A 二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