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采用MOOC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用户调查_第1页
学习者采用MOOC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用户调查_第2页
学习者采用MOOC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用户调查_第3页
学习者采用MOOC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用户调查_第4页
学习者采用MOOC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用户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习者采用mooc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用户调查    (3)学习者的决策方式。学习者的决策方式指其进行具体决策时所处的环境及影响因素,即形成采纳者决策方式的具体变量。在设计此变量时,本文主要选取独立性、大众传媒使用活跃度和传播渠道三个变量进行具体衡量。根据罗杰斯的论述,对某些个人而言,由其他人进行的对新想法的试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本人的试验,从而加速创新扩散的过程。因而采纳者决策的独立性,即接受在线教育扩散时是否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可能是影响在线教育传播效果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早采纳者较之于晚采纳者,其使用的大众媒体种类较

2、为多元,且使用频度更高,因此分析采纳者的大众传媒使用活跃度也具有一定意义。传播渠道是指从来源获得信息并输送给接收者的手段或方式,研究者一般把传播渠道分为大众传媒渠道和人际关系渠道两种。通过李克特量表,本文通过“我决定在学堂在线上选课完全不是因为身边的人在这么做”测量采纳者决策的独立性;通过单选题“最近三天内使用过几种网络社交媒介”和“一天内使用网络的时间(包括电脑和手机上网查询与接收信息)”两问测量采纳者大众传媒使用活跃度;通过单选题“第一次了解到学堂在线是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其传播渠道。研究假设如下:h9.1-2:学习者决策独立性越强,其mooc采用活跃度和满意度越高。h10.1-2:学习者

3、大众传媒使用越活跃,其mooc采用活跃度和满意度越高。h11.1-2:学习者的传播渠道来自大众传媒,其mooc采用活跃度和满意度越高。控制变量:本文将学习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创新人格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其中,学习者自身是否具备创新性特征也是影响其接纳新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将考察创新人格变量。人格是个体的个性,既是人区别于动物也是人类个体区别的重要特征。有学者指出,在创新活动中,人格因素决定一个人愿不愿干、能否坚持到底,其中独立性、意志力、自信心三种人格特质统摄和监控着其他特质,在个体的创新活动中起着基础的、关键的、核心的作用9。研究假设如下:h12.1-

4、2:学习者的创新人格越强烈,学习者活跃度和满意度越高。四、数据分析结果基于研究框架的设计,我们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假设,自变量的放入采用了分步放入的方式。首先将人口特征等控制变量放入模型中,然后依次放入mooc本身创新特征、mooc推行努力程度、学习者决策方式等变量,通过表2和表3显示的4个层次的模型对样本中学习者采用mooc的活跃度和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解析,发现各个层次的自变量对学习者采用效果的影响方式。其中,自变量传播渠道为定类变量,故我们将其进行处理转变为2个主要的虚拟变量“是否为网络线上宣传”(1=是,0=否)、“是否为他人介绍”(1=是,0=否)。(一)

5、活跃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依次放人人口统计控制变量、mooc本身创新特征、mooc推行努力程度、学习者决策方式等变量,模型的r方分别为0.092、0.172、0.381、0.382。(1)在人口特征变量上,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与学习者的活跃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创新人格对活跃度有强烈的影响,创新人格特征越明显,其学习与讨论的活跃度就越高,h12.1得证。(2)在mooc本身创新特征变量上,创新的可观察性是影响活跃度的重要因素,可观察性越强,活跃度越高,即学习者由于能更便捷地扩散自己的学习成果,则反过来激励自己更活跃地参与课程学习与讨论,h4.1得证。同时,我们发现在模型1(c)和1(d)中,也就是放入了

6、mooc推行努力程度和学习者决策方式等变量后,可观察性的标准回归系数降低了。这可能是因为在社会化媒体的大环境下,mooc的学习者既是使用者也是传播者,他的采纳和使用行为也是mooc推行过程的一部分。(3)在mooc推行努力程度变量上,创新推行方与采纳者的互动性会显著影响活跃度,互动性越强,活跃度越高,h7.1得证。这可能是因为在一个传受关系发生革命性变化的web 2.0时代,创新推行方主动接近采纳者,并且倾听采纳者需求的努力越强烈,采纳者越容易被带动参与到创新的采纳与建设中来,在在线教育课程中越发倾向于积极地参与讨论;传播运动会显著影响活跃度,传播运动得分越高,活跃度越高,h8.1得证。(4)

7、在学习者决策方式变量上,采纳者决策的独立性与活跃度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但呈现的是负相关,与h9.1推断相反。这也就意味着采纳者做出的决策受他人影响越大,其参与课程的活跃度就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如果他人对决策者施加的影响导致决策者做出接受创新的决策,则说明这个采纳者所处的创新-决策阶段越靠后,创新扩散的过程越完整,采纳者做出的决策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因而对创新本身就有着更强的信赖程度,更倾向于积极使用创新,参与课程讨论。当然这也有可能与采纳者的性格直接有关,越倾向于独立决策的人可能越倾向于独立完成课程,而不会积极参与课程讨论。表2 学习者采用mooc活跃度的回归模型模型1(a)模型1(b)模型1

8、(c)模型1(d)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041*创新人格.301*.231*.117*.121*mooc本身创新特征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300*.165*.167*mooc推行努力程度形象友好度互动性.133*.132*传播运动.434*.428*学习者决策方式独立性-.057*传媒使用数量传媒使用时间是否为线上宣传是否为他人介绍*p<0.05,*p<0.01*p<0.001(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依次放入人口统计控制变量、mooc本身创新特征、mooc推行努力程度、学习者决策方式等变量,模型的r方分别为0.049、0.336、0.437、0.440。(1)在

9、人口特征变量上,与活跃度模型类似,在满意度模型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学习者的活跃度基本没有显著的相关,而创新人格在模型2(a)和2(b)中与满意度呈现显著相关,但是随着其他自变量的放入,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2)在mooc本身创新特征变量上,创新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均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h1.2、h2.2、h3.2、h4.2得证。与活跃度模型类似,我们发现在模型2(c)和2(d)中,也就是放入了mooc推行努力程度和学习者决策方式等变量后,复杂性和可观察性两个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降低了。一个可能的解释依然与web 2.0环境下传受关系的改变相关。相对优势、相容性两个变

10、量更多地与学习者的意愿和认知相关,与行为无关;而复杂性和可观察性则需要通过学习者的采用行为才能有所感知,而在这种采用行为中,学习者兼作为受者和传者的特征就体现了出来。(3)在mooc推行努力程度变量上,创新推行方的形象、友好度、互动性和传播运动均会显著影响满意度,h5.2、6.2、7.2、8.2得证。(4)在学习者决策方式变量上,我们得到了不同于模型1(d)的结论,即采纳者决策独立性越强,其对“学堂在线”的满意度越高,h9.2得到证明。这可能是因为,采纳者决策越不受他人影响,表明其处于创新-决策的过程中的位置越靠前,越接近于先行者的身份,因而对创新的了解要多于后来接受者,只有当他们了解到这项创

11、新足够多的相对优势时,他们才会倾向于接受这项创新,所以导致其对创新使用后的满意度会更高。这并不与1(d)的结论相矛盾,反而揭示出了两项因变量之间的区别。也就是说,决策独立性越弱,表明学习者较容易受到平台上他人的影响,则更容易融入“群体讨论”的氛围,活跃度也越高;决策独立性越强,也表明学习者采纳mooc越早,使用时间和卷入程度越强,满意度则会越高。即:活跃度主要受到平台上“他人”的影响,满意度则受到平台“自身”的影响。表3 学习者采用mooc满意度的回归模型模型2(a)模型2(b)模型2(c)模型2(d)个体特征性别.056*年龄教育程创新人格创新人格.227*.074*mooc本身创新特征相对

12、优势.065*.051*.050*相容性.198*.165*.164*复杂性-.330*-.179*-.175*可观察性.132*.046*.047*mooc推行努力程度形象.205*.190*友好度.133*.133*互动性.132*.134*传播运动.037*.036*学习者决策方式独立性传媒使用数量传媒使用时间是否为线上宣传是否为他人介绍*p<0.05,*p<0.01*p<0.001五、结论与讨论本文从创新扩散视角出发,对影响学习者采用mooc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用四个方面的变量对活跃度和满意度两个因变量的影响机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我们对上述假设的验证可以看到,个体特

13、征中的创新人格、学习者决策方式中的决策独立性以及mooc本身创新特征中的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mooc推行努力程度中的形象、友好度、互动性、传播运动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这些因素对于学习者满意度的影响更加明显。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梳理,我们也可以相应地提出对mooc平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1)从创新自身的角度看,平台方需要更加注重可观察性的塑造与维持,即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在使用mooc平台时分享学习成果的需求,鼓励并为其分享讨论提供便利,加强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激励;(2)从推行方努力程度来看,我们的推行方需要更加关注互动性的功能设计,同时加大宣传推广。比如继续维持与受众的良

14、性互动,向他们征求平台建设意见、收集问题并及时反馈;同时可以通过组织线下交流会、联合多种合作方、加强媒体宣传等渠道发起传播运动,将平台推广出去。参考文献:1downes s. places to go: 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j. innovate: journal of online education, 2008, 5(1).2张明新.我国农村居民的互联网采纳的探索性研究j.科普研究,2006(2):002.3金兼斌,廖望.创新的采纳和使用: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8-96.4董方.传播流研究的经典著作谈罗杰斯的创新的扩散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91-192.5rogers e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m. simon and schuster, 2010.6金兼斌,吴科特.我国互联网扩散之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探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13.7zhu j j h, he z. perceived characteristics, per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