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团队的分析-基于部分CSSCI刊源教育类期刊载文研究_第1页
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团队的分析-基于部分CSSCI刊源教育类期刊载文研究_第2页
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团队的分析-基于部分CSSCI刊源教育类期刊载文研究_第3页
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团队的分析-基于部分CSSCI刊源教育类期刊载文研究_第4页
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团队的分析-基于部分CSSCI刊源教育类期刊载文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团队的分析基于部分cssci刊源教育类期刊载文研究    摘要:为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情况,检索了cssci刊源教育类的5种期刊2003-2013年11年间12447篇载文,利用文献计量法对高等教育合作研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合著度与合著率均偏低;合作团队具有小世界特征,高产作者大部分为合作团队的带头人,带头人多数是“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团队成员以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要成员,表明大学科研团队是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核心主体;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合作团队已形成,研究的

2、重点突出、深入。未来要拓展研究视野,把握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的脉搏,抓住网络时代为实现学科之间、地域之间、国际之间的合作提供的优势,促进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深入。关键词:高等教育,合作团队,主要研究领域美国社会家朱克曼在20世纪70年代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中,因合作研究而获奖的占41%,第二个25年达65%,第三个25年已增至70%1。科学合作,尤其是国际合作已成为发展大科学和解决全球化问题的主要途径2。对科研合作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关于科研合作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涉及自然科学3的合作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虽有研究,但数量较少,鲜有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分析

3、。合作研究是指行为主体基于共同研究目标,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进行深层的知识互补,互融创造新的知识成果的过程。科研合作最显著的表现形式是科研人员之间合作发表论文,而对论文合著情况的研究是分析科研合作状况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定时间内高等教育合著论文数量及其合作状况,可以反映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特征,了解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主要领域状态。基于此,本研究拟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刊源的教育类5种期刊2003-2013年所有载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4对高等教育合著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从中找出我国高等教育合作研究潜在团队的特征,了解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状态及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主要领域,促进我国

4、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持续开展。一、数据准备与研究方法(一)数据准备为确保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笔者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刊源的教育类37种期刊进行了逐一分析,确定了选择期刊的原则:一是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高等教育类期刊;二是选择期刊选题范围比较全面的高等教育类期刊。最终选定了5种符合笔者研究要求的5种期刊: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江苏高教。这5种期刊中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据2011年统计影响因子最高,现代大学教育江苏高教影响因子不是最高,但也排在较前的位置;这5种期刊选题和组稿范围比较全面,符合笔者研究的要求。本研究将选取的5种期刊为数据准备的刊源,检索范围为2003

5、-2013年的所有载文,其中删除期刊中的短论、笔谈、博士论文提要、书评、征文、投稿须知、简讯、学术动态等类型文献信息;另外还删除了教育研究期刊中有关基础教育的论文,获得初始样本共计12447篇论文。对所选择的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进行编码。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和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将样本转化为bibexcel软件,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作者基本信息等。按时间顺序统计各年发表的论文总数,论文年代分布情况见表1。(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计量法。文献计量法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定量描述、评价和预测学术现状5,是一种以文献为特定研究对象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合著度、合著率等指标,科研人员之间的

6、关系及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领域。本研究对12447篇初始样本的作者,合著者及所有论文进行统计、分析高等教育研究的合著度、合著率,分析合作者之间组成的研究团队的特征及合作团队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所涉猎的主要领域。表1 2003-2013年5种期刊论文数(篇)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合计教育研究1271201401511381791571571542071861716中国高教研究3114053833804073983073553022782583784高等教育研究1341412722302362202451992201811802258现代

7、大学教育178169132126118120125113106108961391江苏高教2372453232973023662533532763193273298合计987108012501184120112831087117710581093104712447二、高等教育合作研究分析(一)合著度与合著率合著度和合作率是分析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两个重要指标。合著度和合著率越高,说明研究者之间相互交流频繁,相互合作能够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可以拓宽研究者的视野。合作能力越强,越能促进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合著度是指某一期间内某一领域内发表论文的作者人数与发表论文篇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是:2003-201

8、3年间5种期刊发表或参与发表论文的总作者人数为18448人,共发表论文12447篇,平均合著度为1.48,表明平均每篇论文由1.48位作者完成。合著率是指某一期间内某一领域内合著论文篇数与论文总篇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是:表2 2003-2013年5种期刊合著度与合著率分布年份独著(篇)2人合著(篇)3人合著(篇)4人及以上合著(篇)合著论文合计(篇)合著参与人数作者人数合著度合著率2003613281722137486214751.4938%200468530185939589315781.4637%200581933191943197117901.4334%20067123758314472

9、105517671.4940%2007809301781339288816971.4133%200880836110212475107618841.4737%20096153649612472106416691.5443%201076034171541791516751.4235%20116003667814458102216221.5345%201264932710017444102216711.5340%20136013458516446100916101.5443%合计76713693941142477610777184481.4838%表3 2003-2013年5种期刊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10、高产合著者姓名篇数姓名篇数姓名篇数姓名篇数姓名篇数谢安邦27田正平16史秋衡10邬大光8刘献君7沈红25陈学飞14卢乃桂9闵维方8栗洪武7别敦荣22靳玉乐11闫广芬9俞国良7龚放6潘懋元18胡弼成10柳海民8李建华7文辅相62003-2013年间5种期刊发表论文总篇数为12447篇,合著论文为4776篇,平均合著率为38%。近11年历年合著度与合著率见表2。表2记录了2003-2013年间历年高等教育研究合著度和合著率的分布情况,显示合著度总趋势呈上升的趋势,合著度平均水平为1.48,虽然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著度有所提高(1.53、1.54),但是这些指标同国外的数

11、据相比仍相对偏低,反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合作还不够广泛。合著率11年来保持在40%上下浮动,亦属于偏低。从5种期刊11年载文12447篇,独著7671篇,占文章总数的62%;2人合著3693篇,占文章总数的30%;3人合著941篇,占文章总数的7%;4人及以上合著142篇,占文章总数的1%。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研究以个人为主,合著研究以2人合作为主要形式,占总合著文章的77%;3人合著占总合著文章的20%;4人及以上合著占总合著文章的3%。表明国内高等教育独立研究能力较强,反映了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意识较弱,合作机会少。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研究的方向、研究的主题及研究的方法愈来愈复杂。另外,高等教育研究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等,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研究的合作“通过妥善的报道及不同专家的汇集、有助于博学之士了解各专业的特殊贡献,融合贯通,促进更为广泛深入的理解”6。因此,提升高等教育合作研究水平,是当前促进高等教育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二)高等教育合作研究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