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泌尿系统_第1页
第15章泌尿系统_第2页
第15章泌尿系统_第3页
第15章泌尿系统_第4页
第15章泌尿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abcde2abcde3 a b c d e4 a c5 a c6 a c e7 a b c d e8 a c 9 a b第15章泌尿系统 第15章泌尿系统肾小叶的组成是两个髓放线之间的皮质迷路 一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 肾锥体及其相连的皮质部分 一个肾锥体是一个肾小叶 一个集合小管及与其相通连的肾单位 肾单位的组成是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系 肾小体,近端小管和髓袢 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系 髓袢的组成是 近端小管直部和细段 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 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 远端小管直部和集合管 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肾

2、髓质内无集合小管 肾小管髓放线内没有 远端小管直部 近端小管直部b.细段 d.肾小体e.血管b.细段 d.乳头管肾直小动脉和直小静脉位于肾锥体内b.皮质迷路闪髓放线内d.肾柱内肾被膜内肾小体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由肾小管末端膨大而成,位于皮质迷路闪即血管球,位于皮质迷路和髓放线内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位于髓放线和肾柱内由肾小囊与近端小管连接组成,位于皮质迷路内肾小体血管球内的毛细血管连接于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b.是肾a动脉形成的第二次毛细血管起营养作用d.为有孔毛细血管e.为连续毛细血管下列肾毛细血管中,血流量大、血压高的是球内毛细血管 球后毛细血管e.直集合管c. 髓质毛细

3、血管d. 肾间质毛细细胞r.被膜下的毛细血管10. 肾小囊特点之一是a. 为双层囊,血管球位于脏层与壁层囊壁之间b. 脏层为立方上皮,与近端小管相连c. 壁层为扁平上皮,也在毛细血管外面d. 在血管极处,脏层与壁层相连续e. 不参与组成肾小体滤过膜11. 肾球后毛细血管是以下哪个血管的分支a. 弓形动脉b.小叶间动脉c. 被膜内的动脉d.入球微动脉r.出球微动脉12. 肾小体血管球a系膜细胞的功能是a. 参与基膜的更新及清除沉积在基膜上的沉淀物b. 分泌肾素和红细胞生成素c. 分泌前列腺素d. 功能不祥e. 钠离子感受器13. 正常原尿的成分不包括a. 葡萄糖b. 红细胞c. 氨基酸d. 电解

4、质e. 小分子蛋白质14. 与血液中物质能否通过滤过屏障的无关因素是a. 物质的分子大小b. 物质表面的电荷c. 物质的分子量d. 物质的化学成分e. 物质的直径15. 滤过膜不能通过a. 多肽b.葡萄糖c. 尿素d.红细胞f,氨基酸16. 光镜下11e染色肾切片屮,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分界不清是因为a. 胞质嗜酸性强,染色深b. 和邻细胞的侧突和互嵌合c. 细胞排列紧密d. 细胞膜较薄e. 有基底纵纹17. 对原尿进行重吸收的部位是a. 肾小囊和肾小管b. 肾小体和肾小管c. 肾小管和集合管d. 近端小管和集合管e.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18. 近曲小管a. 由单层立方细胞组成,细胞质嗜酸性,腔面有

5、刷状缘b. 由单层立方细胞组成,细胞分界不清,基底部无纵纹c. 由单层立方细胞组成,细胞分界清,胞质嗜酸性d. 由单层锥体形细胞组成,细胞腔面无刷状缘,基底部有纵纹e. 由单层锥体形细胞组成,细胞质强嗜酸性,细胞腔面冇刷状缘19. 抗利鉍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部位是a. 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b. 髓袢c.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d. 髓袢和集合管e. 远端小管和髓袢20. 肾小管细段的显微结构是a. 单层扁平上皮,核扁圆形凸向管腔b. 单层柱状上皮,无刷状缘c. 单层立方上皮,胞质着色浅d. 单层扁平上皮,胞质着色深e. 细胞呈锥体形,胞质着色浅21. 重吸收原尿中蛋白质的结构是近端小管的a. 侧突b.

6、顶小管和顶小泡c. 质膜内褶d. 细胞间隙e. 微绒毛22. 近端小管上皮基部纵纹在电镜下的结构为a. 大量纵向的小管和小泡b. 大量纵向的微管和微丝c. 许多侧突的分支d. 质膜内褶和纵向排列的杆状线粒体e. 质膜内褶和纵向排列的粗面内质网23. 下列血管中与肾小管重吸收有直接关系的是八.出球微动脉b. 球后毛细血管c. 小叶间动脉d. 小叶间静脉e. 入球微动脉24. 肾内可分泌前列腺素的细胞是a. 系膜细胞b. 球旁细胞c. 足细胞d. 间质细胞e. 致密斑细胞25. 肾内能分泌肾素的细胞是a. 足细胞b. 球内系膜细胞c. 球旁细胞d. 球外系膜细胞e. 足细胞和球旁细胞26. 肾球外

7、系膜细胞八.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与球内系系膜细胞相延续b.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与足细胞相延续c. 位于肾小体尿极处,与球内系膜细胞相延续d. 位于肾小体尿极处,与肾小囊壁层和延续e.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与肾小囊壁层相延续27. 球旁细胞是由a. 入球微动脉的a皮细胞分化而来b. 出球微动脉的内皮细胞分化而来c. 入球微动脉的平滑肌分化而来d. 出球微动脉的外膜结缔组织细胞分化而来r.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28. 球旁细胞a. 立方形,内含许多糖原颗粒b. 立方形,内含许多分泌颗粒c. 立方形,胞质内含粘原颗粒d. 立方形,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e. 圆形,胞质内含脂褐素颗粒29. 致密斑a

8、. 细胞呈扁平形,排列紧密b.上皮细胞增高,呈柱状,排列紧密c. 由远端小管远离血管极侧的上皮细胞构成d. 细胞呈扁平形,排列疏松e. 为平滑肌细胞转化而成的上皮样细胞30. 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包括a. 球旁细胞和致密斑b. 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c. 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系膜细胞d. 系膜细胞和致密斑e. 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31. 肾盂和肾盏腔面的上皮是a. 单层柱状上皮b. 复层柱状上皮c. 假复层柱状上皮d. 复层扁平上皮e. 变移上皮32. 膀胱a.粘膜上皮为变移上皮b.固有层内含较多的腺体c.肌层为骨骼肌d.外膜为浆膜e.管壁分为四层(二)判断题1. 一个肾锥体与其相连的皮质组

9、成一个肾叶,胎儿肾表面可见肾叶轮廓,成人 的肾叶则分界不清。2. 肾柱在肾锥体之间,其结构与髓质相同;髓放线在皮质内,其结构与皮质迷 路相同。3. 肾不仅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并在稳定体内微环境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 血压变化和红细胞生成也有密切的关系。4. 肾小管是不分支的弯曲管道,集合小管是有分支的管道,一个乳头管收集多 个肾小管的鉍液。5. 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的基部纵纹都是由质膜内摺和纵行排列的线粒体组成, 均与物质转运有关。6. 肾小体产生的原尿中含有的大量葡萄糖和氨基酸,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 排出的尿液中仍含有一些葡萄糖和氨基酸。7. 泌鉍小管各部分都是由单层上皮组成,均具有不同程度

10、的重吸收作用。8. 血管球毛细血管除与血管系膜相连处无基膜外,其余部分的管壁均有基膜。 9髓放线是由肾髓质和皮质之间的纵行血管组成的。10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均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11. 肾上腺球状带分泌的醛固酮可增强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k+,排山na+ 的作用。12肾髓质内的血管较粗,故髓质内的血流量较皮质内的大。13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的腔面均覆以变移上皮。(三)填空题1. 在肾的冠状剖面上,可见外周部的和中心部的,前者主要由和构成,后者主要由和构成。2. 肾小体有两个极,分別称和,前者有和进出,后者与相连。每个肾小体主要由和两部分构成。前者是一团蟠曲的,后者由

11、起始端膨大凹陷而成,囊壁为双层,外层壁由上皮构成,内层壁细胞特殊,称为。3. 根据肾小体在皮质内深浅位置的不同,将肾单位分为和两种。前者分布在,数量多,发生较,后者位于,数量少,发生较。4. 光镜下观察肾小体血管球,其中主要有三种细胞(血细胞除外),它们是、和o5. 入球微动脉较出球微动脉,故血管球内的血压较一般毛细血管o电镜下,血管球毛细血管为。血管球的毛细血管袢之间的一些系膜细胞和少量基质构成。6. 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的处,由、和组成。7. 球旁复合体的能感受原尿中的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后者分泌o8. 血浆经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依次通过、和三层结构,称为滤过屏障。9. 泌尿小管包括和两

12、部分,前者细长、弯曲,可分为、和三段。10. 肾小管中最长最粗的是,最短最细的是,重吸收原尿的主要部分是,能浓缩尿液并受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调节的是11. 肾近曲小管具有很强的作用,这与上皮细胞面大量的和大量的有关。12. 肾单位袢又称,由、和三者构成。13. 集合小管系的起始部为,此后的集合小管经皮质的下行至,改称为。14. 肾的内的血流量大,流速快;内的血流量小,流速慢。肾内组成直血管袢的血管称为和,行于闪,与相伴行,与肾的功能相关。15. 肾动脉自肾门入肾后,分支走行在肾锥体之间,称为动脉,其分支呈弓状走行在皮质与髓质交界处,成为动脉,该动脉分支,走行于小叶之间,称动脉,沿途不断分出许多侧

13、支,进入肾小体,称微动脉,该微动脉的分支形成,继而汇合成,离开肾小体,再次形成毛细血管网,称,分布在相应的肾小管周围。16. 肾内的球旁细胞等产生一种能促进血细胞生成的因子称,它可促进骨髓内的增殖分化。(四)名词解释1. nephron2. podocyte3. filtration barrier4. jutaglomerular complex5. macula densa6. 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7. distal convoluted tubule8. 血管球9. 泌尿小管10. 髓袢11. 球内系膜细胞12. 直血管袢13球旁细胞(五)简答题1简述球旁

14、复合体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2简述肾血液循环的特点。(六)论述题1试述肾小体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原尿形成的关系。2试述肾小管各段的结构特点。3试比较肾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本章题解参考(一)单项选择题l. b 2.d3.b 4.d5.d 6.a7.a8.d9.a 10.d 11.e 12.a 13.b 14.d 15.d 16.b 17.c 18.e 19.c 20.a 21.b 22.d 23.b 24.d 25.c 26.a 27.c 28.b 29.b 30.e 31.e 32.a(二)判断题正确:1,3,4,5,7,8,10,13错误:2.肾柱内有肾小体,结构同皮质迷路

15、;髓放线内分布的是肾小管的直行 部分和集合管。6. 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均被肾小管重吸收。9. 髓放线由肾小管的直行部分和集合管组成的。11. 醛固酮可增强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na+,排出k+。12. 肾内90%的血液供应皮质。(三)填空题1. 皮质,髓质,皮质迷路,髓放线,肾锥体,肾柱2. 血管极,鉍极,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近端小管曲部,血管球,肾小囊, 毛细血管,肾小管,单层扁平,足细胞3. 浅表(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皮质的浅部和中部,晚,皮质深部,早4. 足细胞,内皮细胞,球内系膜细胞5. 粗短,高,有孔,血管系膜6. 血管极,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7. 致密斑,na

16、+,球旁细胞,肾素8. 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9. 肾小管,集合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10. 近端小管,细段,近端小管,远曲小管11. 重吸收,游离,微绒毛,基底,质膜内摺12. 髓袢,近端小管直部,细段,远端小管直部13. 弓形集合管,髓放线,肾锥体乳头,乳头管14. 皮质,髓质,直小动脉,直小静脉,髓质,髓袢,尿液浓缩15. 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微动脉),血管球,出 球微动脉,球后毛细血管网16. 促红细胞生成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系祖细胞(四)名词解释1.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与其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由肾小囊

17、和毛细血管球组成,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三段。 肾小体的功能是滤过形成原尿,肾小管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形成终尿。2. 足细胞是肾小囊脏层细胞,体积较大,胞体凸向肾小囊腔,胞体上发出初级 突起,初级突起上再发出次级突起,次级突起彼此嵌合成栅栏状,紧贴在肾小球 毛细血管基膜外。突起之间有宽约25mn的裂孔,孔上覆以4-6nm厚的裂孔膜, 参与滤过屏障的组成。突起内有微丝,收缩可改变裂孔的宽度。3. 滤过屏障又称滤过膜,是位于肾血管球毛细血管管腔与肾小囊腔之间的屏障 结构,由冇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由于血管球毛 细血管内血压较高,血液在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大量的水

18、和小分子物质可通 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滤液,即原尿。滤过膜的通透性取决于各层分子孔 径以及滤过物质的电荷特性。正常吋,血细胞和血浆中的人分子物质不能透过滤 过膜。4. 球旁复合体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位于肾小体血管极, 大致呈三角形,致密斑为底,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分别为两侧边,球外系膜 细胞位于三角形中心。球旁复合体主要通过致密斑感受肾小管内钠离子的浓度, 将信息传给球旁细胞,后者分泌肾素,从而调节血压和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5. 致密斑为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血管极侧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椭阙形斑。其屮细 胞呈柱状,排列紧密;核椭圆形,位近细胞顶部。致密斑处的基膜不完整,细胞

19、 基部由突起与邻近的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连接。致密斑为球旁复合体的组成 成分之一,为钠离子感受器,能感受远曲小管内滤液的钠离子浓度。6. 近曲小管为近端小管的曲部,蟠曲在肾小体附近。艽管腔小,管壁由单层立 方或锥形细胞围成,细胞分界不清。胞质嗜酸性,其游离面有密集排列的微绒毛, 构成光镜下的刷状缘,基底部奋质膜内褶和线粒体构成的基底纵纹。近曲小管是 原尿重吸收的重要场所,原尿中85%以上的na+、水,全部的葡萄糖、多肽、氨 基酸、50%的碳酸氢盐、磷酸盐以及维生素等均在此重吸收。另外,近曲小管还 可向管腔内分泌或排泄某些代谢终产物。7. 远曲小管为远端小管的曲部,下接集合小管,管壁上皮为立方

20、细胞,细胞游 离面微绒毛少,基底纵纹明显。远曲小管可重吸收水、na+,排出k+、h+、nh3 等,对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远曲小 管重吸收na+,k+;垂体后叶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 尿量减少。8. 血管球是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与肾小囊共同组成肾小体。入球微动脉从血 管极处突入肾小囊内分支形成毛细血管袢,继而又汇成一条出球微动脉从血管极 处离开肾小囊。血管球毛细血管是有孔型,a皮外有基膜,肾小囊内层的足细胞 次级突起附着在基膜上。由于入球微动脉管径比出球微动脉粗,故血管球毛细血 管内的血压较一般毛细血管的高,有利于原尿的形成。9. 泌

21、尿小管是肾内由单层上皮构成的细长弯曲管道,与尿的形成密切相关。泌 尿小管由肾小管和集合小管两部分组成。肾小管可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 管3段,它们在皮质和髓质内往返走行。集合小管是从皮质走向髓质的直行小管, 沿途与许多远端小管相连通并逐渐变粗,直至肾锥体乳头处幵口于肾小盏。肾小 体产生的滤液经泌尿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浓缩等过程,成为终尿排出。10. 髓袢又称肾单位袢,是由近端小管直部、细段和远端小管直部构成的“u” 形袢样结构,从皮质向髓质方向下行的一段称为降支,而由髓质向皮质方向上行 的一段称为升支。髓袢长短不一,长者可接近乳头处,短者只存在于髓放线闪。 髓袢尤其是长髓袢与髓质内的直小血管

22、袢伴行,在尿液的浓缩中起重耍作用。11. 球内系膜细胞乂称血管系膜细胞,位于肾小体血管球的毛细血管之间,形态 不规则,核小,染色深。球内系膜细胞能合成系膜基质及基膜的成份、吞噬基膜 上的免疫复合物,以维持其通透性。12. 髓旁肾单位的出球微动脉不仅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还发出若干直小动脉直 行进入髓质,而后在髓质的不同深度,折返直行上升为直小静脉,构成u形直 血管袢,与髓袢伴行,两者的协同关系在尿液浓缩中起重要作用。13. 球旁细胞是入球微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转化而成。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胞质内含许多分泌颗粒,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肾素。(五) 简答题1. 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由球旁

23、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 组成。球旁细胞为入球微动脉行至血管极处时,其管壁平滑肌细胞转变为上皮 样细胞。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核大而圆,胞质呈弱嗜碱性,内含大量的 分泌颗粒。球旁细胞可释放肾素,肾素可使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 紧张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小 管重吸收na+和水增加,并排出k+。致密斑是远端小管直部靠近肾小体血管极 侧局部上皮细胞变高形成的一个椭閫形斑。致密斑细胞呈柱状,排列紧密,细 胞核位于近顶部;基底面的基膜常不完整,细胞基部有细小突起仲出;致密斑 是一种离子感受器,能感受肾小管内滤液的na+浓度变化,将信息传递给球旁

24、细胞,调节肾素的分泌。球外系膜细胞充填于血管极处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 脉和致密斑之间的三角区内,与球内系膜细胞相延续,与周围的球旁细胞、致 密斑和球|aj系膜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该细胞在球旁复合体屮可能起信息传递 的作用。2. 肾血液循环的特点是:肾动脉起自腹主动脉,短而粗,故肾内血流量大, 约占心输出量的1/4,其中90%血液进入皮质,经血管球滤过。入球微动脉 的管径较出球微动脉的粗,使血管球滤过压高,冇利于滤过。肾内血液通路 屮形成两次毛细血管,即血管球毛细血管和球后毛细血管,前者为动脉性毛细 血管,起滤过作用;后者环绕于肾小管周围,营养肾小管,并及时将肾小管重 吸收的物质迅速转运入血液。

25、髓质内的直小血管袢与髓袢及集合小管伴行, 有利于髓袢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及尿液浓缩。(六) 论述题1.肾小体也称肾小球,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肾小体有两个极,微动脉出入 的一端称血管极,对侧一端和近曲小管相连称尿极。(1) 血管球:一条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进入肾小囊内反复分支形成袢状毛细血 管,相互吻合成网状即血管球,近血管极处毛细血管汇合,形成一条出球微动脉 离开肾小囊。入球微动脉管径较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内血压较高,有利于血 液内大量水和小分子物质外渗而形成滤液。毛细血管为冇孔型,多无隔膜,冇利 于血液屮的小分子物质滤出。内皮游离面的细胞衣富含带负电荷的唾液酸,排斥 带阴离子物质通过。血管基

26、膜较厚,电镜下分三层,形成孔径为4-8nm的分子 筛,阻挡血液中大分子物质通过。基膜的主要成分为iv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 和蛋白多糖,其屮糖胺多糖以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为主,排斥带负电荷的物质通 过。(2) 球内系膜:分布在血管球毛细血管袢之间,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 成。球系膜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核小色深,胞质突起可伸入内皮与基膜 之间。胞质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微丝、微管及溶酶体和吞噬体。系膜细胞能吞噬和降解沉积在基膜上的免疫复合物,维持基膜的通透性,有 利于原尿的生成。系膜细胞参与基膜的更新和修复。(3)肾小囊:由两层上皮组成的杯形囊,外层为单层扁平上皮,在尿极处与近 曲小管上皮延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