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段宝岩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与为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离不开大学的鼎力支持。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责无旁贷。只有有为,才能有位。大学何为?大学如何为?是每所大学和每位大学领导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一、大学创新之位现代大学的历史大约有一千年,经历了从欧洲中心向英国、德国、美国中心的发展嬗变,每一次变迁,都有力地推动了大学功能的演进与完善,标志着大学地位的不断提升与增强,从而形成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基本功能于一身的稳定发展模式。中国现代大学的发展经历了百年之久,逐步走上21世纪的创新发展之路。大学已经成为实施
2、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力量,大学发展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和知识贡献,在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兴则国家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缘起于西欧中世纪。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正是由于英国诞生了牛津、剑桥,为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德国诞生了洪堡思想,柏林大学成为提倡科研与学术紧密结合的发源地,使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当时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长率。美国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莫里尔法以及赠地学院等,为推动现代大学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铺平了道路,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
3、中心转移到美国,巩固了其科技领先和超级大国的地位。历史与实践证明,大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大学兴起则国家发达,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发展的中心,并且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支撑和引领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一流大学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而美国更是聚集了一半以上。在排名前20位的世界顶尖大学中,美国就有17所。据统计,迄今为止,足以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的70%出自于一流大学,而全世界大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次占同期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总人次的34左右,美国的这一比例更高达45以上。从历史到现在,世界一流大学始终是发达国家强盛和兴旺的最根本动力,成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最有效的桥
4、梁和创新的集聚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与创新。中国古代早在两千年前就出现科举制度,而现代意义的大学却始发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进一步把大学基本功能的发挥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使大学在真正意义上走入社会的中心舞台,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目前,我国大学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示出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大学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大学的地位与作用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发源地。人才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因为人才培养的特
5、殊优势,大学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创新文化等方面才具有独特的潜力。世界著名大学就是首先通过培养出色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理论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为国家创新做出杰出贡献的。如哈佛大学共培养出6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曾经造就了80位诺贝尔奖得主、3任英国首相以及凯恩思、罗素、李约瑟、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拉吉夫·甘地、马来西亚前总理拉赫曼、新加坡内阁咨政李光耀等一批国际著名学者和政治家。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中有29位英国首相,21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产出一流杰出人才,是现代大学最突出的贡献,集聚一流大师,是现代大学的最显著特征。第二,大学是原始
6、创新的动力源。任何技术上的重大发现的基本原理都来源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学厚重的学术基础和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有利于原始创新。大学与企业主要追求经济性和实用性、短期性目标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汇聚人才、发展学科、开展科研及学科交叉渗透和跨学科研究,催生新学科、新思想和新成果;进行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信息资源,是创新的肥沃土壤,大学宽松而浓郁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创新思想的诞生和孕育,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20世纪100项重大科学事件中,一些名列前茅的发现,都是少数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结果。大学创
7、新氛围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唯名、不唯利,学者的气质和风骨更应为新一代的杰出学人所继承和发扬,放眼长远、淡薄名利者才能有大作为,大学应着重培育这方面的肥沃土壤、催生更多创新成果。第三,大学是技术创新的驱动者。大学虽然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我国现阶段推进技术创新的进程中,大学首先进行的具有驱动意义的技术研发创新,无疑对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学的人才、学科优势和长期的科研积累,为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条件,大学是技术创新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在加强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第四,大学是区域创新的引领者。大学集学
8、科、人才、科研于一体,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大量的研究成果,为区域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和知识贡献,是区域创新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引领着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目前,国家建成的50个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社会与大学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有效平台,为引领区域创新开辟了新天地。大学积极支持区域创新,以特色和优势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二、大学创新之难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历史发展赋予的重任。但对每所高校来说,地位重要不等于作用重大,大学只有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真正无愧于主力军之称谓
9、。认真审视大学的创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的创新发展。一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办学质量涉及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之大不在规模之大。大学在保持适度规模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才是大学主要的永久性的任务,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才能催生出高水平创新人才。目前,我国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如何产生拔尖人才和大师级人物。高等教育经过快速发展,培养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质量不相应提高,势必影响大学的创新发展,影响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抓好大学的质量工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问题
10、,充实队伍实力、提升教师水平,是大学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优势资源的整合问题。大学应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承担起更多的研究工作和更艰巨的创新任务。但从国家教育科研资源配置看,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存在一定问题。大学具备创新的深厚基础和学科、人才的鲜明优势,但在国家层面上看,真正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主动权还非常有限。例如,科学院的创新工程,主要是由各研究所承担,大学介入少,缺乏有机人才链的强力支撑;另外,研究资源大多掌握在教育之外的其他国家部委,真正划拨给大学有效资源和依靠大学开展重大研究的政策、措施还不明确,使大学真正介入国家创新体系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隔阂。在教育层面,大学还未形成大团队攻坚的优势,只
11、限于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现有力量和资源的优化整合不够。各个大学之间的资源整合、有效联合、联盟以及合作还远远不够,各自为战,资源共享欠缺、重复建设偏多,严重制约着大学整体创新优势的形成与发展。三是强化创新的举措问题。创新的切入点在于体制与机制的改革。我国大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部分模式,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再加上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与实际需求之间形成较大反差,造成了大学发展乏力的现实与现象。而在发达国家,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仍是国家重大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政府2006年颁布的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为了确保美国的竞争力,首先确保在人才和创造力上领先世界,确定今后1
12、0年科研与教育投入将达到1360亿美元;德国决定20062010年。斥资19亿欧元建设10所“精英大学”;法国出台新教育指导法,提出了“为了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方针。大学创新的主体是大学自身,如今我国大部分大学对外拓展的自我生存能力欠缺,跨出校门、走入社会、融入区域创新的能力需要不断加强。三、大学创新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大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只有在自身创新和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应对挑战、认真思考对策,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获得新的发展。首先,大学要主动出击,真正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中国大学的发展既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建设,更要积极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去,在区域创新、行
13、业创新、国防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在区域创新中,大学应当为所在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和知识贡献,引领区域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一些行业背景明显的大学的特色与优势,特别是在农、林、水、地、矿、油等基础能源和基本设施建设领域的学科优势,使大学成为这些行业创新的引领者和支撑者。充分发挥国防院校和与国防研究密切相关院校的综合优势,推进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加强国防现代化的建设水平和实力。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大学与企业的全面合作,使大学在横向拓展方面取得新进展,把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强大的科教优势,为切实推进社会
14、生产力和企业创新做出贡献。要大力加强大学的基础研究,从源头创新的角度深化知识创新的体制与机制,把大学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前进的智库和基地,产生强大的辐射和示范效应,推进社会发展。在人才创新的前提下加强科学院的研究所与研究型大学合拢、合作,促进校所合作,推动人才、项目与基地建设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另外,作为管理中国大学数量最多的部门,教育部也应当在联合同类型大学开展集团军攻关方面有大的作为,比如,可以整合学科、专业相类似、优势互补的大学,承担国家重6个重大专项的研究,开展部属高校之间以及与其他高校之间的战略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渗透,催生创新成果、培育一流人才。其次,大学要以人才培养为重心,
15、坚持人才强校、人才强国。当前,大学要在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发展实力上下功夫。大学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学科结构等要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优化体系、革新架构,从为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科研服务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办学体系内部的合理组成,加强科学管理,提升办学效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我国大学必须着力完成的重要任务,仅仅依靠少数专家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形成大批能为国家、行业、企业开拓创新之源的团队,培育大批的拔尖人才,孕育产生一流的学术大师和一流科学家,努力实现人才强校、人才强国的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要讲究成本,更要讲求效益,大学的办学效益涉
16、及到经济成本,更重要的在于社会效益,高等教育要让人民满意,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经济效益,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区域经济创新与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第三,大学要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引领区域创新。大学是区域创新的引领者。大学的人才、成果、学科、技术是支撑区域创新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官、产、学、研、资”的紧密结合,加强政府、大学、企业、项目、资金、市场之间的统筹协调,把大学的特色与优势发挥、渗透到以市场为大背景的区域创新体系中,充分发挥大学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四,大学要加强内涵发展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大学的创新发展,总结起来不外乎内部建设与外部发展,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也必须在搞好内部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工考试试题及正确答案
- 大学生乡村医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大学戏剧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级汽车维修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函授本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内镜护士团队协作培训计划
- 物业管理安全隐患识别及管理措施
- 社会科学课程探究型学习设计方案
- 城市地标性建筑幕墙施工技术措施
- 锂辉石选矿工艺流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 GB/T 17390-2010潜油电泵拆卸报告的编写
- GB/T 10822-2003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 班主任工作坊活动方案
- FZ/T 52019-2011莱赛尔短纤维
- 国开电大 管理概论 形考任务一(画组织结构图)
- 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结构设计
- 仓储装卸服务合同
- 式双钩五点安全带培训课件
- 名片设计 课件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