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的模型、积累及其教育补偿研究_第1页
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的模型、积累及其教育补偿研究_第2页
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的模型、积累及其教育补偿研究_第3页
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的模型、积累及其教育补偿研究_第4页
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的模型、积累及其教育补偿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的模型、积累及其教育补偿研究    贫困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的社会资本累积在没有得到干预补偿的情况下,与非贫困本科生相比会处于劣势地位,这种劣势地位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本科教育有责任对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实施补偿。分叙之,第一,前文已有论及,一般地可以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体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资本。根据森的观点,贫困就是交换权利的缺失,而交换权利是来源于资本总量的,所以贫困本科生一旦缺少社会资本,则其资本总量也有更大可能性处于劣势,这样就使这一经济弱势群体难以扩大交换权利集合,进而难以摆脱贫困。这一逻辑很清晰,但是它只是从单

2、一的社会资本角度来考量的,更为重要的是,个体的社会资本往往会转化成为其他形式的资本,如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甚至可以说,社会资本积累也是其他形式资本积累的基础。个体社会资本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影响个体资本总量的,贫困本科生资本总量的相对劣势影响了他们摆脱贫困。第二,再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看,社会资本理论是以群体人力资本视角来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作用发挥具有协同效应。23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人力资本是附着在个体身心之上的,它往往是个体的和静态的。而个体的存在是一种社会性存在,个体的人力资本发挥功效是处在社会关系之中的,只有有一定的社会资本才能使个体的人力资本发挥应有的

3、作用以创造财富,使个体可能摆脱贫困,所以贫困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积累弱势是他们脱贫的阻力。而本科教育过程对贫困生而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一般意义上来讲,个体人力资本发挥作用需要有充足的社会资本作保障,社会资本甚至可以被理解成为人力资本的“粘合剂”。对贫困本科生而言,其本科教育过程中所积累的、身心之上的人力资本只有在能够发挥作用取得收益的情境下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人力资本,所以大学理应对贫困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积累进行弱势补偿,否则本科教育的人力资本培育(人才培养)功能就不能得到体现。第三,还可以从社会资本的分类来看,贫困本科生所积累的社会资本可以是现实形态的,也可以是、或者说更为重要的是潜

4、在社会资本。根据上文的论述可以知道,所谓潜在社会资本是附着在贫困生身心之上的,是贫困生的主动生成社会资本的意识和能力。潜在社会资本的这种意识和能力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贫困生的人力资本。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以培育学生的人力资本为己任的本科教育而言,补偿贫困生(潜在)社会资本积累是自己的专业义务,也更是应有的责任担当。第四,进一步地,国内已有不少的经验研究证实了社会资本在个体社会地位获得中起着重要作用,24这样贫困本科生在社会资本积累上的劣势将影响他们的向上社会流动。基于文明社会弱势补偿的基本理念,政府和社会应对社会资本积累处于劣势,而且这种劣势会阻碍他们稳定脱贫和向上社会流动的贫困本科生实施必要

5、的补偿救济。在文明社会和有效政府的治理下,贫困本科生在社会资本积累上获得弱势补偿,这应是一种因经济弱势而得到的权利。25大学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公器,它应成为贫困本科生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桥梁”26,所以对贫困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积累提供教育补偿是大学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维度。况且根据布鲁贝克的理论,大学履行对贫困本科生实施社会资本积累的教育补偿,进而使这一经济弱势群体实现稳定脱贫、向上社会流动的社会责任,是对大学何以存在的“政治论”回应。27四、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的教育补偿大学本科教育履行对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的补偿责任,就需要有具体的教育补偿举措。教育补偿是一种针对弱势群体的、基于公

6、平理念的“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28。教育补偿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读,狭义教育补偿是指通过开展具体教育活动来对弱势群体所进行的补偿,广义教育补偿不只是通过具体教育活动,还包括提供教育机会、教育资助等与教育相关的弱势群体补偿行为。本文中大学对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实施的教育补偿意指,大学这一教育主体针对贫困本科生所开展的所有补偿活动,包括经济资助和诸多具体的非经济类补偿活动,属于广义的教育补偿。根据上文对社会资本的解读和分类,以及对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境遇的考察,我们认为大学履行对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实施教育补偿的社会责任,可以采取如下路径:首先,大学应对贫困本科

7、生实施精准的经济资助,为其积累社会资本创造物质基础。需要明确的是,大学对贫困本科生进行资助的物质资源主要是来自于政府和社会,大学是这些既定资源分配的落实机构。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般地对个体而言,生存往往是首要考虑因素。当贫困本科生经济上压力过大时,他们就需要花过多时间精力去缓解,于是就会做更多低层次的、少有教育收益的兼职,以此来补贴生活必需开销。个体的时间精力毕竟都是有限的,物质上的匮乏势必会挤占贫困生积累社会资本、特别是潜在社会资本所需要的时间精力。贫困本科生得到了必要的经济资助,他们才可能像非贫困生一样正常地接受本科教育,并积累社会资本。另外,大学在落实贫困本科生经济资助时,特别重要

8、的一点是努力确保资助的精准性。因为政府和社会所能给予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而贫困本科生群体又特别庞大,所以提高资助效率是保障所有贫困生都能得到尽量大力度资助的基础,这就要求大学提高对贫困本科生的识别能力。当前的情境是,我国居民个人资产信息并没有被有关部门充分采集,相关信息的合理共享制度也有待建立,这样大学精准识别贫困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学要提高贫困生资助的精准性,需要把工作做细,采集多源信息,使信息之间可以多角互证,以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搭便车”现象,从而使真正的贫困本科生能够得到必要的经济资助,为其积累社会资本创造物质条件。其次,大学应通过教育干预培育贫困

9、本科生潜在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潜在社会资本附着在贫困生身心之上,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人力资本。一般的认识把社会资本固限于现实社会资本,也就是现实存在的、能够为个体带来收益的社会关系网络。基于此种认识来开展教育活动,就会把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潜在社会资本的培育遮蔽了,而在本科教育实践中培育贫困生潜在社会资本的意识是欠缺的,如果有相关的课程开设,也只是一种非系统考量的结果。所以在本科教育阶段需要强化贫困生潜在社会资本积累的意识与能力如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和遵循能力,人与人之间信任构建、参与社会活动、人际沟通的意识与能力等的培育。需要强调的是,本科教育重视贫困本科生潜在社会资本的培育是一种对家庭经济弱势群

10、体的教育补偿,所以需要有在精准识别贫困生的基础上的专门性。贫困本科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与非贫困生之间往往会存在某种广义文化上的“区隔(distinction)”29。布迪厄把拥有相同惯习的个体集合界定为阶层,而这些相似惯习的形成是建基于个体存在“社会空间”的位置相似性,以及由相似消费实践所带来的个体“情怀倾向”相似性之上的。30贫困本科生在大学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因为惯习相似而组成的一个集合(阶层),他们因为家庭经济弱势所带来的潜在社会资本相对贫乏,需要大学教育给予特别的补偿。为此大学需要开设特别针对贫困本科生的心理与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咨询甚至是干预机构,也需要教师来对这一群体实施潜在社会资本培育

11、上的救济帮扶。对贫困生潜在社会资本积累的教育补偿干预工作还可以通过相关课程、讲座和校园活动等方式实施。第三,大学应通过校园活动开展和异质交往引导来促进贫困本科生现实社会资本(社会资本iv)积累。现实社会资本是贫困生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本科教育的本质工作在于教育,而且通常地我们把本科教育定位于通识教育,它注重基础性和人文性。根据通识教育的理念,本科教育不只是为学生找工作做准备的,而是为他们整个生活打基础的。基于此,本科教育对贫困本科生社会资本积累的补偿重点在于潜在社会资本维度,但是大学可以而且也应该为贫困生创设更多的实质性机会来开展校园社会活动。实际上在贫困生参与校园活动过程中,能够

12、运作出更多的现实社会资本,而且在此过程中通过实践又培育了他们的潜在社会资本。贫困生作为一个群体往往具有因为经济弱势所带来的社会活动上的相对封闭性,所以大学应鼓励和资助他们更多地参与校园活动。另外,贫困本科生与非贫困生之间存在着某种区隔,而贫困生的交往对象也往往是倾向于同类个体。这就是社会交往的同质原则,也即“似我(like-me)假设”:社会互动通常是倾向于在有着相类似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特征的个体之间发生。31但是社会资本获致的渠道往往是所互动的对象,贫困本科生个体同样属于社会资本贫乏者,所以他们的同质交往带来的现实社会资本受益往往相对有限。大学履行对贫困本科社会资本积累补偿责任,就应鼓励引

13、导贫困生克服心理和惯习上的阻力,勇于与非贫困生互动,更多地进行异质交往,以获取更多的现实社会资本。参考文献:1美亚历山德罗·波茨著,杨雪冬译.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学中的缘起和应用a.载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9-152.2美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3pierre bourdieu,loir wacquant.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14、119.4pierre bourdieu. the forms of capitalg,in halsey,a. h.,lauder,h.,brown,p. & wells,a. s. eds. education:culture,economy,society.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46-58.5maclean,m.,harvey,c. & press,j. business elit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france and the ukm,london:palgrave macm

15、illan,2006.29.6法皮埃尔·布迪厄著,武锡申译.资本的形成g.载薛晓源、曹荣湘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22.7pierre bourdieu. the forms of capitalg,in halsey,a. h.,lauder,h.,brown,p. & wells,a. s. eds. education:culture,economy,society.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46-58.8吴刚主编.教育社会学的前沿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88.9ja

16、mes s. coleman.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302;304.10james s. coleman.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94):s95-s120.11李培林,李强,马戎主编.社会学与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48.12英罗伯特·帕特南著,王列,赖海榕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

17、大利的公民传统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95.13美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4.14李培林,李强,马戎主编.社会学与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49.15印度阿马蒂亚·森著,王宇,王文玉译.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3-14.16美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萨拉格尔丁编,张慧东等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04-307.17吴刚主编.教育社会学的前沿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18、95.18美迈克尔·武考克著,郗卫东编译.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一种理论综合与政策构架g.载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40-302.19周怡,朱静,王平,李沛著.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47.20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1.21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9.22高宣扬著.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17.23童宏保.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j.教育与经济,2003,(4):23-27.24刘精明等著.教育公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