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lxx-cailia课件_第1页
负离子-lxx-cailia课件_第2页
负离子-lxx-cailia课件_第3页
负离子-lxx-cailia课件_第4页
负离子-lxx-cailia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课复习前课复习(1)(1)n正离子聚合单体正离子聚合单体: :推电子取代基推电子取代基CH2=CH ORCH2=CCH3CH3n正离子聚合引发剂正离子聚合引发剂n强质子酸:强质子酸:HCl,HHCl,H2 2SOSO4 4nLewisLewis酸助催化剂:酸助催化剂:BFBF3 3+H+H2 2O, SnClO, SnCl4 4+RCl+RCl前课复习前课复习(2)(2)n正离子聚合机理正离子聚合机理n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n活性中心存在多种形式:活性中心存在多种形式:n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紧密离子对松散离子对自由离子紧密离子对松散离子对自由离子n温度对

2、正离子聚合的影响温度对正离子聚合的影响n为什么正离子聚合一般在低温进行?为什么正离子聚合一般在低温进行?活性中心和活性种活性中心和活性种? ?A B + CH2=CH A CH2 CH B CH2 CH XXXnA B + CH2=CH B CH2 CH A CH2 CH YYnYC活性中心活性中心活性种活性种4.3 负离子聚合n围绕碳围绕碳负离子负离子活性中心进行增长的链式聚活性中心进行增长的链式聚合反应合反应A B + CH2=CH B CH2 CH A CH2 CH YYnY前 言n1877- 1877- WaitzWaitz在碱存在下使环氧乙烷开环聚合在碱存在下使环氧乙烷开环聚合n19

3、49-1949-液氨中用氨基钾引发苯乙烯、丙烯睛液氨中用氨基钾引发苯乙烯、丙烯睛 聚合,聚合, 提出负离子聚合机理,提出负离子聚合机理,n1952-1952-定量的动力学研究。定量的动力学研究。n1956-1956-SzwarcSzwarc报导了负离子活性聚合反应报导了负离子活性聚合反应 可以合成特定结构的聚合物,达到了聚合物可以合成特定结构的聚合物,达到了聚合物分子设计的目的。分子设计的目的。431 负离子聚合适用的单体和引发剂n1 1)单体:)单体:n取代基为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腈:腈CNCN、羰基、羰基CO; CO; n共轭结构共轭结构:苯基、乙烯基:苯基、乙烯基C CCHCH

4、2 2使生使生成的负离子活性中心稳定成的负离子活性中心稳定n 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等。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等。2)引发剂表表4 44 4 负离子聚合的常用引发剂负离子聚合的常用引发剂 引发剂类型引发剂类型 分子式或例子分子式或例子1.1.碱金属悬浮体系碱金属悬浮体系 钠悬浮在四氢呋喃或液氯中钠悬浮在四氢呋喃或液氯中2.2.烷基或芳基锂试剂烷基或芳基锂试剂 n-Cn-C4 4H H9 9LiLi3.3.格氏试剂格氏试剂 RMgX( RRMgX( R烷基,或芳基烷基,或芳基) )4.4.烷基铝烷基铝 AlRAlR3 35.5.有机自由基负离子有机自由基负离子 萘钠引发剂

5、萘钠引发剂萘钠:醚类溶剂中用钠镜和萘反应制备+NaTHFNa均相体系均相体系负离子聚合的显色反应:负离子聚合的显色反应:萘钠在四氢呋喃中生成绿色溶液,萘钠在四氢呋喃中生成绿色溶液,加入苯乙烯,加入苯乙烯, 很快变成红色很快变成红色,表明苯乙烯负离子引发剂的生成,表明苯乙烯负离子引发剂的生成深绿色溶液深绿色溶液 4.3.2 负离子聚合反应机理链式聚合反应,基元反应:链式聚合反应,基元反应:链引发链引发链增长链增长链终止链终止一般很少链转移反应一般很少链转移反应(1)链引发反应n引发剂与单体双键加成生成负离子单体活性中引发剂与单体双键加成生成负离子单体活性中心:心: MM:金属,:金属,Y Y:吸

6、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CH2CH+RMRCH2YHCMYn1 1)引发剂分子在溶液中多以缔合形式存在;)引发剂分子在溶液中多以缔合形式存在;n2 2)反离子总在链末端活性中心附近形成离子对。)反离子总在链末端活性中心附近形成离子对。正丁基锂的引发 引发剂分子在溶液中常呈缔合状态。例如:引发剂分子在溶液中常呈缔合状态。例如: (LiC4H9)4 4 LiC4H9 Li+/C4H9-(2)链增长反应n单体连续地插入在离子对中间,与链未端碳负单体连续地插入在离子对中间,与链未端碳负离子加成离子加成说明:1 1) 反应活性中心有不同的类型:反应活性中心有不同的类型: 紧密离子对、松散离子对、自由离子等,

7、其相紧密离子对、松散离子对、自由离子等,其相应的增长反应活性大不相同。应的增长反应活性大不相同。2 2) 溶剂的极性影响各类活性中心的相对含量,从溶剂的极性影响各类活性中心的相对含量,从而影响到总的增长反应速率,而影响到总的增长反应速率, 极性大或溶剂化能力强的溶剂,松散或自由离极性大或溶剂化能力强的溶剂,松散或自由离子含量会增多,增长反应速率会提高。子含量会增多,增长反应速率会提高。3 3) 反离子的影响:反离子的影响:n 反离子体积越小,其亲电性越强,反离子体积越小,其亲电性越强,n极性小的溶剂中,能形成较多紧密离极性小的溶剂中,能形成较多紧密离子对。子对。n在高极性溶剂中,由于其被溶剂化

8、能在高极性溶剂中,由于其被溶剂化能力强,易生成较多的松散离于对,力强,易生成较多的松散离于对,(3)链转移反应n负离子聚合链转移反应很少。负离子聚合链转移反应很少。(4)链终止反应n负离子聚合很难链终止;负离子聚合很难链终止;n多与水、二氧化碳、醇或其他质子试剂多与水、二氧化碳、醇或其他质子试剂发生终止反应发生终止反应链终止反应:HOHCH2CH2CH2CH2+LiOH+RCOOLiCH2CLiHCO2ROHRCOOHCH2CH2CH2CH2COO Li+LiOR严格除水和严格除水和空气空气4.3.3 活性聚合物n1956年,年,Szwarc首次报道了负首次报道了负离子活性聚合离子活性聚合:严

9、格的除水、:严格的除水、隔绝空气,以萘钠或者丁基锂隔绝空气,以萘钠或者丁基锂引发苯乙烯聚合,发现所得引发苯乙烯聚合,发现所得PS的四氢呋喃溶液在低温下存放的四氢呋喃溶液在低温下存放长时间而活性种仍然长时间而活性种仍然保持活性保持活性,加入单体后聚合反应可以继续加入单体后聚合反应可以继续进行,特别是如果加入第二单进行,特别是如果加入第二单体(比如丁二烯),则可以得体(比如丁二烯),则可以得到嵌段共聚物。于此,到嵌段共聚物。于此,Szwarc首次提出了活性聚合的概念首次提出了活性聚合的概念 St活性聚合: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与转化率的关系活性聚合: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与转化率的关系Szwarc首次报道

10、苯乙烯活性负离子聚合n特点:特点:n分子量随转分子量随转化率增加化率增加nMnMn可以定量可以定量计算计算n分子量分布分子量分布窄(窄(1.021.02)n可以得到嵌可以得到嵌段共聚物段共聚物分子量分子量转化率转化率活的聚合:n1) 1)“活性活性”聚合或聚合或“活的活的”聚合聚合n在严格除尽终止试剂的情况下,负离子链活性在严格除尽终止试剂的情况下,负离子链活性末端的活性能长期保持下来;末端的活性能长期保持下来;n在所有的单体消耗完全后加入新单体仍能继续在所有的单体消耗完全后加入新单体仍能继续聚合,即所谓聚合,即所谓“活的聚合活的聚合”。n2)2)实际情况永远实际情况永远“活的活的”不可能,极

11、微量的不可能,极微量的质子杂质如玻璃表面的质子杂质如玻璃表面的Si Si一一OHOH基也是终止基也是终止剂。剂。活性聚合物n由于链终止反应不发生,聚合物始终保持活性:由于链终止反应不发生,聚合物始终保持活性:n再加入同种单体再加入同种单体A A,会继续聚合得到聚合度更高,会继续聚合得到聚合度更高的聚合物,的聚合物,n如加入另一种单体如加入另一种单体B B,则会生成嵌段共聚物。,则会生成嵌段共聚物。活性聚合引发剂萘钠引发剂属于双负离子引发剂:属于双负离子引发剂:NaTHF+Na2CHCH2+Na2THF+CHNaCHNaCH2CH2绿色绿色红色红色双负离子活性中心引发剂:金属钠Na+CHCH2N

12、aCHCH2NaCHNaCHNaCH2CH2CH2CH2碱金属不溶,为非均相,聚合反应在表面进碱金属不溶,为非均相,聚合反应在表面进行,引发剂效率不高行,引发剂效率不高活性聚合控制聚合物分子的微结构均聚物均聚物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活性聚合控制聚合物分子的形状线形线形星形星形 梳形梳形 交联状交联状 树枝状树枝状4.3.4 负离子聚合动力学负离子聚合:负离子聚合:1 1)链引发很快;)链引发很快;2 2)活性中心:简化处理,如只考虑自由)活性中心:简化处理,如只考虑自由离子;离子;3 3)无链转移;)无链转移;4 4)无链终止。)无链终止。链引发:RGR GGR+ MRMG链

13、增长: (1)聚合速率方程总的聚合速率方程就是增长反应速率方程总的聚合速率方程就是增长反应速率方程MRkdtdMRpp (418)所有链活性中所有链活性中心的总浓度心的总浓度=所加入的引发剂浓度所加入的引发剂浓度 R-GR-G0 0因此:因此:MR-GkdtdMRpp0(419) tR-GkeMMp00 (420)MRkdtdMRpp积分积分: (2)平均动力学链长n 活性聚合,没有链终止反应,平均动力学链长活性聚合,没有链终止反应,平均动力学链长定义为:定义为:(421) 00链活性中心数目消耗的单体R-GMM(422)tR-Gke(R-GMpp100当当 t 趋于无限大时,也就是单体全部消

14、耗趋于无限大时,也就是单体全部消耗时,最大动力学链长为:时,最大动力学链长为:00R-GM(423) (3)平均聚合度n平均聚合度:每个聚合物分子所消耗的单体数平均聚合度:每个聚合物分子所消耗的单体数n如果单阴离子引发:如果单阴离子引发:)tR-Gke(R-GMR-GMMDPp000001(424)萘钠或金属钠引发聚合时,是双负离子增长聚合:萘钠或金属钠引发聚合时,是双负离子增长聚合:)tR-Gke(R-GMR-GMMDPp2122100000 (425)分子量分布nnnnwX)X(XXX11112(427)由于聚合度很大,所由于聚合度很大,所以分布很窄,接近以分布很窄,接近1重均和数均聚合度

15、之比重均和数均聚合度之比:(4)影响链增长速率常数的因素n1 1)表观增长速率常数)表观增长速率常数n同正离子聚合,负离子聚合活性中心可以是同正离子聚合,负离子聚合活性中心可以是多种形式:自由离子或者离子对多种形式:自由离子或者离子对n表观增长速率常数表观增长速率常数RGRGk+表表 4 45 5 负离子聚合增长速率常数负离子聚合增长速率常数(温度(温度为为2525,溶剂为四氢呋喃,反离子为,溶剂为四氢呋喃,反离子为 ) 单单 体体 Kp(L/mol.s) 单单 体体 Kp(L/mol.s)-甲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 2.5 苯乙烯苯乙烯 950P-甲氧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 52 1-乙烯基萘乙烯

16、基萘 850O-甲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 170 2-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啶 7300p-t-丁基苯乙烯丁基苯乙烯 220 4-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吡啶 3500Na 2)溶剂的影响: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的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的平衡:RGRGk+n无限稀释时,可以得到自由离子的链增长无限稀释时,可以得到自由离子的链增长速率常数速率常数k k- - 。n溶剂不同影响表观溶剂不同影响表观k kp p表表46 溶剂对苯乙烯负离子聚合溶剂对苯乙烯负离子聚合kp的影响的影响* * 溶溶 剂剂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D Kp/ (L/mol.s) 苯苯 22 21,4-二氧六环二氧六环 22 5 四氢呋喃四氢呋喃 76

17、5501,2-二甲氧基乙烷二甲氧基乙烷 55 3800 2525, 萘钠引发苯乙烯聚合时测得的。萘钠引发苯乙烯聚合时测得的。 3)反离子的影响n反离子的性质和被溶剂化能力影响着离反离子的性质和被溶剂化能力影响着离子对的分离程度,因而也影响着离子对子对的分离程度,因而也影响着离子对增长速率常数值。增长速率常数值。n溶剂极性小时溶剂极性小时: 溶剂化能力弱,溶剂化能力弱,随着反随着反离子直径增大离子直径增大, ,离子对间距离增大,离子对间距离增大, k k增大增大n溶剂极性大溶剂极性大时:时:随着反离子直径增大随着反离子直径增大,表面电荷密度减少,表面电荷密度减少, 溶剂化能力低,溶剂化能力低,k

18、 k 随着减小随着减小表表 4-7 苯乙烯负离子聚合增长速率常数(苯乙烯负离子聚合增长速率常数(25)反离子反离子 二氧六环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四氢呋喃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 K - 0.94 160 0.94 3.4 80 1.17 19.8 6080 6.5104 1.49 21.5 5080 1.63 24.5 22 1.86LiNaKRbCs(5)烷基锂的缔合现象n1 1)烷基锂例如正丁基锂)烷基锂例如正丁基锂在非极性溶剂中在非极性溶剂中存在着缔合现象,使有效的引发剂浓度存在着缔合现象,使有效的引发剂浓度降低,其结果将使聚合速率明显变慢。降低,其结果将使聚合速率明显变慢。例如:例如: 丁基

19、锂在苯中引发苯乙烯聚合要比萘丁基锂在苯中引发苯乙烯聚合要比萘钠引发聚合慢几个数量级。钠引发聚合慢几个数量级。 n2 2)当引发剂浓度很低时缔合现象消失;)当引发剂浓度很低时缔合现象消失;升高聚合温度或者极性溶剂能减弱缔合作升高聚合温度或者极性溶剂能减弱缔合作用。用。n3 3)不同烷基锂引发剂缔合数不同,)不同烷基锂引发剂缔合数不同,n正丁基锂缔合数可为正丁基锂缔合数可为6 6,仲丁基锂和叔丁基锂的缔,仲丁基锂和叔丁基锂的缔合数是合数是4 4。4.3.5 自由基聚合与离子型聚合的比较 (1 1)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种类 (2 2)单体结构)单体结构 (3 3)溶剂的影响)溶剂的影响 (4 4)聚合

20、温度)聚合温度 (5 5)聚合机理)聚合机理(1)引发剂种类n自由基聚合:自由基聚合:n常采用过氧化物、偶氮化物等容易热分解产生常采用过氧化物、偶氮化物等容易热分解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引发剂;自由基的物质作引发剂;n正离子聚合:正离子聚合:n亲电试剂,主要是亲电试剂,主要是LewisLewis酸;酸;n负离子引发剂:负离子引发剂:n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其有机化合物;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其有机化合物;(2)单体结构n具有推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双键上电具有推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双键上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正离子型聚合。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正离子型聚合。n具有吸电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则容易具有吸电子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则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