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汤_圣济总录卷二十八_减法方剂树_第1页
升麻汤_圣济总录卷二十八_减法方剂树_第2页
升麻汤_圣济总录卷二十八_减法方剂树_第3页
升麻汤_圣济总录卷二十八_减法方剂树_第4页
升麻汤_圣济总录卷二十八_减法方剂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升麻汤_圣济总录卷二十八_减法方剂树升麻汤_圣济总录卷二十八_减法方剂树11.原方51.1.组成:升麻半两,大黄(锉,炒)1两,黄连(去须)3分,甘草(炙,锉)3分,山栀子仁1两。51.2.功效:伤寒热盛,发豌豆疮。51.3.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52.大黄黄连泻心汤52.1.减:升麻、山栀子仁52.2.组成:大黄2两,黄连2两,甘草1两。52.3.功效:热痞。口渴。52.4.来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上53.林钟丸53.1.减:升麻、山栀子仁53.2.组成:大黄6两,甘草2两,黄连2两。53.3.功效:心烦,不大便者。53.4.来源:家塾方54.加减调胃承气汤54.1.减:升麻、山栀子仁54.2

2、.组成:大黄、黄连、甘草各等分。54.3.功效:内伤湿热膏梁,口臭,牙齿动摇欲落,或血出不止。64.4.来源:济阳纲目卷一七65.黄连泻心汤65.1.减:升麻、山栀子仁65.2.组成:大黄1两,黄连1两,甘草5钱。65.3.功效:伤寒阳痞,时有热证者。65.4.来源:证治要诀类方卷一66.黄连散66.1.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66.2.组成:黄连2两,甘草2两。66.3.功效:下痢1日百起。66.4.来源:医心方卷十一引令李方67.大黄黄连泻心汤67.1.减:升麻、甘草、山栀子仁67.2.组成:大黄2两,黄连1两。67.3.功效: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67.4.来源:伤寒论68.大黄

3、甘草汤68.1.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78.2.组成:大黄(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78.3.功效: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78.4.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79.大黄甘草汤79.1.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79.2.组成: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79.3.功效:痘为痰闷,不得发出。79.4.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五710.大黄甘草汤710.1.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710.2.组成:大黄4两,甘草1两。710.3.功效:食已即吐者。710.4.来源:金匮卷中711.单煮大黄汤711.1.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711.2.组成:大黄、甘草。711.3.功效:痛疽初发,肿痛,

4、少年热盛发背等。711.4.来源:得效卷十九812.甘草散812.1.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812.2.组成:甘草(半生半炙)2两,黄连(去须,炒)2两。812.3.功效:产后下痢赤白,久不愈。812.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813.甘连汤813.1.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813.2.组成:甘草5分,黄连2钱。813.3.功效:月水将临,伤食椒、姜、鸡、热毒物,毒攻五脏,变作痢疾,诸药无效者。813.4.来源:女科秘要卷三814.化毒汤814.1.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814.2.组成:甘草(微炙)1两,黄连(去须,微炒)1分。814.3.功效:伤寒发斑,痘疮欲出。814.4.来源:圣

5、济总录卷二十八815.大黄黄连汤815.1.减:升麻、甘草、山栀子仁815.2.组成:大黄、黄连。915.3.功效:痢疾里热盛,上冲心作呕,噤口者。915.4.来源:金鉴卷四十二916.黄连六一汤916.1.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916.2.组成:黄连6钱,甘草(炙)1钱。916.3.功效:因多食煎煿烧饼热面之类,以致胃脘当心而痛,或呕吐不已,渐成反胃。916.4.来源:医学正传卷三引朱丹溪方917.止啼汤917.1.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917.2.组成:黄连2钱,甘草1钱。917.3.功效:妊娠儿在腹中啼。917.4.来源:惠直堂方卷四918.黄连升麻散918.1.减:大黄、甘草、山栀

6、子仁918.2.组成:升麻30铢,黄连18铢。918.3.功效:口舌生疮。918.4.来源: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卫生宝鉴卷十一919.黄连汤1019.1.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1019.2.组成:黄连3钱,甘草1钱。1019.3.功效:妊妇儿在腹中哭。1019.4.来源:广嗣纪要卷十三1020.黄连汤1020.1.减:升麻、大黄、甘草1020.2.组成:黄连(去须)3分,山栀子仁3分。1020.3.功效:小儿热痢,腹中疼痛或血痢。1020.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1021.老军散1021.1.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1021.2.组成:大黄(半生半煨)、甘草各等分。1021.3.功效:发背痈

7、疽,疔疮恶毒,一切无名肿毒,焮热初起未溃者。1021.4.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五1022.升麻汤1022.1.减:大黄、黄连、山栀子仁1022.2.组成:升麻半两,甘草半两。1022.3.功效:代指虽无蕴毒,筋骨中热气尚盛。1122.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七1123.升麻散1123.1.减:大黄、甘草、山栀子仁1123.2.组成:升麻半两,黄连半两。1123.3.功效:小儿口疮。1123.4.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五1124.黄甘散1124.1.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1124.2.组成:黄连6钱,甘草1钱。1124.3.功效:多食炙煿,郁热当心而痛。1124.4.来源:仙拈集卷二11111. 原

8、方1.1. 组成:升麻半两,大黄(锉,炒)1两,黄连(去须)3分,甘草(炙,锉)3分,山栀子仁1两。1.2. 功效:伤寒热盛,发豌豆疮。1.3.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2. 大黄黄连泻心汤2.1. 减:升麻、山栀子仁2.2. 组成:大黄2两,黄连2两,甘草1两。2.3. 功效:热痞。口渴。2.4. 来源:云歧子保命集卷上3. 林钟丸3.1. 减:升麻、山栀子仁3.2. 组成:大黄6两,甘草2两,黄连2两。3.3. 功效:心烦,不大便者。3.4. 来源:家塾方4. 加减调胃承气汤4.1. 减:升麻、山栀子仁4.2. 组成:大黄、黄连、甘草各等分。4.3. 功效:内伤湿热膏梁,口臭,牙齿动摇欲落

9、,或血出不止。4.4. 来源:济阳纲目卷一七5. 黄连泻心汤5.1. 减:升麻、山栀子仁5.2. 组成:大黄1两,黄连1两,甘草5钱。5.3. 功效:伤寒阳痞,时有热证者。5.4. 来源:证治要诀类方卷一6. 黄连散6.1. 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6.2. 组成:黄连2两,甘草2两。6.3. 功效:下痢1日百起。6.4. 来源:医心方卷十一引令李方7. 大黄黄连泻心汤7.1. 减:升麻、甘草、山栀子仁7.2. 组成:大黄2两,黄连1两。7.3. 功效: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7.4. 来源:伤寒论8. 大黄甘草汤8.1. 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8.2. 组成:大黄(锉,炒)半两,甘草

10、(炙)半两。8.3. 功效:水黄。面目俱青,狂言妄语,语声不出。8.4.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一9. 大黄甘草汤9.1. 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9.2. 组成:大黄1倍,甘草(生)减半。9.3. 功效:痘为痰闷,不得发出。9.4. 来源:张氏医通卷十五10. 大黄甘草汤10.1. 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10.2. 组成:大黄4两,甘草1两。10.3. 功效:食已即吐者。10.4. 来源:金匮卷中11. 单煮大黄汤11.1. 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11.2. 组成:大黄、甘草。11.3. 功效:痛疽初发,肿痛,少年热盛发背等。11.4. 来源:得效卷十九12. 甘草散12.1. 减:升麻、

11、大黄、山栀子仁12.2. 组成:甘草(半生半炙)2两,黄连(去须,炒)2两。12.3. 功效:产后下痢赤白,久不愈。12.4.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13. 甘连汤13.1. 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13.2. 组成:甘草5分,黄连2钱。13.3. 功效:月水将临,伤食椒、姜、鸡、热毒物,毒攻五脏,变作痢疾,诸药无效者。13.4. 来源:女科秘要卷三14. 化毒汤14.1. 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14.2. 组成:甘草(微炙)1两,黄连(去须,微炒)1分。14.3. 功效:伤寒发斑,痘疮欲出。14.4.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15. 大黄黄连汤15.1. 减:升麻、甘草、山栀子仁15.2.

12、组成:大黄、黄连。15.3. 功效:痢疾里热盛,上冲心作呕,噤口者。15.4. 来源:金鉴卷四十二16. 黄连六一汤16.1. 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16.2. 组成:黄连6钱,甘草(炙)1钱。16.3. 功效:因多食煎煿烧饼热面之类,以致胃脘当心而痛,或呕吐不已,渐成反胃。16.4. 来源:医学正传卷三引朱丹溪方17. 止啼汤17.1. 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17.2. 组成:黄连2钱,甘草1钱。17.3. 功效:妊娠儿在腹中啼。17.4. 来源:惠直堂方卷四18. 黄连升麻散18.1. 减:大黄、甘草、山栀子仁18.2. 组成:升麻30铢,黄连18铢。18.3. 功效:口舌生疮。18.

13、4. 来源: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卫生宝鉴卷十一19. 黄连汤19.1. 减:升麻、大黄、山栀子仁19.2. 组成:黄连3钱,甘草1钱。19.3. 功效:妊妇儿在腹中哭。19.4. 来源:广嗣纪要卷十三20. 黄连汤20.1. 减:升麻、大黄、甘草20.2. 组成:黄连(去须)3分,山栀子仁3分。20.3. 功效:小儿热痢,腹中疼痛或血痢。20.4.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21. 老军散21.1. 减:升麻、黄连、山栀子仁21.2. 组成:大黄(半生半煨)、甘草各等分。21.3. 功效:发背痈疽,疔疮恶毒,一切无名肿毒,焮热初起未溃者。21.4. 来源:古今医鉴卷十五22. 升麻汤22.1. 减:大黄、黄连、山栀子仁22.2. 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