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课程资源访问模式与学习绩效的关系研究_1_第1页
MOOC课程资源访问模式与学习绩效的关系研究_1_第2页
MOOC课程资源访问模式与学习绩效的关系研究_1_第3页
MOOC课程资源访问模式与学习绩效的关系研究_1_第4页
MOOC课程资源访问模式与学习绩效的关系研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mooc课程资源访问模式与学习绩效的关系研究    为进一步检验12个特征变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采用步进的方法)考察12个访问特征变量对期末成绩的预测力。结果显示,12个特征变量能够累计解释期末成绩65.7%的变异(f=2,901.088;p0.001)。综合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这12个变量能够较为有效地识别mooc课程学习者的资源访问模式。(二)mooc资源访问模式聚类分析为获得mooc学习者访问资源的模式,本研究基于12个特征变量采用二阶聚类方法对10,598名课程学习者进行聚类,结果得到六类子群,聚类结果良好。六类

2、子群的12个变量特征的平均值及标准差见表4,将六类子群12个变量的数据标准化后,研究进一步绘制出六类子群对各类资源的访问度特征直方图(见图1),以及对各类资源的访问规律质心特征直方图(见图2)。表4由二阶聚类得到的六类群体特征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类别类1(n=4,998)类2(n=976)类3(n=785)类4(n=195)类5(n=1,989)类6(n=1,655)视频访问完成度0.03±0.030.22±0.210±00.22±0.270.07±0.070.38±0.24习题访问完成度0±00.14±0.260.

3、58±0.390.58±0.450.66±0.320.83±0.21信息页面访问次数0.08±0.630.16±0.820.98±1.9716.22±20.950.15±0.800.62±1.67进度页面访问次数0.01±0.110.02±0.230.11±0.524.87±6.810.03±0.290.18±0.72扩展页面访问次数0.00±0.080.01±0.150.06±0.322.98±

4、5.230.01±0.130.06±0.34视频访问间隔均匀性99,999±02,363±15,17599,999±042,055±49.48799,999±0188±4,854习题访问间隔均匀性99,999±099,999±069,175±46,20142,567±49,56761,542±48,656733±8,485信息页面访问间隔均匀性99,999±099,999±099,999±034,400±47,582

5、99,999±099,999±0进度页面访问间隔均匀性99,999±099,999±099,999±085,644±35,14699,999±099,999±0扩展页面访问间隔均匀性99,999±099,999±099,999±090,257±29,72499,999±099,999±0视频访问拖延度35.43±29.9332.00±22.1799,999±024,118±42,87125.85±15.61

6、16.87±9.63习题访问拖延度99,999±053,904±49,86124,218±42,84932,316±46,87820.63±10.5515.02±8.23图1六类群体对各类资源访问度特征图(m=0,sd=1)图2六类群体对各类资源访问规律性特征图(m=0,sd=1)通过对六类子群在各类资源的访问度和访问规律的分析,本研究对六类资源访问模式的特征进行了探索与界定。类1子群对各类资源的访问度整体较低,主要集中在少量视频资源上,对其他类资源的访问极少,并且资源访问很不规律,随机性很强,其视频访问拖延问题在六类子群中

7、最为突出。可见,这类学习者学习课程很可能是一时兴趣驱动,缺乏稳定的目标或者绩效动机。由此,类1被定义为随机浏览型访问模式。该类模式的学习者数量占比最大,占47%左右,体现了该门课程主要的资源访问模式。类2子群和类3子群对课程资源的访问度也都整体较低,且具有较显著的资源偏好特征。类2子群对视频资源表现出明显偏好,对视频的访问度仅次于类6,且访问规律性也相对较好,体现了该类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目标驱动的。综上所述,类2被定义为内容型访问模式。类3子群则对习题资源表现出明显偏好,他们根本不看视频资源,主要课程学习以习题操练为主,对习题资源的访问度排名第三,其访问拖延度处于中等水平,对习题的访问间隔均匀

8、性较弱,仅强于对习题访问极少的类1和类2。整体来说,其访问规律性较弱,体现出该类学习者的学习缺乏目标动机,受一定程度的绩效驱动,故此,研究将其定义为随机操练型访问模式。类2子群和类3子群学习者人数都不足样本总数的10%,分别为9%和7%。类4子群相比前三类学习者对课程资源的访问度显著提升,且是六类子群中对各类资源都保持了较高访问度的子群,尤其是对管理类和扩展类资源的访问度显著高于其他五类,可见类4对课程资源的访问更为全面,其课程学习同时受目标动机和绩效动机的驱动。在访问规律性上,类4在各类资源的访问间隔均匀性上整体较好,尤其在管理类和扩展类资源的访问规律性上,是六类子群中表现最好的子群。但是,

9、类4的视频访问拖延问题较为突出,仅次于类3。进一步结合对六类子群的资源重复访问行为分析(见图3),研究发现类4具有较高的视频拖拽次数和较低的视频访问完整度。这说明类4子群是表面上比较活跃但是学习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的群体,他们更像是课程资源的探索者,对各类资源都感兴趣,但是又难以深入学习。由此,本研究将类4定义为全面探索型访问模式。该类学习者占比最少,仅占样本的2%左右。图3六类群体重复访问行为特征图(m=0,sd=1)类5子群对各类资源的整体访问度处于六类中的中等水平,该子群与整体资源访问度较低的类3相似,都对习题资源具有明显的偏好,但其访问习题资源的规律性较强,是较为典型的受绩效动机驱动的学

10、习者。因此,本研究将类5定义为绩效型访问模式。该类模式学习者占样本的19%,仅次于类1子群,是mooc较为典型的访问模式。类6子群对资源的整体访问度较高,尤其对内容类和绩效类资源的访问是六类子群中访问度最高的,对管理类和扩展类的资源访问度也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在访问规律性上,类6对内容类和绩效类资源的访问也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体现在最稳定的资源访问间隔和较低的访问拖延度上。上述特征表明该类学习者注重较为系统的学习和绩效表现,且学习自主性较强,其学习同时受目标动机和绩效动机的驱动。由此,本研究将类6定义为主动的系统学习型访问模式。该类学习者大约占样本的16%,仅次于类1和类5,是mooc中相对成熟的

11、学习者群体。(三)不同资源访问模式的学习绩效差异检验为考察不同资源访问模式与学习绩效的关系,本研究采用anova对不同资源访问模式的六类群体的期末成绩进行差异检验,见表5。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资源访问模式的六类群体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f(5,10,592)=1,777.2,po.001,2=0.456)。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进行事后检验发现:主动的系统学习型访问模式(类6)成绩最高,随机浏览型访问模式(类1)成绩最低;全面探索型访问模式(类4)和绩效型访问模式(类5)的成绩仅次于主动的系统学习型访问模式,且高于其他三类子群,但是

12、二者并无显著差异;随机操练型访问模式(类3)的成绩高于内容型访问模式(类2),内容型访问模式高于随机浏览型访问模式(类1)。该结果表明:整体上对各类资源的访问度高且访问规律强的访问模式学习成绩更好。资源访问规律较差的随机型访问模式,无论偏爱哪类资源,其学习效果均较差;对绩效类资源的高投入访问显著影响学习者的成绩,体现在绩效型访问模式的成绩显著高于内容型访问模式的成绩,且与全面探索型访问模式没有成绩上的显著差异。表5六类群体之间期末成绩的差异性类别n均值标准差f显著性2检验力lsd14,9980.1733.5961,777.2000.0000.4560.51312356,1235629767.0

13、1522.168378538.84839.195419544.51040.32551,98941.19038.63461,65558.70334.571总数10,59821.32234.872五、讨论与反思(一)mooc的资源访问模式及其有效性本研究基于mooc学习者访问课程资源的12个访问行为特征变量最终识别出六种mooc课程的资源访问模式:主动的系统学习型访问模式、全面探索型访问模式、绩效型访问模式、随机操练型访问模式、内容型访问模式、随机浏览型访问模式。六种模式在资源偏好以及相应资源的访问度和访问规律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资源访问特征也反映出学生mooc学习的驱动动机。本研究发现的六

14、类mooc课程资源访问模式进一步印证了部分研究所发现的mooc学习模式。如chen等(2016)定义的偏爱视频资源的视频观众类学习者与本研究中的内容型学习者类似,arora等(2017)根据学生在课程材料、视频、考核评价等资源的投入数据聚类发现的绩效偏爱者和探险家与本研究发现的绩效型访问模式和全面探索型访问模式类似。对六种资源访问模式的成绩差异性检验可知,占样本16%的主动的系统学习型访问模式成绩最好,从他们的资源访问模式可知他们是目标动机和绩效动机双重驱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资源访问以内容类资源和绩效类资源为核心,不仅访问度较高而且访问规律性较强,体现出该群体在学习中强于其他五类群体的元认知投入

15、,是相对成熟的自主学习者,这也是该群体获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目标与绩效动机对于成功的mooc学习者而言都很重要,以内容与绩效类资源为核心,兼顾其他资源类的规律性学习是取得mooc学业成功的有效条件,而体现该特征的主动的系统学习型资源访问模式成为有效的mooc资源访问模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期末成绩仅次于主动的系统学习型访问模式的全面探索型和绩效型访问模式。这两类学习者都具有绩效动机,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资源学习投入度,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其他三类模式。然而,二者的资源访问模式明显不同,前者在各类资源上都具有一定的访问度,后者则将精力主要投入在绩效类资源上,可是二者的期末成绩却没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该结果与绩效类资源对成绩的影响更为显著有关,该类学习者尽管可能在内容的系统学习上有欠缺,但是在绩效类资源上有足够投入,也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全面探索型学习者是六类模式中对课程各类资源都比较关注的群体,他们和主动的系统型学习者一样同时受目标和绩效动机的驱动,只是在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