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 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语文 和其他学科相比,文质兼美,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所以在教学中教 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价值,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对其 进行德育渗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一、以兴趣激发学生的德育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有强烈获取知识的 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就能够主动愉悦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 学”。语文教材有许多典范之作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成语、寓言故事、 一些哲理性文章等,对于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

2、养与道德素养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曾尝试 过以下方法:开展朗诵会、展示习作、背诵比赛、做主持人、自编自演、 观看影视作品、组织课外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受熏陶感染创设 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从娱乐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这样学生就会把枯燥 单调的学习当作快乐去享受,在享受快乐屮受到德育的熏陶。因此,语文 教师耍做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课堂中挖掘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价值因素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选文都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道德情怀,体现了人们的真挚情愫,挖掘教 材中这些有价值的因素,

3、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陈情表一文体现了李密对祖母的一片孝情,“鸦有反哺之义, 羊有跪乳之恩”,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引导学生也要冇感恩情怀。社会 的发展使我们今天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的孩子却习惯了 这样的环境,习惯了索取和亨受,远远意识不到今天生活的来z不易,贪 图享乐和甘于现实使他们学习没有动力,更没有感恩父母、感激社会的道 德情怀,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 样的文章和冇利时机,去教育感化学生做一名有良心的人,要冇感恩情怀, 体会到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作为子女要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要继承 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教师可借机给学生布置家庭

4、作业,回家 为父母做一件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在语文教学屮要重视读解课文,循文求意,因意悟文,充分挖掘课文 中的徳育价值。通过分析鉴赏课文,挖掘文章中的理想情操作为我们展开 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贯彻现代教育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实现。语文学科涉及到丿力史上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著名人物,他们的事迹和 优良品质一直被世代传颂。如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家 衰亡而痛心疾首的爱国情怀,博学多才,刚直不阿的气质,敢于同邪恶势 力斗争的愤世疾俗的凛然正气,都为人们所倾慕和景仰。这

5、样的英雄,热 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如口月经天、江河行地,他们的 光辉业绩和高贵品质是我们后代学习、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学这些课 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头脑中 树立起英雄形象,让这样的英雄深入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追求的真正的“明 星”,照亮学生的人生。诗词当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材中的诗词人都文质兼 优、形神俱佳,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每一首诗词都为我们展现了一 幅美妙的画卷,都是闪光的人伦、理想、信念、情操的寄托者,它为我们 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赏析精品或名句, 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潜移默化中孕育

6、种内在美的气质,而且也 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如品味“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激发 起学生勇于开拓未来、建功立业的豪情;品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 明又一村”,可以使学生认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此培养良好的心理 品质;从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可领悟到峥 喋挺立的人格尊严;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屮可领悟到不同流合 污的品格。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长期耳濡日染,学生就会逐渐地把它融 入到自己的h常行为当中,慢慢地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和道德观。四、写作中渗透德育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写作环节,学生写作既是对学生语 文学习能力的考查,即考查学生分析问

7、题、表达阐述问题的能力和语文的 基木素养,乂强调写作的立意,既耍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乂要有深 刻的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写作要言z有物,要有思想、有内涵。我们常说,文为心声,就是说学生的作品透露着学生的思想认识,甚至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等一系列在学生表面很难发现的特征。针对写作的这一优势,语文教师就 要充分地利用好语文教学的这一环节,做好德育的教育工作。冇一次我看到杂志上冇篇报道:某记者去采访一个山区放羊娃,问他 放羊干什么?放羊娃说为了赚钱,赚了钱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小孩,小孩 长大再放羊。对此我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放羊娃的人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人生怎样才有意义?人活着为了什么?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 见,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文字上交,这样的作文课学 生喜欢上,也喜欢写,因为他们有话要说、冇事可写、冇情可抒、有议可 发。但教师要善于点拨,这样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无形中引导 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应该要活得有意义。除此之外,还要多让学生积累一些社会上宣传的正能量的素材,比如, 感动中国卜大人物的事迹,在作为作文素材分析讨论时,对学生的触 动就很大,能够引起学牛的共鸣,这样既积累了素材又渗透了德育教育, 岂不是一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