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肃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定位研究梅继林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本文利用统计年鉴中的资料,结合甘肃省实际,以国际、国内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大趋势为目标导向,提出甘肃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定位,供甘肃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参考。关键词;甘肃省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Gansu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calization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Meiji Lin(Lan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Gansu, Lanzhou, 7
2、30000)Abstract: Using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Gansu province to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rend is goal-oriented, Gansu Province, propos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positioned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ansu
3、 Provinc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Gansu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导言产业结构是一国或地区产业之间关联的动态反映,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决定因素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作为资源转换器的产业结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其调整态势不同,具有的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也不同。就某一地区而言,产业层次的高低,决定着其经济素质和实力的强弱;而产业
4、结构是否合理,则决定着这一地区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健康、较快增长。甘肃省经济落后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次产业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根据国际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分析,甘肃省产业结构仍需继续调整和改善。一、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全省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03.3万人。省内现有55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
5、。省会兰州是西北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近年来,甘肃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开放带动战略,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56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0.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600.6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269.2亿元,增长
6、12.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398.6亿元,增长10.4%,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84.4亿元,增长24.2%,房地产业增加值146.3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547.439.1调整为13.846.040.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0.3和1.1个百分点。2012年末共有城乡就业人员1491.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8%,比上年下降0.43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3.6万人,比上年增长16.74%。表1 1995-2011年甘肃国民经济总量及产业增加值指标变化对比年份国
7、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995557.76 110.65 256.83 190.28 19.8446.0534.1223161996722.52 188.12 311.98 222.42 26.0443.1830.7829461997793.57 190.21 337.79 265.58 23.9742.5733.4731991998887.67 202.76 373.43 311.48 22.8442.0735.0
8、935411999956.32 191.84 410.07 354.42 20.0642.8837.06377820001052.88 194.10 421.65 437.13 18.4440.0541.52412920011125.37 207.96 458.08 459.34 18.4840.7040.82438620021232.03 215.51 501.69 514.83 17.4940.7241.79476820031399.83 237.91 572.02 589.91 17.0040.8642.14542920041688.49 286.78 713.30 688.41 16.
9、9842.2440.77656620051933.98 308.06 838.56 787.36 15.9343.3640.71747720062277.35 334.00 1043.19 900.16 14.6745.8139.53875720072703.98 387.55 1279.32 1037.11 14.3347.3138.351034620083166.82 462.27 1470.34 1234.21 14.6046.4338.971211020093387.56 497.05 1527.24 1363.27 14.6745.0840.241287220104120.75 59
10、9.28 1984.97 1536.50 14.5448.1737.291611320115020.37 678.75 2377.83 1963.79 13.5247.3639.1219595二、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的比较1、总量水平比较从经济总量看,就纵向而言,近年来甘肃省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但从横向与西中东部及全国的平均水平比较来看,经济的相对量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1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为1125亿元,其为西部平均水平的76.37%、中部的36.27%、东部的20.5%、及全国的32.14%。2011年,虽然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11、%,但却仅占西部平均水平的67.7%、中部的31.82%、东部的20.23%以及全国的30.79%,居全国第27位。可见,甘肃省经济要赶上发达省份的水平,任重道远。(表2)表2 2001-2011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与东中西部及全国平均水平对比 (单位:亿元)地区年份甘肃省西部平均占西部平均水平(%)东部平均占东部平均水平(%)中部平均占中部平均水平(%)全国平均占全国平均水平(%)20011125.371473.5176.375490.8020.503102.4136.273501.5032.1420021232.031624.9275.826141.7020.063402.3936.213
12、889.3931.6820031399.801848.2875.747149.0319.583886.5336.024491.9331.1620041688.502212.8876.308575.0919.694725.5635.735405.1631.2420051933.982619.6673.8310213.3018.945605.5734.506426.0130.1020062276.703065.5374.2711937.3619.076545.7534.787510.1730.3120072702.403693.5973.1614251.4518.967975.8833.88902
13、3.7529.9520083166.824493.0670.4816758.8518.909697.4732.6610752.0729.4520093387.564947.4168.4718303.8418.5110687.0631.7011783.9928.7520104120.756016.6668.4921671.4819.0112979.7331.7514098.1329.2320115020.007415.4267.7024816.6820.2315776.0631.8216304.0830.792、人均水平比较从人均量来看,甘肃省与东、中、西部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2
14、011年,东、中、西部及全国人均GDP分别为54620元、33906元、26210元、39442元,而甘肃省人均GDP仅为19595元,居全国第30位,分别占东、中、西部及全国水平的35.88%、57.79%、74.76%、49.68%(表3)。3、产业结构比较 从整体运动的趋势来看,甘肃省的情况与全国一致,产值结构都是从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但是甘肃省实现这种转变要比全国更早一些。分产业来看,甘肃省的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大致与全国持平,第三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高于全国水平。这说明了甘肃省第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其发展已超过全国水平,而第二产业还有相应的提升空间,同时
15、第一产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也需相应提高。(图1)表3 2001-2011年甘肃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东中西部对平均水平对比 (单位:元)地区年份甘肃省西部平均占西部平均水平(%)东部平均占东部平均水平(%)中部平均占中部平均水平(%)全国平均占全国平均水平(%)200143865458.4080.3514520.5930.216635.0066.109307.9447.12200247686017.7079.2316155.7029.517302.4465.2910315.0846.22200354296854.4079.2018459.6729.418390.5664.7011792.7446.
16、04200465668133.3080.7321827.8330.0810170.7864.5614025.9346.81200574779466.1078.9925467.6729.3612041.5662.0916407.9745.572006875711030.5079.3929088.4230.1014108.4462.0718914.2646.3020071034613193.6078.4234103.0030.3417241.4460.0122462.7446.0620081211016122.4075.1139341.3330.7821062.5657.5026544.6145.
17、6220091287217513.5073.5042284.9230.4423143.4155.6228736.9344.7920101611321422.3075.2247541.8333.8927946.3357.6633427.1648.2020111959526210.0074.7654620.0035.8833906.0057.7939442.0049.68图1全国与甘肃产值结构比较三、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及评析1、从人均GDP判识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钱纳里对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判断标准看,甘肃2011年人均GDP为 16031元,换成美元,以2011年的平均汇
18、率约合2 368美元,以2000年的平均汇率计算,为1494美元。显然甘肃省经济仅处在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人均GDP(美元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阶段300-600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600-1200初 期工业化阶段1200-2400中 期工业化阶段2400-4500后 期工业化阶段4500-7200初级阶段发达经济阶段7200-10800高级阶段发达经济阶段2、从三次产业结构判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认为,当一产比重降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一般理论认为,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值越大,表明工业化程度越高。当该比例大于1
19、时,为工业化阶段,其中该比例为2-3为工业化初期阶段,4-5为工业化中期阶段,6-7为工业化后期阶段。由于甘肃经济结构的特殊原因,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高于第一产业,且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值由2000年的2.17上升到2011年的3.5,表明甘肃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2000年甘肃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低于20%,2004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由此判断甘肃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见图2)。图2 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3、从就业结构判识 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工业化过程中就业的劳动力由生产效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一般认为,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通常作为衡量一国工
20、业化是否完成的就业结构指标。总体来看,甘肃就业结构正处于优化阶段,但其调整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有碍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仍在60%以上,这与第一产业仅占GDP的14%左右不对称;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不相对称;第三产业就业比例虽逐年增大,但年均增长率不足1%。因此,从就业结构判定,甘肃省劳动力就业仍然不充分,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见图3)。图3甘肃省结业结构6、从城市化水平判识工业化发展阶段与城市化率之间有着一定的数量对比关系。工业化意味着第一产业的相对地位下降,占用劳动力相对以至绝对下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对地位提高,所占用劳动力相对增加。一般
21、认为,一国工业化是否完成的城市化水平指标是该国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甘肃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4.78%增长到到2011年37.15%。可以折射出甘肃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见图4)。图4 甘肃省历年城市化率综上所述,通过甘肃省人均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指标,对甘肃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判识,同时参考其他标准进行多角度综合衡量。可以认定,甘肃已于“十一五”期间在整体上完成了工业化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如按这样的工业化发展速度,有望在“十二五”末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中间阶段。四、甘肃省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定位产业结构调整,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一个必
22、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就有一个目标、定位问题。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甘肃三次产业发展方向的具体定位应该是:立足于现有基础条件的充分利用和潜在优势的充分发挥,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地理位置、资源、体制创新优势,利用高新技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工促农进而以工农共同确保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争取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
23、由2010年的14.048.737.3调整到2015年的105040。提出这样的产业结构定位,除了以上分析,主要还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第一产业受到收入弹性、传统生产方式和低生产率的限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结构优化的必然。但“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全国和全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都把“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就是最好的例证。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日益改善、科技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流通市场的不断完善,第一产业仍将长期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甘肃第一产业比重不会大幅度下降。随后十年,由于工业发展有了
24、一定规模,而且将保持较快增长,将支撑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向成熟化发展,影响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快。 (二)甘肃省三大产业结构必须进行战略调整,调整的重中之重是工业。工业发展要充分考虑其对农业的拉动和“反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及可持续发展,与整体经济发展、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相协调。 (三)第三产业发展在当今信息时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十二五”期间,对第三产业来说,应该是在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培育、扶持新兴服务业。要通过加强服务业立法规划、继续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推广应用现代技术、加大人员培训和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等方式,提高交通运输、商贸、餐饮、市政、社区服务、家
25、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服务水平。同时,要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下大力气提高卫生医疗水平,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修改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构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疏通融资渠道,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培育、扶持、发展新兴服务业。五、甘肃省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笔者基于上述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的分析,以及甘肃省目前的客观经济发展状况与环境,认为甘肃省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努力,来促进甘肃省经济的发展。1.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甘肃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形成了封闭、保守、安于现状的思维定势。因此,必须首先进行人的观念的创新,各级领导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的观念,把制度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切入点。同时,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科普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惟有如此,才能带动广大群众齐心协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对那些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好办法,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其发展,探索出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新思路。2.有效提升资本形成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甘肃融资渠道单一,属于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08助教系统政治理论案例分析深度考核
- 冷链管理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 2024年环境监测质量手册编写规范考核试卷
- 在外兼职合同(标准版)
- 企业承包经营合同(标准版)
- 重庆烟草真题2025
- 江西省科学技术馆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5
- DB4113-T 096-2024 秸秆常温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工艺规程
- 2025年金属冶炼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金属冶炼铁合金冶炼、锰冶炼、铬冶炼)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高考语文考前必练之名句名篇默写第09练《烛之武退秦师》(原卷版+解析)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资2022136号(2022.11.21)
- 医学伦理与职业操守
- 华为体验店开业方案
- 《风力发电技术概论》课件
- 城市设计实践类型 城市设计实践教程电子书
- 电气设备空载试运行及负荷试运行记录
- 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法
-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南课件
- GB/T 9162-2001关节轴承推力关节轴承
-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标准化施工做法图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