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14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14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14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14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专业资料.整理分享.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课程代码11467)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 .科研机构B.居民家庭C ,企业D.事业单位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A .劳动效率B.劳动生产率C .劳动效益D.工资利润率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A .劳动积极性

2、B.文化水平C .道德水平D.职业技能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A .技术表演示范B.师傅带学徒C .社会成人大中专班D.岗位练兵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A .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B .劳动效益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D .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A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BC .企业人力资源总量D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A .缺勤工日BC.加班工日D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A .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B .由本单

3、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C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D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 称为A .产量定额B.劳动定额C .劳动生产直D .劳动效益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A .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B .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D .计入产品产量的废品的实际消耗工时指标11、劳动效益可表示为A .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B .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C .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4、D .活劳动消耗量与劳动产品总量的比值12、反映企业内职代会组建的普通程度和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情况的指标是A .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率C .召开职代会的次数13、反映劳动争议严重程度的指标是A .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件数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职工代表人数及构成.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的数量.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人次数14、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30日104日90日120日15、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报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核算的要求而设置的按时间顺序登记和积累原始记录资料的表册是A .统计报表C .企业报表.统计台账.原始记录1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

5、理统计的A .统计台账C .原始记录1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A .辅助房屋及设施C .公共浴室.统计报表.统计年表.企业新建列人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修养所1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D19、.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e|J度工彳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度工彳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严时间卜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A .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C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集

6、体福利2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范围的是.公共浴室.哺乳室21、产品产量提高而单位产品成本却下降,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负相关.非线性相关22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A .专题分析法C .预计分析法.定期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质量特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D .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静态特征E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揭示规律性特征 24、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因素主要有A .企业人员结构变动B .实际工作月长度C .企业人均技术装备程度D .工人工时利用情况E .实际工作曰长度25、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进程分析中的培训结业分析指标包含A .全员培训率BC .教师负担系数DE .退学率26、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A .集体福利事业补贴BC .集体福利设施费DE .职工探亲路费补贴27、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A .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BC .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DE .按操作年限长短28、劳动过程因素包括A .劳动组织制度BC .安全防护设备DE

8、 .使用的劳动工具和体位状况等 29、企业劳动争议统计的原则有.职工人学率.结业率.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按劳动定额的完成程度.工艺流程、作业安排和劳动强度.个体器官或系统的紧张程度A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B .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C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D .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E .劳动争议是必须提出申诉的30、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A.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B.活动内容的记载C计量单位D.填写时间E

9、.填表人及责任人签章31、因素分析法可分为A.总和因素分析法B.平衡因素分析法C.动态因素分析法D连乘因素分析法E.差额因素分析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2、简述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的一般分组方法。33、简述原始记录的概念和特点。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4、试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35、试述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计算劳动定额的方法。五、计算题(本题10分)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36、山西某煤炭企业资料如下表:年份20002008总产量(万吨)40009000平均职工人数(人)1000

10、1500问题:(1)计算报告期、基期的劳动生产率。(2)计算并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及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变动的影响。六、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 20分)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37、某企业某月份(30日)有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 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 3000人, 其它情况为:全日缺勤 3500工日,非全日缺勤 4000工时:全日停工 1000工日,其中被利用 800工日, 非全日停工2600工时;全日非生产15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1900工时;公休日加班9000工日,加点6000 小时。(1) 计算该企业的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制

11、度工时数、缺勤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停工工时数、非生产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全部实际工时数;(2)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加班加点比重、加班强度。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11471)1、 单项选择题15、CBACC 6 10、ABABC 11 15、AABCB1620、CACDA 21 22、BA2、 多项选择题23、BCE 24、ACD 25、AD 26、ABCDE 27 、ABCDE28、ABDE 29 、ACE 30、ABCDE 31、ADE3、 简答题32、(1)按性别分组。(1分)(2) 按年龄

12、分组。(1分)(3) 按文化程度分组。(1分)(4) 按身份分组。(1分)(5) 按从事的职业分组。(1分)(6) 按技术专业等级分组。(1分)(以上每条各1分,答对任意5条都给5分,总分不超过5分)33、(1)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用数字或文字对企业内部所发生的每一项劳动经济活动所作的 最初记载。(2分)(2) 它是反映企业内部劳动经济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是未经过加工整理的材料。(1分)(3) 原始记录的特点是,具有记录内容的广泛性、记录时间的经常性、记录项目的具体性和记录工作 的群众性。(2分)四、论述题34、(1)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素质统计。(1分)(2) 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

13、配统计。(1分)(3) 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1分)(4)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1分)(5) 劳动定额统计。(1分)(6)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汁。(1分)(7)职业技能开发统计。(1分)(8)企业人力费用统计。(1分)(9) 劳动关系统计。(1分)(10)企业社会保障统计。(1分)35、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劳动定额的:生产工烷虢成程度二二:I x 100%( 3分)(2)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31 X 1眦*(2分)Hi(3)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2分)xioo::(4)以企业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工Ti磋TiiST城h

14、X100%(3分)五、计算题36、解:(1)设Q为产品产量,q为劳动生产率,T为平均职工人数日喝T万吨Jq-二黑=4的人;(2分)椰掾 既=箸225%/瞰QQ° = 9000 - 1000 = 50。财吨)表明报告期产量比基数产量提高了225%,绝对数增加了 5000万吨。(2分)(2)由于劳动生产率变动总产量变动为:EqJi 6X1500 9000, 中 (,十彘二?7 =旃=15。, -2= 9000000 = 3000 (万盹)表明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比基数提高了50%使产量报告期比基数增加了 3000万吨。(2分)由于职工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EqoTi 4x1500 60

15、00 尸 7氤"位筋=碱=15咻q工-讨产伽。7颔=2。(万吨)表明由于职工人数指数报告期比基数提高了50%使总产量绝数增加了 2000吨。(2分)综合以上分析可得:225%=150%x150% 5000万吨=3000万吨+2000万吨(2分)六、综合计算分析题37、解:(1)日历工时数=3000x30x8=720000工时 (1分)公假工时数=8x3000x8=192000工时 (1分)制度工时数二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720000-192000=528000工时 (1分)缺勤工时数=8x3500+4000=32000工时 (1分)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缺勤工时=528000-32000=496000工时 (1分)停工工时数=8x1000+2600=10600工时 (1分)停工被利用工时=8x800=6400工时 (1分)非生产工时=8x1500+1900=13900工时 (1分)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496000-13900-10600+6400=477900 工时 (1 分)全部实际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时+加班工时=477900+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