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_第1页
第11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_第2页
第11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_第3页
第11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_第4页
第11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中运行调节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1111-1 -1 概述概述l 运行调节是指当热负荷发生变化时,为实现按需供热,而对供热系统的流量、供水温度等进行的调节。热水供热系统的热用户,主要有供暖、通风、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用热系统等。这些用热系统的热负荷不是恒定的,如果供暖通风热负荷随室外气象条件:(主要是室外气温)变化,热水供应和生产工艺随使用条件等因素而不断变化。为保证供热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并使热能制备和输送经济合理,就要对热水供热系统进行供热调节。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根据供热调节地点不同,供热调节可分为集

2、中调节、局部调节和个体调节三种调节方式。 l集中调节在热源处进行调节;l局部调节在热力站或用户入口处调节;l个体调节直接在散热设备 (如散热器、暖风 机、换热器等)处进行调节。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对于仅有采暖热负荷的热用户,可采用集中调节,对于仅有采暖热负荷的热用户,可采用集中调节,而对于具有多种热负荷(如供暖而对于具有多种热负荷(如供暖 通风通风 生活热水)往生活热水)往往采用以集中调节为主,局部调节为辅的综合调节。往采用以集中调节为主,局部调节为辅的综合调节。 集中供热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中供热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l 1. 量调节改变网路的循环水量(很少

3、单独使用)l 2质调节改变网路的供水温度,流量不变l 3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l 4间歇调节改变每天供暖小时数;l 5质量流量混合调节即同时改变网路供水温 度和流量。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11-2 供暖热负荷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供暖热负荷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 供暖热负荷调节的主要任务:维持供暖房屋的室内设计温度。 根据第一篇供暖工程各章所述,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为 ,散热设备采用散热器时,则有如下的热平衡方程: 123qqq1()nwqq v tt (11-1) (11-2)wt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3()/36004187()/3600 1.163 ()ghghghq

4、gc ttg ttg tt 2()p jnqk f tt (11-4)(11-3)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式中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w; 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下,散热器放出的热量,w; 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下,热水网路输送给供暖热用户的热量,w; 建筑物的体积供暖热指标,即建筑物每1m3外部体积在室内外温度差为1时的耗热量,w/m3; 建筑物的外部体积,m3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1q2qwtwt3qqvwtnt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进入供暖热用户的供水温度,;如用户与热网采 用无混水装置的直接连接方式(如图810a),则热网的供水温度

5、;如用户与热网采用混水装置的直接连接方式(如图810b、c、d),则 ; 供暖热用户的回水温度,;如供暖热用户与热网采用直接连接,则热网的回水温度与供暖系统的回水温度相等,即 ; 散热器内的热媒平均温度,; 供暖热用户的循环水量,kgh;c 热水的质量比热,g;4187jkg; 散热器在设计工况下的传热系数, w/m2;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ht2htp jtgkf2m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gt1gt1gt 散热器的放热方式属于自然对流放热,是温差的函数,它的传热系数具有 的形式,其中b是由散热器的几何条件限制的,如就整个供暖系统来说,可近似 带 “”上标符号表示在供暖室外计算

6、温度 下的各种参数,若对某一室外温度 状况下,可列出与上面相对应的热平衡方程。即:()bpnka tt()/2p jghttt12()2ghbnttqaft (11-5)wtwwtt123qqq1()nwqqv tt12()2ghbnttqaft (11-6) (11-7) (11-8) 地认为: ,则式(11-3)可改写为: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11-9) 若令在运行调节时,在 工况下相对热负比 ,相对流量比 ,则:31.163 ()ghqg ttwt/qq q/gg g312123qqqqqqq(11-10)同时认为 qq,则 11nwnwttqqqtt (11-12)

7、综合上述公式,可得:11(2 )(2 )bghnghnwbnwghnghtttttttqgttttttt(11-13)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公式(11-13)是供暖热负荷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式中分母的数值,均为设计工矿下的已知参数。 式中有四个未知数, 、 、 、 ,只有三个方程,故需引入一个条件,即调节方式。如: a) 改变网路的供水温度(质调节); b) 改变网路流量(量调节); c) 同时改变网路的供水温度和流量(质量-流量调节); d) 改变每天供暖小时数(间歇调节)。 gthtqg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11-3 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的集中供热调节一、质调

8、节一、质调节 在进行质调节时,只改变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而用户的循环水量保持不变,即 =1。 1) 对于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的热水供暖系统,将 此补充条件 1代入热水供暖系统供热调节的基本公式(813),可求出质调节的供、回水温度的计算公式。gg110.5(2 )0.5()bggnghnghttttt qtt q (11-14)110.5(2 )0.5()bhhnghnghttttt qtt q (11-15) 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2)对带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的热水供暖系统,外网供水温度 ,回水温度 。见图8-1,则有 , 。 (11-18)122ht0hggg0/hugg由混水

9、前后焓不变有:0 10()h hhgcgcg tgg t c 由此可得设计工况:1gghtutt (11-19)任意工况下, uu,因用户阻力不变且入口处 1()()gghgghtu tttuq tt (11-21)压力不变,则有: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图11-1 带混水装置的直接连接供暖系统与 热水网路连接示意图图11-1 带混水装置的直接连接供暖系统与热水网路连接示意图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11-22) (11-23)11(0.5)bgnswjtt qtt q 110.5bhhnsjttt qt q式中:式中: 1wgtt 网路与用户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差,。

10、 依据质调节基本公式、水温曲线及例题11-1的分析,网路的供、回水温度随室外温度的变化有如下规律:1)随 wt升高, gt、 ht降低, ghttt 下降; 2)由于 ()bp jnka tt为指数函数,曲线呈向上凸形状; 3)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散热器的平均计算温差亦随之降低。在某一室外温度tw下,散热器的相对平均计算温差比与相对热负荷比。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调节特点:1)便于热电厂供热 升高, 降低,充分利用低位热能;2)由于 不变,在 升高,流量大,循环水泵功耗大;3)质调节,当存在生活用热、通风负荷时,要求 70, 否则不能保证热水供水温度和通风吹冷风;4)比较方便简单

11、易实施。wtgtgwtgt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 l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是在供暖期中按室外温度高低分成几个阶段,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中,保持设计最大流量;而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中,保持较小的流量。在每一阶段内,网路的循环水量始终保持不变,按改变网路供水温度的质调节进行供热调节。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三、间歇调节三、间歇调节 间歇调节:当室外温度升高时,不改变网络的循环水量和供水温度,而只减少每天供暖小时数,这种供热调节方式称为间歇调节。 应用:间歇调节可以在室外温度较高的供暖初期和末期,作为种辅助的调节措施。

12、 具体: (11-34) 24nwnwttntt/h d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8-4 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的集中供热调节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的集中供热调节 对于间接连接系统为保证供暖用户水利稳定性,多采用质调节,而热网的 、 取决于一级网路调节方式和换热器热力特性。 1.热水网络采用质调节 此时 ,根据网路供给热量的热平衡方程式,得出:121yig12121212yiyiqg (11-35)由换热器热平衡方程,可得:tqkt(11-36)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水-水换热器的相对传热系数比; 在设计工况下,水-水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 (11-37) kt1212

13、()()lnghghttttt 在运行工况下,水-水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t1212()()lnghghttttt (11-38) 对于管壳式水-水换热器的相对传热系数比 k如下: 0.50.5yierkgg(11-39) 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整理可得出: (11-42)1212ghghttqtt (11-41)1212()()lnghghttqttt通过联立求解,即可确定热水网路采用质调节的相应供、回水温度 值。 1和 2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11-5 供热综合调节供热综合调节 供热综合调节:对具有多种热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通常是根据供暖热负荷进行集中供热调节

14、,而对其它热负荷则在热力站或用户处进行局部调节。这种调节称作供热综合调节。 本节主要阐述目前常用的闭式并联热水供热系统(见图11-5),当按供暖热负荷进行集中质调节时,对热水供应和通风热负荷进行局部调节的方法。 热网集中质调节, (指采暖部分),此时网路供、回水温度曲线见图11-6。170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图11-5 闭式并联热水系统示意图图图 11-5 11-5 闭式并联热水供热系统示意图闭式并联热水供热系统示意图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图11-6图图 11-611-6(a)(a)并联闭式热水供热系统供热综合调节水温曲线示意图;并联闭式热水供热系统供热综合调节水

15、温曲线示意图;(b)(b)各热用户和网路总水流量图各热用户和网路总水流量图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1.热水用户系统的调节(最不利工况是采暖初期)。 (11-51)对于采暖期( 1rq ),),在某一 wt下热平衡得: 1221ryi rrrrqg (11-52)11rrtqkt(11-53)0.5yi rkg (11-54) 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12121ryi rrrqg整理方程如下: (11-55)12121ryi rrg0.51212()()1lnrrlyi rrrrlttgttt (11-56)在上两式中, yi rg和 2 r为未知数,通过试算和迭代可以确

16、定。 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1.对通风用户系统同理可联立:2121tt (11-61) 121122tttg (11-62)在整个采暖期流出空气加热器的网路回水温度见图11-6(b),可知热网的总流量最大值发生在初期。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分析得出:1)多种热用户共存时,网路的设计流量是由调节方案 来确定。 2)当 时, 很低情况下,就需采用间歇调节。补充内容:l 间接连接供热系统的集中调节与局部自动调节(即集、散式)的方法。 l1)集中调节:保证热量,供水温度大于70; 保证每个用户入口足够的压差与热网关键点的压力值。l2)局部采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调节。70wt第

17、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11-6 多热源并网运行的供热调节多热源并网运行的供热调节 多热源并网技术是国外供热先进国家为节约能源、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综合运用水泵调速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热水管网运行技术。它与单热源供热调节有着很大的差异。多热源并网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在保证用户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热源的供热量能按需要进行自由调度。本节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多热源枝状管网的运行调节方程及其调节曲线。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一一 并网运行的技术调节并网运行的技术调节l多热源并网供热系统实现经济运行时,各热源的供热量需根据其经济性和热负荷的变化进行

18、合理的调度安排,因此各热源的供热范围和管网中的流量会随时随地发生变化,是一个变流量的供热系统。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图图11-7abc11-711-7 多热源枝状管网示意图多热源枝状管网示意图以图以图11-711-7所示的供热系统为例,若图中热源所示的供热系统为例,若图中热源a a为燃煤热电为燃煤热电厂,供热能力较大约占总供热能力的厂,供热能力较大约占总供热能力的60%60%;热源;热源b b为燃煤锅为燃煤锅炉房,热源炉房,热源c c为燃油锅炉房。在整个供热季内对用户的供为燃油锅炉房。在整个供热季内对用户的供热量是一定的热量是一定的。 要做到经济运行,各热源的供热量显然要做到经济运行,各热源的供热量显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调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调度;第十一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 l(1)热源a应作为基本热源,尽量满负荷运行,负荷未满前其他两个热源不应投入运行;l(2)热源a满负荷后,首先投入调峰热源b。热源a保持满负荷工作,热源b根据用户负荷的变化调整供热量,补足热源a供热不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