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VISSIM路网搭建1_第1页
第4章VISSIM路网搭建1_第2页
第4章VISSIM路网搭建1_第3页
第4章VISSIM路网搭建1_第4页
第4章VISSIM路网搭建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章 创建路网基本操作1第4章 创建路网基本操作 1 1内容要求内容要求 学习并掌握路段与连接器的创建、删除和属性设置,了解其常用属性参数含义 掌握路段结构和线形改变的设置方法 掌握路网整体位置改变和整体添加方法 2 2知识要点知识要点 路段(link) 连接器(connector) 3 3内容和步骤内容和步骤2(1)路段和连接器 路段(link):构成vissim路网的最基本要素,承载流量的管道,创建其他路网元素的载体,通过连接器连接构成整个路网。在vissim路网搭建时,须首先创建路段才可以进行后续操作。 连接器(connector):构成vissim路网的最基本要素,用于连接并只能连接

2、两条路段(车道数必须一一对应),与路段具有相似属性。 同一路段和连接器内允许车辆自由变换车道,并行的路段和连接器之间不能进行车道变换。3(2)编号规则 在vissim中车道自最外侧开始编号,最右侧车道为“车道1”往左侧车道依次为“车道1”、“车道2”、“车道3” 新建路网文件中,新建路段默认自“1”开始编号,新建连接器自“10000”开始编号。4(3)添加路段 打开或新建路网文件,点击 激活“路段&连接器”编辑功能。 从道路起点位置按住鼠标右键(不要松开),拖动到终点位置,松开,弹出如下对话框。5 编号:路段编号(vissim会自动为路段编号)。 车道数:例如三车道,可输入3;4车道可

3、输入4。 behavior type:车道的驾驶行为类型,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自行车、行人等。6(3)添加路段 车道宽度:例如3.5米/车道,可输入“3.5”。 改变行驶方向:车辆不能逆向行驶,如下图道路是有方向的。如改变行驶方向可点击此按钮。 生成相反方向:生成对向车道的简便方法。7(3)添加路段打开或新建路网文件,点击 激活路段&连接器编辑功能。添加link:按住鼠标右键不要松开,从起点位置拖动至终点位置,松开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路段属性对话框【车道数】栏中填“2”,勾选【生成相反方向】,在其下方激活的【车道数】栏中填“4”,点击【确定】,则生成一条2车道路段与一条反方向4车道路段

4、。例:生成2车道道路,对向4车道道路8(3)添加路段例:生成2车道道路,对向4车道道路输入“2”勾选输入“4”点击确定9(3)添加路段例:生成2车道道路,对向4车道道路10(3)添加路段(4)移动路段 移动路段:如需要调整路段位置,将鼠标放在路段的起始或终点位置,按住鼠标左键拖动路段到合适位置。11(5)平移路段 有2种方法可以实现路段整体平移: 左键选中路段,按住【shift】,左键拖动平移该路段; 点击 切换到多选模式,左键选中路段,左键拖动平移路段。 提示:以上2种方法平移后路段原始走向不变,需要同时调整路段位置和走向时,可采用左键分别拖动路段两端点至目标位置的方法实现。12(6)增加中

5、间点 左键选中路段,右键点击该路段中部,则路段上会增加一个白色圆点,该点即为中间点。左键点击拖动该点可以改变路段线形。13例:弯折效果的逐步实现初始路段插入节点移动节点再次插入和移动节点弯折效果14例:设置高程步骤 双击路段打开路段属性对话框 点击【显示】(display)选项 在【高度(3d)】(height (3d)中填入【开始】(begin)高程(例如“0”m ),填入【结束】(end)高程(例如“10”m ),点击【确定】(ok),切换至3d模式观察该路段三维线形。提示:提示: 如果路段有多个中间点,则需先勾选【重新计算划分点高度】(recalculate spline point h

6、eight),然后点击【确定】(ok) 。 如果需要添加路段的厚度则需填写“厚度(3d)”。15(7)设置高程例:高程设置对话框勾选起点高程“0”m终点高程“10”m16(7)设置高程例:高程设置效果17(7)设置高程(7)编辑中间点高程 按住【alt】键,同时鼠标左键双击路段中部的中间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填入高程(例如“8”m),切换至3d模式观察该路段三维线形。18(7)编辑中间点高程 高程设置后的3d状态如下:19(8)删除中间点 左键点击目标中间点,向起点/终点位置或其他中间点位置拖动白色中间点与起点/终点或其他中间点重合,则目标中间点取消。20向起点拖动(9)删除路段 删除路段:有4

7、种方式 左键点击选中路段,点击【del】键,在弹出的询问窗口“是否删除路段1?”选择【删除】。21点击“删除”(9)删除路段 删除路段:有4种方式 左键点击选中路段,在菜单栏点击【编辑】(edit)下拉菜单中,选择【删除(d)】(delete),在弹出的询问窗口“是否删除路段1?”选择【删除】。22点击“删除”(9)删除路段 删除路段:有4种方式 左键点击选中路段,按快捷键【alt+e+d】,在弹出的询问窗口“是否删除路段?”选择【删除】。 左键点击选中路段,在选中状态下左键拖动该路段起点或终点任意一端至另一端点并重合(如从终点拖向起点),在弹出的询问窗口“是否删除路段?”选择【删除】。23(

8、10)路段拆分/打断 路段拆分/打断:有3种方式 左键点击选中路段,点击菜单栏【编辑】(eidt),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打断路段(s)】(split link),弹出询问拆分位置对话框。24(10)路段拆分/打断 路段拆分/打断:有3种方式 在拆分位置点击左键,弹出打断路段对话框。 调整打断点的位置。 在【连接器】(connector)选项下勾选【自动生成】(generate automatically),点击【确定】。25(10)路段拆分/打断 路段拆分/打断:有3种方式 左键点击选中路段,按快捷键【f8】,弹出询问拆分位置对话框,在拆分位置点点击左键,弹出打断路段对话框,在【连接器】选项下勾

9、选【自动生成】,点击【确定】。26(10)路段拆分/打断 路段拆分/打断:有3种方式 左键点击选中路段,按快捷键【alt+e+s】,弹出询问拆分位置对话框,在拆分位置点点击左键,弹出打断路段对话框,在【连接器】选项下取消勾选【自动生成】,点击【确定】。 提示:拆分/打断操作只能应用于路段,连接器不可拆分/打断。如勾选【连接器】下的【自动生成】,则拆分后的两路段会在打断点自动生成一条连接器,如不勾选则路段拆分为两条独立路段,两路段间无连接。27(11)创建连接器 左键点击选中起始路段。 沿行车方向(路段中箭头方向)拖动右键至终点路段,在终点路段变为选中状态时(终点路段显示箭头标记)松开鼠标,弹出

10、连接器对话框。28(11)创建连接器29 【从路段】(from link):连接器所连接的上游路段。 【到路段】(to link) :连接器连接的下游路段。 【编号】(no.):上下游路段的编号。 【车道1、车道2、车道3】:上游路段和下游路段的每个车道编号,如果选择多条车道与多条车道相连,则按住【ctrl】或【shift】多选。蓝色为选中,白色为未选中。(11)创建连接器30 【#点数】(points):如果需要插入多个节点, 在【#点数】 中输入插入的节点数。 【样条曲线】(spline):勾选【样条曲线】以保证曲线是圆滑的。 调整其它参数,点击确定。(12)移动连接器 选中连接器所连接的

11、路段,拖动路段,连接器起终点位置会相应改变。 提示:连接器形态可能会改变,且需双击连接器在弹出连接器窗口点击【重新计算曲线】重新计算中间点位置。 提示:连接器起终点三维坐标,即平面位置与高程均随路段变化,其起终点平面位置及高程与路段的连接点位置、高程保持一致。31 提示:车辆不能逆行,同理路段是有方向的,也不能画反了。车道方向错误,连接器可能出现以下效果: 提示:交叉口进口路段上游起点位置可尽量远一点,这样可将路径决策起点设置致需要变换车道的车流有足够距离变换车道。32(13)路段与连接器常见问题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33 新建vissim文件 打开vissim,新建文件,命名

12、并保存在新建的文件夹中 (本案例命名为signal)。 提示:由于vissim有时可能对中文不识别,导致打开错误。命名的文件及文件夹各级目录最好不要用中文目录(如:我的文档等)。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34 导入底图(具体见背景图加载与设置小节) 依次点击上方菜单栏中的【查看】(view)【背景】(background)【编辑】(edit),弹出【背景选择】(background selection)对话框;点击【读取】(load),找到底图所在的目录,点击底图文件导入底图。 点击【背景选择】对话框中的【比例】(scale),出现比例尺标志,运用鼠标滚轮缩放底图到需要的位置,选择

13、测量的起点,按住鼠标左键,不松鼠标,移动到终点位置松开鼠标左键,弹出【比例】对话框,输入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点击确定完成比例设置操作。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35 导入底图(具体见背景图加载与设置小节) 依次点击上方菜单栏中的【查看】【背景】【参数】(parameters),弹出【背景参数】对话框;点击【修改】(modify)可以对背景底图的参数进行修改;点击【保存】(save),背景底图的参数会被保存在底图所在的文件夹内,参数文件生成一个名称与底图名称相同,后缀名为“*.bgr”的参数文件。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36 导入底图(具体见背景图加载与设置小节) 提示

14、:背景图加载和修改完成后一定要点击【保存】,保存底图的参数。如果不保存参数,再次加载底图时底图信息由于未保存,底图的大小和位置将出现重大偏差。 提示:后缀名为“*.bgr”的参数文件一定不要误删,否则背景底图参数信息将丢失。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37 路网搭建 首先,搭建西进口路网。步骤如下: 先画行车道:单选模式下点击激活左侧工具栏中的路段按钮,在西进口行车道按住鼠标右键不要松开,从左至右到终点松开右键弹出【路段属性】对话框,按照实际情况,车道数输入2,道路宽度3.50m,道路类型为市区机动化,点击确定。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38 路网搭建 搭建拓宽车道:单选

15、模式下保持左侧工具栏中的路段按钮激活状态,在西进口行车道结束位置按住鼠标右键不要松开,从左至右到终点(白实线起始位置)松开右键弹出【路段属性】对话框,按照实际情况,车道数输入3,道路宽度3.25m,道路类型为市区机动化,点击确定。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39 路网搭建 搭建进口道直行车道:在进口直行车道由白实线起点开始由左往右画进口道直行路段;考虑到中央分隔带对左转车道连接器影响,终点位置以越过非机动车道线为宜。按照实际情况,【车道数】输入2,【车道宽度】调整为3.25m,其它参数不变。 提示:进口道处车道线为白实线,不允许变换车道。如果左转或右转车道类型为专用转向车道,则最好在

16、进口处应单独画出;如果为直左或者直右情况,则应与直行车道合并,一块画出。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40 路网搭建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41 路网搭建 单独画出左转车道 提示:右转车道为直右共用车道,不需要单独画出。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42 路网搭建 西进口路段搭建完成后效果图如下图所示: 路段显示模式效果图 中线显示模式效果图 提示:路段与路段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的短,否则连接器过长可能产生偏差影响实际仿真效果。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43 路网搭建 连接路段:在行车道终点,点右键不要松开,拖动到进口直行车道起点位置,松开,编号1路段中

17、的【车道1、2】连接到编号2路段中的【车道2、3】,点击确定,完成行车道与拓宽车道的连接设置。 提示:起始路段与终点路段的车道数可以不同,但是连接器所能连接的车道数必须相同,不能出现1连多、少连多或者多连少的情况。 提示:路段与路段之间的连接器长度应尽可能的短,否则连接器过长可能产生偏差影响实际仿真效果。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44 路网搭建 连接拓宽车道与直行车道:在拓宽车道末端按住鼠标右键不要松开,拖动到直行车道路段起点,松开鼠标右键,弹出对话框。由于是拓宽路段与2条直行路段连接,连接器选择从拓宽路段的【车道1、2】连接到直行路段的【车道1、2】,点击确定完成设置。例:搭建一

18、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45 路网搭建 连接拓宽车道与左转车道:在拓宽车道末端按住鼠标右键不要松开,拖动到左转车道起点,松开鼠标右键,弹出对话框。由于是拓宽路段内侧车道(从外侧数第3条车道)与1条左转车道段连接,连接器选择从拓宽路段的【车道3】连接到左转路段的【车道1】,点击确定完成设置。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46 路网搭建 西进口路网搭建完成后效果图如下图所示: 路网显示模式效果图 中线显示模式效果图 提示:如出现行车道到进口道的拓宽,可以按上述方法画出。此种方法道路显示比较难看,但最符合实际情况。拓宽车道允许车道变换进口车道不允许车道变换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47 路网搭建 几种路网搭建方法的优缺点: 目前,也有按照以下方式画路网的简单方法。由于交叉口进口处车道线为白实线,禁止变换车道,此方法可能出现车流在交叉口进口处变换车道的现象。 路段连接方式 中线显示模式例:搭建一个完整的交叉口路网的详细步骤48 路网搭建 几种路网搭建方法的优缺点: 另外,也有按照如下方式搭建路网的简单方法。此种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