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极拳推手五个基本动作太极拳推手五个基本动作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功底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给大家介绍推手中五重 要的姿势。第一种姿势叫挽花,可以单手挽也可以双手挽,比如甲乙两人对立,两 脚不动,甲与乙两脚套在一起,互相用滑空的方法,对挽连绵不断。彼此用牵牛之 法,将脚跟牵动。有功夫时,让你有牛大之力也牵不动,脚蹋地丝毫不动。两手如 称杆之灵,用缠丝劲,如蚕作茧,丝头不断,完全是用巧。推得功夫成熟时,特殊表 现:未会牵牛意如何,两手犹如用丝箩,年年祈与人间巧,不到人间巧更多。第二种姿势叫挤。就是甲乙两人交手,甲的左腿进入乙的右腿里面,彼 此都是弓步法,甲用双手按住乙的胳膊 ,乙用滑空法走出去,用两手捋
2、住甲的右 胳膊往左引,甲用右肩靠住乙的胸往外挤,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将甲的来劲 滑空,用两手按住甲的胳膊,甲用滑空法走出去,捋住乙的胳膊,乙用棚劲, 棚住甲两手,右腿后退一步。甲左腿往前一步蹋到乙的右腿里面,乙用双手捋住甲的左胳膊,甲用左 肩靠住乙的胸,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乙用滑空之法走出,捋住甲的左胳膊。 甲棚住乙的两手,用左腿往后退一步,内脏有打左肋靠之法。乙用右腿往前进 一步,如此两个人一来一往对推,不间断,这样推法就成圆圈了,棚捋挤按也 都用上了,十三式的精华也都会在其中。推成之后,离开推手就可以得到技击的作用。这样推成功后的特点表现 是: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
3、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 千斤。第三种姿势叫推手,甲乙两人对立,彼此两脚不动,甲用双手按乙胳膊,乙 用棚法将甲滑空,。乙再用两手按甲胳膊,甲用棚法将乙滑空。可以推得很长时 间,什么时侯没有力气,什么时候停下来,这个推手的方法完全杀走法,也就 是滑空之法,两人推得功夫纯熟时,推得身上比冰凌还滑,胳膊如棉花裹铁。 两个人的内劲接连得如胶似漆,粘沾不散,这个功夫推的只有半个圈,只有一 个按,一个棚,没有捋和挤。推得长久时特点表现:滑如冰凌,粘如胶,软如 棉花,硬似铁。第四种方法叫捋。就是甲乙两个人把棚捋挤按四种方法套在一起,手法 与第三种的推法一样,与第三种推法不同的是;甲乙二人的前腿肚都要铺地, 在
4、地上盘旋,使裆内都有弹簧力,这个推法完全是叫下盘稳固腿上有力,也就 是陈氏一代太极大师陈长兴所说: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这 个方法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个方法推成功之后,特点表现为:两腿仆地犹 顽石,下盘稳固定根基,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第五种姿势叫花步。就是甲乙二人的手法和步法与第三种相同,二人推 过三四个回合之后,彼此都变了方法。就是舍己从人,随机应变,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的方法。两个人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方式,彼此或用垫步,或用偷步, 或用横步,或用跃步,灵活运用。步为周身之枢纽,灵与不灵在于步,活与不 活在于步,有时该进两步的进两步,该进三步的进三步,彼此两手套在一
5、起。 或用肘,或用靠,乘虚而入,乘空而击。甲攻乙,乙用滑空之法将甲的来劲滑 空(引空),乙用攻法攻甲,甲用滑空之法将乙的来劲引空。甲乙彼此围攻之 势互不相让,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强中还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英雄。 这个推手之后特点表现为:二人推手如围棋,一来一往见高低,围到山穷水尽 处,陡然一势判雄雌。太极推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手,太极推手也绝对不是摔跤或者是盘手绕 圈子,她是用来检验太极拳架是否准确的一种训练方法,是进阶太极散手的一 个过程。cn taijiqua n很多人都这么抱怨,这擂台上的比的是太极推手吗?怎么看上去象摔跤啊。 其实,太极推手从其功能上来说并不非常适合用于比赛的,她不
6、是摔跤或者是 盘手绕圈子,她只是检验太极拳拳架是否准确的一种训练方法,是进阶太极散 手的一个过程。练拳架是训练知己的功夫,能够培养内气,增长内劲,提高功 力。而推手可以用来训练知彼的功夫,不推手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对方的进攻, 也不会知道自己拳架哪里有缺陷,也就不能进一步准确拳架,也就很难再提高 功力和技术。既然太极推手是一种训练方法,开始时就需要双方的互相配合, 需要喂招和拆招,开始阶段说好谁喂招,谁拆招。喂招的人要根据对方的水平 给多大的力,给什么方向的力,而拆招的人需要考虑的是用哪个招式可以不丢 不顶的化掉对方的那个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产生了丢顶,那就要在拳架上找 问题并加以改正,然后再定型
7、拳架,然后才是融汇贯通。以后喂招的人可以加 大力的强度、速度并改变力的方向,而拆招的人始终要贯彻不丢不顶地将拳中 的招式发挥的淋漓精致。当这种不丢不顶变成本能的时候,太极推手也就过关了。cntaijiquan有人说我第一个提出太极拳需要检验,其实推手就是检验太极拳是否准确 的方法,这绝对不是我第一个提出的。只不过是很多人渐渐的把这种法则遗忘 了,变成了拳架是拳架,推手是推手,这就不是很妥当了。我一再强调太极拳需要检验,一是要检验定式动作的准确性,二是要检验 运行线路的准确性。定式动作的检验就是让对方在各个方向加上力,这个力能 够传到足底。太极拳其理论基础是太极的阴阳之理,而生理基础是中医的经络
8、 和骨骼学说。定式动作必须符合经络和骨骼最佳的传力和受力点,才能将对方 的力传到足底并承受住对方的力。这也应了太极拳经典中的“太极拳需支撑八面”一说。运行线路的检验是让对方推这你,你能够让对方在使不出力的情况 下完成太极拳动作。如果让对方使出力的情况下做动作,那就是顶;而为了让 对方不出力,自己完不成动作就是丢。因此检验动作就是训练不丢不顶的一种 方法。让对方推着你做动作就是太极推手的一种简化方式。 cntaijiqua n要玩转太极拳需要功力和技术,缺一不可,就像太极阴阳的两个方面。常 言道“一力降十会”,“一巧破千斤”,看上去相互对立,但这两个方面又是 相互为根、相互转化的。通过拳架的训练
9、能够增加内劲,增加功力。通过太极 推手的训练能够使不丢不顶的技术得到强化。而推手训练又能够规范拳架提高 功力,功力提高了,就会象大人玩小孩,不丢不顶的技术又能得到进一步的升 华。最后的太极散手就是功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而做到“温柔时使人毫无痛 楚,而翻跌绝妙;猛烈时亦可使人如受巨浪冲击”的技击高层境界。要达到太极拳技击的高层境界,太极拳架拳架和推手训练缺一不可,但其 根本是在拳架上,因为准确的拳架是快速产生内气、内劲的方法,有了内气才 能在身体上产生阴阳、虚实变化,才能体现太极拳独特的技击魅力,推手是一 种检验太极拳拳架是否准确的训练方法。cn taijiqua n太极推手,又称推手、打手、揉
10、手、擖手,与太 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推手的基本技术包括掤、挤、按、米、挒、肘、靠八法。推手时两人手臂相搭,按一定的程序相互推挽,周而复始,俗称打轮。在打轮过程中,双方力争牵制 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趁势将对方发放出去。推手时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 脱,在互相粘随的运转中动摇对方重心。推手禁用腿法,也不准使用摔跤、擒 拿、击打等方法。它是一种彼此制约、掌握平衡、刚柔相兼、别具一格的对抗 运动。有些地区流行的推手,允许使用擒拿和踢撞等法,但多数地区是禁用的。 推手的形式很多,可分不单推手、双推手、安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 散推手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定
11、步推手,又称四正推手,即米用掤、挤、按四法推揉打轮。活步推手是在安步的基础上脚步移动,一进一退,直线往返, 也有的两人侧身走成圆形。大捋推手是用采、挒、肘靠四法按顺序打轮,因其 劲力多为斜向,又称四隅推手,其脚步移动成弧形,进者三步,退者两步,边走边转。散推是不拘形式、不固定程序打轮的推手。推手的运动特点是不丢(不脱离) 不顶(不顶撞),以静待动 ,以柔克刚,与太极拳的要领是一致 的。太极拳推手歌任人巨力来打我,风吹杨柳随风摆。化解 来劲随意动,意动神随劲相连。不重招势但在意,有意无意是真艺。分力 走化合劲出,轻灵巧妙多变化。一分一合一循环,循环往复是一圈。八法 八劲并五形,进退顾盼十三势。环
12、环相扣意不断,势势相接劲相连。成败 得失在截劲,截头截尾中间分。截来截去处处空,来头去尾真轻松。任督 冲带奇经通,阴阳跷维八脉转。上下相随身一家,左右相顾不出圈。进退 自如随心欲,开合伸曲变化灵。来去一圈其中妙,一呼一吸一太极。太极拳散手秘诀谱、八 、,刖言一、预备式及呼吸法纳新吐故气须圆,摄得真精鼎内煎。提神顶劲精神注,坐腕沉肘势自然。纳气两手托上行,提自丹田升在胸。腹收精气全提注,势若腾空上苍穹。待得吸尽变成吐,清气沉来浊气除。腹松手按归元侯,浑然一息还太虚。二气循环无先后,演成六个小周天。呵吁呼咽吹与嘻,内外相生一念转。 * *常转莫休息,激浊扬清精气添。漫道添功如添线,月临十五自团圆。
13、二、太极 四正方混沌初分日,阴阳一列看。掤按像乾坤,捋挤似离坎。掤劲含刚健,乘龙欲上 天。按顺坤柔德,从人自不难。捋是刚中柔,顾后更防前。挤乃柔中刚,发劲 莫迟缓。知此四正方,不外 太极拳。三、揽雀尾式出手含掤似围墙,虽逢强敌莫慌张。变个圈儿左右化,后步挺劲作中梁。 若逢刚劲倚逞强,顺劲下捋敌难防。左搬右拦伤人面,或按或捋自思量。 卦象乾健首万物,谨忌上方太刚强。向下常将按劲先,敌虽强悍不相干。 变挤变捋从君意,拔背含胸最忌偏。掤按双推须熟练,全凭腰腿作机关。 捋来挤去像离坎,刚柔相济势不偏。上掤下按随时变,水火既济妙难言。 阴阳配备最称神,揽雀尾势推四正。世人识得环中妙,真能四两拨千斤。四、
14、单鞭势式单鞭一势最称雄,左像箭来右似弓。松肩沉肘挡四面,钢鞭一击追人魂。 近得身来劲变捌,或推或按任君施。左顾右盼迎头打,进退从人莫相违。五、提手上势式遇敌推扑双手合,垂肘松肩往下沉。蹲腿含胸能蓄势,耸面一提见奇功。 下势先从左手掤,右手直探敌裆中。待他左手抵防后,左搬右提分外凶。 提手本含上下式,全凭起伏建奇功。气发脚跟劲到腕,管教强敌满天红。六、白鹤亮翅式两臂环击状若何,闲来无事访白鹤。自从单鞭逞雄后,顾盼轻灵数着它。 步要丁虚势要纵,即引即击快如风。腰轮平转脊中正,舒展双翅立鸡群。七、搂膝拗步式齐肩过胯膝外搂,指点掌印盖当头。眉间霹雳一声振,强敌命亡魂归阴。 肘外须防敌按推,连环搂打任施
15、威。任他强硬如山岳,肩头一掌判雌雄。丿八、手挥琵琶式双手紧抱一琵琶,折干剪腕用不差。里外圈儿由我化,挥出专会破擒拿。 上打玄关下打阴,中间便施虎掏心。此种机关休泄漏,一着伤人祸不轻。九、上步搬拦锤式先搬后拦叫搬拦,先拦后搬叫拦搬。这锤夹在搬拦内,乘机击打无后先。 相传共有七搬拦,当中直去在中脘。左右斜开主肋下,上打咽喉下丹田。 步下往来分进退,迟速封闭认机关。轻灵坚硬阴阳济,尾闾中正不许偏。十、如圭寸似闭式如封似闭更出奇,采挒推按四般施。不像他家凭猛力,开弓发箭准相宜。 双推双扑势更凶,好似猛虎入羊群。谨防刚劲刹不住,偶然过量即成空。十、十字手式左手采来右手提,紧贴紧靠莫相离。横提骤向裆间去,
16、变着双风贯耳宜十二、抱虎归山式抱虎单来贯耳双,举手横上打太阳。扬鞭左右人难及,虽然圣手亦难防。 退步进身膀须横,搂打左右自相生。双环护体攻防技,翻身下按敌裆中。 横掌此势最为强,抱虎全凭膊力长。推出跟劲君须记,后脚蹬提敌命亡。十三、肘底看锤式锤居肘下世甚夸,好似叶底下藏花。专向敌人胸肋部,拦腰直打两不差。 敌臂来时顺劲抓,执腕反扣落平沙。倘若右手由人执,肘腕相挫破擒拿。 搓肘蹲身势有名,挟住敌臂任施行。擒拿是我环中妙,尔想逃脱势不能。十四、倒撵猴式此式因号倒撵猴,轻灵倒步快如流。搂采带引中盘下,指点掌印击人头。 身后有敌裆中按,还须腰腿曲中求。若逢步踏外门扣,脚跟倒挂利如钩。 步退掌进势须平,
17、蛇行常山别样灵。打至肋间兼脑后,才显手段是高明。十五、斜飞式搭手斜捋腕外飞,陡然已至颏和腮。任他顺手来推按,腾采膊前势不归。 倏地转向肋间去,击中期门一样危。接手若逢搭拗手,变着琵琶手再挥。十六、海底针式直刺咽喉与中脘,忽下海底势无偏。若逢敌人擒拿下,插地回撤化立圆。 左手搂按与推托,贴身刺点指如铁。蓄势蹲身能聚劲,箭出弦兮针见血。十七、扇通背式右臂滚提向上托,左掌乘势进前发。丁八弓箭看步下,类似猛虎出栅闸。 前式已伏此势脉,贴身进步向裆前。全凭脊力掌心助,才知腰劲非等闲。十八、撇身锤式右腕忽为顺手执,回肘抡臂抱左胁。左手扣紧休松劲,胁下交叉是此式。 撤身扣叠势为雄,引进原来更落空。撇身反背一
18、锤去,尚留左掌未前伸。 转身压腕破擒拿,齐眉一掌见红花。敌来扣腿兼扑面,移步掤推绊跌他。十九、卸步搬拦锤式撇身压腕掌齐眉,敌手忽来圈内推。卸步合腕双捋扣,引敌头来敬一锤。 卸步原与退不同,专引敌劲轻斜倾。搬拦更不分左右,锤后还跟一掌凶。二十、云手式提挂掤掷滚按推,全凭脊柱圆转随。运到敌人两肘后,铜墙铁柱一齐推。二十一、高探马式探马立势最高强,平肩正胯着内藏。捋采扑面真得势、锁喉直向脖间刺。翻手推按敌难防,轻灵神妙世无双。二十二、左右分脚式撤步双捋敌劲空,分踢两臂势须平。后腿微曲能蓄势,缠手掤挂脊须中。五行步内此为雄,进退左右变无穷。耸然一脚分踢去,高自鼻梁底在胸。二十三、转身蹬脚式转身忽见敌来
19、攻,闪避拦搁顺势行。开合推缠凭两臂,攻防相济快如风。遇敌追来即止步,虚实相生腿更灵。脚跟蹬去凭腰劲,霎时强敌昏不醒。二十四、落步搂膝与进步栽锤式落步原从上式来,忽然此处巧安排。搂膝与前原一样,并步偏右出心裁。转身向左施柔化,专破循口右手推。得陇望蜀君须记,进步轮锤向下栽。栽锤原向鬓间打,左手搬扣且推拿。待他左手迎锤上,栽向丹田用不差。有时顺手被擒拿,顺劲栽击不畏他。锤到丹田使抖劲,管教敌辈落平沙。蹬脚以后前进追,箭步飞身更击 锤。提拳栽向三里去,攻变守来守变攻。二十五、撇身翻身二起脚式撇身更带一翻身,专防身后敌来攻。捋手扑面行常事,吐信伤喉格外凶。上惊下取计甚夸,二脚连环起踢他。不是飞身腾空上
20、,如何踢落敌门牙。虚实相生动静间,进退难逃 太极 圈。卸步披身踢肘后,再攻一步踢胸前。二十六、左右打虎式猛虎扑来势更凶,先教引进落成空。搬打相随伤耳鬓,通天一炮血花红。敌来握臂是双手,后撤上转粘即走。引的敌根提起后,挥拳如箭击迎头。二十七、披身蹬脚式贴身起腿最为难,披身用脚事偏易。蹲身蓄势任机关,机关全凭后步卸。卸他来劲用披身,捋臂分掷起脚蹬。开合相生多变化,最愁腰腿不轻灵。用脚尺寸要分明,无过不及是为神。向后披身撤半步,向前倒叉脚追心。二十八、双风贯耳式当胸敌打不须慌,顺势搂开贯耳鬓。身法一卸即还进,太阳击中命归阴。 双风贯耳莫犹疑,堂堂之阵整又齐。上掤下搂随时变,如雷如电准相宜。 敌捋双臂
21、按前来,向上掤开进步推。若还刚劲如山岳,十字锤将腕骨挫。 顺握两臂欲何为,撤化双环自解危。绵里藏针凭迅速,最快无逾贯耳锤。 双锤贯耳快如风,化着双环紧护 身。无端敌手临圈内,搂开贯去便不轻。搂打多着在上盘,引他头上苦遮拦。忽然踢向肋间去,致命方知太极拳二十九、转身蹬脚式脚踏十字号五行,随着进退显屈伸。只因及远兼敌众,踢在前阴蹬在胸。 敌人迎面紧来追,忽然偷步转身还。分手格拦看尺寸,蹬去一脚再不来。随机 接手身蓄势,赢人却在转身蹬。三十、野马分鬃式斜单鞭后此式连,右转身来右手前。蹲身作个琵琶势,椿步穿手好变迁。 或分或合闯西东,左右分披敌万人。不似斜飞凭腕用,专将臂力脊间通。肩打肘靠借腰力,摘捍
22、剪腕待拧身。即引即击得机势,运动四两拨千斤。三十一、玉女穿梭式上盘右手用掤肘,左臂斜穿肘后齐。进步伸腰发内劲,贴身滚挤莫相离。 接手转身化进先,顺他来劲手旁缠。左缠右掤兼进步,梭要轻灵玉女穿。双捋 敌臂采扣捌,如鹰搏兔要神速。随他抽撤忙进步,顺手掤来拗手击。三十二、下势式下势号为立头蛇,又如一蝶下寻花。双捋带捌开半叉,后路穷时用不差。三十三、金鸡独立式凤凰展翅立平原,势似蛰龙丹土天。惊掌托颏面额仰,提膝直撞下丹田。 步下连随分进退,手中紧按换阴阳。敌拳击来心莫慌,提膝顺手截腕伤。下颏 推遇惊掌托,那堪左右更提膝。追魂索命休轻用,怕他高眠卧不醒。三十四、搂膝指裆锤式搂膝专为防下盘,搂开左右急攻前
23、。既然狠毒还须快,指着他裆敬一锤。 任他铁壁与铜墙,如何强硬莫慌张。提锤直指裆间去,教他倾刻便离阳。三十五、上步七星及退步跨虎式扑地鸡飞向半空,躬身挽臂拱北辰。左臂撑圆掤带捋,右锤撞上敌当心。 贴胸低额弥高仰,反背奔出敌面迎。通天管教朝天望,迎面居然满面青。腾身 上步七星锤,迎面通天勇上前。上惊下取随机变,忽然退步撤身边。势成跨虎 身中正,步居龙门稳下盘。右手采缠敌肘后,左掌直拍下丹田。太极拳内变多端,进退阴阳转瞬 间。击面虚招修栈道,反拍小腹渡陈仓。拗手采缠人难 肪,顺劲掤推敌便偏。不但上接七星式,摆连射虎 一齐连。三十六、转身摆连腿式摆连横腿最为精,此处还添一转身。平原扫去英雄倒,转后扑击
24、神鬼惊。 连环直打势真凶,双采右臂敌前倾。右转身来急起步,摆连横腿见奇功。三十七、弯弓射虎式右臂由人双手擒,运来此势似弯弓。画圈上转当头炮,不怕他人不放松。 贴着他人顺劲走,后撤上转敌松手。太阳穴上用拳冲,任他铁汉也担忧。得势 全凭一转圈,屈伸开合变无穷。从人舍己多捷径,柔化刚制把身安。三十八、合太极太极无始更无终,阴阳相济总相同。走即粘来粘即走,攻变守来守变攻。知己知彼真英杰,熟着熟劲见神明。任他强敌多机变,焉能逃出此圈中。略谈太极推手的要领太极推手是以轻灵圆活、四两拨千斤的原理 来指导推手的训练。推手一定要手粘手,肘粘肘, 一动百动,一切以引化拿发,沾连粘随的身法来 控制自己。如何能做到以
25、上这些必须明白三节之 理,人人都知道三节,但运用起来就把他忘了, 因他不知道三节在推手中的重要性, 也不知道三 节运用起来的厉害。三节并不是僵死的东西,是 很深奥的东西,以拳论上讲,击首者尾应,击尾 者首应,击中者首尾俱应,就给我们后人指出了 三节的可贵之处。但要体会三节必须要舍己从 人;就是武当赵堡 太极历代老师留下的秘传,要 啥给啥,你引我梢节我中节打,引过两节我根节 打。总之梢节要领、中节要随、根节要催,必须 做到对方拿什么地方我们就放松什么地方,以避 实击虚,发挥太极真谛、阴阳相合、柔化刚发的 风格,要做到这些必须细心体悟,腰为主宰、手 脚为轮的攻防原理,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 验证
26、理论,做到合理、合法,形成进退、开合、 起伏转折的连贯性。立身中正、心神合一是行功 推手的原则,能知此义,太极拳的体用才能发挥 得更加自然顺随,意到力至,化发自如。陈式太极拳推手的方法什么是太极拳推手的方法?就是把太极拳 内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棚,捋, 挤,按,活,这十三式的精华摘要出来,用棚, 捋,挤,按的方法,采取太极拳的实用,二人对 推,推得不偿失时间久了,得到里面的奥妙,就 能起到保卫打仗的作用。推手的姿势有五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姿势 叫挽花,可以单手挽也可以双手挽,就是甲乙两人 对立,两脚不动,甲与乙两脚套在一起,互相用滑 空之法,对挽连绵不断.彼此用牵牛之法,将脚跟 牵
27、动有功夫时,让你有牛大之力也牵不动,脚蹋 地丝毫不动.两手如称杆之灵,用缠丝劲,如蚕作 茧,丝头不断,完全是用巧之法.推得功夫成熟时, 特殊表现:未会牵牛意如何,两手犹如用丝箩,年 年祈与人间巧,不到人间巧更多.第二种姿势叫推手,甲乙两人对立,彼此两脚 不动,甲用双手按乙胳膊,乙用棚法将甲滑空,.乙 再用两手按甲胳膊,甲用棚法将乙滑空。可以推 得很长时间,啥时没有力气,啥时停下来,这个 推手的方法完全杀走法,也就是滑空之法,两人 推得功夫纯熟时,推得身上比冰凌还滑,胳膊 如棉花裹铁。两个人的内劲接连得如胶似漆,粘 沾不散,这个功夫推的只有半个圈,只有一个按, 一个棚,没有捋和挤。推得长久时特点
28、表现:滑 如冰凌,粘如胶,软如棉花,硬似铁。第三种姿势叫挤。就是甲乙两人交手,甲 的左腿进入乙的右腿里面,彼此都是弓步法,甲 用双手按住乙的胳膊(这叫按),乙用滑空法走出 去,用两手捋住甲的右胳膊(这叫捋法)往左引,甲 用右肩靠住乙的胸往外挤(这就是挤)有打乙的 背折靠的方法,乙将甲的来劲滑空,用两手按住 甲的胳膊,甲用滑空法走出去,捋住乙的胳膊, 乙用棚劲(这就是棚)棚住甲两手,右腿后退一 步。内脏有右肋靠的方法。甲左腿往前一步蹋到 乙的右腿里面,乙用双手捋住甲的左胳膊,甲用 左肩靠住乙的胸,有打乙的背折靠的方法。乙用 滑空之法走出,捋住甲的左胳膊。甲棚住乙的两 手,用左腿往后退一步,内脏有
29、打左肋靠之法。 乙用右腿往前进一步,如此两个人一来一往对 推,不间断,这样推法就成圆圈了,棚捋挤按也 都用上了,十三式的精华也都会在其中。推成之 后,离开推手就可以得到技击的作用。 这样推成 功后的特点表现是: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 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第四种方法叫捋。就是甲乙两个人把棚捋挤 按四种方法套在一起,手法与第三种的推法一 样,与第三种推法不同的是;甲乙二人的前腿肚 都要铺地,在地上盘旋,使裆内都有弹簧力,这 个推法完全是叫下盘稳固腿上有力,这就是长兴 公说的: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这个方法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个方法推成功 之后,特点表现为:两
30、腿仆地犹顽石,下盘稳固 定根基,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第五种姿势叫花步。就是甲乙二人的手法和 步法与第三种相同,二人推过三四个回合之后, 彼此都变了方法。就是舍己从人,随机应变,人 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方法。两个人的方法没有一 定,彼此或用垫步,或用偷步,或用横步,或用 跃步,灵活运用。步为周身之枢纽,灵与不灵在 于步,活与不活在于步,有时该进两步的进两步, 该进三步的进三步,彼此两手套在一起。或用肘, 或用靠,乘虚而入,乘空而击。甲攻乙,乙用滑 空之法将甲的来劲滑空(引空),乙用攻法攻甲, 甲用滑空之法将乙的来劲引空。甲乙彼此围攻之 势互不相让,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强中还 有强中
31、手,能人背后有英雄。这个推手之后特点 表现为:二人推手如围棋,一来一往见高低,围 到山穷水尽处,陡然一势判雄雌。以上五种推手 法成熟之后,在技击中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五层功夫的表现就是结阴阳刚柔的变化, 说阴阳就不说刚柔,阴阳就代表刚柔。说刚柔就 不说阴阳,刚柔就是阴阳。纯刚无柔是硬手,纯 柔无刚是软手。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三 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唯有五 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 太极一运化乌有。纯刚无柔不是太极拳,是硬手。纯柔无刚也 不是太极拳,是软手。炸样都不能学推手,非得 不偿失练一,二年的好功夫,练得一分柔九分 刚才能学推手。怎样知道他有一分柔
32、九分刚的表 现? 一阴九阳跟头棍,他有一分肉九分刚与人 推手就会栽给头,没有还手之力,这样表现就知 道他有九分刚一分柔。再练一层功夫,就会练到 二分柔八分刚,怎么知道他练到二分柔八分刚呢 /二阴八阳是散手。因为他练到此与人推手时他 就不会栽跟头了。他已经有了抵抗力不从心了, 二人推手也不分棚捋挤按,腿上也不分虚实,二 人打起散手来了。象不会打拳人打架一样,这就 是二分柔八分刚的表现。再练一层功夫,练到三 分柔七分刚,怎么知道他有三分柔七分刚呢/因 为他能破第二层的散手,有把握的把人打倒,但 不是用巧打人,还是用自己的笨力打人,这就叫 三阴七阳犹觉硬。再练一层功夫,练到四分柔六 分刚,就是遇敌以
33、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如 有人来打时,得不准不发,得住对方的空隙时, 把人打得很远。在跟前的人看不见是怎么打的, 挨的人不知道是怎么挨的。这就是四阴六阳类好 手,遇人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表现。再 练一层功夫,练到五分柔五分刚,就可以撞着何 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就是练到五分柔五 分刚时,不管撞着何处来打我,我无论何处都 能见人打出,这就是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 称妙手的表现。妙手一运一太极,就是好手打人, 处处都分着刚柔的意思,就是看是至刚,其实是 至柔,看是至柔,其实是至刚。用刚不可五柔, 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敌不 捷。全是刚柔相济的。太极一运化乌有,就是无
34、极生太极,太极又归了无极的意思。纯刚无柔不是太极拳,是硬手。纯柔无刚也 不是太极拳,是软手。这样都不能学推手,非得 练一,二年的好功夫,练得一分柔九分刚才能 学推手。怎样知道他有一分柔九分刚的表现? 一 阴九阳跟头棍,他有一分肉九分刚与人推手就 会栽给头,没有还手之力,这样表现就知道他有 九分刚一分柔。再练一层功夫,就会练到二分柔 八分刚,怎么知道他练到二分柔八分刚呢/二阴 八阳是散手。因为他练到此与人推手时他就不会 栽跟头了。他已经有了抵抗力不从心了,二人推 手也不分棚捋挤按,腿上也不分虚实,二人打起 散手来了。象不会打拳人打架一样,这就是二分 柔八分刚的表现。再练一层功夫,练到三分柔七 分
35、刚,怎么知道他有三分柔七分刚呢/因为他能 破第二层的散手,有把握的把人打倒,但不是用 巧打人,还是用自己的笨力打人,这就叫三阴七 阳犹觉硬。再练一层功夫,练到四分柔六分刚, 就是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如有人来 打时,得不准不发,得住对方的空隙时,把人打 得很远。在跟前的人看不见是怎么打的,挨的人 不知道是怎么挨的。这就是四阴六阳类好手,遇 人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表现。再练一层 功夫,练到五分柔五分刚,就可以撞着何处何处 击,我也不知玄又玄。就是练到五分柔五分刚 时,不管撞着何处来打我,我无论何处都能见 人打出,这就是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 手的表现。妙手一运一太极,就是好手
36、打人,处 处都分着刚柔的意思,就是看是至刚,其实是至 柔,看是至柔,其实是至刚。用刚不可五柔,无 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敌不捷。 全是刚柔相济的。太极一运化乌有,就是无极生 太极,太极又归了无极的意思。为什么把推手说得这样奥妙?拳术如战术。练武术就得懂得什么是技击, 如果练武术不懂得什么叫技击,就不成武术了。 学拳人学的是技击,如果说不到技击,他就没有 竞争的兴趣,他就会半途而废。如果有远方朋友 来访,也是有访问技击的。如果不能用技击的方 法把他打倒,不但他说你保守不传,而且他还会 看不起你,说你没有本事。所以,练武术学技击 是很重要的。如果用技击把学拳人打伤怎么办? 正因为此才
37、用这些推手的方法来传授技击。用推 手的方法打人,把人打出一丈远,不但不伤,而 且身上也不觉得疼,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个人胳 膊上有三节能打人,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 根节,这三节有分平面和侧面,用平面打人,把 人打出一丈远,不但不伤,而且也不知道疼。用 侧面打人就会把人打伤。手是梢节,掌为平面, 用掌打人不疼。拳为侧面,拳头把人打倒就会把 人打伤。肘为中节,肘尖为侧面,肘尖四周为为 平面,用肘尖四周打人,把人打倒不知道疼,用 肘尖打人,把人打到就会把人打伤。肩为根节, 肩尖为侧面,肩尖四周为平面。用肩尖四周把人 打倒也不知道疼,用肩尖打人就会把人打伤。学 打拳人打他肉厚的地方,不打他们的要害
38、,句打 不伤也打不疼。如果到前方去打仗,遇交手战打 敌人时都是用侧面打,而且要打他的要害。就是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上鼻下臁并 封眼,脑后一击要人魂。这样不但可以把人打伤, 而且可以致死。总之,学技击是备而不用的方法。太极拳推手精义一、关于劲老拳谱中讲的劲法很多,也比较繁琐。这里 我着重对滚、错、折、磨、弹、冷、正、侧、定、 断、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这十 九种比较重要的劲法作些解说:(一)滚劲,"滚"是沿立圆轨迹旋转的意思。 与对方一接触,就在接触点上根据接触方式.向 上、向下或向侧前、侧后方滚动。滚动时要内外 相合,使对方劲头落空,并将自身的内劲
39、渗入对 方体内。(二)错劲:错”是前后左右错开对方来力之顶 点的意思。在与对方接手时,在接触点不变的情 况下,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稍转动,避开 对方来力的顶端,再将自身的内、劲渗入对方体 内。(三)折劲:折劲如翻板。向上下翻滚或内外折 动,使对方的来力落空。与对方一接手,接触点 就是翻板的正中。翻板向上翻,内劲自下而上地 渗入对方体内。翻板向下压,内劲则由上而下地 渗入对方体内。(四)磨劲:“磨”是研磨的意思。接手时,在 接触点上沿平圆轨迹转动,手与肘相互配合,恰 似在研墨。圆圈的大小要根据对方来力的大小而 定。对方为大则圈大,对方力小则圈小。手、肘 由内向外磨转时,要有抛出之意,来力必被
40、甩出。 由外向内磨转时犹如漩涡向里旋卷, 使来力坠入 漩涡之中。(五)弹劲:即是弹簧力。在用弹劲时要先蓄后发。 弹劲是先借对方之力压缩弹簧,然后猛然撒放,II将对方弹出。弹簧力取决于内气的鼓荡和体内 钟锤"的前后摆动。(六)冷劲,发冷劲要突然。看准对方身体的重要 部位,以短暂、刚健的内劲突然击之。冷劲实为 柔中刚、软中硬的厉害劲法,击到对方躯体上虽 不伤表皮,却使内脏不适。突发冷劲极易使对方 受内伤,故不可轻易使用。(七)正劲:即上直之劲。与对方一接手,要很快 听出对方来劲的方向。凡来劲都有两端,一端是 劲头,一端是劲源。对方劲头无论有什么变化, 劲源始终与劲头保持直线联系。迎面直接
41、对方的 来力,通过其劲头控制其劲源即为正劲。(八)侧劲:与对方-接手,即避开对方来力的 顶峰(即劲头的正面)转接顶峰周围(即接侧), 然后利用侧点控制对方的劲源,并由侧点向对方 劲派发内劲将其击出。接侧点和发侧劲都是为了 避开对方来力的正顶,迂回进攻。(九)定劲:与对方接手后,首先要听对方力的变 化情况,如果对方旋转灵活毫无定向,此时发之 必然落空。必须先把对方灵活变动的身形定住, 然后才能发之。定劲有两种:一种是"指定",亦 称"点定"就是要在对方身体上任何部位,以手 指的刺劲,向其劲派上刺点,使对方产生反应, 并借此反应发之。第二种?quot;吸定”
42、。当对方 变动不定时,可用手法听出对方来力的方向,用 掌心吸引其来力,使对方感觉一空而产生暂时的 停滞,我可惜此时机击发对方。(十)断劲:拳谱中讲”要劲断意不断,使用断劲击 发时,亦不能断意,必须在沾、连、粘、随的基 础上,掌握对方的中心。然后与对方脱离接触, 手距对方身体的远近以利于吸引对方和便于发 劲为宜。断后即拍为"断拍”。发拍劲如投石。拍 劲影响人的内气。用断劲顺对方来力方向吸引, 称为"断吸"或"断引"。用断劲憋住对方的内气, 称做"断截”。用断劲要求得机得势,掌握好时机 是非常关键的。发断劲时,必须用手法找出对方 的缺陷,
43、一断即发。(一)刀劲:此劲由“手如刀锯"而来。刀劲是 以前臂的尺骨侧为刀切入对方接触处。切入时肘 往腰圈上沉坠。刀劲要求短促。向前切要配合以 按、挤、采内劲,向后切要配合以采、捋列内 劲。(十二)锯劲:亦由"手如刀锯“而来。在刀劲未 能切入时,前臂立即内旋,用前臂内侧向前或向 后锉锯,以肘为后援力。往前锯不奏效就向后锯。 使用锯劲时腰圈要摊开与肘虚接。向前锯要配合 以采、按、挤内劲,向后锯要配合以采、捋、列 内劲。(十三)拍劲:要求手不用力,腕部灵活不能僵硬。 将腰部的内劲由肘通向掌,由掌拍出手外,使用 拍劲时,掌不能与肘、腰接死。只有腕部松活, 内劲才能出于拍出。拍在对方
44、身上如同把东西从 手中投出,对方不应感到疼痛。拍要拍在对方的 顶力上,哪里有力就在哪里使用拍劲。对方被拍 后,会象皮球那样跳起。如果拍一次不能奏效, 可连续拍之,直至将对方拍跳起。(十四)掸劲:就是要象掸东西那样,用手将内 劲掸向对方中心。使掸劲时,自已之手必须离对 方的中心近,否则就掸不动对方。发掸劲内劲必 须先到手,再由手掸出。只有掸得既快又准,对 方才能被击出。(十五)拽劲:这种劲可看成是向对方扔过去的 劲,与拍劲相似。与对方接手时,中指根要虚含, 然后手一张,将内劲由中指根拽出。同时要以腰 作为后援,才能把对方发出。(十六)擎劲:在接手时若遇对方来力的顶点, 要先下按其顶点。再微向内含
45、,使对方脚跟提起。 然后,立即将肘下沉,朝对方中心发之。(十七)踏功:与对方接手,我即将心气放松, 随之肩肘松沉,手的动作如同足之下踏一样,将 内劲踏向对方臀后或足跟。踏劲与采劲相似,踏 劲不能用在顶点上,而应用在顶点之侧。踏可有 微左、微右、微上、微下的变化。踏劲有三种使 用方法:I 踏发:用按、挤、弹簧劲螺旋劲等劲法与踏 劲相混合,将对方发出称为踏发。2、踏离:是踏上对方又急分开,使对方失中,并 将对方扑来之势引向自身后侧。绝不能有任何阻 拦对方的动作,才能将对方顺利引出。3. 踏断:是踏上对方后再用断拍劲,将对方发 出。步骤为:踏上,分开,断拍。(十八)重劲:是与对方接触时,将自己的松沉
46、 劲施放在对方的中心上。自已的内力越充足,对 方便越感沉重。(十九)离劲,在对方欲听我劲时,我要用似 离非离、似粘非粘之劲,不让对方听清我之劲点。 此劲称为离劲。若对方欲发我时,我还可用离劲 引化。同时听清对方的力,再施内劲将对方发出。二、关于点:下面就揉手中怎样区别“实点”、“滞点”、“聚点”、“空点”和“拿点”,怎样运 用杨健侯论古钟五个点的发法问题作些解说: “实点”是指对方能够发挥、运用其实力的集 中点。不能在这个点上与之相顶。因此,接手时, 要设法接触对方实点的周围(即接侧),再由实 点之侧面将自身的内劲发出。如果一时找不到对 方的实点之侧,可以采用引进落空的方法重接寻 找。“滞点”
47、是对方不能灵活变化、不舒服之处。 如我用内劲控制住了对方的滞点,对方就不敢再 用力顶碰。若顶碰,对方必自跌出。“聚点”是对方内劲凝聚之点、不能灵活变动 之处。“空点”是对方没有力或使不出力之处,如果 我控制或击发对方的“空点”,对方便无力反抗。 只有先将对方引进落空,才能击发对方的空点。“拿点”是用来掌握、控制对方中心的点。“发 点”是用来击发对方中心的点。拿点和发点的区 别需在学习揉手时,口传心授才能体会清楚。拿 点不是发点,有些人将拿点当发点,向拿点击发 对方,是不正确的。这样击发,对方不会弹跳而出。杨健侯总把人的身体比做寺庙内悬挂的大钟。大意是说,古钟的中间,有一条垂直的绳线,吊 着钟锤
48、可以摆动,钟锤的高低可以自行调节。借 钟喻人,可分为四段正点。(一)五点部位名称如下:1. 顶点。位于人的咽喉下方。2. 上死点。在顶点和灵活点之间。3. 灵活点。相当于人的心口处。4. 下死点。在灵活点和下垂点之间。5. 下垂点。位于两胯之中。(二)各点的性质和作用I 顶点:乃点穴之门,故又称绝命点。因它不易 动转,是权衡对方身体变动的准星。2上死点:因受顶点的牵连而活动范围很小,受 力后不易化解,故称死点。3. 灵活点:是人身旋转灵活、最难控制的一处。揉手时要由此点探出反应再击死点。4. 下死点:由于受钟锤下坠的影响,活动范围不 大,内劲向此点击发易于奏效。5下垂点,位于垂直线最下端,是钟
49、锤所在处。 此点在人的两胯之中,因它一动便影响全身,所 以通常把它作为稳固下盘之用。以上各点分布在一条垂直线上,相互间都 有连带关系。例如:上死点和下死点的中间是灵 活点,因此这两个点又都含有灵活性。一旦被击 时,都会受到灵活点的影响而变灵活。 当对方的 上死点转变灵活后,其顶点就会僵滞,此时应向 顶点击之。若下死点转变灵活后,灵活点就会僵 滞,此时须向灵活点击之。由于各点是在一条垂直线上,当某个点受击 时,必然牵扯到上下两个点,垂直线也会因而变 为弧形。此时要迅速脱离已经形成弧线的所在, 使之恢复垂直状,再向死点击之。当与对方接触 时,就应把对方来力的顶点听清楚。 要用手中的 圆球来接对方顶
50、力,并利用此球的旋转将内劲由 顶点渗入到对方体内,对方此时必感不适。只要 对方一变动,我手即微旋回收,把渗入对方体内 之内劲通过顶点吸回,对方的反应力必随之而 出,此时是拿是发便能皆从我愿。在与对方接实 之前就应听清对方来力的方向。若对方的来力对 我之中心并无影响,便不要妄动。否则,就会暴 露自己的中心。若一接手对方之劲就影响我中心时,要及时 转换接手的方法,将对方来力引离中心。但要注 意一定要使对方之力落空半,仍保留半作为发 劲时的借用之力,这样才能做到太极拳谱上所讲 的"化即是发"当与对方接触而未能听清对方的 问点和发点时,要速离再问。连问儿次,一次要 比一次跟得紧,迫
51、使对方因不适而暴露出滞点。 发"问送劲"时,要利用对方的滞点。如果对方变 化很快,就须用"断拍劲"、"点断劲"击之。八 字歌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宜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 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采冽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果得沾粘连 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推手单势训练法推手单势训练法王西安单势训练是练习技击实用功夫的必修课。常言道:“一路养气,二路爆发”。也就是说练一路拳时 通过长期的松柔演练,达到养中气、鼓荡于皮的目的,但有欠速缺刚之病,演练二路拳是为了弥补一路拳 的不足。单势训练可以有效地强化二路拳乃至整个 太极 拳训练中的刚猛之
52、劲,提高实战技巧。掤、捋、 挤、按、採、肘、靠、踢、打、摔、化、拿,皆需单势演练,为 太极 拳推手训练打下基础。单势训练开始之前,演练者要有一定的拳术基础,注意周身节节放松。演练者由初级阶段过渡到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必须经过单势训练这个刻苦训练长功夫的重要过程。常人皆知,练拳是在套路的特殊要求 条件下,劲达四梢,气布周身,过三关,通三田,达涌泉,继而做到身法活便,手脚灵敏,步法轻捷。交 手是实战功夫的一种表现,必须练好进、退、闪、战、发击,做到变化无穷,使彼捉摸不着我劲,手足无 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胜为妙。欲达到这样的微妙程度,不练习单势是不行的,即需把各个动作及周 身的各个击发关键部位抽岀
53、来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从中体会和掌握各势的妙用及要领,在交手时才不易 犯丢顶之病,达到不加思索,运用自如,才能在意念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岀功与力的自然反应。历代著名 拳师(无论是内外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独特技击之处,他们的独特技击之长都是从千锤百炼之中反 复实践总结岀来的经验。如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以及半步崩拳打天下。陈发科搭 手便知彼我,哈哈一笑胜负分晓。陈照奎惊闪、反弹运用圈极小,擒拿劲路无处不巧。陈照丕善用滚、拴、 搭、扫,交手时使敌如立顽石,使彼不自由自主地东摇西晃,一肘击之,彼离地数尺,或跌桌下,或跌旮 旯,次次有正无偏,不痛不痒,自感神妙。冯志强稳重捷桩,松活
54、弹抖,威力浩荡,随势飞扬,无处不强。以上古今名家,各有其长,这些独到之处都是血汗和苦练的结晶,也是重视单势训练的结果。古人云:“拳打万遍,神理自现”、“千遍万遍多多练,功到熟时巧自生”、“练啥有啥,不练没啥”。 这就明确指岀,平时勤奋,或肩、或靠、或肘、或手、或腿、或胯必须遵循规矩,通过反复实践、演练, 练到纯熟时才能顺其自然。否则,舍本逐末,积重难返,笨手笨脚,没有速度,不能完整一气,不能接手 应物,更谈不上击人。故练习单势对演练者是十分重要的。演练者可根据下面介绍的周身各个单势训练法,逐势认真刻苦演练,久之定能收到明显效果。脚的训练方法有左右循环、前踢脚、平踢脚、上踢脚、下踩脚、前蹬脚、侧
55、踹脚、上摆脚、后挂脚、下摆脚等。动作一:左脚轻微抵地,屈膝下蹲,含胸、收腹、顶劲领起,另一条腿松胯,屈膝上提,眼视前方。动作二:着重介绍前踢脚、平踢脚、上踢脚、下踩脚、前蹬脚、侧踹脚、上摆脚、后挂脚、下摆脚等。(一)前踢脚踢脚是用脚尖向正前方踢岀,但也包含着左右侧踢,宜低不宜高。前踢时另一条腿微屈膝下蹲,五趾 抓地,稳固好重心,这一条腿才能顺利地向前踢出。前踢时胸微含,小腹略内收,周身有蓄合之意,但前 踢时脚面还需绷展,注意适可而止。腿宜松不宜紧,劲力才能顺利地达到脚尖所需处。初练时宜慢不宜快,最后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迅猛无比,劲力完整一气,力点清晰。注意:这种用法主要用于脚尖和脚掌两侧(前踢
56、含有侧踢之意)。(二)平踢脚平踢脚的要领和前踢脚基本相同,只是踢出的脚高些,最好指向对方的阴部及小腹,可左右轮换前踢,在具体演练时要注重效果,两腿替换,一高一低。如右腿前踢,待落地时,左脚继而上踢,这样左右循环 练习方为合适。但应注意,平踢落地时有踢蹦之妙用(力点在脚面或脚尖)。(三)上踢脚上踢脚的位置较高,它的指向一般是下颏部位。上踢时周身必须保持平衡中正,脚在上起时轻灵,速 度要快。只有快、猛才能做到起脚利落,力点清晰。应注意,脚在上起时,上踢可与手合拍。这和套路中 的"二起脚"相同,只是不跳跃而已,左右替换,一上一下。(四)下踩脚所谓下踩脚,是用脚底向下直踩之意。下踩
57、脚的具体训练方法是:其一,两脚站立与肩同宽,如重心走下弧线移于左腿,此时左腿微屈,脚五趾轻轻抓地。然后右膝渐 而提起,在提膝时应注意含胸、收腹、塌腰,左腿才能稳固好独立步。继而右脚向下直踩,宽度和原来提 起时相同。下踩时右拳与左腕相合,置于胸前,脚五趾抓地,涌泉要空,劲宜速宜猛。但右脚在下踩时, 重心不能完全移于右腿,做“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其二,上步下踩脚,无论哪一条腿先前上,另一条腿紧跟前上,疾速下踩,要点同前,左右轮换皆同。(五)前蹬脚用脚掌向前直蹬,为前蹬脚。在单势练习时,左右循环上步,连续岀脚。至于高度,一般来讲是指对 方胸腹部位。蹬的远近,可根据本人自身条件而定。最好是以自己
58、的腿伸出能及对方,然后是以自己的腿 伸岀能及对方,然后自动弹收 25度比较适宜。着力点以脚后跟为主,脚掌为辅。切记前蹬时身体保持中 正,不可过于后仰,否则有失重之危。岀脚前要求做到含胸、束肋,小腹略内收,蹬脚后要舒胸、松腹, 蹬脚才能做到快、猛、脆。始而勉强,久而自然。应用时的远近尺度,只要功夫下到,便可掌握,在平时 练习之中,无须多虑。(六)侧踹脚侧踹脚的指向可归为二种:一种是内踹,另一种是外踹。内踹脚的方位是所岀的一脚内侧斜前上踹, 着力点以脚内侧为主,外侧为辅。外踹脚的方位是所岀的一脚向前外上侧踹,着力点以脚外侧为主,内侧 为辅。左右侧踹时腿的弯曲度为25度左右。至于身法,左侧踹时略后仰,并把身体后仰与踹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身体后仰与侧踹形成对拉之势,才能保持下盘稳固,达到曲中求直之目的。此所谓曲中有直, 直中有仰,一木独立稳千斤。方法是周身先蓄而后开。拳论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这就是比喻劲蓄得好,踹岀的脚才能疾速有力。(七)上摆脚在一脚欲上摆之前,两脚的位置是一前一后,欲摆腿在后,另一腿在前,要屈膝微下蹲,五趾抓地, 将周身肌肉松弛下来。内气下降,然后形成欲攻待发之势,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