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植物种植大纲_第1页
第三章植物种植大纲_第2页
第三章植物种植大纲_第3页
第三章植物种植大纲_第4页
第三章植物种植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植物与种植设计3.1植物概说3.1.1植物基本组成l 根:植物的根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所须土壤的深浅、面宽、土质都不同。如雪松,根浅易受伤,怕湿润,不宜移栽;枫香根很深,也不宜移栽,且不适合做行道树;所以在制订种植规划时,必须考虑所选择的植栽地点(盆栽、道路、公园、污染工厂)与其根部生长状况是否能配合。l 茎:直接影响整株植物的外观(矮小、高大),分枝多少,适合修剪与否,树姿的美观等,都是注意事项。l 叶:叶片形状、颜色、大小,是否具观赏价值,是否随季节变化,秋冬落叶否,夏季遮阳效果等,都应加以考虑。l 花:以花为观赏目的,注意开花季节,花期长短,植物年龄(花龄)等。花坛时还要注意花色。l

2、 果:果实显著与否、是否具观赏价值,可否食用,是否有毒,须加以注意。3.1.2 植物基本特性l 向地性l 向光性l 周期性l 生活型: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具有的形态特性n 挺空植物n 地表植物n 半地中植物n 地中植物n 一年生植物若依植物高度加以细分,可有踝高植物2.525CM,膝高植物45CM,腰高植物90CM,眼高植物160CM,隔墙效果植物240CM,高于240CM视线导向天空植物。可形成不同围合的空间感。还可依据植物的不同生长形式加以区分。如树枝的伸展方式,各种树干的形态等,对景观规划有指导意义。3.1.3 植物与人类关系3.2植物机能3.2.1建筑方面的机能利用营建户外空间时,植物的建

3、筑功能主要是其可成为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植物本身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实体:枝叶浓密的大树,各种爬藤植物形成的蓬架有若屋顶,平整的草皮有若地板,而绿篱就像隔墙一般,因此植物也有一般建筑元素的特性,具有构成空间的潜能。若能配合设计,选用恰当的植栽,则不但可以发挥其建筑元素的功能,而且由于其多方面的变化造成的趣味,更是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在空间设计中,植物将空间三平面以各种方式交互组合成各种不同空间,其与树干高度、种植疏密度有关。使用各种不同植栽的组合,可形成各式各样的空间效果,如踝高植物只有覆盖地表的感觉,膝高植物有引导的效果,腰高植物可作为交通控制之用,并有部分的包围感,胸高植物可以分隔空间,而高过

4、眼睛的植物则有被包围的私密空间感。浓密的自然林封闭感较强,但即使是冬天落叶林的枝桠也能充分地暗示出空间界线。其次,植物的枝叶密度也会影响空间的包围感,落叶林的封闭性随季节有周期变化,夏天浓密的树林造成一个个单独的内在空间;相反的,冬天的落叶林由于视线可穿透枝干,而使人有空旷辽远的感觉。因此植物的栽植,经过巧妙的安排和设计,可以强化空间的机能,或提升空间的趣味境界。3.2.2工程方面机能作用由于公害污染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壤侵蚀、地层下陷等等,虽然可由各行的工程专家及应用工程材料来解决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也可以用植栽的方法加以控制,这样不但能提高环境的优美程度,其效能也比工程方法持

5、久,且更为经济。如植物浓密的叶可以遮阳,叶面的绒毛与气孔可以帮助净化空气,而树冠及草皮可防雨水冲蚀,这些植物特性皆为植物在工程机能上的应用,藉以改善环境、增进环境品质。3.2.2.1土壤侵蚀控制所谓土壤侵蚀即指由于风力及水的冲刷作用以致肥沃的土层造成流失的现象。土壤受到侵蚀的严重程度也与基地裸露程度、气候、土壤本身性质、地势坡度、坡长以及地表植物覆盖的形式相关。3.2.2.1.1防制风蚀的植物特性植物的叶、枝、干及根均有不同程度的防风性能。(1)叶浓密或属针叶的植物:当风吹过植物可造成良好的防风屏障,如木麻黄。(2)枝条密集或分枝低矮的植物:可控制并减弱接近地表的风速,如草海桐。(3)枝干多或

6、粗糙的植物:可将风打散而减低风速,如夹竹桃。(4)根属须根固生于表土且量多的植物:可有效地固结土壤使其不被风力吹走,如一般草皮及地被植物。城市绿地系统的生产防护林选种注意,植物的特殊要求时注意。(西北面挡风,道路阻挡灰尘)2、防制雨蚀的植物特性植物的叶、枝、干、根及生长特性的不同其对雨蚀控制的效果亦有差异植物对雨蚀控制方式防制雨蚀的植物特性l 叶与枝叶构成的树冠象天蓬,可截留雨水而减低了雨蚀作用l 枝叶愈茂密者效果愈好l 土壤中密生的须根固结了土壤而减低了土壤的流失l 浅根性及须根系的植物效果最好l 土壤表层的枯枝落叶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及吸水率而减弱了雨蚀作用落叶

7、树在不落叶期其效果比针叶树好3.2.2.2噪音的控制3.2.2.3空气污染的控制1、光合作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吸收人体排出的废气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需要的氧。2、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放出大量的水气于空气中,一方面在叶面形成露珠凝结空气中的杂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周围环境的湿气而将由风带来的污染物静止下来。3、有害气体的吸收根据许多研究显示,植物的茎、枝及叶能吸收这种污染气体,因此在空气污染的防治上,可利用植栽来减少污染程度,而高大的树净化能力胜过小树,而叶面气孔大、孔数多的植物 吸收有害气体的效能也较高。4、污染空气的稀释当污染空气流过植物群并与植物群中含氧的新鲜空气混合时,其中含的烟雾与气

8、味同时也被植物吸收,而其他固体粒子如灰尘砂粒等,也被植物叶、枝、干上的细毛所吸附。3.2.3植物调节气候的机能 根据统计,人类感觉舒适的气候为温度2128度,相对湿度20%-80%,而为了维持这个气候情形,影响气候舒适度的四个因素-气温、湿度、气流及太阳辐射便十分重要,3.2.3.1影响气候舒适度的因素1、太阳辐射2、风(1)种植防风植物带:防风植物带与风的方向垂直时最能生效,气流碰见难以穿透的阻碍物-防风植物带而折返,因此风速减低。(2)植物能促进建筑物室内通风:暖和的地方,尤其是湿度高的地区,通风极为重要,通风良好能驱除热气与湿气,而令人感到舒适,利用植物的介入使风受到引导、转向而进入建筑

9、物中,达成通风的效果。3、水分4、温度(1)植物与太阳辐射、温度的关系高大的树可形成阴影,遮蔽太阳辐射,而使树荫下的温度降低,草地和墙壁上的蔓藤植物造成的阴影很有限,但却有阻隔太阳辐射和吸收太阳辐射的效果。(2)植物与湿度、温度的关系植物能阻挡太阳辐射,防止强风以减少水分蒸发到大气中,而且能保持住土壤中的水分,因此植物有调节大气中湿度的功能。(3)植物与风、温度的关系空气的流动不会降低温度,但却可以带走一些热气,增加身体的蒸发作用而得到凉爽的感觉,用植物来挡风,会使得背风面及向风面小部分区域风速减低。风速的减低使得空气层间产生热力交换,而提高了温度,不论白天晚上均较外界温暖。3.2.3.2利用

10、植物调节气候的设计3.2.4在美学观点上的机能3.2.4.1视觉上的因素植物在我们视觉上造成的美感可从植物本身而来,以植物本身为主体的美,如运用本身的色彩、质感、树形,形成优美的植栽,或由植物的辅助特性,以植物作隔离,引导或柔化建筑物,或利用植物的组合形成天际线的变化。3.2.4.2触觉美、嗅觉美、听觉美一般人在面对植物时,第一个感觉来自视觉,接着才是触觉、嗅觉、听觉等部分,因此这些部分属于植物较细致的部分,植物的触感如何,是光滑、粗糙或是有刺。其气味如何,花、果是否有香味,风吹时是否发出的声音,这些都是美学上的影响因素。3.2.4.3变化美植物因具有生命,且不断地生长,所以每个时间都呈不同的

11、状态,而利用四季不同的开花植物或随季节变化的变色植物栽植于环境中,不仅能常欣赏到各类的开花或变叶植物,而且能感受到季节的变化。3.2.4.3情趣及意境美在一般人的心中“竹”代表着“高风亮节”,莲花代表君子的出污泥而不染,枫树则令人想到秋等,这些都是我们将树人格化而达更深一层的意境,而不是仅植物外表所感知的,且常令人有情绪上的感受,此种情趣及意境的美,在中国式的庭园中出现极多。3.3植物种植设计设计基本方法3.3.1种植空间布局形式3.3.1.1规则式种植3.3.1.2自然式种植 英国风景园中的自然式种植园中的种植很简单,通常只用有限的几种树木组成疏林或林带,草坪和落叶乔木是园中的主体,有时也偶

12、尔采用雪松和橡树等常绿树。这种形式的种植仅靠起伏的地形、空阔的水面和溪流难以逃脱单调和乏味的局面。后人认为真正的自然植被应该层次丰富,若仅仅将植被划分为乔灌木和地被或仅英国风景园中只采用草坪和树木两层的种植郡不是真正的自然式种植。 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的自然式种植19世纪后期生态学的兴起为种植设计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人们从自然中发掘植物构成类型,将一些植物种类科学地组成一个群体。这与将植物作为装饰或雕塑手段为主的规则式种植方法有很大的差别。自然式种植注重植物本身的特性和特点,植物间或植物与环境间生态和视觉上关系的和谐,体现了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生态设计是一种取代有限制的、人工的、不经济的传统设计的新

13、途径,其目的就是要创造更自然的景观,提倡用种群多样、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自然式种植更多讲究诗情画意,讲究单株或几株传统花木的配置,重艺术视觉效果,不太考虑生态效益。3.3.1.3抽象图案式种植巴西著名设计师罗勃托·布勒·马尔克思早期所提出的抽象图案式种植方法。由于巴西气候炎热、植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马尔克思从中选出了许多种类作为设计素材组织到抽象的平面图案之中,形成了不同的种植风格。从他的作品中就可看出马尔克思深受克利和蒙德里安的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种植设计从绘画中寻找新的构思也反映出艺术和建筑对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3.3.2种植设

14、计设计基本方法3.3.2.1设计过程种植设计是园林设计的详细设计内容之一,当初步方案决定之后,便可作总体方案基础上与其他详细设计同时展开。种植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l 研究初步方案明确植物材料在空间组织、造景、改善基地条件等方面应起的作用,做出种植方案构思图。l 植物配置植物的选择应以基地所在地区的乡土植物种类为主,同时也应考虑已被证明能适应本地生长条件,长势良好的外来或引进的植物种类。另外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来源是否方便、规格和价格是否合适、养护管理是否容易等因素。l 种植设计在此阶段中应该用植物材料使种植方案中的构思具体化,这包括详细的种植配置平面、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种植间距等。详细设计中确定

15、植物应从植物的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在一起的效果符方面去考虑,以满足种植方案中的各种要求。常用比例®林地1:500®树木种植平面图1:1001:200®灌木、地被物 1:501:100®复杂的种植平面及详图1:50植物名录:编号、名称、数量、尺寸、栽植密度、备注等,花坛还要花期、花色等l 种植平面及有关说明在种植设计完成后就要着手准备绘制种植施工图和标注的说明。种植平面是种植施工的依据,其中应包括植物的平面位置或范围、详尽的尺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苗木的规格、详细的种植方法、种植坛或种植台的详图、管理和栽后保质期限等图纸与文

16、字内容。3.3.2.2种植设计方式规模较大的种植设计应以生态学为原则,以地带性植被为种植设计的理论模式。规模较小的,特别是立地条件较差的城市基地中的种植设计应以基地特定的条件为依据,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使三者相互结合。3.3.2.2.1孤植(优型树)®意义®单纯作为构图艺术上的孤植树,®作为园林中庇荫和构图艺术相结合的孤植树;®具备条件®能适应环境,与背景关系互相配合,最好能有对比关系;®体形要特别巨大,树冠轮廓要富于变化;®根、茎、叶、花、果均美;®易被修剪为特殊型。®配置位置®

17、;开阔的草地; 花坛中心;®轴线端点; 道路转弯处;®墙角处; 假山悬崖上,巨石旁边,蹬道口 ®树丛、树群、草坪过渡 河岸溪流转弯处;®适合树种®香樟、榕树、栾树、白皮松,银杏,红枫,雪松 、广玉兰、鸡爪槭、金合欢、鹅掌楸、柳树、金钱松等3.3.2.2.2对植®乔灌木以相互呼应栽植在构图轴线两侧的称对植;®对称种植®规则式构图,公园或建筑物进出口两旁®行道树属于对植的延续 ®非对称种植®自然式园林进出口两侧以及桥头,石级蹬道,建筑物门口两旁等对植也可以在一侧种一大树而另一侧种植同种的两

18、株小树。或者分别在左右两侧种植组合成分近似的两个树丛或树群。行道树以修饰、绿荫、生态为目的,沿道路两侧栽植的树木功用®提供绿荫®引导视线®修饰道路、增加城市景观美®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灾具备条件®生长势强®抗空气污染及噪音®非深根性植物®适应当地风土气候®耐移植®抗病虫害®果、花不污染环境,无毒、无刺®耐修剪®外型美观或能造成一定气氛的树型的树种南京地区常见及适合的行道树树种®悬铃木、香樟、广玉兰、女贞、合欢、栾树、鹅掌楸、雪松、银杏等3.3.

19、2.2.3丛植树丛的组成,通常有二株到九、十株乔木组成,如果加入灌木,总数最多可以到15株左右。树丛的组合主要考虑群体美,也要考虑到在统一构图中表现出单株的个体美,所以选择单株植物的条件与孤植树相似。树丛在功能和布置要求上与孤植树基本相似,但其观赏效果远比孤植树更为突出。作为纯观赏性或诱导树丛,可以用两种以上的乔木搭配栽植,或乔灌木混合配置,亦可同山石花卉相结合。庇荫用的树丛,通常采用树种相同、树冠开展的高大乔木为宜,一般不与灌木配合。树丛下面还可以放置自然山石,或安置座椅供游人休息之用。但是园路不能穿越树丛,避免破坏其整体性。栽植标高,要高出四周的草坪或道路,呈缓坡状利于排水,同时构图上也显

20、得突出,配置的基本形式如下:l 两株配合两株一丛,必一俯一仰,一倚一直,一向左一向右同一树种两株间的距离应该小于两树冠半径之和l 三株配合最好采用姿态大小有差异的同一种树栽植忌三株在同一直线上或成等边三角形采用两个不同树种,最好同为常绿,或同为落叶,或同为乔木,或同为灌木 l 四株配合四株配合仍然采取姿态、大、小不同的同树种为好,分为两组,成为3:1的组合,最大株和最小株都不能单独成为一组,其基本平面形式为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两种。l 五株树丛的组合可以是一个树种或两个树种,分成3:2或4:1两组,若为两个树种,其中一种为三株而另一种为两株,分在两个组内,三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与三株树丛的组

21、合相同,两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与两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但是两组之间距离不能太远,彼此之间也要有所呼应和均衡。l 六株以上的组合实系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个基本形式相互组合而已,故芥子园画传中有“以五株既熟,则千株万株可以类推,交搭巧妙,在此转关”之说。两种方式®以某一种树为主的配置方法®以各种品种的花木互相搭配的配置方法3.3.2.2.4树群 多数(20-30株)乔木或灌木混合栽植的称树群。树群主要是表现群体美,因此对单株要求并不严格。但是组成树群的每株树木,在群体外貌上都起一定作用,要能为观赏者看到,所以规模不可过大,一般长度不大于60米,长宽比不大于3:1,树种不宜过多,多

22、则容易引起混乱。树群在园林功能和布置要求上与树丛和孤植树类同,不同之处是树群属于多层结构,水平郁闭度大,林内潮湿,不便解决游人入内休息的问题,只有在靠近园路或庇荫广场的一侧,可种植具有开展树冠的大乔木,供游人庇荫休息之用。树群可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单纯树群,由一种树木组成,观赏效果相对稳定,树下可用耐荫宿根花卉作地被植物。混交树群:在外貌上应注意季节变化,树群内部的树木组合必须符合生态要求,从观赏角度来讲,高大的常绿乔木应居中央作为背景,花色艳丽的小乔木应在外缘,大灌木、小灌木更在外缘,避免互相遮掩。但其任何方向上的断面,都不能象金字塔一样依次排列下来,应该是林冠线有所起伏错落,水平轮

23、廓要有丰富的曲折变化,树木栽植的距离要有疏有密,外围配植的灌木,花卉都要成丛分布,交叉错综有断有续。栽植的标高要高于草坪、道路或广场,以利排水,树群中也不允许有园路穿过。3.3.2.2.5树林®具有森林景观的大面积绿地,常称树林 ,或称风景林 ;®功能: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生态效益®分布:森林公园、休疗养区、风景名胜区、规模大的城市公园等 ®分为疏林和密林 ®密林:郁闭度在0.71.0之间分为单纯密林和混交密林 ®疏林:0.30.6之间,常与草地结合,又称草地疏林®树种具较强观赏价值®常绿落叶合理搭配®林

24、下草地耐践踏,冬季不枯黄3.3.2.2.6植篱园林植物成行列式紧密种植,组成边界用的篱笆、树墙或栅栏常称植篱(绿篱)®表示境界或局部的划分,组织空间®遮蔽功能,并调节日照和通风®保护草皮和植栽®可作背景(雕塑、装饰小品、喷泉、花坛、花境 )®增进美观,强调造园构图美®建筑基础栽植 植篱根据修剪与否,有整形植篱与自然植篱两种。前者一般选用生长缓慢,分枝点低,结构紧密,不需要大量修剪或耐修剪的常绿灌木或乔木(例如黄杨类、海桐、侧柏类、桃叶珊瑚、女贞类等)修剪成简单的几何形体。后者可选用体积大,枝叶浓密,分枝点低的开花灌木为好(例如,木槿、

25、构骨、构桔、溲疏之类)、,一般不加修剪,任其自然成长。整形绿篱常用于规则式园林中,其高度和宽度要服从整个园林绿地的空间组织和功能要求,切忌到处围篱设防,把绿地分割得支离破碎,既妨碍游人活动,又影响园林景观。另外,忌在中国古典园林和名胜古迹中应用整茂绿篱,因为格调不一致,破坏园林景色。自然式植篱多用于自然式园林或庭园,主要用来分割空间,范围境界,防风避荫,隐蔽不良景观。栽植的种类可以是一种,也可以由数种组成,但必须协调一致,搭配自然,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按高度划分:l 矮篱:直线或几何曲线栽植,宽度15-40cm,高度10-50cml 中篱:直线或几何曲线栽植,最常用,单行宽度40-80cm

26、,高度50-120cml 高篱:宽度60-120cm,高度120-160cml 绿墙:宽度100-200cm,高度160cm以上按功能要求及观赏要求划分:常绿篱、落叶篱、花篱、彩叶篱、观果篱、刺篱、蔓篱、编篱等3.3.2.2.7花坛凡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花或观叶的园林植物,从而构成有鲜艳色彩或华丽图案的称为花坛。花坛富有装饰性,在园林构图中常作主景或配景,主要类型如下,2.3.2.2.7.1独立花坛,作为局部构图的主体,通常布置在建筑广场的中央,公园进口的广场上,林荫道交叉口,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的正前方。根据花坛内种植植物所表现的主题不同分为两种:l 花丛式花坛,是以观

27、赏花卉本身或群体的华丽色彩为主题,因此栽植的植物必须开花繁茂,花期一致,可以是同一种类,也可以是由几个不同种类组成简单的图案。图案在花丛花坛内只是处于次要地位,使用的植物材料多为一、二年生花卉。l 图案式花坛,用各种不同色彩的观叶,或叶、花兼美的植物,组成华丽图案为观赏主题,所以五色苋常成为花坛的理想材料,至于一些花期较长,花朵小而密集,植株高矮一致的观花植物也常被应用。3.3.2.2.7.2花坛群由两个以上的个体花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时称为花坛群,花坛群的构图中心可以是独立花坛,也可以是水池、喷泉,雕像,纪念碑等。花坛群内的铺装场地及道路,是允许游人活动的,大规模花坛群内部的铺装地

28、面,还可以放置坐椅、附设花架供游人休息。3.3.2.2.7.3花坛组群由几个花坛群组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时,称为花坛组群。花坛组群通常总是布置在城市的大型建筑广场上,或是大规模的规则式园林中,其构图中心常常是大型的喷泉、水池、雕像或纪念性构筑物为主。由于花坛组群规模巨大,除重点部分采用花丛式或图案花坛外,其它多采用花缘镶边的草坪花坛,或由常绿小灌木矮篱组成图案的草坪花坛。3.3.2.2.7.4带状花坛,凡宽度在一米以上,长短轴比超过1:4的长形花坛称带状花坛。带状花坛可作主景或配景,常设于道路的中央或道路两旁,以及作为建筑物的基部装饰或草坪的边饰物。一般采用花丛式花坛。3.3.2.2.

29、7.5花坛设计要点l 作为主景处理的花坛,外形是对称的,轮廓与广场外形相一致,但可以有细致的变化,使构图显得生动活泼一些。花坛纵横轴应与建筑物或广场的纵横轴相重合,或与构图的主要轴线相重合。但是在交通量很大的广场上,为了满足交通功能上需要,花坛外形常与广场不一致。如三角形的街道广场或正方形的街道广场常布置圆形的花坛。l 主景花坛可以是华丽的图案花坛或花丛花坛,但是当花坛直接作为雕像、喷泉、纪念性构筑物的基座装饰时,花坛只能处于从属地位,其花纹和色彩应恰如其分,避免喧宾夺主。l 作为配景处理的花坛,总是以花坛群的形式出现,通常配置在主景主轴两侧,如果主景是多轴对称的,作为配景的个体花坛,只能配置

30、在对称轴的两侧,其本身最好不对称,但必须以主轴为对称轴,与轴线另一侧个体花坛取得对称。l 花坛或花坛群的面积与广场面积比,一般在1/31/15,作为观赏用的草皮花坛面积可以稍大一些,华丽的花坛面积,可以比简洁花坛的面积小一些,在行人集散量很大或交通量很大的广场上,花坛面积可以更小一些。l 作为个体花坛,面积也不宜过大,大则鉴赏不清而且产生变形,所以一般图案式花坛直径或短轴810米为宜,花丛式花坛直径或短轴1520米,草皮花坛可以大一些。为了减少图案花坛纹样的变形和有利于排水,常将花坛作成中央隆起的球面,图案的线条也不能太细,五色苋通常为5公分,最细不少于2-3公分,矮黄杨作的花纹通常要10公分

31、以上,其它常绿灌木组成的花坛最细也在10公分以上。l 花坛主要是以平面观赏为主,所以植床不能太高,为了使主体突出,常把花卉植床做得高出地面7-10公分。植床周围用缘石围起,使花坛有一个明显的轮廓,同时也可以防止车辆驶人和泥土流失污染道路或广场。缘石高度通常10-15公分;一般不超过30公分,宽度不小于10公分,但也不大于30公分。缘石虽然对花坛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对花坛的功能来说只是从属地位,所以形式应朴素简洁,色彩应与广场铺装材料相互协调为宜。花坛设计图的制作l 花坛或花坛群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5001:1000,画出建筑物边界、道路、广场、草地、花坛的平面轮廓,阶地、沉床及地形变化多的要

32、作出纵横断面;l 花坛的轮替计划春、夏、秋三季l 花坛施工图平面:模纹花坛1:21:30,植物名称、数量立面剖面l 花坛的育苗计划3.3.2.2.8花台是古典园林中特有的花坛形式,常用砖石砌成规则的几何形体,内边自然地种植着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观赏植物,以供平视欣赏植物本身的姿态、线条、色彩和闻香等综合美,故植床高度可以提高到5080公分。布置花台的常用植物有牡丹、山茶、杜鹃、五针松、梅花、腊梅、红枫、南天竹等。3.3.2.2.9花境 花境是园林中从规则式到自然式构图的过渡形式,其平面轮廓与带状花坛相似,植床两边是乎行的直线或有轨迹可寻的平行曲线,并且最少在一边用常绿木本或草本矮生植物(如马蔺、麦冬、葱兰、瓜子黄杨等)镶边。花境内植物配置是自然式的,主要平视欣赏其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及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为主(专类花镜应用较少)。管理方便、应用广泛,如建筑或围墙墙基、道路沿线、挡土墙、植篱前等均可布置。花境有单面观赏(2-4米),和双面观赏(4-6米)两种。单面观赏植物配置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面向道路的斜面。双面观赏,中间植物最高向两边逐渐降低,但其立面应该有高低起伏错落的轮廓变化。花境植床一般也应稍稍高出地面,内以种植多年生宿根花卉和开花灌木为主,在有缘石的情况下处理与花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