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卫生状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_第1页
社会卫生状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_第2页
社会卫生状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_第3页
社会卫生状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_第4页
社会卫生状况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同济医学院同济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社会医学系社会医学系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一、涵义涵义 社会卫生状况是指社会卫生状况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人群健康状况,以,以及及影响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因素,主要是,主要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内容:内容: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 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行为、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状况人群健康状况二、研究意义二、研究意义 1. 是社会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卫生诊断卫生诊断 2. 卫生事业科学管

2、理的基础工作卫生事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 主要社会卫生问题主要社会卫生问题有效措施有效措施 3. 为制定卫生政策与计划提供依据为制定卫生政策与计划提供依据 基本情况、基本信息基本情况、基本信息政策、计划的依据政策、计划的依据 4.用于探索卫生状况变化与发展趋势用于探索卫生状况变化与发展趋势三、资料来源三、资料来源 1. 世界卫生状况资料世界卫生状况资料 世界卫生报告世界卫生报告、世界卫生统计年鉴世界卫生统计年鉴(who出版)出版) 世界儿童状况世界儿童状况(unicef出版出版) 人口年鉴人口年鉴(联合国出版)(联合国出版) 世界人口状况世界人口状况(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人口基金) 世界发展

3、状况世界发展状况(世界银行出版)(世界银行出版) 2. 中国卫生状况中国卫生状况 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卫生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人口年鉴中国人口年鉴 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环境年鉴 中国人口数据表中国人口数据表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国国家家卫卫生生服服务务研研究究 -1993 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分析报告 research on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analysis report of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survey in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ministry oh health people

4、s republic of china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 国国 家家 卫卫 生生 服服 务务 研研 究究 -1998 年年 第第 二二 次次 国国 家家 卫卫 生生 服服 务务 调调 查查 分分 析析 报报 告告 r esearch on n ational h ealth services -a n a nalysis r eport of the second n ational h ealth services survey in 1998 中中 华华 人人 民民 共共 和和 国国 卫卫 生生 部部 m inistry of h ealth p eoples r epublic of c

5、 hina 一一 九九 九九 九九 年年 七七 月月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指标:客观、有效、敏感、特异指标:客观、有效、敏感、特异一、卫生政策指标一、卫生政策指标 1. 政府政治承诺政府政治承诺 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的比例 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 (1)人均卫生经费)人均卫生经费 (2)医生数)医生数/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千人口 4. 社区参与程度社区参与程度 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卫卫生生资资源源状状况况 每每千千人

6、人口口 每每千千人人口口 人人均均医医疗疗卫卫生生 医医疗疗卫卫生生事事业业 卫卫生生占占中中央央 医医师师(人人) 医医院院病病床床(张张) 费费用用(美美元元) 占占 gdp% 财财政政支支出出% 1990-98 1993 1990-98 1990-98 1991-98 中中国国 1.3 2.4 33 4.8 2.1 日日本本 1.8 16.2 2379 7.1 1.6 泰泰国国 0.4 2.0 112 6.2 9.2 印印度度 0.4 0.8 18 5.2 1.7 英英国国 1.6 4.5 1480 6.8 15.0 法法国国 2.9 8.7 2287 9.6 21.7 俄俄罗罗斯斯 4

7、.6 12.1 130 5.7 2.0 波波兰兰 2.3 5.4 242 5.9 10.0 罗罗马马尼尼亚亚 1.8 7.6 65 4.2 6.8 美美国国 2.6 4.0 4080 13.9 20.5 巴巴西西 1.3 3.1 359 7.3 6.3 澳澳大大利利亚亚 2.5 8.5 1842 8.4 14.8 埃埃及及 2.1 2.0 48 3.8 3.3 尼尼日日利利亚亚 0.2 1.7 9 0.7 1.0 注:世界银行估计数;卫生总费用占 gdp%; 系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 年世界发展指标 。 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

8、指标(一)经济指标(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3.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 4.劳动人口就业率劳动人口就业率(二)社会指标(二)社会指标 1.人口统计指标人口统计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指数(抚养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指数(抚养比)岁劳动年龄人口岁以上人口数岁人口数人口负担系数641565140岁劳动年龄人口岁人口数少儿负担系数6415140岁劳动年龄人口岁以上人口数老年负担系数641565 2. 文化教育指标文化教育指标 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学龄儿

9、童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学龄儿童入学率。入学率。 3. 人均住房面积人均住房面积 4. 食物供应食物供应人类发展指数(hdi):寿命指标 教育水平指标 收入水平指标三、卫生保健指标:三、卫生保健指标: 1. phc普及面指标普及面指标 2. 安全饮水普及率安全饮水普及率 3. 妇幼保健指标: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妇幼保健指标:免疫接种覆盖率、新法 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接生率、孕妇产前检查率 4.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 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天数 5. 医疗卫生保健质量医疗卫生保健质量 误诊率、漏诊率、事故率、差错发生率误诊率、漏诊率、事故率、差错发生率四

10、、卫生资源指标:四、卫生资源指标: 医师、医士、护士医师、医士、护士/千人、病床数千人、病床数/千人、千人、各机构具有各机构具有2000元以上的设备件数。元以上的设备件数。 五、卫生行为指标:五、卫生行为指标: 吸烟、酗酒、每万人口吸毒人数、每吸烟、酗酒、每万人口吸毒人数、每万人口患性病人数。万人口患性病人数。 第三节第三节 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一、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一、个体健康与人群健康(一)个体健康(一)个体健康(二)群体健康(二)群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群应该是身体发育平均水平良好,一个健康的人群应该是身体发育平均水平良好,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比较低,严重危害人群健急性传

11、染病发病率比较低,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比较低,粗死亡率比较康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比较低,粗死亡率比较低,婴儿死亡率比较低,平均期望寿命延长。低,婴儿死亡率比较低,平均期望寿命延长。 研究人群健康状况是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研究人群健康状况是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二、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二、个体健康状况评价指标 个体健康通常是指一个人身心发育正常,没有病个体健康通常是指一个人身心发育正常,没有病 痛,具有充分的劳动能力,而且长寿。痛,具有充分的劳动能力,而且长寿。(一)生理学指标1生长发育指标生长发育指标 (体格指标)(体格指标) 生长指体格的增长、发育是指功能的成熟生长指体格的增长、发育是

12、指功能的成熟 (1)身高)身高 (2)体重)体重2行为发展指标行为发展指标 行为发展是健康的重要标志。行为发展是健康的重要标志。 人的行为发展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也有一定人的行为发展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也有一定的年龄规律。到一定年龄时,就应学会相应的行为和的年龄规律。到一定年龄时,就应学会相应的行为和动作,过晚或特别提前一般都应视为异常或不健康的动作,过晚或特别提前一般都应视为异常或不健康的表现。表现。(二)心理学指标1人格人格 人格又称之为个性,包括性格、气质人格又称之为个性,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是个体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区和能力等,是个体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

13、。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 2智力智力 智力是反映个体心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智力是反映个体心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评价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 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3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在主观上所感受到的体验。对象所持态度在主观上所感受到的体验。(三)社会学指标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

14、社会生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活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关系,或相互之间也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关系,或相互之间在心理上的距离。在心理上的距离。 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 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帮助。情感、物质和生活上帮助。 社会支持的评价:社会支持的评价: 对客观的社会支持的评价对客观的社会支持的评价 对于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或体验程度的评价对于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或体验程度的评价3行为模式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是指个人为了满足各种行为模式是指个人为了满足各种生理、社会需求

15、和达到特定的目的等所表现的生理、社会需求和达到特定的目的等所表现的特定行为模式。特定行为模式。 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般是指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一般是指人们的物质、文化消费方式。文化消费方式。 二、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二、人群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一)人口统计指标(一)人口统计指标 出生率(粗出生率);死亡率(粗死亡出生率(粗出生率);死亡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率);年龄别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敏感、综合指标婴儿死亡率;敏感、综合指标 平均期望寿命(平均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可):可以直接比较,是常用综合性指标,综合了以直接比较,是常用综合性指标,综合了各年龄

16、组的死亡率对寿命的影响。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对寿命的影响。 妇妇幼幼卫卫生生状状况况 出生时低 婴儿 孕产妇 一岁儿童完成全程免疫百分比 体重婴儿 死亡率 死亡率 1995-1998 比重() () (110 万) 卡介苗 百白破 脊灰 麻苗 1990-97 1998 1990-98 () () () () 中国 9 33 56 96 97 97 96 日本 7 4 8 91 100 98 94 泰国 6 30 44 98 94 94 91 印度 33 69 410 79 73 73 66 英国 7 6 7 99 95 96 95 法国 5 5 10 83 96 97 97 俄罗斯 6 21 50

17、 95 97 99 98 波兰 . 10 8 94 95 95 91 罗马尼亚 7 21 41 100 97 97 97 美国 7 7 8 . 94 84 89 巴西 8 36 160 99 94 96 96 澳大利亚 6 5 . . 86 86 86 埃及 10 51 170 97 96 96 98 尼日利亚 16 112 . 21 21 22 26 注:中国婴儿死亡率系 1990 年人口普查数;孕产妇死亡率系儿童基金会调整数。 资料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0 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 。 1991-2000 年年监监测测地地区区城城市市、农农村村 5 岁岁以以下下儿儿童童死死亡亡率率() 全

18、全国国 城城市市 农农村村 新新生生儿儿 婴婴儿儿 5 岁岁以以下下儿儿 新新生生儿儿 婴婴儿儿 5 岁岁以以下下儿儿 新新生生儿儿 婴婴儿儿 5 岁岁以以下下儿儿 死死亡亡率率 死死亡亡率率 童童死死亡亡率率 死死亡亡率率 死死亡亡率率 童童死死亡亡率率 死死亡亡率率 死死亡亡率率 童童死死亡亡率率 1991 33.1 50.2 61.0 12.5 17.3 20.9 37.9 58.0 71.1 1992 32.5 46.7 57.4 13.9 18.4 20.7 36.8 53.2 65.6 1993 31.2 43.6 53.1 12.9 15.9 18.3 35.4 50.0 61.

19、1 1994 28.5 39.9 49.6 12.2 15.5 18.0 32.3 45.6 56.9 1995 27.3 36.4 44.5 10.6 14.2 16.4 31.1 41.6 51.1 1997 33.1 42.3 13.1 15.5 37.7 48.5 1998 22.3 33.2 42.0 10.0 13.5 16.2 25.1 37.7 47.9 1999 22.2 33.3 41.4 9.5 11.9 14.3 25.1 38.2 47.7 2000 22.8 32.2 39.7 9.5 11.8 13.8 25.8 37.0 45.7 1989-2000 年监测地区

20、城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年监测地区城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1/10 万)万) 全国全国 城市城市 农村农村 1989 94.7 49.9 114.9 1990 88.9 45.9 112.5 1991 80.0 46.3 100.0 1992 76.5 42.7 97.9 1993 67.3 38.5 85.1 1994 64.8 44.1 77.5 1995 61.9 39.2 76.0 1997 63.6 38.3 80.4 1998 56.2 28.6 74.1 1999 58.7 26.2 79.7 2000 53.0 29.3 69.6 补充资料:解放前孕产妇死亡率为 150/万 (二

21、)疾病统计指标:(二)疾病统计指标: 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残疾率等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残疾率等 (三)身体发育统计指标:(三)身体发育统计指标: 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 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 年龄别性别低体重百分比年龄别性别低体重百分比 我我国国城城乡乡居居民民医医疗疗卫卫生生服服务务利利用用指指标标与与七七个个国国家家的的比比较较 1998年年 1993年年 70年年代代 合合计计 城城市市 农农村村 合合计计 城城市市 农农村村 七七个个国国家家 两两周周患患病病率率() 14.98 18.72 13.71 14.01 17.52 12.82

22、18.50 年年慢慢性性病病患患病病率率() 15.75 27.33 11.84 16.98 28.58 13.07 9.30 两两周周就就诊诊率率(%) 16.39 16.19 16.46 16.95 19.88 15.97 22.40 年年住住院院率率(%) 3.54 4.83 3.10 3.56 5.05 3.06 11.00 资料来源:1993、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 。 三、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新指标:三、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新指标: 1. 减寿人年数减寿人年数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

23、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一年),在目标生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存年龄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2.无残疾期望寿命,(无残疾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 free of disability, lefd)(以残疾为观察终点)(以残疾为观察终点) lefd是质量较高的生命过程,能更好地反映一是质量较高的生命过程,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水平。的综合水平。 3. 健康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 (active life expectancy, ale)(

24、活动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 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 4. 调整病残生存年调整病残生存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病残调整生命年)(病残调整生命年) 系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系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daly 是生命数量和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是生命数量和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指标,该指标可较好地评价指标,该指标可较好地评价疾病负担疾病负担,也可评,也可评价卫生规划及其实施效果。不

25、同地区、国家具价卫生规划及其实施效果。不同地区、国家具可比性。可比性。 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一、卫生政策状况一、卫生政策状况 1979年第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届世界卫生大会 “2000年人人健康年人人健康”决议决议 1981年第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 2000年人人健康全球战略年人人健康全球战略 2000年人人健康战略进度检查指标年人人健康战略进度检查指标 1998年年11月月27-28日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木图联日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木图联合召开合召开“面向面向21世纪的世纪的phc”纪念大会纪念大会提出今后提出今后20年初步的年初步的phc

26、战略和具体的行动概要战略和具体的行动概要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总目标: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总目标: 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量; 在国家间和国家内部促进卫生公平;在国家间和国家内部促进卫生公平; 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使全体人民获得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务。 卫生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不断完善,为改卫生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不断完善,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善人民的健康状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卫生问题主要卫生问题 调节医疗服务供给又调节需求的政策目标调节医疗服务供给又调节需求的政策目标 降低卫生服务的需

27、要和需求水平,提高卫生资降低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水平,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源的利用效率, 投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改革医疗制度,投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改革医疗制度,推动卫生服务的多样化,实施有管理的竞争等推动卫生服务的多样化,实施有管理的竞争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卫生政策的法制化,卫生决策的科学化,并加卫生政策的法制化,卫生决策的科学化,并加强了对决策的成本效益、效果的分析和评价。强了对决策的成本效益、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二、社会经济状况二、社会经济状况 过去过去50年年 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出口增长了倍多,出口增长了10

28、倍多。倍多。 在这在这50年中,人类贫困状况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年中,人类贫困状况有了大幅度的改善。 扩大了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扩大了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面面 各国政府不断致力于推广和普及教育,各国人口的受各国政府不断致力于推广和普及教育,各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国家间收入差距拉大国家间收入差距拉大,各国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加剧各国收入分配不平等进一步加剧 三、人口状况三、人口状况 1800年年 10亿亿 1930年年 20亿亿 1960年年 30亿亿 1974年年 40亿亿 1987年年 50亿亿 1999年年 60

29、亿亿 2025年年 80亿亿 目前全球每秒净增约目前全球每秒净增约3人,人,每天净增每天净增22.2万人,每年万人,每年净增净增8100万人。万人。 人口过快的增长导致就人口过快的增长导致就业、教育、营养、医疗业、教育、营养、医疗卫生服务等得不到满足卫生服务等得不到满足的人群增加。的人群增加。 人口老龄化是卫生需求人口老龄化是卫生需求增加及卫生费用增涨的增加及卫生费用增涨的重要原因。重要原因。四、卫生服务四、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研究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量、利用卫生服务研究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量、利用率和卫生资源等方面的内容。率和卫生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医

30、疗保险覆盖面广,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医疗保险覆盖面广,保障程度高,而且公共筹资占卫生费用的比重较高,保障程度高,而且公共筹资占卫生费用的比重较高,同时又注重积极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势,使私有部同时又注重积极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势,使私有部门在卫生服务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述因素门在卫生服务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这些国家的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有了的综合作用使得这些国家的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有了显著的增加。显著的增加。 发展中国家大多实行国家资助和自费医疗相结合的医发展中国家大多实行国家资助和自费医疗相结合的医疗保健制度。由于国家的财力不足以及公共筹资占卫疗保

31、健制度。由于国家的财力不足以及公共筹资占卫生费用的比重较低,使得卫生服务的水平较低,同时生费用的比重较低,使得卫生服务的水平较低,同时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也较低。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也较低。 卫生服务公平现象卫生服务公平现象: 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既是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既是不公平现象的表现,又是造成卫生服务利用不公平的原因。又是造成卫生服务利用不公平的原因。 1993年,年,全世界每千人口医生数全世界每千人口医生数1.21名;名; 每千人口护士数每千人口护士数2.32名。名。 发达国家为每千人口有发达国家为每千人口有2.87名医生,有名医生,有7.65名名护士护士 发展

32、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为0.85名医生,名医生,0.96名护士。名护士。 最不发达国家每千人口中有最不发达国家每千人口中有0.14名医生,名医生,0.22名护士名护士 在最贫困的国家里,在最贫困的国家里,1990年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不足年人均医疗卫生费用不足2美元美元,其中一半以上开支来自私人,主要以,其中一半以上开支来自私人,主要以自费自费的形的形式支出。式支出。 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卫生费用为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卫生费用为20350美元美元,占,占gnp的的2%7%。 除美国以外的一些市场经济国家人均卫生费用为除美国以外的一些市场经济国家人均卫生费用为4002500美元美元,占,占gnp的的6%10

33、%。 在在1990年,全世界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约为年,全世界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约为1700亿美亿美元,高收入国家的支出就占了其中的元,高收入国家的支出就占了其中的90%,人均支出,人均支出为为1500美元美元。 美国就消费了全球卫生总费用的美国就消费了全球卫生总费用的41%,人均卫生费用,人均卫生费用2800美元美元,卫生总费用占,卫生总费用占gnp的的12.7%。五、卫生行为五、卫生行为 ()吸烟()吸烟(二)酗酒(二)酗酒(三)药物滥用(三)药物滥用(四)性病与艾滋病(四)性病与艾滋病六、人群健康状况六、人群健康状况1.健康状况普遍改善,幅度大健康状况普遍改善,幅度大 我国期望寿命我国期望寿命

34、 (解放前(解放前 1997年)年) 35岁岁70岁(男岁(男68.2岁,女岁,女71.7岁)岁)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200 38部部分分市市、县县婴婴儿儿死死亡亡率率 婴儿死亡率 () 统 计 范 围 解放前 200 左右 其中:市 120 左右 1954 年 138.5 据 14 个省五万余人的调查 1958 年 80.8 北京等19 个省、市的大部分市、县 其中:市 50.8 北京、河北等 17 个省、市的大部分市 县 89.1 河北等 18 个省、市的大部分县 1973-75 年 47.0 全国肿瘤死亡回顾调查 1981 年 34.7 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 1985 年市 14.0

35、北京等36 个市全市或部分市区 县 25.1 上海、江苏等15 个省、市的72 个县全县或部分乡 1990 年 32.9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 注:1990年以后的婴儿死亡率数据见1991-2000年监测地区城市、农村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全全国国人人口口平平均均期期望望寿寿命命(岁岁) 地地 区区 合合 计计 男男 女女 解解放放前前 35.0 . . 1957 11 个个省省、市市的的 70 个个市市、1 个个县县和和 126 个个乡乡镇镇 57.0 . . 1973-75 全全国国人人口口三三年年肿肿瘤瘤死死亡亡回回顾顾调调查查 . 63.6 66.3 1981 1982 年年第第三三次次

36、全全国国人人口口普普查查 67.9 66.4 69.3 1990 1990 年年第第四四次次全全国国人人口口普普查查 68.6 66.9 70.5 1997 1997 年年全全国国人人口口抽抽样样调调查查 70.8 68.7 73.0 注:本表数字均按平均期望寿命计算公式推算。 1999 年年人人口口状状况况 总总人人口口数数 出出生生率率 死死亡亡率率 自自然然增增长长率率 平平均均期期望望 1991-99 年年人人口口 (百百万万) () () () 寿寿命命(岁岁) 年年均均增增长长率率(%) 中国 1259.1 16 7 8 71 1.1 日本 126.5 10 8 2 81 0.3

37、泰国 61.8 17 7 10 69 1.2 印度 977.5 26 9 17 63 1.8 英国 58.7 12 11 1 77 0.3 法国 59.1 13 9 4 79 0.5 俄罗斯 145.6 9 14 -5 66 -0.1 罗马尼亚 22.5 10 12 -2 70 -0.4 美国 273.1 15 9 6 77 1.0 巴西 165.4 20 7 13 67 1.4 澳大利亚 19.0 13 7 6 79 1.2 埃及 67.2 26 7 19 67 1.9 尼日利亚 109.0 40 16 24 48 2.8 资料来源: 2001 年中国统计年鉴 。 2.健康状况差距大健康状况

38、差距大 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性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平性3.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改变: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改变: 我国人群健康状况三种类型:我国人群健康状况三种类型: 发达型、发展型、欠发达型发达型、发展型、欠发达型 总体来说趋向发达型总体来说趋向发达型4.新旧健康问题有待解决新旧健康问题有待解决 2001年部分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顺 合计 男 女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 占死亡总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 占死亡总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 占死亡总 位 (110万) 人数的 (110万) 人数的 (110万) 人数的 1 恶性肿瘤 135.59 24.93 恶性肿瘤 163.77 27

39、.64 恶性肿瘤 106.27 21.55 2 脑血管病 111.01 20.41 脑血管病 118.33 19.97 脑血管病 103.39 20.97 3 心脏病 95.77 17.61 心脏病 97.5 16.46 心脏病 93.98 19.06 4 呼吸系病 72.64 13.36 呼吸系病 76.42 12.90 呼吸系病 68.70 13.93 5 损伤和中毒 31.92 5.87 损伤和中毒 39.31 6.63 损伤和中毒 24.24 4.92 6 内分泌.营养.代 17.18 3.16 消化系病 20.47 3.45 内分泌.营养.代 20.50 4.16 谢及免疫疾病 内分

40、泌.营养.代 13.52 2.36 谢及免疫疾病 7 消化系病 17.06 3.14 谢及免疫疾病 消化系病 14.76 2.74 8 泌尿.生殖系病 8.55 1.57 泌尿.生殖系病 8.9 1.50 泌尿.生殖系病 8.18 1.66 9 精神病 5.37 0.99 神经病 5.94 1.00 精神病 5.60 1.13 10 神经病 5.20 0.96 精神病 5.15 0.87 神经病 4.43 0.90 十十种种死死因因合合计计 92.00 十十种种死死因因合合计计 92.78 十十种种死死因因合合计计 91.02 统计范围:包括北京等 36个市全市或部分市区资料。 2001年部分

41、县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顺 合计 男 女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 占死亡总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 占死亡总 死亡原因 死亡专率 占死亡总 位 (110万) 人数的 (110万) 人数的 (110万) 人数的 1 呼吸系病 133.42 22.46 恶性肿瘤 134.21 20.61 呼吸系病 132.59 24.85 2 脑血管病 112.60 18.95 呼吸系病 130.85 20.09 脑血管病 100.50 18.84 3 恶性肿瘤 105.36 17.73 脑血管病 124.00 19.04 心脏病 78.95 14.80 4 心脏病 77.72 13.08 损伤和中毒 77.30 11.87 恶性肿瘤 78.31 14.68 5 损伤和中毒 63.69 10.72 心脏病 76.56 11.75 损伤和中毒 49.24 9.23 6 消化系病 24.14 4.06 消化系病 29.04 4.46 消化系病 18.93 3.55 7 泌尿.生殖系病 9.09 1.53 泌尿.生殖系病 10.23 1.57 泌尿.生殖系病 7.89 1.48 8 *新生儿病 791.21 1.26 肺结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