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对策_第1页
试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对策_第2页
试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对策_第3页
试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对策_第4页
试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对策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客观上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是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通过多方面详细的调查研究,揭示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客观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具体对策:加大政府教育投资力度,并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依靠政策法规保证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做好城乡基础教育

2、平衡发展的规划,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合理化分布,以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平衡;应对策略 On How to Solve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Basic Education and Solutions(Department of Education,Chaohu College; Chaohu,Anhui province; Post code:238000)Abstract: Education equity is the vital parts in

3、 social equity and have became one of the social values in ancient society, is the content and its guarante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differs in area, rural and urban, schools. Thus the differences cause the unbalanc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How to narrow down the disparity between prim

4、ary education in rural and urba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social concerns recently. The research of education equity varies from the area, personality, rural and urban, stratification, gender preference and so on. In the light of this actuality, this pa

5、per supports some suggestions in promoting the balanc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for rural and urban through several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government should put more investment on education, especially on the rural area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 improving the

6、 competency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advancing the proper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schools and education resources. Only in these ways can all-round education in rural and urban be anticipated.Keywords:Primary Education; Education Resources; Balanced Education; Solutions教育是百年大计,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平衡

7、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和具体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注重保障教育公平,实现城乡统筹”。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并且这种差距至今还没有缩小的迹象。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使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都能共同地成长,这也是城乡统筹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和最终目标。本文在分析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原因基础上,提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对策,以期对完善我国目前城乡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有所借鉴意义。一、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

8、现状(一)对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内涵分析教育公平的概念由来已久,实现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之一。回顾西方历史,我们看到,柏拉图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出了教育公平的呐喊,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提出将公民的教育权利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而到了18世纪末,亚里士多德的提倡终于得到了实施,教育公平的思想首次被体现到法律中,公民平等接受教育有了法律上的保障。反观我国,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已经开始提倡“有教无类”,并在其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如颜回、子路、子贡等,都是来自于平民阶层的典型代表。隋朝,体现教育及应试选拔公正的科举制度得以建立,这是第一次国家予以公平保证的全国性考

9、试。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的传教士开始把这种先进的考试制度介绍到欧洲。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中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1但是,在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区域、民族、城乡、性别等方面存在着普遍的不公平现象,而在这些不公平现象中,城乡基础教育问题最为突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途径,失去了人才的支持,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而基础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阶段,因为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失衡,导致了乡村在起点上就已经输了,何谈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

10、展概括起来有三个内涵:第一,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对象范围比较大,我们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每个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划,不能搞一刀切。第二,发展的主要内容总体上的合理性,要加大对师资力量差、教育水平低的地区的重点扶持和资金支持,以缩小不断扩大的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第三,发展的状态在时间上具有动态发展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不平衡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必将会有所改善,从而形成新的不平衡问题。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内,制定不同的政策,以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平衡发展的前提,只有加强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才能为今后整个教育发展的均

11、衡提供有利的条件。如今,“我国的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60以上,文盲、半文盲主要集中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对于消除文盲、半文盲,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综上所述,探索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对整体提高城乡教育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平衡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对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发挥导向作用,有助于整体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二)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存在的问题1.城乡基础教育资金分配不平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不同的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基础教育也受到其经济结构

12、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2001年,我国普通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城乡差异显著,城镇小学平均是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小学是农村小学的1.86倍。我国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城镇平均是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初中平均是农村初中的1.93倍。”2即使对一个省区的内部进行观察,同样会存在城乡之间巨大的差距的现象。有资料显示:“1999年,河南省会郑州市小学生的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整个河南省农村平均额的5.9倍,甚至相当于滑县农村的14.7倍”。2.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现阶段,农村教师的缺编现

13、象很严重,甚至在有些地方,农村教师的入编都不需要面试,只要笔试通过就入编。但是,即使如此,应考者还是很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的教师入编,不仅要笔试,还要加试面试。但即使这样,城市教师入编考试还是报名者众多,即使明知城市的编制很少。同时,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十分严重。很多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达标,有些农村学校甚至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多媒体教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的中小学,都有一栋栋明亮的教学楼,塑胶跑道,多媒体教室应有尽有。再者,农村教师的学历也多不达标,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 3.城乡

14、基础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平衡。长期以来,城乡基础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乡村的基础教育一直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投入,老师招不到,学生入学率又低,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教育水平一直落后于城市学校。反观城市的基础教育,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个好的发展,很多学生家长一边无奈叹息着,一边缴纳高额的“择校费”。这就像现今的买房现象,你觉得贵不买,总会有人买。今天不买,明天就涨价。众所周知,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是决定每个家庭接受教育层次的基础。我们不能因为收入的群体差异,而导致人们接受教育水平的不平等。一个制度健全的社会,必将对每一个成员公平

15、地开放其社会资源与教育资源。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这种教育思想。二、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不平衡现象产生的原因(一)相关职能部门未履行应尽职责在协调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方面,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这是个不可分割的教育系统。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传统、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教育的各个主体单位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责模糊,沟通不畅等种种问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教育主管部门的不切实际的发展规划,未照顾到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导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这些,本可避免。但因为相关职责部门的错误,带来了一

16、些不必要的问题。 3 (二)城乡教育经费配置不平衡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经费差距非常明显。比如,教育资金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很不平衡、合理。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其中用于城市的占77,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不到40;相反的是,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3的教育经费。”4很明显,农村基础教育没有得到合理、应有的教育投入,如何谈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平衡发展?因为如果资金没有到位,师资的引入和培养,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等各种基本问题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经费配置的不平衡,从根源来说,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因为教育经费的投入,大部分还是依赖于当地政府。(三

17、)乡村学校师资存在严重不足首先,乡村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据湖北省孝感市教育局的调查,“该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缺编2,075人,其中小学1,045人,初中225人,高中700余人,且大多是农村中小学。”5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都流向城市,不愿回乡村就业。据近年一些高校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情况看,估计有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学生未到教育第一线报到。其次,乡村师资专业结构失衡。一些旨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学科教师尤为缺乏,比如,英语、计算机、音乐和体育老师就非常贫乏。甚至在有的学校,一个音乐、体育老师带10多个班级。这样,教师怎么能有足够的精力去教学?又根据前教育部周济部长的一

18、次讲话,全国范围内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说:“目前全国仍有31万名教师未达国家规定合格学历,有近50万名代课人员。”6最后,乡村地区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这些,从现实上来说,无可厚非,毕竟,“人往高处走”。但是,乡村教师的流失,使得乡村地区的骨干教师的严重缺乏,相应的,乡村的教学质量怎么能提高?(四)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偏低首先,学生辍学严重。比如,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失学学生,尤其是初中阶段失学的学生。很多地区的情况是,初一入校时,还有3个班,但是,到初三结业时,却只有1个班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辍学现象有多严重。再次,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毕业生质量偏低。这些,一部分

19、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还保留着落后的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殊不知,新一轮的课改已在全国成燎原之势。另一部分的原因是,学生的放任自流,破罐子破摔。有些明知道考不上好的高中的学生自己不想学,也开始带着班级的其他同学堕落,导致整个班级学风日下。再一部分原因是,有些学校的教育内容,已与现阶段的人才要求严重脱轨。三、解决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对策(一)明确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正确理念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具有普遍性。从各个国家的教育发展过程来看,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说,只有我们国家才有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即使在经济如此发达的美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问题

20、。因此,没必要看到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悲观失望。问题的存在,就说明了有解决的可能。再者,从国内来说,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也不是只有中部、西部才有的问题,发达的东部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如此大的一个国家,要统筹如此大的一个国家的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问题。所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理性看待,要带着希望去看待。退一步说,又有什么制度是没有问题存在的呢?再次,不可否认的是,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具有客观性。也就是说,城乡基础教育已经发展不平衡了,你承认与否,它都存在在那;不是说,你不承认,它就消失了。这就好比,你明明很穷,却装的很富有。但是,再好的伪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因为,你的

21、贫穷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你的遮掩而消失。最后,城乡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具有解决的可能性。问题的存在,必然就会有解决的方法,只不过还没找到而已。这就像数学上,至今还有未解决的难题,数学家们并不会因为难题的不好解决,退而不前。相反,数学家们为此呕心沥血,有的人可能一辈子就为了解决一个数学难题而奋斗。同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时间!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已经有些地方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这是个可喜的信号。(二)解决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对策1.使政府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发展教育是其文化职能中的最重要的职责,若政府不发挥

22、其应有的作用,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教育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政府的职能上来看,尽力办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努力实现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这本应属于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性财政支出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增加的幅度,与总体经济的增长幅度极度不相符,尚且低于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发达国家了。因此,应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性财政支出制度,加大对教育不发达地区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配置教育资源中的统筹性作用。如在城市土地出让金中,将一定比例作为农村教育的支出。 2.加强职责部门的职能,做好城乡基础教

23、育平衡发展的规划在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加强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宣传,使大家了解到,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民族的崛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基础教育,是支撑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的影响,教育是百年大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如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唯有发展教育,发展平衡的城乡基础教育。因此,职能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做好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规划,把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3.废除重点学校制度,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支持 如果说,在高中阶段设立重点学校,

24、可以有利于学生选择更好的学校,选择更好的老师,以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我们有什么原因设立重点中小学呢?相反的是,在中小学设立重点学校制度,弊端倒是不少。在重点学校的师生,压力都很大,因为你在重点学校,就应该教好学好。而在非重点学校,师生都有一种悲观心理,感觉自己永远也比不上重点学校。所以,应该废除重点学校制度。再次,对于薄弱学校,还应该从师资上予以支持。高校可以建立志愿服务系统,对于志愿到农村服务的毕业生,对其毕业后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比如,在农村地区服务3年的学生,考验,考公务员都可以考虑酌情加分。这样,毕业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学校的师资问题也解决了,何乐而不为?再者,只有毕业生志愿服务农

25、村还不够,还应选调一些优秀的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同时,开放城市学校的资源,支持农村学校的老师到城市学校进修,以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不但避免了教师长期待在一个学校而形成教育倦怠,而且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具体实施我们可以参照日本这方面的经验。 4.解决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 长期以来,相对松散的人口登记与学籍管理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面临着受教育难的问题,所以说,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改革这种松散的制度。流出地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派出所应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建立农民工子女登记制度,让流动儿童有据可查。其次,实行有效的流动儿童教育经费筹措机制。近几年,许多城市

26、的公办学校都已开始陆续接受流动儿童入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儿童就学难的问题。虽然流动儿童进入这些学校要交相应的借读费,但这有限的借读费对于高额的教育成本来说还远远不够,以致很多学校常常入不敷出,苦不堪言,也就疲于接受了。所以,应该建立有效的流动儿童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不说完全解决,至少要缓解目前的窘境。5.依靠政策法规保证农村教育质量城乡教育平衡问题是客观存在且有扩大之势,而各地首先关注的,不是教育的长足发展与进步,而是如何发展当地的经济,如何招商引资,如何上马更多的项目。因此,若要有关政策能够切实推行,必须确保有法律予以保障。但是,法律的制定,要从农村的教育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地的独特性。同

27、时,应制定基础教育设施的标准,避免部分学校的过度扩张。同时,对于违规行为,也要制定相应法规,严惩不贷。6.借鉴外国有效经验-两种计划在研究如何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方面,借鉴外国有效的经验是重要途径。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放在我们今天,同样也值得我们思考。关于外国经验的借鉴,笔者认为,英国在实现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措施中实行的两种计划,很适合我国的现状。(1)教育行动区计划。这个计划是英国政府于1998年实施的,它通过吸纳校外力量,以公立私营、学校和社区共建等方式支持薄弱学校。该计划实施至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诸如转换政府职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供

28、充足经费支持等改善薄弱学校建设的有效经验。(2)教育优先区计划。教育优先区,是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极为贫乏和不利、须优先予以改善以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理想实现的地区。8简单地说就是:重点扶植教育薄弱地区,就是把决定木桶容量的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问题给解决了。由于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非常强,所以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睐,即便是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也争相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公平问题。我国虽然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与英国、美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但我们面临的教育不公平发展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引入这一问题解决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实现教育公平。 7.正确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系”所谓的一个关系是指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因为城乡基础教育的平衡发展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是相辅成,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能否理解和把握好这一关系,不仅关系到城乡基础教育平衡发展的现实工作,而且涉及能否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因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至关重要。(1)立足当前,吸收继承,巩固、提高现有成果。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并不完善,研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