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七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_第1页
二〇一七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_第2页
二〇一七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_第3页
二〇一七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_第4页
二〇一七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一七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今年小麦秋种工作总的思路是:以绿色增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为目标,以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示范推广为抓手,以控制播量规范化播种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切实提高播种质量,打好秋种基础。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优化品种布局,发挥良种增产潜力 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选好品种非常重要。各县区在进行品种布局时,要选择通过国家或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且适宜种植区域包括菏泽市的小麦良种;要结合区域土壤类型、地力水平、生产条件、小麦品质属性等因素,优化品种布局。今年推荐品种布局为:水浇条件较好地块,重点种植品种:济麦22、鲁原502、菏麦18、菏麦19、渮麦2

2、0、山农28号、山农29号、良星99、鑫麦296、峰川9号、泰山28、山农30等。水浇条件较差的旱地,主要种植品种:青麦6号、烟农19、烟农21、菏麦17、济麦262、山农25等。优质专用小麦重点选用品种:济麦229、济南17、洲元9369、济麦20、藁优9415、泰山27、烟农19号、济麦23等。要注意品种轮换,以减轻相关病害的发生。 二、推广新型肥料,科学培肥地力 土壤地力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为培肥地力,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一)示范推广新型肥料高效利用技术 搞好优质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高效缓控释肥、生物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高效利用技术示范,展示节本、增产效果。在高产创建平台建设示

3、范区要加大新型肥料的推广力度,减少和替代传统化学肥料,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同时,要广辟肥源,增施农家肥,提高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4000kg,中低产田亩施25003000kg。 (二)切实提高玉米秸秆还田质量 玉米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但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秸秆还田质量差的问题,导致部分麦田冬前出现缺苗断垄、越冬前后点片死苗,影响小麦产量。因此,今年秋种要严把秸秆还田质量关,要根据玉米种植规格、收获时间、机械动力、收获要求等条件,分别选择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收穗或收粒机械。玉米收获后要再选用甩刀式、直刀式、铡切式等秸秆粉碎性能高的秸秆还田机械。一般要

4、打两遍,秸秆长度最好在5厘米左右,确保作业质量。(三)科学施用化肥 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项目,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化肥基施比例,优化氮磷钾配比。根据生产经验,结合我市目前的地力水平,小麦全生育期化肥亩施用总量大致为:高产攻关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8%及以上的条件下,亩施纯氮(N)1618kg、磷(P2O5)810kg、钾(K2O)58kg,硫酸锌1.5kg左右。高产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6%及以上的条件下,亩施纯氮1416kg、磷68kg,钾46kg,硫酸锌1kg左右。中、低产田要科学施用磷钾肥,合理施用微肥,一般亩施用纯氮1214 kg,磷610 kg,钾45kg。在施肥方法

5、上,高产攻关田、高产田应将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锌肥,氮肥的30%50%,钾肥的50%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追施余下的50%70%氮肥和50%钾肥。中产田、旱肥地可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氮肥的5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再结合浇水,根据苗情追施余下50%的氮肥。旱地要加大底肥比重,所施肥料结合深耕全做基肥施入土壤,肥料运筹突出早、深的特点,促进根系下扎,增加吸收范围,培育壮苗。 三、深耕深松与旋耕相结合,提高整地质量 近几年,以旋代耕现象在全市比较普遍,导致土壤耕作层较浅,严重影响了小麦增产潜力的发挥。因此,今年要继续大力推广深耕深松整地技术。 (一)因地制宜确

6、定深耕、深松或旋耕 大犁深耕或深松,可疏松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大犁深耕,可以掩埋有机肥料和秸秆,清除地表秸秆残茬和杂草,促进秸秆尽早腐烂,有利于消灭寄生在地表或残茬上的病虫;深松作业可以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松土深度可达30厘米以上,但不能翻埋肥料、秸秆、杂草,地表秸秆裸露较多,对播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各县区要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选用深耕和深松作业。 对秸秆还田量较大的高产地块,尤其是高产创建示范区,一般要尽量扩大机械深耕面积,耕深要达到25厘米左右,中产田23厘米左右,对于耕作层较浅的地块,耕

7、深要逐年增加。深耕作业前要对玉米根茬进行破碎作业,耕后用旋耕机进行整平并进行压实作业。为减少犁沟,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选用翻转式深耕犁,以提高耕作质量。对于连续三年以上免耕播种的地块,可以采用机械深松作业。根据土壤条件和作业时间,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面深松,作业深度要打破犁底层,一般要求2540厘米。为避免深松后土壤水分快速散失,深松后要用旋耕机及时整理表层,或者用镇压器多次镇压沉实土壤,然后适时进行小麦播种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乡镇,要大力示范推广集深松、旋耕、施肥、镇压于一体的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或者集深松、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于一体的深松整地播种一体机,以便减少耕作次数,节本增效。

8、深耕或深松不必年年进行,可深耕(松)1年,旋耕23年。旋耕机可选择耕幅1.8米以上、中间传动单梁旋耕机,配套60马力以上拖拉机。为提高动力传动效率和作业质量,旋耕机可选用框架式、高变速箱旋耕机。对于水浇条件较差、或者播种时墒情较差的地块,建议采用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搞好耕翻或旋耕后的耙耢镇压耕翻后耙耢、镇压可使土壤细碎,消灭坷垃,上松下实,底墒充足。因此,各类耕翻地块都要及时耙耢。尤其是秸秆还田和旋耕地块,由于耕层土壤悬松,容易造成小麦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影响小麦分蘖喷发,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所以必须耕翻后尽快耙耢、镇压23遍,以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

9、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健壮。 (三)因地制宜作畦 实行小麦畦田化栽培,有利于浇水和节省用水。因此,各类麦田,尤其是有水浇条件的麦田,一定要在整地或播种时打埂筑畦。畦的大小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重点要考虑到下茬玉米种植要求。视水浇条件,畦宽1.653米,畦长80米左右,畦埂35厘米左右。在确定小麦播种行距时,也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的作业规格要求和下茬作物直播或套种的需求。对于花生、蔬菜、西瓜主产区,秋种时要留足留好套种行,大力推广麦油、麦菜、麦瓜等套种技术,努力扩大有麦面积;对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要推广麦收后

10、玉米夏直播技术,尽量不要预留玉米套种行。 四、足墒适期适量播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小麦苗全、苗匀、苗壮,群体合理发展和、实现小麦丰产的基础。确保播种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种子处理 一是要做好发芽试验。种子要提前做好发芽试验,以准确计算播种量。二是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药剂处理种子是最简便易行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种传病虫害最为有效,并且是预防和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以及秋苗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麦蚜、麦蜘蛛发生危害的主要措施,还可兼治农田害鼠,应大力推广。没有采取统一供种的地块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科学选用包衣剂和拌种药剂。杀菌剂可选用6%戊唑醇或2.5%咯菌

11、腈或20%粉锈宁分别按种子量的0.05%、0.2%包衣或拌种,杀虫剂可选用60%吡虫啉按种子量的0.2%、0.15%包衣或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可再加4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用种子量的0.2%包衣或拌种。由于拌种对小麦出苗有影响,播种时应适当加大播量。 (二)足墒播种 小麦出苗要求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达不到要求的地块一定要造墒播种。抢时播种地块,也可以播后浇蒙头水。在适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对于玉米秸秆还田量过大地块,在一般墒情条件下,最好在还田后灌水造墒,也可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墒

12、情适宜时搂划破土,辅助出苗。这样,有利于小麦苗全、苗齐、苗壮。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前茬收获后,及时进行耕翻,并随耕随耙,保住地下墒,确保小麦正常出苗。 (三)适期播种 温度是决定小麦播种期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小麦从播种至越冬开始,有0以上积温550650为宜。一般情况下,我市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月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7日10月12日。今年部分玉米及其他秋作物腾茬时间略早,各县区一定要尽早备好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机械,适期机收、还田、整地,确保小麦在适期内播种,力争在最佳播期内播种。对于不能在适期内播种的地块,要注意适当加大播量,做到播期播量相结合。 (四)适量播种 小麦的

13、适宜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定。在目前玉米晚收、小麦适期晚播的条件下,要以推广半精播技术为主,但要注意播量不能过大。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218 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由于土壤干旱缺墒、秋作物收获延迟等原因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的麦田,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基本苗1万2万,10月25日前播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25万左右,10月25日后播种的小麦每亩基本苗35万左右,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基本苗40万左右。晚播麦田要适当浅播,适当缩小行距,充分利用冬前积温,减少种子养分消耗,达到早出苗、多发根、早生长、快分蘖。 (五) 精细播种 采用小麦宽

14、幅播种技术能显著提高小麦播种质量,易实现精细播种。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技术,改传统小行距(1520厘米)密集条播为等行距(2226厘米)宽幅播种,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厘米)种子分散式粒播,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因此,今年要继续大力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根据宽幅精播机械作业规格要求进行规范化播种。播种时播种机不能行走太快,以每小时5公里为宜,以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六)播后镇压 从近几年的生产经验看,小麦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苗期抗

15、旱能力、小麦越冬前后抗冻能力、提高出苗和越冬苗情质量的有效措施。播种时没有镇压或镇压质量不好的麦田,播种后一定要镇压,通常用镇压器镇压12遍,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抗寒能力。 五、及时查苗补种,搞好苗期管理 (一)及时查苗补种 小麦要高产,苗全苗匀是关键。因此,小麦出苗后,要及时到地里检查出苗情况,对于有缺苗断垄地块,要尽早进行补种。补种方法:选择与该地块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后,开沟均匀撒种,墒情差的要结合浇水补种。 (二)药剂防治病虫害 灰飞虱密度大带毒率高的局部区域,要注意防治灰飞虱,预防小麦丛矮病和条纹叶枯病。在小麦出苗前可亩用10%吡虫啉1015g喷雾防治,同时注意田边、沟边喷药防治。未来得及拌种或包衣而地下害虫重的麦田可用40%毒死蜱或40%辛硫磷每亩4050ml喷麦茎基部。土蝗和蟋蟀发生严重的可用40%辛硫磷1000倍药液喷雾防治,确保麦苗安全生长。 (三)适时开展化学除草 近年来,麦田杂草发生较重,群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局部区域的禾本科杂草和抗性双子叶杂草,难以防除。秋季小麦3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