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化学考题精选复习2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化学考题精选复习2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化学考题精选复习2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化学考题精选复习2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2015初中化学考题精选复习2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向地面发回数量堪称史无前例的图像和数据,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请完成1416题。(1) “凤凰”号探测器发回的最新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填标号)。a           b    

2、      c         d(2)火星上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和镁资源。科学家设想,镁可作为未来火星上的燃料,因为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60;                      。(3)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条件,下表所列作物较适宜在火星北极种植的有                   &#

4、160;                        。作物名称芦笋草莓萝卜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5.57.85.56.5585.66 答案 (1) b;(2)Mg+CO2=MgO+C(3)芦笋2、为验证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和水蒸气,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药品

5、均足量且每步反应完全、夹持仪器省略) 装置现象甲增重乙无明显现象丙粉末由      变红丁试液由紫变红,气球变大                                    

6、60;   仪器a的名称  (21)  。丙中粉末由  (22)  变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3)  ,其中氧化铜作  (24)  剂。根据上述现象,分析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可能含有二氧化碳 。写出可能含有二氧化碳的理由            (25)&

7、#160;                 。在不改变装置的前提下,只需将装置  (26)  中药品换成  (27)   ,即可判断二氧化碳是否存在。 答案 (21)锥形瓶 (22)黑(23)CuO+COCu+CO2 (24)氧化(25)甲中氧化钙吸收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如含有CO2会与氢氧化钙反应,导致乙中无明显现象(26)甲 (27)CuSO4

8、3、探究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木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CO、CO2、H2和H2O。【查阅资料】a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b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实验过程】设计实验装置如下:(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假设每个装置里的药品足量,反应充分)。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9、60;  ,由此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CO2和H2O气体; 通过观察装置D、E中的现象后 ,为了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装置C中的试剂是    (13)     。为了证明CO气体的存在,装置F中试剂是 (14)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答案 (11)CuSO4+5H2OCuSO45H2O (12) CO2+Ca(OH)2CaCO3+H2O(13) 浓硫酸  (14)澄清石灰水4、小明为了验证CO的化学性质,他

10、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装置A                                         

11、0;                  ,装置D                               

12、                             ,  (2)装置B的作用是                  

13、                          ;  (3)装置有一个明显不足,请指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14、;   。 答案 (1) A装置CO2+ C 加热2CO       D 装置C+ 2CuO  高温 2Cu + CO2(2)除去CO2   (3)在E的末端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或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5、科学家把工业上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X十4H2O,(1)请写出X的化学式 

15、60;          ,  判断依据是            。(2)为了减缓大气CO2含量的增加,下列建议中,目前可行的是         (填序号) 严格遵守国际相关“低碳”公约      &

16、#160;   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物能源 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少开私家车 答案 6、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17、0;       (2)木炭粉与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                                      (3)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18、                                  (4)碳酸在常温下发生分解反应             

19、60;                      答案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    C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猛烈爆炸    D“釜底抽薪”可理解为通过清除可燃物来达到灭火目

20、的 答案 D8、为了制取CO2并验证它的性质,张林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体现碳具有性(2)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最有可能是(填序号)A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3)尾气的处理方法可以是(4)为了证明A中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CaCl2,张林同学向溶液中滴加少许Na2CO3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你推测是(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的干扰 答案 分析:(1)根据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2)根据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来分析,可

21、能是在C处二氧化碳已经被完全吸收;(3)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4)加入碳酸钠溶液不会产生沉淀可能是盐酸有剩余解答:解:(1)在该装置中,碳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故填:还原;(2)中不变色,说明在C处二氧化碳已经被完全吸收,稀硫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石灰水虽然反应,但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可能将二氧化碳完全吸收;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C;(3)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要进行的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起来;故填:点燃(其他合理答案亦可);(4)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A中稀盐酸有剩余故填:盐酸(或HCl)9、某学习小组在做氢气还原氧化

22、铜的实验时,在试管内加入氧化铜固体10克,通入氢气一会儿后再给氧化铜加热,反应完全后撤去酒精灯并停止通入氢气,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发现部分红色团体又变回黑色称得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8.4克(1)“在空气中将试管冷却”会导致,使“部分红色固体又变回黑色”(2)按此实验操作及获得的数据,可知试管剩余固体中有氧化铜克 答案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铜在较高温度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固体质量减少量即为氧元素的质量,根据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可以求出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从而求出剩余的氧化铜的质量解:(1)铜在较高温度时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3、故填:铜被氧化;(2)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固体质量减少量为:10g8.4g=1.6g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质量为:1.6g÷=8g故剩余的氧化铜的质量为10g8g=2g故填:210、如图,实验室中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此CO2气体中常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若要除去这两种气体杂质,可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甲、乙两个洗气瓶,通过导管的正确顺序是(     )  A、          B、  C、     &

24、#160;    D、  答案 D11、实验室有一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气体通过以下装置实验现象如下:B处由紫色变成红色;C处有白色沉淀生成;D处有白色沉淀生成;F处由黑色变成红色;G处由白色变成蓝色;H处无现象(1)无色气体肯定含(2)由长颈漏斗加入的酸是,锥形瓶中装入的固体是少量和的混合物(3)E装置是为了排除对验证的影响(4)E装置中浓硫酸(选填“能”或“不能”)换成浓氢氧化钠(5)如果B装置中的试纸不变色,则可省去、装置(填装置代号) 答案 分析:根据现象逐一分析: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溶

25、液显酸性,有酸性气体存在;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化氢存在;D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二氧化碳的存在;F处的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存在,可能是氢气,一可能是一氧化碳;G处白色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有水的生成解:(1)分析装置A中的气体一定有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盐酸和碳酸盐、活泼金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氢气;一定不含一氧化碳,因为H处的石灰水无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因此还原性气体就没有一氧化碳;(2)C处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化氢的存在,氯化氢来自盐酸的挥发性,因此有长颈漏斗加入的酸是盐酸;D处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是盐酸与碳酸盐(如碳

26、酸钙)反应产生的;F处的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存在,G处白色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有水的生成,进一步说明有氢气的存在,氢气可以是盐酸与活泼金属(如锌)反应产生的;(3)E装置的浓硫酸把还原性气体干燥后,就能证明硫酸铜变色是来源于氢气,而不是还原性气体带来的水,故是排除对氢气的干扰;(4)E中的浓硫酸起到干燥氢气的作用,以免产生对使硫酸铜变成蓝色的水的来源产生干扰,即硫酸铜变色是氢气反应产生的水,而不是带来的水;另外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干燥的作用;(5)如果B装置中的试纸不变色,说明没有酸性气体的存在,即没有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所以可以省略C和D装置故答案为:(1)H2、CO2、HCl(2

27、)稀盐酸,Zn  和  CaCO3(3)H2(4)不能(5)C、D12、小丽利用底部有一个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配制成一个制取CO2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小丽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生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3)小科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

28、管中,滴入溶液(填一种盐),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答案 分析:(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分析即可;(2)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生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被吸收了,针对以上现象,有两种可能: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认为二氧化碳与溶于水;(3)因为变瘪后的塑料瓶内有碳酸钠生成,所以若加入酸性溶液会有气泡生成解:(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故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或用手指堵住导管

29、),将试管通底部分浸入水中,再用手握试管,观察通底处是否有气泡冒出观察到试管底部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生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3)CO2与NaOH的反应有碳酸钠生成,所以若加入氯化钙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故答案为:(1)试管底部有气泡冒出;(2)二氧化碳溶于水;(3)氯化钙1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 分析:通过分析实

30、验原理,根据实验常用仪器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作答解: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中,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产生的氧化从长颈漏斗逸出故不正确;B、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来引流,故不正确;C、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中,应先加大理石且要先将试管横放再把大理石慢慢滑落到试管里故不正确D、该实验可观察到烛火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灭火性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正确故选D14、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加热   停止加热   通入氢气   停止通入氢气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BCD 答案 分析:实验室用氢

31、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却再停氢”,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为: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氢气不纯实验时引起爆炸;通入氢气,排净试管内原有空气;加热氧化铜;观察到由黑变红时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停止反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停止通氢故正确顺序为:故选:C15、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

32、C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答案 分析:可以根据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其气态或液态之间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超临界二氧化碳就是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C、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种的新状态,在常温下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氯代烷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故D正确;故选A16、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A

33、伸入燃烧的木条B测定气体的密度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D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答案 分析: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解:A、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燃烧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故正确,B、三种气体密度不同,测三瓶气体的密度可以区别三种气体,但不是最简单方法;故错误,C、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无法区别三种气体,故错误,D、倒入紫色石蕊试液,使溶液变红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为空气或氧气无法区别三种气

34、体,故错误,故选A17、 “节能减排”已经引起当今社会普遍关注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1)计算1000g 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2)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1000g 物质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1000g 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CH4m5.6×104KJC3.67×103g3.2×104KJ 答案 分析:先正确写出甲烷燃烧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找出甲烷与二氧化碳之间的质量关系,由甲烷的质量就可以求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再由表格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

35、较可以得出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解:(1)设1000g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则:CH4 +2O2CO2+2H2O16            441000g          mm=2750g答:1000g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为2750g(2)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多但排放的二氧化碳少18、(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的是(填序号)节约用水、用电 

36、;废物分类回收、利用 坚持每天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2)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日常生活中做灭火剂,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 的性质工业上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纯碱(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能生成氧气,请写出实验室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答案 分析:(1)每天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低碳绿色生活”无关;(2)二氧化碳的密

37、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4)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措施能够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解:(1)节约用水、用电,废物分类回收、利用,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等措施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故填:(2)日常生活中做灭火剂,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3)实验室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4)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措施能够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故填:19

38、、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也由此可推出灭火的方法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答案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磷的性质分析B、氨水具有挥发性,因为氨气分子的不停的运动;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C、丙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但不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D、一氧化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解:A、该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未燃

39、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上红磷未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且白磷着火点较低;该实验既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并由此推出灭火的方法;故A合理;B、该实验观察到A烧杯内酚酞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同时也表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B合理;C、该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会变瘪,可判断二氧化碳溶于水,因为没有指示剂的存在,所以不能说明生成碳酸;故C不合理;D、该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合理故选C20、下列有关环境污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温室气体”主要指CO2、CH4等能导致地球升温的气体B“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粉尘对环境

40、的污染C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D“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 答案 分析: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CH4、O3 等气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绿色化学”是指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解:A、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CH4、O3 等气体,所以A说法正确;B、“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所以B说法不正确;C、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所以C说法正确

41、;D、“绿色化学”是指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所以D说法正确故选B21、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1)写出木炭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2、160;         ,失去氧原子的物质是           ,发生了           反应。氧化剂还原剂都属于         物(反应物或生成物)。(2) 判断木炭与CuO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43、                                。(3)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44、        (写出1条即可)。(4)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                                   

45、60;          。(5)澄清石灰水中含有的氢氧化钙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澄清石灰水也参与了化学反应,在反应中逐渐变成了             (填溶液、乳浊液或悬浊液)。 答案 (1)(4分)C+2CuO2

46、Cu+CO2   CuO    还原    反应物(2)(1分)黑色固体中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1分)操作简单(或现象明显、节约药品、反应条件容易达到、反应速率快等)(4)(1分)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爆裂(5)(2分)碱   悬浊液2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某同学发现X、Y、Z三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循环转化关系,“”表示能转化。(1)若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Y俗称熟石灰则X的化学式为  &#

47、160;         ,请写出YZ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2)若X是碳单质,Y、Z是含有碳元素的氧化物,X、Y、Z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8、  ;ZX可通过以下反应实现:2Mg + CO22MgO +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氧化物是             。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49、0;                             。 答案 (1)(2分)CaO   CO2+Ca(OH)2CaCO3+H2O(2)(4分)28  置换反应   CO2  剧烈燃烧,有白色粉末和黑色

50、斑点产生23、 实验室常用草酸(化学式为H2C2O4)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CO+CO2+H2O。下图是制备干燥的CO,再用CO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从安全角度讲,实验开始时应先加热    (9)   (填A或C)处。写出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D处的现象   (11)   。为了

51、能正确检验反应后的产物,某同学认为在装置 (12) 和 (12) 之间还应增加个洗气瓶(右图),该同学在洗气瓶中加入的溶液是   (13)   。从环保的角度讲,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4)          。 答案 (9)A(10)CuOCOCuCO2(11)石灰水变浑浊(12)A和B(13)氢氧化钠(NaOH)或足量石灰水

52、(14)尾气没有处理24、研究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1)在汽车“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N2+2CO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gL1CO初始浓度/gL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2800.0360.162822800.0360.1621243500.0360.162124(1)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   (填写实验编号);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  

53、;  (填写实验编号)(2)在300、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同已知在某温度下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见下表:燃料质量/g产物产生的热量/KJ氢气2水蒸气241.8甲烷16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890.3乙醇46二氧化

54、碳气体和水蒸气1367分析表中数据,燃烧单位质量的上述燃料产生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 (1)和,和(2)2CO2+6H2CH3CH2OH+3H2O;(3)H2、CH4、CH3CH2OH25、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1)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猜测:试管A中,除C、CuO外,还可能有物质_ _(写化学式,下同)参与反应。除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_ _也可以还原氧化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措

55、施?_ _。(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_ _。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O2   CO_COCuOCuCO2_  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气等保护气体)氧气(或空气、氮气、一氧化碳)_将澄清石灰水换成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或将试管换成大烧杯、广口瓶、增加澄清石灰水的量)_26、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 _。(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 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

56、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_ _。(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_。(4)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当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H2O。则甲醇的化学式是_ _。 答案 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   北极冰川融化(合理即可)CO2H2O=H2CO3_  _CH4O27、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涌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7、(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填字母序号)。A碳酸钙  B乙醇 (C2H5OH) C一氧化碳(2)如图“碳海绵”是目前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 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C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D属于复合材料(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 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 _。 答案 B   D CO2   骑自行

58、车上学、少坐汽车等(合理即可)2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B 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C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等D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 B29、草酸(C2H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仅分解成三种氧化物某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

59、根据草酸中含有氢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二:小明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已知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氧化铜,则 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60、#160;   ,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处理方法一:            ,处理方法二.:            (4)写出草酸在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61、60;            答案 30、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碳元素。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甲是单质;乙、丙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乙的相对质量比丙的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1)分别写出甲转化为乙、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答案 31、 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实验室制取”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62、0;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用Na2CO3与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         

63、0;                              。    (2)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64、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应选图         (填序号)发生装置。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快,不易控制(合理即可)   (2)锥形瓶  32、A、B、C、D、E各代表木炭、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铜中的一种,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如右图),其中A是能使澄清石灰水

65、变浑浊的气体,C具有助燃性。 则:(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A_;E_。(2)我能写出其中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  _。 答案 (1)A: CO2   E : CuO(2); ;33、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  _     _           

66、;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3)根据右图回答:从CO2的性质角度分析,下面蜡烛首先熄灭的原因是          从灭火原理的角度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4)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火灾主要原因之一是可燃性建筑材料中未添加阻燃剂Mg(OH)2是一种常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