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_第1页
第一、二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_第2页
第一、二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_第3页
第一、二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_第4页
第一、二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刘红玲2011年1月13日email: 影响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与文化经济与技术水平环境因素青少年的特点发展的规律对象因素教育方针教育体制特点教育观内部因素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一时代的变迁四十年来几个对教育有重大影响的背景问题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 “ “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和应用”。路甬祥:创新与未来 p.3;科学出版社,199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我们对公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我们对公民的基本素养重新进行思考,什么是未来社的基本素养重新进行思考,什么是未来社会

2、合格的公民?会合格的公民? 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健全的人格与道德修养健全的人格与道德修养 对传统的、民族的、世界的文化有大体的了解对传统的、民族的、世界的文化有大体的了解 某一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某一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欲望和能力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欲望和能力 团队精神和合作、沟通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沟通的能力 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 人生规划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由于过度开发所引起的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由于过度开发所引起的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对人类赖以生存

3、的自然环境及生态问题,引起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关注,逐步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系统的关注,逐步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仅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仅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还包含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相处,还包含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人的生存生活到国家政治制度,都有一个可持续人的生存生活到国家政治制度,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发展的问题。 “价值观价值观” 需要对科学和科技发展的价值有恰当的定位,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对科学活动进行导向。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如过度开发引起献,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如过度开发引起的资源枯竭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的资源枯竭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科技发展本身带来科技发展本身带来的道德和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如伦理问题,如高科技高科技武器、武器、克隆人的问题。克隆人的问题。 科学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思维定势,如科学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思维定势,如对思辨性思维的排斥问题对思辨性思维的排斥问题,科学的绝对论问题,科学的绝对论问题。 科学的发展并没有导致对科学和科学观的否定,而是促使人们进一步以更为科学、更为辩证的立场去认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的思想体系。哪种以否定科学为前提,以虚无主义

5、为终结的观念,尽管现在在中国甚嚣一时,就像是躁动在浪尖上的泡沫,终归会被历史所唾弃。 “科学主义”对人的思维和社会的发展都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是对科学的无知而导致的违反科学规律的思想和行为,是各种以“反对科学主义”为幌子而实际上是反科学的观念在泛滥,因此,目前更重要的并不是反对“科学主义”,而是要宏扬科学。 “ 信息爆炸信息爆炸” “信息爆炸信息爆炸”指的是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知指的是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的现象。识信息迅猛增长的现象。 由于由于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跟上知识发展的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必须终身学习。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

6、终身伐,必须终身学习。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懂得:学习的本领,让学生懂得: 如何通过多种不同渠道找到并获取信息,如何通过多种不同渠道找到并获取信息, 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如何理解信息的含义, 将新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网络结合起来,将新信息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网络结合起来, 判断信息的价值,判断信息的价值, 将有价值的新信息应用到实践中去。将有价值的新信息应用到实践中去。需要重视科学对人的影响 今天所谓知识信息今天所谓知识信息“ “ 爆炸爆炸”,主要是与科学技术有,主要是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知识信息快速膨胀。这就产生了另一问题:科关的知识信息快速膨胀。这就产生了另一问题:科技的迅速

7、发展对技的迅速发展对“人人”产生什么影响?在新形势下产生什么影响?在新形势下如何体现如何体现“人人”本身的价值?体现人性、人格等等本身的价值?体现人性、人格等等反映反映“人人”本身的内涵品质的价值?本身的内涵品质的价值? 不能因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强调科学素养的重要而不能因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强调科学素养的重要而忽视人性和人格发展的重要,不能重忽视人性和人格发展的重要,不能重“物物”轻轻“人人”。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如何使科学素养的培。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如何使科学素养的培养与人格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养与人格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 上述问题上述问题使使教育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在价值观发生急剧

8、改变的时代,如何进行价值教育?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如何确定教育的内容?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学习相衔接?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二世界各国的应对 从从20世纪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反思本国的教育政策和课程,开始了新一反思本国的教育政策和课程,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轮的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是: 调整培养目标调整培养目标 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 反映社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反映社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

9、改革评价方式改革评价方式1999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强调: 四项发展目标四项发展目标: 六项基本技能六项基本技能 四方面共同的价值观四方面共同的价值观 精神方面的发展:精神方面的发展: 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目标的意志; 道德方面的发展:道德方面的发展: 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的意志; 社会方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发展: 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一员自身的权利与责任,人际关理解作为集体和社会

10、一员自身的权利与责任,人际关系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系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文化方面的发展:文化方面的发展: 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英国新课程的四项发展目标英国新课程的四项发展目标u交交 流流u数的处理数的处理u信息技术信息技术u共同操作共同操作u改进学习改进学习u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英国新课程的六项基本技能英国新课程的四方面共同价值观自我:自我: 认同客观存在的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养成自尊心认同客观存在的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养成自尊心和自制力。和自制力。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承认自我与他

11、人生存和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尊重他人,诚承认自我与他人生存和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尊重他人,诚实、可信、自信。实、可信、自信。社会:社会: 追求自由与正义,维护权利与法的尊严,为共同的利益而努追求自由与正义,维护权利与法的尊严,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重视公民的责任和家庭,尊重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积力,重视公民的责任和家庭,尊重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极参与民主生活。环境:环境: 把由社会和自然共同构成的环境视为生命和变化的起源,对把由社会和自然共同构成的环境视为生命和变化的起源,对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抱有责任感,理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努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抱有责任感,理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努

12、力保持自然的平衡性与多样性。力保持自然的平衡性与多样性。 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2002年起年起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容, , 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2001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神的人,以适应2121世纪的需要。世纪的需要。公民的责任公民的责任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个性

13、发展与生存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国际视野国际视野高中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1. 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一。2. 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机结合。3. 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4.4. 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5. 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6.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7. 实行学分制。实行学分制。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

14、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法国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为了2121世纪的高中世纪的高中,19981998年)年)韩国韩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

15、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建立国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1997年年1212月)月)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美国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

16、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会高中学生年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国家的使命20012001年年1010月)月) 德国德国 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合起来。(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2000年)年) 印度印度 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

17、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界相联系。(20002000年年1111月印度政府:月印度政府:全国课全国课程框架程框架)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英国英国设计与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公民、综合设计与技术、信息和交流技术、公民、综合学习学习法国法国个体化帮助、公民个体化帮助、公民- -法律和社会教育、有指导法律和社会教育、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的个人实践活动日本日本信息科、综合学习信息科、综合学习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瑞士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日本日本 当

18、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英国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计划。 德国德国 学校把第学校把第1212、1313学级学级( (相当相当我国高二、高三我国高二、高三) )划分为划分为4 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个相

19、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个人的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课程。6、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 课程说明课程说明 选课指导手册选课指导手册 专职咨询员专职咨询员 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制度 同学合作计划同学合作计划7、实行学分制 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分制,如美国、加拿大

20、、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度、韩国、日本等。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三中国的现状中国的现状 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 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 基础教育的滞后基础教育的滞后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 对教育的层次要求的提高对教育的层次要求的提高 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 对教育体系的公平性要求的提高对教育体系的公平性要求的提高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

21、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中共中

22、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06-13 什么是素质? 素质:素质:(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 遗传素质、先天素质遗传素质、先天素质人的机体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素质是能力、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前提),但是素质不等于能力、个性,也不能宿命地决定一个人的能力、个性。素质是遗传的,但不能从素质的遗传,推论出能力也能遗传。 素质:素质:( (语言学的解释语言学的解释) ) 白色质地,本质,事物本来的性质,素养,日常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 素质素质:(:(后天说后天说) ) 教育学的素质概念不同于心理学的素质概念,它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

23、基础发展起来的后天社会本质,即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以先天心理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素质是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身体体质、心理和思想道德品质等的总称 素质是包括后天习得的知识、品质、能力、技能的总称,主要是指德、智、体、美等多个方面。 素质:素质:(“(“有机结合有机结合”说说) )在坚持先天性的基础上,补入后天性,从素质的层次结构的角度阐述素质的含义:三层次说: 生理、心理和文化三层次。 先天素质、可能素质(或发展素质 )与现实素

24、质(或习得素质)。四层次说: 生理素质,一般心理素质,文化心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 先天素质、身心素质、德才素质与国民素质。双向多层次说: 纵向层次:先天、生理、心理、社会文化 横向层次:德、智、体、美、劳本人认为:“素质”的概念在非心理学领域中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既有“本质”的含义,又有素养的含义,指人在基本的心理、品格、道德、文化等方面达到的水平。基础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素质教育,指的是基础教育的性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是针对人的“本质”内涵进行的教育。不管你侧重的是知识传授还是发展能力,是追求分数还是追求个性,都是在为未来的发展打基础,都是“素质”教育。党中央提出的素质教育方针,就是要

25、教育工作者尊重教育的这一基本规律,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指的是一个过程,一个使人所具有的先天内禀特性得以显现,成为显性的智慧、能力、精神、品格等各方面的素养的过程。“素质”概念的表述现在还不够清晰、深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19961998年对全国年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农村的16000名学生,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对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

26、的目标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校长校长(%)(%)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信念政治信念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公德公德美的感受与技能美的感受与技能自主创造自主创造搜集利用信息搜集利用信息健康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劳动态度与技能746246331917173331521121183443教师(教师(% %)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0%10%20%30%40%50%60%1知知 识识 与与 技技 能能解解 题题 技技 巧巧智智 力力 发发 展展创创 造造 性性情情 感感 态态 度度个个 性性 发发 展展 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 偏

27、少偏少适当适当偏多偏多校长校长教师教师校长与教师对教材所选内容量的意见偏易偏易适当适当偏难偏难校长校长教师教师校长、教师对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的意见79%79%90%90%0%0%50%50%100%100%小学小学初中初中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类型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 城市小学四年级就有近一半的学生一天课间中城市小学四年级就有近一半的学生一天课间中除做操外基

28、本没有户外活动。城市初三学生这一除做操外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城市初三学生这一比例高达比例高达83%83%。课间基本没有户外活动的学生人数对考试结果的处理0%20%40%60%80%经常公布成绩经常排名次城市小学城市初中乡村初中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经常”或或“总是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比例在60%60%左右,左右,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75%75%。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0%10%20%30%40%50%60%小学初中紧张害怕讨厌喜欢对于公布考试结

29、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愉快体验与有关变量的相关系数愉快愉快- -教师厉害教师厉害愉快愉快- -枯燥科目数枯燥科目数愉快愉快- -自主时间自主时间愉快愉快- -作业量作业量愉快愉快- -考试频度考试频度城市小学城市小学-0.32-0.32-0.26-0.260.280.28-0.23-0.23-0.18-0.18城市初中城市初中-0.26-0.26-0.22-0.220.210.21-0.16-0.16-0.12-0.12乡村初中乡村初中-0

30、.26-0.26-0.16-0.160.190.19无显著性无显著性无显著性无显著性普通高中情况调查 20022002年对全国年对全国1010个省、市、区的个省、市、区的2 2万名万名高中学生和高中学生和2 2千名高中教师进行调查。千名高中教师进行调查。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有69.8%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1、。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最不喜欢的最不喜欢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政治、物理、数学、外语压力很大的压力很大的数学、物理、外语、化学数学、物理、外语、化学实用性最差的实用性最差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政治、历史、美术、数学内容偏多的内容偏多的数学、物理、政治、历史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内容太难的内容太难的物理、数学、化学、外语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对高中课程对高中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内容容量的看法 78.2%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

32、%66.2%的校长认为课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程难度过大; ; 37.1%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36.7%的教师认为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对高中课程对高中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内容难度的看法 86.7%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为主的方式。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其他其他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

33、践大量的书面练习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自学老师讲授为主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小时以下的占的占67.7%,在,在6小时以下的占小时以下的占22.2%;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小时以下的占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没有的占19.4%。 85.4%的学生及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的社会公众

34、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现状调查说明什么?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并没有成为教育的真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并没有成为教育的真正目标,社会关注的是带有明显功利效果的考试正目标,社会关注的是带有明显功利效果的考试成绩,学校关注的是与考试成绩密切相关的知识成绩,学校关注的是与考试成绩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技能的传授。 课程内容存在偏多、偏难的现象。课程内容存在偏多、偏难的现象。 学生缺少接触联系实践的机会。学生缺少接触联系实践的机会。 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单向的传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单向的传授,学生

35、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被动接受和机械的训练。主要方式是被动接受和机械的训练。 考试评价的方式,特别是排名次的做法给学生带考试评价的方式,特别是排名次的做法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来很大的压力。 学生缺乏足够的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身心发展学生缺乏足够的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身心发展受到局限和压抑。受到局限和压抑。目前的教育制度与课程存在的问题 精英教育,精英教育, 学科中心,学科中心, 教学内容偏难、偏旧,教学内容偏难、偏旧, 单向传授式教学,单向传授式教学, 以筛选和淘汰为目标的考试评价方式,以筛选和淘汰为目标的考试评价方式, 急攻近利大量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做法在学急攻近利大量违背教育基本规律的做法在学

36、校中大行其道,教育的价值模糊,教育的道德校中大行其道,教育的价值模糊,教育的道德沦落;沦落; 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引发了严重问题。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引发了严重问题。怎么办?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答未来的挑战。背景四 我国教育改革的历程 截至目前,我国教育总计进行了九次教育改革。截至目前,我国教育总计进行了九次教育改革。 第一次改革,开始于第一次改革,开始于19501950年。国家出台年。国家出台了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和中学暂行教学计了小学各科

37、课程暂行标准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并依据这两个草案,修订,改编和形成划,并依据这两个草案,修订,改编和形成了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了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第二次改革,开始于第二次改革,开始于19521952年。国家出台年。国家出台了进一步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了进一步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 (草案草案),),并依据新的教学大纲,完成了全国第二套新并依据新的教学大纲,完成了全国第二套新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三次改革第三次改革, ,开始于开始于19501950年。国家对年。国家对19521952年年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的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出台了中

38、小学各出台了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科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修订草案) ),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 ,重新组织编重新组织编写了第三套中小学通用教材。写了第三套中小学通用教材。第四次改革第四次改革, ,开始于开始于19631963年。在各地实验和进年。在各地实验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行研究的基础上, ,出台了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出台了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大纲( (草案草案),),并于并于1963196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新教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新教材材, ,即第四套全国通用教材。即第四套全国通用教材。 第五次改革第五次改革, ,开始于开始于19781978年。年。“文革文革”结结束后束后, ,

39、百废待兴百废待兴, ,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在纠正错误的同时, ,国家组织国家组织力量对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力量对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 (草案草案) )进行进行修订修订, ,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接着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行草案),接着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19781978年,第五套通用教材开始在全国使用。年,第五套通用教材开始在全国使用。 第六次改革,开始于第六次改革,开始于19811981年。原国家教委先年。原国家教委先后颁发了后颁发了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 (修订草案修订草案) )、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五年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制小学教学计划( (修订草案修订草案) )、六年制小学教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学计划( (草案草案) )。19861986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务教育法正式颁布正式颁布, ,国家教委又制定了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又制定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学计划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学计划( (草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