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的检测_第1页
自身抗体的检测_第2页
自身抗体的检测_第3页
自身抗体的检测_第4页
自身抗体的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a)的检测与临床应用)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抗核抗体的定义抗核抗体的定义 传统定义:传统定义:针对细胞核成分抗原总称。 广义定义:广义定义:针对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对ana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核成份,而是指核质和核蛋白的总称。ana测定原理和方法:测定原理和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现多以现多以hep-2细胞(人喉细胞(人喉癌上皮细胞)为底物(癌上皮细胞)为底物(ag),其以核质丰富而极,其以核质丰富而极大地提高了大地提高了ana检测的阳性率和滴度。检测的阳性率和滴度。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的标准筛选试验标准筛选试验

2、。 我们实验室采用欧蒙荧光检测系统,将我们实验室采用欧蒙荧光检测系统,将1:1001:100作作为血清起始稀释度,所以如果是低滴度的为血清起始稀释度,所以如果是低滴度的1:1001:100阳性,只能视为一个临界可疑值,临床意义不大。阳性,只能视为一个临界可疑值,临床意义不大。anaana作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筛选试验必须作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筛选试验必须强调高滴度。强调高滴度。ana的靶抗原分布的靶抗原分布 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细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等。蛋白等。ana检测的临床意义检测的临床意义 ana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

3、性疾病,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常作为结缔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常作为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组织疾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观察的指标 已证实已证实ana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诊断价值。诊断价值。ana的靶抗原为细胞核内的不的靶抗原为细胞核内的不同生化成份,包括核酸、细胞核蛋白和核同生化成份,包括核酸、细胞核蛋白和核糖体蛋白。在不同疾病中,特别是风湿性糖体蛋白。在不同疾病中,特别是风湿性疾病,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意性。在炎症疾病,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意性。在炎症性风湿病中性风湿病中ana阳性率在阳性率在20%-100%之间,之间,其中类

4、风湿性关节炎中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ana阳性率最低,阳性率最低,为为20%-40%。所以,检测。所以,检测ana对于不同类对于不同类型风湿病意义重大。型风湿病意义重大。 sle活动性:占95%-100%, 非活动性:占80%-100%。 (2)药物诱导的sle:占100%。 (3)混合性结缔组织疾病:占100%。 (4)其它风湿性疾病:占20%-50% (5)进行性系统硬化症:占85%-95%。 ( 6)多肌炎和皮肌炎:占30%-50%。 (7)干燥综合征:占70%-80%。 (8)慢性活动性肝炎:占30%-40%。 (9)溃疡性结肠炎:占26%。 常见疾病常见疾病 其它其它 还可见于:还可见

5、于: 非结缔组织疾病中也可非结缔组织疾病中也可出现阳性;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也出现阳性;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也可出现阳性,但滴度低,并且常表现为可出现阳性,但滴度低,并且常表现为igm型;高滴度型;高滴度ana则高度提示自身免则高度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疫性疾病。ana()()的原因的原因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sle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硬皮病血管炎血管炎ra正常的健康人正常的健康人女性男性,出现率女性男性,出现率随年龄而增加随年龄而增加风湿性疾病患者亲属风湿性疾病患者亲属?孕妇?孕妇药物诱导药物诱导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血液系

6、统异常血液系统异常恶性肿瘤恶性肿瘤sle患者使用患者使用iif法测定法测定ana阴性的一些解释阴性的一些解释 技术方面技术方面临床方面临床方面经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经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终末期终末期肾病。肾病。隐蔽隐蔽ana:与循环中免疫复合物结合,与循环中免疫复合物结合,沉积沉积于组于组织。织。由于大量由于大量蛋白尿蛋白尿而从肾脏丢失。而从肾脏丢失。ana的荧光染色型别的荧光染色型别细胞核:细胞核:核均质型(核均质型(dna、组蛋白和核小体等)组蛋白和核小体等) 核颗粒型(核颗粒型(sm、urnp、ss-a、ss-b、ku、i和和型周期蛋白型周期蛋白) 核膜型(板层素、核膜型(板

7、层素、gp120等)等) 核仁型(核仁型(scl-70、pm-scl、rna多聚酶、原纤维蛋白等)多聚酶、原纤维蛋白等) 核浆点型(着丝点、核多点及核少点型)核浆点型(着丝点、核多点及核少点型)细胞浆:细胞浆:胞浆颗粒型胞浆颗粒型(线粒体、线粒体、jo-1、核糖体等)核糖体等)胞浆纤维型:波形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胞浆纤维型:波形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分裂期细胞阳性:分裂期细胞阳性:纺垂体、中间体、中心体等纺垂体、中间体、中心体等根据产生的荧光模型、靶抗原的分布部位分类如下:根据产生的荧光模型、靶抗原的分布部位分类如下:ana筛查的方法筛查的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

8、f)基质组合为:基质组合为:hep-2细胞细胞 + 灵长类肝灵长类肝(猴)(猴) 核颗粒型:核粗颗粒型核颗粒型:核粗颗粒型抗核抗体染色类型 核仁型核仁型(nucleolar)均质性均质性 ( homogeneous )ana的的 荧光类型荧光类型 ana试验的结果中一般会报告其分型,这些分型可能与某一特定的抗原反应活性相关。分型分型 相关疾病相关疾病 核仁型核仁型硬皮病硬皮病着丝点型着丝点型crest综合征综合征周边型周边型sle斑点型斑点型/弥散型弥散型混合性结缔组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病(mctd)抗双链抗双链dna抗体(抗体(ds-dna)的检测与临床应用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检测:测定抗检测

9、:测定抗ds-dna以血鞭毛虫属的绿以血鞭毛虫属的绿萤短膜虫为靶抗原基质,可联合使用萤短膜虫为靶抗原基质,可联合使用hep-2细胞及灵长类肝组织检测。细胞及灵长类肝组织检测。 自身抗原:位于dna脱氧核糖磷酸框架上。抗dsdna抗体荧光模式:绿蝇短膜虫:动基体均质的或边缘亮度增强的荧光。hep-2细胞:细胞核的均质型荧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抗双链抗双链dna抗体(抗体(ds-dna)是系统性红)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因检测方法而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因检测方法而异,在异,在40-90%。但抗。但抗ds-dna阴性并不能排除阴性并不能排除患有患有sle的可能性。抗的可能性。

10、抗ds-dna抗体具有预测抗体具有预测价值,价值,85%的出现抗的出现抗ds-dna抗体的健康人在抗体的健康人在五年内发展为五年内发展为sle。已证实抗。已证实抗ds-dna抗体参抗体参与与sle的病理过程,在疾病形成过程中,抗的病理过程,在疾病形成过程中,抗ds-dna和其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和其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下毛细血管、肾和其他器官内,激活补体系统,下毛细血管、肾和其他器官内,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导致组织损伤。从而导致组织损伤。 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随着疾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随着疾病活动的控制,抗病活动的控制,抗ds-dna抗体滴度可以抗体滴度可以下降或消失

11、。下降或消失。 ana ana谱谱3 3检测及临床应用检测及临床应用抗rnp/sm抗体荧光模式:hep-2片:细胞核粗颗粒,核仁阴性。肝组织切片:同上。荧光法不能区分抗rnp和抗体sm。抗rnp/sm抗体自身抗原:抗原rnp和sm属于一组小核糖核蛋白(snrnp),由低分子量的rna和多种蛋白质组成,rna中尿苷(u-rna)含量较高。临床意义:高滴度的抗rnp抗体为 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的特征,发生率为95100%。也可出现于sle,但总是与抗sm抗体同时出现。抗sm抗体对sle具有高度特异性,发生率为2040%。抗ssassb抗体荧光模式hep-2片:细胞核呈细颗粒荧光,核仁不发光。

12、肝组织片:细颗粒荧光。抗ssassb抗体自身抗原:ssa抗原是一个小核糖核蛋白,由一个rna分子和两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分子量为52kd和60kd。抗体直接针对蛋白质的抗原决定簇。ssb抗原是分子量为48kd的磷酸化蛋白。临床意义;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ss),也见于sl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偶见于慢活肝。抗ssa抗体在新生儿红斑狼疮的发生率几乎为100%。核仁阳性(nucleolar)核仁荧光增强,核浆均质型-scl-70抗体。 核仁均质型-pm-scl及其他抗原抗体。核仁细颗粒型-原纤维蛋白抗体。核仁粗颗粒型-rna多聚酶-1抗体。抗scl-70抗体荧光模式:hep-2片

13、:细胞核几乎均质的荧光,核仁荧光加强而且也为均质型,胞浆无荧光。肝组织片;细胞核颗粒或均质型荧光,常见到细胞核荧光。抗scl-70抗体自身抗原:为dna拓扑异构酶1,分子量为100kd。在dna双链的复制和转录中起作用。临床意义:2570%的系统性硬化症(pss)弥漫型患者阳性,局限型硬皮病患者阴性。细胞浆阳性胞浆均质型-抗核糖体抗体 细颗粒-抗jo-1抗体 胞浆颗粒型 粗颗粒-ama抗体 滴状点状-溶酶体抗体 核周颗粒-高尔基体抗体胞浆纤维型 细纤维-波形蛋白抗体 环状纤维-原肌球蛋白抗体 针状纤维-肌动蛋白抗体抗核糖体抗体荧光模式:hep-2:胞浆细颗粒到均质状、非常致密的荧光 。肝组织片

14、:岛状荧光。临床意义:sle的特异性抗体,与精神症状有关。抗jo-1抗体荧光模式:hep-2:胞浆颗粒到细块状荧光。肝组织片:胞浆中弱荧光。自身抗原:组氨酰trna合成酶。临床意义:见于pm,发生率2535%。抗线粒体抗体荧光模式:hep-2:胞浆内粗的颗粒型荧光。大鼠肾组织切片:肾小管明显荧光,肾小球荧光较弱。抗线粒体抗体自身抗原:位于真核细胞线粒体膜的内面。线粒体自身抗原为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亚单位,为一组自身抗原,其中与pbc有关的包括:(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2)支链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bcoadc)(3)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ogdc)抗线粒体抗体临床意义:ama

15、-m2对pbc具有诊断意义。ama亚型与疾病的相关性:ama-1:梅毒、干燥综合征ama-2:pbcama-3:药物性红斑狼疮ama-4:pbc与aih重叠ama-5: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ma-6:异烟肼引起的药物性肝炎ama-7:aihama-8:aih、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炎ama -9:药物性肝炎ama-10:sle分裂期细胞阳性染色体阳性-染色体相关抗体,相关疾病?纺锤体纤维阳性-纺锤体纤维抗体,如燕麦细胞型支气管肺癌中间体阳性-中间体抗体,相关疾病?细胞两极阳性-中心粒抗体,相关疾病?着丝点阳性-抗着丝点抗体抗着丝点抗体(aca)荧光模式:hep-2:细胞核细的、相同大小的颗粒

16、荧光,分裂期颗粒荧光带状位于细胞中间。肝组织片:分布于细胞核的1020个颗粒,荧光弱,易被忽略。抗着丝点抗体自身抗原:着丝粒中的三种不同的蛋白质:着丝点蛋白a、b、c,主要抗原为着丝点蛋白b。临床意义:对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亚型(crest综合征)有诊断意义。阳性率8095%。还可见于pbc、ss等。器官/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平滑肌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canca荧光模式:猴肝:肝血窦区粒细胞强荧光,而肝细胞阴性。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胞浆内粗大到细的荧光颗粒。抗中性粒细

17、胞胞浆抗体(胞浆型)自身抗原:为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3(pr3)。该靶抗原为可溶性蛋白,存在于正常中性粒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临床意义:canca可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见于wengeners肉芽肿,约占anca阳性率的8095%。canca被认为是活动性wengeners肉芽肿和微多动脉炎的特异和敏感的标志性抗体。还见于churg-strauss综合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panca荧光模式: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周围平滑的带状荧光,细胞核阴性。猴肝:肝血窦区粒细胞强荧光,而肝细胞阴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自身抗原:主要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其他抗原还有

18、白细胞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溶菌酶及乳铁蛋白等。临床意义:见于多种系统性血管炎。可见于wengeners肉芽肿、微多动脉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炎性肠病、自免肝、系统性风湿病(ra、sle、ss、pm/dm)。抗平滑肌抗体(sma)荧光模式:大鼠胃组织,呈现肌膜、黏膜肌层和肌膜腺体间收缩纤维的明显细胞浆荧光 。大鼠肾组织,肾小管细胞内原纤维、肾小球膜细胞及血管肌层的荧光。抗平滑肌抗体(sma)自身抗原:主要的靶抗原为肌动蛋白,肌动蛋白可以单体(g-肌动蛋白)或聚合体(f-肌动蛋白)形式存在于微丝中, f-肌动蛋白自身抗原与自免肝关系密切,而g-肌动蛋白自身抗原则与酒精性肝硬化有关。临床意义: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pbc、酒精性肝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