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肠道杆菌_第1页
致病性肠道杆菌_第2页
致病性肠道杆菌_第3页
致病性肠道杆菌_第4页
致病性肠道杆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志贺菌属志贺菌属 (shigella)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本属细菌包括痢疾志贺菌(s.dysenteriae模式种)、福氏志贺菌(s.flexneri)、鲍氏志贺菌(s.boydii)和宋内志贺菌(s.sonnei)4个群 (group)。 在我国菌痢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感染较为多见。 形态、染色、培养及生化反应形态、染色、培养及生化反应 g-杆菌、无鞭毛、无动力,有些菌体周围有菌毛。在s-s培养基上形成无色半透明光滑型菌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数志贺菌不发酵乳糖。 抗原构造与分类抗原构造与分类 志贺菌属缺少h抗原,其抗原结构主要由o抗原贺k抗原组成。 根据生

2、化反应和o抗原结构的差异,将志贺菌属分为a、b、c、d 4个群。 抵抗力抵抗力 本属细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对酸性环境也较敏感。 对多种抗生素易形成耐药性(主要由r质粒决定),并在菌间传递。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物质1.1.侵袭力侵袭力 侵袭力是志贺菌的主要致病因素。细菌借菌毛及相关结构的协同粘附在回肠末端和结肠的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继而进入,在上皮细胞内增殖。2.2.毒素毒素 (1 1)内毒素)内毒素 破坏肠粘膜上皮-粘膜脓血便; 作用于肠壁-毒血症的症状; 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腹痛、腹泻、里急后重(2 2)外毒素)外毒素 多由痢疾志贺菌产生,又称志贺外毒素(shigella dy

3、senteriae exotoxin),志贺毒素具有细胞毒素、 肠毒素和神经毒素3种生物学活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所致疾病所致疾病仅人和灵长类动物对志贺菌属易感。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经口感染。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bacterial dysentery)。 急性典型菌痢,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 非典型菌痢,易误诊导致慢性菌痢或成为带菌者。 急性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儿,主要为内毒素引起微循 环障碍发生dic所致。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免疫性免疫性 免疫期短,也不稳固。 抗感染免疫主要依赖肠道局部免疫,

4、包括肠道粘膜细胞吞噬(饮)功能的加强及slga形成等。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标本标本 分离培养(s-s培养基) 可疑菌落 涂片染色镜检。 初步鉴定(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确定菌群和菌型) 药敏实验。诊断法诊断法1.荧光菌球检查法2.协同凝集试验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 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隔离和彻底治疗外,还应切断传染途径,包括加强粪便管理、水源管理及食品卫生监督等。试用的口服菌苗有链霉素依赖的(sd)株口服重组活菌苗。 磺胺药、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痢特灵等均有疗效,亦可选用环丙沙星(coprofloxacin)、菌必治(安塞隆)等新抗菌药物。本属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较多,在

5、治疗时应经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沙门菌属沙门菌属( (salmomellasalmomella) ) 种类繁多,主要有引起肠伤寒的病原菌伤寒沙门菌(styphi)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a)、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b)及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c)。 动物沙门菌也可传染给人类。 由沙门菌引起的疾病统称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 伤寒沙门菌 鞭毛 (鞭毛染色 1824)抗原构造和分类抗原构造和分类 1o抗原 o抗原有许多组成成分,每组细菌带有数种o抗原;不同种的细菌可有共同的o抗原。将具有共同抗原的沙门菌归为一

6、组(group),现有42个o组。引起人类沙门菌病的细菌多属ae组 2h抗原 沙门菌属的h抗原有两种,称第1相(特异相)和第2相(非特异相)。具有两种相抗原的细菌叫双相菌;仅有其中一相者称单相菌。 按按o o抗原分组后,每一组沙门菌再根据抗原分组后,每一组沙门菌再根据h h抗原分成不同抗原分成不同的种或血清型。的种或血清型。 3vi抗原 vi抗原有抗吞噬作用,并保护菌体不受抗体和补体的作用。vi抗原的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效价低。细菌在体内不断地刺激机体才有抗体产生;如果细菌消失则抗体也随之消失。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常见沙门菌的常见沙门菌的o o、h h及及vivi抗原抗原组 别(gr

7、oup)菌 种o 抗 原h 抗 原第1相 第2相a(o2)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2.12a-b(o4)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4.5.121.4.5.12bi1.21.2c1(o6)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6.7.vi6.7cc1.51.5d1(o9)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9.12.vi1.9.12dg.m-e1 (o310)鸭沙门菌3.10e.h1.6e2纽因顿沙门菌3.15e.h1.7致病因子致病因子1.侵袭力 细菌能侵入小肠壁上皮细胞,并穿过上皮细胞层侵入固有层。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吞噬后不被消灭,而是在巨噬细胞中繁殖,由巨噬细胞携带至机体的深层部位。这可能与该菌的特异0抗原或vi抗

8、原有关。已证明鼠伤寒沙门菌失去特异性o抗原后,对小鼠的致病力随之降低。此外,菌毛也与致病有关。2内毒素 引起体温升高、白细胞数下降。大剂量可导致中毒症候和休克。3肠毒素 性质类似大肠埃希菌肠毒素。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所致疾病所致疾病人类沙门菌病人类沙门菌病(salmonellosis)包括:包括:1.肠热症肠热症:即伤寒、副伤寒,即伤寒、副伤寒,病原体是病原体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 (s styphityphi) )或副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 (s s,paratyphiparatyphi) )。细菌随污细菌随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发病与否,取决于

9、侵入的菌染的食物和饮水进入人体。发病与否,取决于侵入的菌量与人体的免疫状况。量与人体的免疫状况。 2.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最常见的沙门菌病。最常见的沙门菌病。主要由于摄入被大量主要由于摄入被大量( (超过超过10107 7个以上个以上) )鼠伤寒沙门菌、肠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等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等污染的食物而引起。 3.沙门菌菌血症沙门菌菌血症 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及丙型副伤寒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及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儿童或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多发。沙门菌引起。儿童或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多发。免疫性免疫性 肠热症后,能获得牢固免疫,很少发生再

10、感染。即使发生,症状也轻。 伤寒沙门菌为细胞内寄生菌(intracellularparasite),在肠热症的恢复中细胞免疫较体液免疫尤为重要。 致病性和免疫性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标本标本 分离培养(s-s培养基) 可疑菌落 涂片染色镜检。 初步鉴定(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确定菌群和菌型) 药敏实验。标本标本 菌血症时取血,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或可疑食物。菌血症时取血,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或可疑食物。肠热症在病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奉:第肠热症在病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奉:第1 1、2 2w w取血或骨取血或骨髓。第髓。第1 1w w血培养阳性率达血培养阳性率达80

11、80以上;骨髓培养阳性率可达以上;骨髓培养阳性率可达909095%95%以上:第以上:第2 2w w以后取粪便、尿。粪便标本应做多以后取粪便、尿。粪便标本应做多次培养次培养 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常规方法是肥达反应(肥达反应(widalwidal reaction reaction),),即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一般说,间隔5-7d重复采血,如凝集价随病程延长而升高4倍以上,方有诊断价值。1正常凝集价 一般情况下,伤寒沙门菌o抗体的凝集价应在1:80以上,h抗体凝集价在1:160以上

12、,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体凝集价在1:80以上有诊断意义。2病程 。3h抗体与o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的意义 1)若0与h凝集价均超过正常值,则伤寒的可能性很大;2)若二者均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性甚小;3)若o凝集价高而h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沙门菌属中其他的细菌感染引起的o凝集的交叉反应;4)若o凝集价低而h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是以往预防接种的结果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带菌者检查带菌者检查 检查带菌者最可靠的方法是分离培养病原菌。取带菌者粪便、肛拭子和胆汁或取尿作培养。 带菌者的检出率不高,可用血清学方法检测vi抗体。如伤寒沙门菌vi抗体效价在1:10以上,即为阳

13、性。应取粪便或尿液反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最后确定是否为带菌者。 预防的三大原则是:消灭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注射伤寒、甲及乙型副伤寒3联菌苗;近年研制的tv2la伤寒沙门菌口服活菌苗已进入试用阶段)。 治疗伤寒以氯霉素效果较好,能抑制细胞外细菌生长,但停药过早容易复发。对氯霉素耐药者可用氨基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用tmpsmz治疗。四环素族、呋喃唑酮等对其他沙门菌有相当疗效. 防治原则防治原则克雷伯菌属克雷伯菌属 (klebsiella) 对人类关系密切的有肺炎克雷伯菌、鼻硬结克对人类关系密切的有肺炎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和臭鼻克雷伯菌。雷伯菌和臭鼻克雷伯菌。 代表

14、菌种为代表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 (k.pneumoniae)简称简称肺炎杆菌。肺炎杆菌。 在鉴别培养基上发酵乳糖,出现有色菌落。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较大,呈灰白色粘液状。菌落在平板上互相融合,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状。此特点有助于鉴别此菌。 该菌易形成耐药性,尤其易形成多重耐药性。临床分离株多数菌株对羧苄青霉素高度耐药,其mic200g/ml,而对头孢噻肟酯、丁胺卡那霉素,尤其环丙沙星敏感。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 通称肺炎杆菌,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细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时,能引起多种感染。以肺炎最常见。可引起

15、尿路感染、创伤感染及腹泻等,有时导致严重的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等。 治疗宜选用敏感药物,如头孢噻肟酯及环丙沙星类抗生素。臭鼻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 能引起慢性萎缩性鼻炎 (臭鼻症) 。鼻硬结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 主要引起慢性肉芽肿病变。致病性致病性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属 ( (proteus)proteus) 包括:包括: 普通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 (p.vulgarisp.vulgaris) )(代表菌种)代表菌种) 奇异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 (p.mirabilisp.mirabilis) ) g杆菌,有时呈卵圆形或长丝状等多形性。无荚膜,周围有鞭毛,运动活泼,有菌毛。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迁徙性生长现象迁徙性生长现象 (swarming growth):变形杆菌在湿润的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生长,于琼脂表面形成一层波纹状薄膜。尿素酶实验(尿素酶实验(+ +) (24h),在鉴别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