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温升规律_第1页
混凝土浇筑温升规律_第2页
混凝土浇筑温升规律_第3页
混凝土浇筑温升规律_第4页
混凝土浇筑温升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砼浇筑完后四小时左右后开始升温,大约在72小时达到最高值!(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例题如下:温度计算1、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是各种原材料入机温度的中和。温度计算:水 泥:328 Kg 70砂 子:742 Kg 35 含水率为3%石 子:1070Kg 35 含水率为2%水:185 Kg 25 粉煤灰:67 Kg 35外加剂:8 Kg 30TO=0.9(MceTce+MsaTsa+MgTg)+4.2Tw(Mw-WsaMsa-WgMg)+C1(WsaMsaTsa+WgMgTg)-C2(WsaMsa+WgMg)/4.2Mw+0.9(Mce+Msa+Mg)式 中:TO

2、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Mw、Mce、Msa、Mg 水、水泥、砂、石每m3的用量(kg/m3)Tw、Tce、Tsa、Tg 水、水泥、砂、石入机前温度Wsa、Wg 砂、石的含水率(%)C1、C2 水的比热溶(kJ/Kg K)及溶解热(kJ/Kg)C1=4.2,C2=0(当骨料温度>0时) TO=0.9(328×70+67×35+8×30+742×35+1070×35)+4.2×25(185-742×3%-1070×2%)+4.2(3%×742×35+2%×1070×35)-

3、0/4.2×185+0.9(328+742+1070)=37.492、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T1=T00.16(T0Ti)式中: T1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 Ti搅拌棚内温度,约30 T1=37.490.16(37.4930)=36.33、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T2= T1(tt0.032n)(T1Ta)式中:T2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温度() 温度损失系数 取0.25 tt混凝土自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时间 取0.7h n 混凝土转运次数 取3 Ta运输时的环境气温 取35T2=36.3(0.25×0.70.032×3)(36.335)=35.

4、95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完成时温度计算中略去了模板和钢筋的吸热影响。4、混凝土最高温升值 Tmax=T2 QK/10 F/50式中:Tmax混凝土最高温升值() Q 水泥用量 约328kg F 粉煤灰用量67kg K 使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取1.25。Tmax=35.95328×1.25/1067/50=78.3该温度为底板混凝土内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都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再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计算公式以厚度为1m的工程底板为例。已知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一般发生在浇筑后3-5天。所以取三天降温系数

5、0.36计算Tmax。混凝土的最终绝热温升计算:Tn=mc*Q/(c*p)+mf/50(1) 不同龄期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可按下式计算:Tt=Tn(1-e-mt)(2)式中:Tt:t龄期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Tn: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M:随水泥品种及浇筑温度而异,取m0.318;T:龄期;mf:掺和料用量;Q:单位水泥水化热,Q=375kj/kg;mc:单位水泥用量;c:混凝土的比热,c=0.97kj/(kg*k);p:混凝土的密度,p=2400kg/m3;代入(1)得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Tn=57.5;代入(2)得:T3=57.5*0.615=35.4;T4=57.5*0.72=41.4;

6、T5=57.5*0.796=45.77;T7=57.5*0.892=51.3;底板按1m厚度计算:Tmax=Tj+Tt*Tmax: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Tj:混凝土浇筑温度,根据天气条件下底板混凝土施工实测平均结果,假定为10;Tt:t龄期时的绝热温升;:降温系数,取0.36;按照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57.5代入:Tmax=10+57.5*0.36=30.74、实测混凝土表面温度Tb混凝土的内部最高温度为30.7,根据现场实测表面温度Tb,计算内外温差,当温差超过25时,需进行表面覆盖保温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降低内外温差。5、混凝土表面保温层厚度计算i=K*0.5hi(Tb-Tq)/

7、 (Tmax-Tb)其中:i:保温材料所需厚度(m);h:结构厚度(m);i: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设用草袋保温,i为0.14;: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Tq:混凝土3-7天的空气平均温度;Tb:混凝土表面温度;K:传热系数的修正值,即透风系数。对易于透风的保温材料取2.6;对不易透风的保温材料取1.3或1.5;混凝土表面用一层不透风的材料,上面再用容易透风的保温材料取2.0或2.3;根据本项工程实际待测表面温度即可知道保温层厚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技术措施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 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水化热, 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梯度过大, 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裂缝。

8、因此, 计算并控制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 进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措施。关键词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1 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 以上的混凝土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 具有结构厚, 体形大、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期间, 一方面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中将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 使结构件具有“热涨”的特性; 另一方面混凝土硬化时又具有“收缩”的特性, 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将直接破坏混凝土结构, 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因而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以控制混凝土硬化时的温度, 保持混凝土内部与外

9、部的合理温差, 使温度应力可控, 避免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墩台身或基础等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 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收缩裂缝。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 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同, 其干缩、收缩的量也不同。( 2) 温差裂缝。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 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

10、土体积大, 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 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 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 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 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 混凝龄期短, 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 则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3) 材料裂缝。材料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骨料中含泥量过多而引起的。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理论计算工程实例: 武汉市中环线南段××标段××号桥墩直径为1.2m, 混凝土及其原材料各种原始数据及参数为:一是C30 混凝土采用P.S32.5 矿渣硅酸盐水泥, 其配

11、合比为: 水: 水泥: 砂: 石子:粉煤灰( 单位kg) =158: 298: 707: 1204: 68( 每立方米混凝土质量比) , 砂、石含水率分别为3%、0%, 混凝土容重为2 440kg/m3。二是各种材料的温度及环境气温: 水18, 砂、石子23, 水泥25, 粉煤灰25, 环境气温20。3.1 混凝土温度计算( 1) 混凝土拌和温度计算: 公式T0=TimiCi/miCi 可转换为:T0=0.9 (mcTc+msTs+mgTg+mfTf) +4.2Tw(mw - Psms - Pgmg) +C1 ( PsmsTs +PgmgTg) - C2( Psms+Pgmg) ÷4

12、.2mw+0.9(mc+ms+mg+mf) 式中: T0 为混凝土拌和温度; mw、mc、ms、mg、mf水、水泥、砂、石子、粉煤灰单位用量( kg) ; Tw、Tc、Ts、Tg、Tf水、水泥、砂、石子、煤灰的温度( ) ; Ps、Pg砂、石含水率(%) ; C1、C2水的比热容(KJ/KgK) 及溶解热(KJ/Kg) 。当骨料温度>0时, C1=4.2, C2=0; 反之C1=2.1, C2=335。本实例中的混凝土拌和温度为:T0=0.9 ( 298×25+707 ×23+1204 ×23+68×25) +4.2×18 ( 158-

13、707×3%) +4.2×3%×707×23÷4.2×158+0.9( 298+707+1204+68) =21.02。( 2) 混凝土出机温度计算: 按公式T1=T0- 0.16( T0- Ti)式中: T1混凝土出机温度( ) ; T0混凝土拌和温度( ) ; Ti混凝土搅拌棚内温度( ) 。本例中, T1=21.02- 0.16×( 21.02- 25) =21.7。( 3) 混凝土浇筑温度计算: 按公式TJ=T1- ( n+0.032n)( T1- TQ)式中: TJ混凝土浇筑温度( ) ; T1混凝土出机温度( )

14、 ; TQ混凝土运送、浇筑时环境气温( ) ;n混凝土自开始运输至浇筑完成时间( h) ; n混凝土运转次数。温度损失系数( /h)本例中, 若n取1/3, n 取1, 取0.25,则:TJ=21.7- ( 0.25×1/3+0.032×1) ×( 21.7-25) =22.1( 低于30)3.2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计算Th=W0Q0/(C)式中:W0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kg/m3) ; Q0每公斤水泥的累积最终热量(KJ/kg) ; C混凝土的比热容取0.97(KJ/kgk) ;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 kg/m3)Th=( 298×334) /(

15、 0.97×2440) =42.13.3 混凝土内部实际温度计算Tm=TJ+Th式中: Tj混凝土浇筑温度; Th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 温降系数查建筑施工手册, 若混凝土浇筑厚度3.4m。则:3取0.704,7取0.685,14 取0.527,21 取0.328。本例中: Tm(3)=22.1+0.704×42.1=51.7;Tm (7)=22.1+0.685×42.1=50.9; Tm (14)=22.1+0.527×42.1=44.3; Tm(21)=22.1+0.328×42.1=35.9。3.4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Tb()=Tq+4h(

16、H- h) T()/H2式中: Tb()龄期时混凝土表面温度( ) ; Tq龄期时的大气温度( ) ; H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厚度(m) 。按公式H=h+2h计算, h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厚度(m); h混凝土结构的虚厚度(m): h=K/K计算折减系统取0.666,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模板及保温层传热系数(W/m2K):值按公式=1/( i/i+1/g) 计算,i模板及各种保温材料厚度(m) ;i模板及各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g空气层传热系数可取23W/m2K。T()龄期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T()=Tm()- Tq,若保护层厚度取0.04m, 混凝土灌注

17、高度为7m, 则:=1/(0.003/58+0.04/0.06+1/23)=1.41h=K/=0.666×2.33/1.41=1.1H=h+2h=7.0+2×1.1=9.2(m)若Tq 取20, 则:T(3)=51.7- 20=31.7T(7)=50.9- 20=30.9T(14)=44.3- 20=24.3T(21)=35.9- 20=15.9则: Tb(3)=20+4×1.1(9.2- 1.1)×31.7/9.22=33.3Tb (7)=20+4×1.1 ( 9.2- 1.1) ×30.9/9.22=33.0Tb (14)=20+

18、4×1.1 ( 9.2- 1.1) ×24.3/9.22=30.2Tb (21)=20+4×1.1 ( 9.2- 1.1) ×15.9/9.22=26.73.5 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差计算T()s=Tm()- Tb()本工程实例中:T(3)s=51.7- 33.3=18.4( )T(7)s=50.9- 33.0=17.9( )T(14)s=44.3- 30.2=14.1( )T(21)s=35.9- 26.7=9.3( )若不掺加粉煤灰, 其它条件不变, 为保证混凝土强度相同, 则该配合比设计为:水: 水泥: 砂: 石子( 单位kg) =158: 3

19、51:707: 1204, 按上述步骤计算, 各龄期混凝土内表温差为: T(3), s=22.1, T(7), s=21.5,T(14), s=16.0, T(21), s=11.2。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由于温差的作用, 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根据计算可以看出, 可以采用掺加粉煤灰等有效方法, 以降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表的温差。因而, 在施工中采取适宜的措施, 能够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 1) 降低水泥水化热。包括: 混凝土的热量主要来自水泥水化热, 因而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较好;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采用掺加粉煤灰和减水剂的“双掺”技术, 减少每立方米混凝

20、土中的水泥用量, 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选用适宜的骨料, 施工中根据现场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 级配良好的粗骨料;选用中粗砂, 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并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减少用水量;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在现场设专人进行塌落度的测量, 将混凝土的塌落度始终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一般以79cm 为最佳;夏季施工时, 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循环冷却水, 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冬季施工时, 采用保温措施进行养护;如技术条件允许, 可在混凝土结构中掺加10%15%的大石块, 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2)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包括: 浇筑大体积混

21、凝土时应选择较适宜的气温, 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夏季可采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搅拌混凝土, 或在混凝土拌和水中加入冰块, 同时对骨料进行遮阳、洒水降温, 在运输及浇筑过程中也采用遮阳保护、洒水降温等措施, 以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入模温度; 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 在混凝土入模时, 还可以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3) 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包括: 在混凝土浇筑之后, 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 以使混凝土缓缓降温, 充分发挥其徐变特性, 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坚决避免曝晒, 注意保湿; 冬季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变化; 采取长时间的养护, 确定合理的拆模时间, 以延缓降温速度, 延长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