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坚守本位──《致女儿的信》教学随想_1_第1页
阅读教学应坚守本位──《致女儿的信》教学随想_1_第2页
阅读教学应坚守本位──《致女儿的信》教学随想_1_第3页
阅读教学应坚守本位──《致女儿的信》教学随想_1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阅读教学应坚守本位致女儿的信教学随想 致女儿的信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封"教女信',选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对于此文,我已是多次听课,也读过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案例。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偏移阅读教学本位。"理解爱情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成了教学的中心目标甚至教学重点,以致某些课异化成"谈情说爱'课。 课堂教学,大都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于是,课堂热闹非凡,有的说自己父母的爱

2、情故事,有的说出自己对爱情的想望,有的说爱情是纯洁高尚的,有的说不能早恋有的腼腆,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大言不惭,有的吞吞吐吐下课之后,学生脑海里也就只有"爱情',其他的什么也没有。一篇很有语文价值的课文就这样被敷衍了,打水漂了。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教材的引导不到位。课文前面的导语是这样写的: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不过,当涉世未深的你想知道什么是爱情时,恐怕很难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本文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这段导语,为老师们导出的教学目标是"

3、;阐释爱情的真谛。'再来看"研讨与练习'中的问题: 一、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二、联系全文,讨论下面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三、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

4、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三个问题,虽然提问角度不同,但总的看来,都偏向于引导学生理解"爱情'。关于这一点,韩军老师曾客观地指出过。至于教师教学用书,也表现出这一倾向。"教学建议'中写道: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文学作品和大众文化(影视、歌曲、杂志等)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遐想,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初涉"爱河'。但"什么是爱情',是需要人生的经历和"智慧'的积累,才能给自己一个答案的。教

5、师可以借助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生活的智慧',好好思考与品味爱情的含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动人故事,少一些抽象的教条。引导学生"好好思考与品味爱情的含义',指向就更加明显了。 第二,教师对阅读教学本质的理解不到位。对课文的人文性过度阐释和拓展,语文课就会变成思想品德教育课,这是课程改革以来阅读教学的一大偏向。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坚守"本位'。洪镇涛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于漪老师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把握三个方面: 、文章写了什么? 、是怎样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

6、目标应有两个层面:一是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中理解内容,学习语言为主,理解内容为辅。二是学习写作,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写作方面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我们强调的是"学习',绝不是研究语言和章法。 要真实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就必须与其亲密接触。同样,要准确把握文章的"真义',就必须与文本亲密接触。认真研读和准确把握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 那么,这封信值得重点关注的地方有哪些呢?用韩军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应该"研讨'哪"两三点'呢? 其一,研讨文章的悬念。信的第一句话:你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

7、动。按一般人的思维习惯,要么对女儿的问题感到不可思议,谢绝回答;要么怒目而视,责怪孩子居然提出超常的问题;要么敏感到女儿可能会"出轨',加强防范。可却偏偏"非常激动',为什么呢?下文接着给出答案,意识到女儿正在跨越"界限',应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教会女儿做人。从"我的宿愿是把生活的智慧,也可以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一句可知,只是以"爱情'为话题,谈的是做人的道理。这正是激动的原因。 其二,研讨奶奶童话中的三个场景、三种境界。"三个场景、三种境界'是韩军老师的概括,也是整封信的核心部

8、分,阐述的是这样一个哲理: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三个场景,伴随着出现的上帝的态度变化,上帝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到最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反衬人类爱情的伟大力量。是这样描述三次"爱情'的:"他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同过去一样的力量'。"美'和"力量'前的修饰语,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历久弥香。从"爱情'到"忠诚'再到"追念',逐层升华,显示出人性的光辉,这是远远超越于庸俗的爱情,这才是需要女儿真正理解的。至此,我们才从一个新的视角发现作为教育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用意的深刻。 抓住这些根本,抓住这"两三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