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练习题: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2_第1页
高一语文练习题: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2_第2页
高一语文练习题: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2_第3页
高一语文练习题: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2_第4页
高一语文练习题: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高一语文练习题: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2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2  寡人之于国也 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加(更)少 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 b.安无倾(倾覆) 必为之辞(托辞) 焉(语气助词)用 c.相(辅佐)夫子 尔言过(超过)与 无(通“毋”)失其时 d.无乃(恐怕) 危(危险)而不持 陈(摆出来,施展)力就列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 (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虎

2、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d.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5分) (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5分) ( )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5分) ( )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3、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意思相同的一组是(5分) 王好战,请以战喻。 曹刿请见。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a. b. c. d. 7.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5分) (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翻

4、译下列两句话。(12分)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_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_ 9.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 ) a.论语中的文章虽然不相连属,但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善于雄辩。 b.课文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 c.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 d.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的基础;既要发展生产以养民,又要重视庠序以教民,才是王道的实现; 二、课外阅读 1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

5、问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解释文王:即周文王。刍荛:牧草和柴火。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设关。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6分) ( ) 于传有之 不亦宜乎 a.传说 应当 b.记载 适合 c.传说 适合 d.记载 应当 (2)

6、 下列句中的“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那一项是(6分) ( ) a.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 b.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而况人臣乎? 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3) 翻译下面一句话。(6分)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 _ (4) 本文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反映了孟子什么样的思想? (7分) _ 三、古代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相关问题。(22分)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

7、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30字以内,8分)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的意境。(6分) 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8分)_ 参考答案 1.a 2.b 3.b(a项“无”通“毋”,c项“颁”通“斑”,d中“孰”通“熟”。) 4.d(例句与a、b、c项的划线词均是名词作动词,d项中的“生、死”是动词作名词,译为“活着的人”、“死去的人”。)5.(1)d(2)b(这两题均考查古今异义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在古代汉语里往往是两个单音字,要分开理解,如第题中的a项“养生”古义是

8、“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身体。c项“以为”在句中理解为“以(之)为”,即“让(他)做”,今义是“认为”。d项“无罪”在句中意为“不要归咎”,今义是“没有罪过”,区别主要在于“罪”,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另外,词义的改变也是古今异义的一个原因,如题中的d项“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6.c(“请”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第一种是请称做某事,如,第二种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为表敬副词,在古汉语里比较常见,如例句和均是。)7.c(本题考查文言句式。a项为介宾后置句,包含了一个固定句式“孰与”,可理解为:“我与城北徐公(比),孰美?”b项为定语后置,

9、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c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8.要正确翻译这两个句子,关键在于掌握两句中包含的重要句式:“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另外也涉及到一些实词的含义,如“兵、走、是”等。(1) 这与用刀把人杀了,却说:“不是我的错,是刀子不好”,又有什么区别呢? (2) 只不过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9.细细品读原文,我们就会发现结尾一段是事实,而非假设。答案是c。10.(1)d(2)b(3)文王的苑囿,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人们可以到那里去,猎取山鸡野兔的人们也可以到那里去。(4)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反映孟子“实行仁政,与民同乐,方能统治天下”的思想。第(1)题考查词的含义,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选择。第(2)题从用法看,a、c、d均为副词,分别译为“还(或仍然)、尚且、还(或仍然)”,b项为动词,译为“如同、好像”。(3)翻译句子,关键在于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