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_第1页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_第2页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_第3页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_第4页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游褒禅山记 1 知识全梳理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游褒禅山记1 知识全梳理 一、 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的某些观点。 2、作家作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在文学上也有很

2、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3、课文解读: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游褒禅山记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然后详记游后洞的经过。 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

3、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慧褒( ) 庐冢( , ) 仆道( ) 谬( ) 穴( ) 瑰怪( ) 窈然( )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4、含义 1、而卒葬之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有碑仆道 4、其文漫灭 5、盖音谬也 6、有穴窈然 7、有怠而欲出者 8、不出,火且近 9、盖余所至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1、则或咎其欲出者 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14、而人之所罕至焉 15、无物以相之 16、其孰能讥之乎 17、何可胜道 (四)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由山以上五六里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则其至又加少矣 8、火尚足以明也 9、极夫游之乐 10、常在于险远 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 1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五)翻译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请指出特殊句式: 1、唐浮屠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有碑仆道 。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a)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 ,往往有得, 。夫夷以近, ;险以远,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有志矣, ,然力不足

6、者, 。有志与力,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然力足以至焉, ,而在己为有悔; ,可以无悔矣, ?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的某些观点。 2、作家作品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

7、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3、课文解读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游褒禅山记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然后详记游后洞的经过。 第三段,写游洞华山的心得。 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

8、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五段),是记游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籍贯、署名。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格式。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答案略) 慧褒( ) 庐冢( , ) 仆道( ) 谬( ) 穴( ) 瑰怪( ) 窈然( )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9、词语的含义 1、而卒葬之 死后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 3、有碑仆道 倒下 4、其文漫灭 模糊,磨灭 5、盖音谬也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谬:错误。 6、有穴窈然 深远幽暗的样子 7、有怠而欲出者 懈怠 8、不出,火且近 将要 9、盖余所至 发语词,也有大概的意思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11、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 1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平;近 1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不同寻常 14、而人之所罕至焉 稀少 15、无物以相之 帮助 16、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表反问 17、何可胜道 尽 (四)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词作动词,筑舍

10、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词作动词,命名 3、有泉侧出 侧:名-状 从旁边 4、由山以上五六里 名词作动词,上行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动名,前进的情况; 见:动名,见到的景致 7、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动 照明 9、极夫游之乐 极:副动 尽情享受(穷尽) 10、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名,险远的地方 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形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传:动名,流传的文字; 名:名动,指识其本名 (五)翻译下面句子,有特殊句式的请指出特殊句式: 1、唐浮屠始舍于其址(介宾短语后置句),而卒葬(于)之(省略句)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4、有碑仆(于)道 (省略句)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无特殊句式) 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因而不能够极尽游玩的乐趣。 6、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无) 对于这种情况,我又感慨了。古人观察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