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交流平台习作统编版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交流平台习作统编版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交流平台习作统编版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交流平台习作统编版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交流平台习作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交流平台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字词句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会写31个 i司语。阅读知道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展现事情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内容。知道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 内容写清楚。口头表达能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书面表达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能选择一件印象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单元教学导引1. 本单元要求“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在单元学习之前, 了

2、解学生的语文表达基础。学生起点分析阅读能力,习作能力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把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场景写下来。能观察事物的变化,把过程写清楚。能写一件简单的事。2. 学生在写事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下列问题:不能把事情的 过程写清楚;不知道哪个部分重点写;堆砌一些表达的方法,不能根 据需要灵活选用适宜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把一件事写清楚” 作为本单元教学的中心任务,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3. 各部分的教学应体现整体性。习作单元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整合。如,可以把“交流平台”和“初

3、 试身手”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把一件事 情写清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初试身手”引导学生进行 初步尝试。在指导单元习作时,根据学生在“初试身手”环节表现出 来的问题,借助习作例文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4. 重视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学生 己经学过了一些写事的文章。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的盘古 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蜗补天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来写的。教学时,可以适机联系这些课文,加深学生对怎样写清楚一 件事的体会。5. 你认为如何才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按一定的顺序写。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一些重要的内容也

4、要写清楚。内容麻雀爬天都峰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与习作总计课时2113716麻雀语文要素习作:1. 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 果交代清楚。2.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学重点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学准备麻雀图片及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 运用词典阅读,读准生字词,理解“择章” “摇撼”等词义, 完成新解新教材预习卡。2. 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有余力者, 适当批注体会。3. 提出一个问题,并写下来。课时目标1.

5、 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2. 知道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3.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你见过哪些小动物?你喜欢它们吗?你注意过没有:它们高 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害怕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又都是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小猫、小狗、小兔的图片)那么麻雀这个小动物你们熟悉吗? (出示新解新教材课件麻雀图片)你知道麻雀有什么特点吗?(娇 小玲珑、欢快活泼、胆小好动等特点)2. 出示新解新教材课件麻雀资料。3. 今天我们要学

6、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出示课题)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1. 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指导:“奈、拯”的读音,“巢”和“拯”都是翘舌音。“像一 块石头似的”中的“似”的读音。2.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及组词。指导:“躯” “搏” “浑”,提醒学生注意与“驱” “博” “混” 几个同音字的区别。可以一边对照字形和字义,一边板书在黑板上, 指导学生正确组词。例:躯(身躯)驱(驱使)博(博物馆)搏(搏斗)浑(浑身)混(混合)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指导,落实生字词的正音和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3 .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指

7、导:如:“哑”字,是一个“亚”字,加上一个“口”部,意 思是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联系课文中出现的“嘶哑”, 应理解为声音沙哑。4.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指导:“拯”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是“拯救”,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出“拯救” 一词在字 典中的解释是援救,救助的意思。结合课文图片理解“控掌”的意思。(1) 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儿办法,只好这样了。(2)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拯救:援助使脱离苦难,援救。(3)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8、准备着一场搏斗。嘶哑:声音沙哑。三、初步感知课文1. 听课文朗读音频,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新解新教材朗读视频)提问:“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猎狗想怎么样?老麻 雀是怎么对付的?2. 回顾:普罗米修斯一课是以什么顺序来讲述普罗米修斯盗 火的故事。明确: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的。3. 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全班交流,详细 说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出示新解新教材课件)事件的起因:猎狗攻击小麻雀。事件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事件的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后退。、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读文,先找出文中出现的角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脉

9、,初步感知课 文体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浓浓爱意。4. 出示课件,学生填空并齐读: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一(“我” 的猎狗发现了一只被风吹落在地的小麻雀),接着叙述事情的经过 (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最后交代事情 的结果一一(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我”带着猎狗走开t)o老麻雀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5. 小结:我们阅读写事件的文章,可以先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情,然后梳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就 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我们写一件事的时候,也要把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都写清楚,才能把事件讲得清楚明白。四、

10、布置作业1. 订正新解新教材预习卡。2. 识记本课的重点词语。课时目标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巩固对按一定顺序写的认知1. 带领学生回顾:麻雀一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 学生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相机板书。二、发现课文是怎样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1. 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1) 自读课文,勾画文中印象深刻的部分。(2) 用词语或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3) 想一想你主要是通过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做好标记。2. 分小组交流、讨论。(1) 组内交流:说一说文中哪些内容

11、让你印象深刻,有什么感受, 是从哪些关键词句感受到的。组内达成共识。(2) 小组合作:给这些关键词句归类。听至ij的想至u的设计意图:聚焦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师生共同 建构把事情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3. 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句,全班一起探究: 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清楚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梳理。把看到的写下来。动作、姿态一一猎狗:慢慢地走近、嗅了嗅、 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慢慢地向后退;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 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 前、托章起全身的羽毛、浑身发抖。把听到的写下来。

12、声音一一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发出嘶哑的声把想到的写下来。猎狗: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4. 小结: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这件事的重要内容,写一件事,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把听到的或者想到的写下来,清 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三、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学以致用1 总结方法:通过麻雀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还可 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 要内容。2. 学生课堂练笔。(1) 播放一段23

13、分钟的有趣视频,比如小鸭子跟着鸭妈妈排队 过马路,学生尝试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2) 教师巡视指导,选出两篇写得好的展示。(3) 全班点评,重点关注是否把“想到的”写出来了。(4) 学生修改完善自己写的片段。四、布置作业1. 完成新解新教材随堂练。2. 完成课堂练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为 救幼儿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的勇敢的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母爱的伟 大。1. 教学时要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文章 的思想感情,使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将阅读和写作关联,促使

14、 学生把思想感情迁移到生活中,以表达真情实感。2.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围绕“爱”字展开教学,先整体感悟 故事中的爱意,再逐一品析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形象,借语言文 字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想象情境,感受老麻雀对孩子无私的爱、 感悟“爱”创造的奇迹;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恩有爱的生活, 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17爬天都峰语文要素习作:知道要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 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教学重点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 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教学准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要求1 .运用查词典、联

15、系上下文的方法,读准生字词和多音字“相”,理解“发颤”等词义,完成新解新教材预习卡。2. 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适当批注体会。3. 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一两个问题,尝试解决。教学过程一、借助课题,猜读课文1. 借助课题,聚焦爬山内容。(1) 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猜想课文会写些什么。预设: 爬山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 爬山的时候怎样克服困难; 爬山的时候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2) 带着问题读文章,看看文章哪些部分写了这些。(3) 除了刚才大家所猜想的内容外,课文还写了些什么?交流并 随机请学生将发现的内容用记号笔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上。(4)

16、 梳理所贴的纸条,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框架:起因: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经过:爬山前遇老爷爷爬山时奋力攀爬爬山后互相感谢结果:爸爸笑我们有意思(5)随机环节(在以上书写纸条的过程中,随机指导“攀”字): 请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师根据意思一步步拆解书写部件:攀登可不是简单地走登山步 道,需要一双“大手”(板书:大、手),需要紧紧抓住一根根的“木 桩”(板书:木、木),有时还需要借助一丛丛的“杂草”(板书:爻), 才能往上爬。 学生在课本生字旁临写一个,背写一个(指名一位同学写内容 词卡)。2. 串联内容,梳理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根据板书,介绍课文讲了什么事。随机引导学生交代清楚时间、地点、

17、人物,讲清楚“我”爬山前、 爬山时、爬山后的表现。预设:这篇课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陡峭的天都峰,路 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 克服山高路陡等困难,最终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2)请同学们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二、聚焦重点段落,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1. 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勾画出表现爬山前“我” 的想法的关键词句,体会“我”的感受。(2)学生交流勾画的词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重点关注“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等词句,师生共同梳 理。(相机板书:爬山之前 峰陡心怯)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

18、我”的畏难与害怕。2. 引导学习第35自然段。(1) 指名分角色朗读“我”在山脚与老爷爷的对话,注意读出既 惊讶又赞许的语气。提示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能感受到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几个主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感受写清楚事情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的不同方法。 通过梳理归纳,形成新的认知:可以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的过程 写清楚。(2) 指名评价,谈感受。重点关注“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和“老爷爷,您也来爬 天都峰? ”。师生共同梳理。(相机板书:获得勇气)3. 引导学习第6自然段。(1)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第6自然段,圈画表示动作的词语,边 读边想象“我”奋力攀登的姿态。(2) 引导学

19、生交流。(相机板书:奋力攀爬 攀着铁链 手脚并用)4. 学习第810自然段。(1) 提出学习要求:与同桌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登上峰顶 时说的话,看看你能从这组对话里感受到什么。(2)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板书:爬上顶峰)5.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思考:开始“我”不敢爬,最后“我” 爬上去了,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预设:课文抓住了 “我”爬天都峰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行动来把“我” 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在爬天都峰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 缺乏自信,心里发颤。遇见老爷爷后,“我”被老爷爷的勇气及老爷 爷与“我”的谈话鼓舞了,从而产生了力量和勇气,最终“我”克服 了困难,勇往

20、直前,爬上了天都峰顶。6. 小结: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我们要按照顺序来写,就像爬 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同时作 者把“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都写了下来,把整个过程写得 很细致。三、总结写法总结作者写作方法:1. 围绕“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2. 通过环境衬托、动作描写、人物对话把爬山过程写具体生动, 详略有致。四、布置作业1. 完成新解新教材随堂练。2. 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紧扣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 上,我着力于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一一“我”和老爷爷爬天 都峰的经过。“我们”在爬山途中,相互鼓励,克

21、服山高路陡的困难, 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2. 抓住关键语句,感知人物形象。对与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那 些关键语句的理解,是学懂课文的关键,要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去。课文中的许多语言描写富有儿童韵味,内涵丰富,令人回味。 如文中“我”和老爷爷对话中的两个“也”字,细细揣摩,我们就可 以体会到言外之意:一老一少相互羡慕、敬佩,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 勇于攀登的精神,人物的形象自然也就丰满了。3. 加强朗读指导,领悟人生道理。通过各种方式的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中体验;而适当的口语交际训练落实 到阅读教学当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使学生产生情感 共鸣。文中老爷爷和“

22、我”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将潜移默化 地影响学生。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目标1. 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2. 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3. 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点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1. 活动一:回顾课文学习,总结记事方法(1)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两篇大作家写的文章了,你们学 到什么写事情的好办法了吗?(2) 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请学生读一读,圈一圈关键的词 语,梳理记事的基本方法。预设: 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叙事有顺序:事情发展

23、的顺序。 叙事有场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3) 对照“交流平台”中的梳理,再次反刍课文学习,找找六要 素,理理表达顺序,谈谈重点场景。2. 活动二:拓展阅读交流,巩固叙事方法(1) 师:学完了前两篇课文,我们还读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如高 尔基写的小麻雀,林清玄写的麻雀的心,还有冯骥才写的挑 山工。你们能不能联系“交流平台”中提到的记事文章的写法来谈 谈自己的收获呢?(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小贴士。【合作学习小贴士】1. 小组中每位同学分配一篇文章,批注“叙事六要素”,并在 组内交流。2. 试着用图示的方式将事情的表达顺序记录下来,并在组内交流。3. 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故事场景,

24、在组内交流文章是怎样把过程 写清楚的。4. 组织小组同学分工向全体同学汇报学习成果。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加入学习过程,随机指导。(3) 汇报交流。板块二初试身手1. 活动一:初试身手,看图梳理事件(1)观察“运动会”图片,梳理“跑步比赛”。 出示“运动会”图片,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交流辨析,看懂画面。在交流中,教师出示下面题目,让学生 依据画面辨析。这是短跑比赛还是长跑比赛?三名队员有没有同一班的?01、02、03三名队员最后会是谁赢谁输呢?旁边加油的同学中,你觉得至少哪位是01号的支持者?哪位是 02号的支持者?哪位是03号的支持者? 尝试理清跑步比赛的过程(起因、经过、结果)。预设:“

25、加油! ”“加油! ”操场上传来了一阵高过一阵的加油 声,热闹极了。那儿在干什么呢?哦,原来跑道上正在进行校运动会 男子400米的决赛。你看,参赛的运动员们向前拼命迈开双腿,仿佛 一颗颗出膛的炮弹,直奔终点。他们的双臂快速地前后摆动着,嘴巴 都微微张着,跟随节奏一呼一呼。近了,近了,马上就要冲到终点了 ! 一旁加油的同学更加兴奋了,拼命摇旗呐喊,有的急得直跺脚,有的 跟着运动员一起往终点跑,还有的眉开眼笑,已经准备庆祝了。(2)观察“过生日”图片,串联温馨故事。 出示“过生日”图片,开展“我来讲故事”活动。 四人小组看图找线索(六要素),交流串联故事情节。 教师当图中的老奶奶,请学生尝试表演事

26、情发展的过程。预设:妈妈先把锅洗干净,把煤气灶打开,等锅里的水烧干后就 把油倒进锅里。油微微热了,再放入切好的生姜和葱花,锅里立刻发 出“嗤一一”的声音。看见生姜和葱花变黄了,妈妈赶紧把菜倒进锅 里,此时锅里更热闹了。妈妈却很淡定,操起铲子开始翻炒,前一下, 后一下,右一下,青菜就这样在锅里渐渐塌下去,香味渐渐从锅里传 出来。关火,出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炒青菜就完成啦。2. 活动二:再显身手,记录家务场景(1) 请同学们回家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2) 教师张贴优秀片段,让学生相互阅读,评选“xx班家务劳 动描写之最” o预

27、设荣誉榜栏目:最勤劳时刻、最细心时刻、最温馨时刻、最美 味时刻、最尴尬时刻、最有趣时刻。(3) 对学生的试写片段进行分类,以备习作教学中使用:一组为 过程有序、清楚的优秀作文;一组是过程颠倒的问题作文;一组是描 写未加展开的问题作文。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目标1. 能进一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 容写清楚。2.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教学重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教学准备阅读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借助旁批和课后思考 题初步理解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_课时课时目标通过例文互评、课文比读等方式,发现“动作过程串成串” “大 动作化小动作”

28、“人物对起话来” “把我放进去”等写清楚过程的 基本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将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教学过程板块一 自读例文,结合批注了解故事1. 出示自读要求:【自读小贴士】1. 自由读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 时候,主人公是谁,围绕主人公讲了一件什么事。2. 结合两篇习作例文旁的批注,填一填事情的起因、经过、结 果。,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起因经过结果2.交流,结合表格说说两篇习作例文的主要内容。小结:阅读写事的文章,抓住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便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写这类文章也一样,交代了这些内 容,文章也就基本清楚了。板块二品读我家的杏熟了,体会如何写清楚1

29、. 了解了故事的梗概还不够,怎么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引导学生再读文章。出示自读提示:【自读小贴士】1. 自读我家的杏熟了一文,把自己觉得最吸引人的地方画 下来。2. 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起因和“打杏”“分杏”的过程写清楚 的,用简单的批注写下自己的发现。2. 学生交流,师生互动。打杏:语言(1) 通过动作描写,体会奶奶的慈爱。 奶奶走过去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看他没伤着,就站起身往屋里走,又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别走。” 请学生读读,圈圈奶奶的一系列动作,感受动作中的情意。 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理解“颤颤巍巍”,感受奶奶对孩子的关怀备至。 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

30、,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 的几个给了我。体会奶奶教育“我”要先人后己。(2) 通过语言描写,体会奶奶的大度。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 请学生说说从奶奶的话里读懂了什么。3. 小结:写事的时候,加上动作让人物动起来,添上语言让人 物有想法、会说话,是写清楚事情过程的好办法。板块三品读小木船,巩固如何写清楚1. 请学生速读文章小木船,借助批注,达成以下要求:【自读小贴士】1 .小木船写了一件什么事?2. 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情写清楚的?2. 交流文章主要内容,进一步聚焦写清楚过程的方法。四人小组选择“友谊

31、破裂”或“两人和好”中的一个部分,探讨 文章是怎么把过程写清楚的。3. 集体交流。预设:(1) 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请学生画关键词,填“过程路线图”。(2) 人物表现写清楚。请学生读相关语句,想想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交流“看到的、听 到的、想到的”。4. 思考课后题:“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 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 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 把事情写清楚?(1) 请同学们联系第3、4自然段的内容独立思考。(2) 四人小组交流看法,汇总意见。(3) 集体交流。预设:联系第3自然段的“友谊破裂”,可知这几个月里,他 们必定是心怀不满,可以想到他们互不理睬的场面;联系第4自然

32、 段的“我”偷偷地回头看,可见他们非常在意对方,一直关注着伙伴 的一举一动;联系陈明花时间做的精致的小木船,紧紧地握手,可 以想到他们在这几个月里,必定也常常后悔。: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2. 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修改习作。教学过程板块一 分享印象深刻的事,打开写作思路1. 导入: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的 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比如做值日生、过生日收到礼物;有的是我们亲 眼看到的,比如一场与众不同的接力赛;还有的是我们听说的,比如 邻居奶奶学会用微信了。想一想: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在 学习单上列出来。我印象深刻的事亲身经历的 亲眼

33、看到的 听说的事情1:事情2: 事情3: 2. 学生自主填写后全班交流。提示:大家打开书,看看书上都 写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还能想起其他印象更深刻的事吗?请补充在 学习单上。设计意图:设计学习单,为学生搭建选材支架,帮助他们筛选印象最深刻的事,确定写作内容,解决“写什 么"的问题。3. 引导总结、交流:既可以写高兴的事,也可以写烦恼的事;既 可以写学校的事,也可以写家里的事;既可以写自己的事,也可以写 别人的事4. 激发学生的表达动机:刚才大家聊了好多事情,生活中有许 多可以写的事情。哪一件事令你印象最深、难以忘记?请在学习单上 选出你最想写的那件事,在旁边做上记号。板块二交流分享,

34、梳理清楚事情的顺序1. 引导回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事,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写 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两篇精读课文,它们是 按什么顺序来写呢?预设1:麻雀一课,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 来写的。预设2: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一爬山中一爬上峰顶后” 的顺序来写的,写了从“不敢爬”到“奋力爬”,并最终“爬上峰顶” 的过程。2. 小组交流:你想写什么事?你准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组内同学相互议一议,看看事情的顺序是否清楚。3. 示例讨论,明确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示例1: “爷爷戒烟了”,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展开交流:(1) 爷爷为什么要戒烟呢?是不想抽,还是不

35、敢抽?(2) 爷爷是怎么戒烟的呢?他说戒烟就戒了吗,还是有一个艰难 的过程?(3) 从哪些现象感受到爷爷戒烟成功?(4) 小结:可以按照“决心戒烟一艰难戒烟一戒烟后的变化”的 顺序写“爷爷戒烟”。示例2: “她收到了礼物”,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展开交流:(1) 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收到了什么样的礼物?(2) 礼物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她礼物?(3) 这份礼物给她带来什么样的改变?(4) 小结:可以按照“收到礼物礼物来历一带来改变”的顺序 写“她收到了礼物”。4. 出示学习单,学生填写,明确自己的习作顺序。我印象深刻的事先写然后写最后写板块三学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1. 学生根据学习单,理清

36、表达顺序。2. 小组交流,填充学习单。3. 学生静心习作,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生活事情,有顺序、有重点地写清楚事情 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随机与部分有困难 的学生进行沟通,适当给予帮助与支持。4. 交换习作,四人小组互评。请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其他三位同学要对 同伴的习作围绕“写清楚事情”“写清楚过程”的基本要求,进行简 短点评。课时目标1. 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2. 能在交流展示中增强习作自信心,体验成功表达的乐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佳作赏析,体验成功表达的乐趣1. 谈话:上节课,我们写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这节课,我们 一起

37、来交流分享、评价、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2. 欣赏习作题目。(1) 课件展示部分事先收集的习作题目。放孔明灯过玻璃桥叮咚竞选人蚁大战带球破 门都是贪吃惹的祸那一刻,真令人感动(2) 初步交流欣赏题目的感受。预设1:有的题目一看就可以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如放孔明灯,一定是写怎么放孔明灯的。预设2:有的题目看不出来文章写了什么,如叮咚都是贪 吃惹的祸那一刻,真令人感动,让人很想看看文章里面写了一件 什么事。(3) 小结:题目可以展示文章内容,也可以不展示。我们可以尽 量把题目起得有趣一些,让其他人更想读你的作品。3. 片段赏析。(1)谈话:这次习作,大家写下了一件件鲜活的事情,让我们一 起来分享彼此的佳作吧。(2)出示片段一,学生自读。不就是走玻璃桥吗?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