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苏轼作品专练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苏轼作品专练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苏轼作品专练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苏轼作品专练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苏轼作品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轼作品专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苏轼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 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 沙路、免泥行。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头两句既写了天气由雨转晴的变化过程,又写了作 者归来后疲惫而又自在的状态。b. 本词化用庄周梦蝶及许汜贪恋置产的典故,既增添了 思想容量,又使其显得典雅含蓄。c. “笑豪英”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只知置办产 业,谋求私利,无远大志向。d. 本词具体写了词人冒雨回家、和衣而睡、酣然入梦, 再到湖边漫步的过程,因事抒情。16.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

2、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15. 【参考答案】c(联系上一句“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可以知道词人情 感的变化,转为了老年一事无成的自嘲,因此“笑豪英”应 该理解为被豪英嘲笑。)16. 【参考答案】(1)轻松愉悦之情(1分),上片写词人冒雨赶路,归来 酣睡,轻松愉悦。(1分)(2)老来一事无成的苦闷。(1分)下片写词人醒后想到 归来后“老去”、“才尽”,胸无大志可能会被英雄豪杰嘲笑, 心情苦闷(1分)(3)摆脱红尘俗物后的旷达淡然之情。(1分)湖边沙路 漫步,豁然开朗。(1分)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

3、,道边修竹水潺潺。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 士兵来往频繁。b. 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 道难不相同。c. 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 河难渡的担忧。d. 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 显区别于尾联。2. 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参考答案】1. a2. (1)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诗竹曳曳、流水潺潺 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 度;(2)与前面形成对比,拓展意境。诗人从历经高

4、山激流 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意境。【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 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 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路上出征的士兵” 错误。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 由颔联“北客”“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 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同义。故选a。2. 本题主要考查

5、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 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 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 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 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道边修竹水潺潺”,在月色朦胧 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 潺潺。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景结束全诗,含蓄表露 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合“蜀人从此送 残山”“愁渡奔河苍茫间”等分析,最后一句与前面形成对 比,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拓宽 诗的意境。望江南超然

6、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载,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 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澈题名“超然”,老子“虽有荣处超然”之义。 超然 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基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答案: 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 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 情,情景交融。解析:上阕写登上超然台所

7、见到的城中的景色。头两句点明季节特 色,春虽已到,但尚未老。三四两句直叙登台远眺所见。最 后一句以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结。这五句全是写景,描写 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阕作者因景生情。先是点 明了作者登超然台的具体时间,那就是寒食清明时节。清明 节又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作者从登超然台望见的景 色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思乡之愁,尤其是在清明节前后这样的 日子。但他无法回家乡,于是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 嗟”叹息一番,无奈地说:不要对老朋友说什么思乡之愁, 倒不如用新火煮新茶来聊以自慰吧! “休对”“且将”,这是无奈的,但也是最好的、最实际的一种解脱办法。最后诗 人发

8、出了 “诗酒趁年华”的呼声,认为还是抓紧时间,借诗 酒来自娱,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里“年华”与前文的“春 未老”又相呼应。作者政治上屡不得志,性格上又桀瞥不驯, 所以只好用旷达超然的态度来对待人生,以排遣自己的苦 闷!这首词上阕写作者登上超然台所见台下“春未老”之 景,下阕因景生情,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 乡思之情,情景交融为一体。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一一“风细柳斜斜”,点明 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b. “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 春花、烟雨 令诗人心旷神怡。c. 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

9、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d.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2. b (春水、春花、蒙蒙烟雨触动了作者的乡思,引出了下 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3. 从词中的“咨嗟”、“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 在词中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 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烟雨暗千家” 隐含了淡淡的郁郁之情;蒙蒙烟雨又触动了作者的思乡之 情;“酒醒却咨嗟”,这里的叹息正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处于 极度的矛盾之中,思归却又不能满足,因此他只好“休对故 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于是用“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一切,珍惜 年华,借诗酒来自娱,以摆脱苦闷的心情。4. 词的上片写了些什么景?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4分)答: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 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 千家万户。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 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