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及班级规模探究述评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289 (2012) 11-0059-03适度的学校和班级规模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 平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美、日、韩等 国相继掀起了一场缩小班级规模的热潮,我国颁布的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这无疑对学 校和班级规模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适学人口的减 少和师资规模的扩大又为合理调整学校和班级的规模提供 了客观条件,因而有必要对国内外已有的学校和班级规模的 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回顾,从中发现已有研究的经验 与不足
2、,并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一、国内外关于学校规模研究的回顾(一)国外学校规模研究回顾针对基础教育的薄弱状况,国外先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教 育变革,其中,学校规模的变迁一直都是学校领域内研究的 重要关注点,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外学者主要探讨了学校 规模与经济效率、学生成绩、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关系,但是 对于学校规模应该扩大还是缩小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性的结 论。从研究视角上看,国外学者主要从教育成本和教育收益 两个角度来探讨学校规模的大小。从教育成本的视角出发, 学者普遍持规模经济的观点,认为学校规模与教育成本的关 系呈倒u型曲线,在学校规模达到倒u型曲线的顶点时,教 育成本最低。而从教育收益的角度,学者则认
3、为学校规模与 学生成绩呈线性关系,即研究结论单一地支持小规模或大规 模的学校,如eberts在研究1978年美国政府机构收集14000 名四年级学生一年之内的数学成绩发现,小规模学校的学生 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在中等规模或大规模学校学生的成绩,中 等规模学校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大规模学校学生的成绩 1。kuziemko在印第安纳州进行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 论。而barnett和他的同事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外学者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例如研究学校规模经济的学者通过计量经济模型从实际数 据来估算成本,并以此来确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使用的模 型主要是成本函数。(二)国内学校规模研究
4、回顾我国学者对于学校规模的研究主要从规模经济的视角 出发,最早进行此领域研究的是台湾学者林文达教授,他在 对台湾21所中学的学校规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台湾 中学的适度规模是1800-2200人,在台北市则是2200-2400 人2。中国大陆对于学校规模的研究偏向于高等教育办学 规模的视角,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没有达到规模经 济的范围,这也成为我国自1999年来高校扩招的一个重要 原因。近年来对学校规模经济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很多学 者认为学校规模不再单纯以在校生数量为唯一指标,处于不 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学校,在教育投入和教育技术条件不同的 情况下,其学校的适度规模是不同的。如王善迈教授
5、就对 “学校的适度规模”的概念做了新的诠释3。另外,在实 证方面,我国学者也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如杨晓霞、郭 万利就通过实验推算出广州黄浦区公办中小学的最适办学 规模4 o从研究方法上来讲,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在我国学校 规模经济的研究中均占重要地位。北京大学的闵维方教授等 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采用回归的方法对我国高等学校生均 成本与学校规模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得出高等教育的生均 成本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师比的提高而下降5。而靳 希斌教授通过定性分析得出了 "学校规模经济产生的三个 条件”,即“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及 规模扩大但不衍生不经济缺陷” 6。综合国内外
6、对学校规模的研究可以发现,从规模经济的 视角研究学校规模与教育成本的关系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 占很大比重,学者不但在理论上证明了学校规模经济的存 在,还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不同学校的适度规模。另 外,关于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成绩、教育公平的关系的研究 已成为近年来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但对于扩大还是缩小学 校规模并未达成统一的观点。国内近来在学校规模方面的研 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衡量学校规模的指标的改变,很多学者认 为不应再单纯以在校生数量作为衡量学校规模的唯一标准, 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学校,在教育投入和教育技术水平 不同的情况下,其学校的适度规模也是不同的。二、国内外关于班级规模研究的回顾(一
7、)国外班级规模研究回顾国外班级规模研究历时数百年,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即大班教学时期、小班化教学时期、小班化教学重新定位时 期。从研究内容上看,三个阶段都注重通过实验研究班级规 模的大小对学生学业成绩、教师表现、教育效率等的影响。 美国田纳西州的 student teacher achievement ratio (简 称star)计划、加利福尼亚州的class size reduction (简 称csr )计划和威斯康星州 的student achievement guarantee in education (简称sage)计划等研究都是例证。 由缩小班级规模所带来的成本效益问题也是西
8、方学者关注 的重点,levin ( 1988)和alan odden分析了缩小班级规模 的一系列投入(如教师增加的成本、增扩教室的成本等)与 产出(最典型的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的关系7。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外学者对于班级规模的研究已经从 简单的描述性分析转变为以综合分析为主的多种分析方法, 如g. v. glass和m. l. smith在20世纪80年代利用元分析法 (meta-analysis)研究发现小班在学生反应、学习成绩、 教师士气等方面有优势。著名的格拉斯史密斯曲线表明,班 级规模减小与学生学业成绩、情感收益增加之间呈正相关8 o robinson & wittebols
9、使用归类分析法(related cluster analysis approach)得出:小班对学生成绩的积 极影响在低年级表现最明显,缩小班级规模对弱势和少数民 族儿童效果尤为显著9。(二)国内班级规模研究回顾我国关于班级规模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对班额进行规 定的文件是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 第26号,规定班额以不超过45人为宜。近年来,随着北 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及经济条件的允许, 这些城市率先展开缩小班级规模的运动,并带动了学界对小 班教学的研究热潮。从研究内容上看,我国学者对于班级规模的研究与国外 类似,也主要关注班级规模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的关系,
10、但研究层面过于宏观,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一些学者提出 了很多新的视角:如和学新提出了 “教育观照度”的概念 10;潘颖,李梅论述了班级规模对教室环境、学生学业发 展及人际互动的影响,并提出改善我国班级规模的可行性建 议111;也有研究人员提到班级规模影响课堂上的座位排 列,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成效12;学者闵饪提出了在不同的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地区,由于现实状况不同,班 级规模的大小也不一样13 o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对于班级规模的研究主要是进行 理论上的应然探讨和描述性分析,缺乏实证方面的研究,极 少有学者就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论证。班级规模的大小与教育的需求和供给密切相关。
11、在当前 国内外教育需求小于供给的普遍情形下,缩小班级规模便成 为一种国际趋势。从当前研究的层面上来讲,国外主要是从 微观视角通过实验来研究缩小班级规模对于学生成绩、教师 表现等方面的影响,而我国一直以来在班级规模的实证研究 方面比较欠缺,主要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描述性分析。三、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研究的展望(一)以“公平”和“质量”作为学校和班级规模研究 的目标与原则学校和班级规模问题的研究就是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 教育公平,因而在研究时应放在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和 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下进行。最低限度的学校和班级规模 至少应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相适应的、均等的公
12、共教育产品和服务。另外,在满 足公平的前提下,不能追求完全相同的适度规模。正确的做 法是在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指导下,扶持落后地区、薄弱学校 加快发展,通过调整适度的学校和班级规模使落后学校向更 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构建的适度规模才更有适切性国内外学者普遍将学校和班级规模定义为一所学校的 在校生数或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10 o这样的定义还存在着 缺陷。从研究来看,班级规模对教育效益的影响,学者普遍 认为小班教学的效果更好,而学校规模对教育效益的影响, 学者则提出了多种观点,至今对于其扩大或缩小学校规模都 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是两个概念长期分离造成的结果。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研
13、究学校和班级规模时,不仅要 关注学生人数,对于影响教学环境的各种因素,如教师数、 教学和活动课时数,以及班级图书、教育教学设施等均应考 虑在内。这样,学校和班级规模的内涵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而构建的适度规模才更加贴切。因此,笔者尝试对学校和班 级规模的内涵进行全新的界定。学校规模:即在一定的投入和教育技术水平下,在保障 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一所学校包含 的适度的年级数、班级数、学科设置数、教师和学生数,以 及图书馆、体育设施及实验室规模等。班级规模:为学校规模的主要构成因素,主要指一个班 级内所包含的教师和学生数、教学和活动课时数,以及班级 图书、教学设施规模等。适度的班
14、级规模是保证教学质量, 实现班级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条件。(三)学校及班级规模研究的内外两种思路对于学校和班级规模问题的研究,可有内外两种思路。 从外部来讲,可以将规模作为一个变量,探讨其对教育效益 及教育公平等的影响,这也是以往国内外学者更多关注的; 从内部来讲,可以进一步探讨构成规模的诸多变量之间的关 系及相互影响,而这恰恰是以往研究较少关注的。在教育水平确定的地区和学校,学生数的多少是决定教 师数、教育教学设施配备的直接因素,因而研究既定学生数 额下,应当配备的教师数、教学设备情况也应当成为适度规 模研究的一个视角。教师数与教学课时数、班级数和班级应 配备图书数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也应受到研究
15、者的关注。(四)学校及班级规模研究应以动态的眼光进行以动态的眼光研究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的问题,即要考 虑在教育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的适度规模问题,更要考虑随 着时间、地点及学校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技术水平变化下的 不同适度规模问题。笔者认为可将在既定水平下得出的适度规模作为学校 或班级的第一级适度规模,随着教育水平的变化,会出现第 二级或第三级适度规模,任何关于学校和班级规模的研究都 应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轻易地给出一个“一 刀切”式的所谓“适度规模”。(%1) 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措施的研究应注重可操作性 研究对于如何推进学校及班级适度规模的措施研究,不应只 根据实验得出的成本或收益的多
16、少来确定,而是以区域内教 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区域内在保证教育资 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可实现的适度规模,同样可以按照此思 路研究全国以及不同学校的规模问题。尤其是要注重可操作 性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参考文献:1 王鑫,章媳西方中小学学校规模的实证研究综述 j.浙江社会科学,2010, (8).2 林文达教育经济学m.台北:三民书局,1984.3 王善迈教育经济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89.4 杨晓霞,郭万利最适办学规模分析一一以广州市黄 埔区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1).5 mun c. tsang and weifang
17、min. expansion , efficiency and economics of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j. review of education economics, 1992.6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 allan odden. class size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research-based policy alternativesj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990, (2): 213-227.8 glass, g. v. , cahen, l. s, smith, m. l., filby, n.n. school class sizem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铁乘务考试题及答案
- 高级理赔员考试题及答案
- 翻译方言考试题目及答案
- 法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 对口机械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定制礼品钥匙扣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黄桃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电竞教练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堆肥处理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普通民房租赁合同样本
- 服务器健康巡检规定
- 第16课奇石课件
- 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
- 2025年内蒙古交通集团笔试考试试题
- 2025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 低压抢修安全培训课件
- 铁路礼仪培训课件
- 大型商业综合体各类突发事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5年高中物理教师招聘面试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 工程服务类合同(标准版)
- 思想道德与法治基础: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