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指导手册第一部分智能测验一、智力测验所依据的各种理论对智力的看法是编制智力测验的理论前捉。在19世纪后半叶,智力一词最 早是由哲学家斯宾塞(h. sencer)和生物学家高尔顿将古代拉丁词intelligence 引入英文的,其意义是代表一种天生的特点及倾向性。此后,智力一词随着心理 测验的发展而逐渐普及。智力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这是多个世纪以來智力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智力 测验已冇近百年的丿力史,但对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屮, 基于心理测量学、认知科学和生物学的三类研究是最富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1. 智力的二因素论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sp
2、earman, 1904)首先发现一系列心理能力测验 z间存在普遍的正相关,并首先利用因素分析方法,将这些相关归因于一种一般 因素或共同因素的作用。他命名为这种因素为g因素。后来,由于测验间并非完 全相关,斯皮尔曼又提出还存在特殊因素(s因素),并由此构成他的智力二因 素论。2. 智力多因索论由于统计学屮因素分析方法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l. thurstone, 1938)利用多重因素分析方法首先提出:智力的核心不是单一的g因素,而是许 多主要的、基木的、彼此相关的能力因素群。-战以后,吉尔福特(t.gu订ford)以20年时间孕育了一个新的智力结构 模型,通常被认为是塞斯顿的扩展。他
3、将智力分成三个维度,分别为内容、操作 和结果维度,分别包括5、5、6个因索,吉尔福特认为这三个维度的变化组合可 以产生150种心理能力。3. 智力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农(p.a. vernon, 1971)提出了智力的三层次模型,认为g 因素处于智力结构最高层,贯穿于其它所有智力因素之中;第二层是言语能力和 操作能力因索,分别控制着第三层的主要心理能力,如数学、语文、空间知觉等。(%1) 智力的生物学理论随着神经生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发展和成熟,智力的生物学研究在智力领域 始终占据一席z地。高尔顿、桑代克、爱森克、詹森(a.r. jenson)等人皆从生 物学观点岀发,认为:智力在人类脑的结构
4、、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先天 因索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它使人类区分于其他生物,同时也使人类个休差异得 到反映。其中詹森的智力振荡理论在其中最具代农性。(%1) 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理论60年代,认知科学兴起。此后,由于它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越來越多的心 理学家开始在信息加工的理论框架下,试图探讨人类智力的内部信息加工机制与 过程。在这一领域屮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当属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r.j. sternberg, 1985)提岀的智力认知成分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智力结构 由“成分”组成。所谓成分,就是対物体或符号的内部表征进行操作的基本信息 加工过程。据成分的概括水平或功能可对其进行不同的
5、分类。据成分概括水平分 类,可分为一般成分、类成分和特殊成分。据成分的功能分类,可分成操作成分、 元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二、关于智力评估的实践探索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将智力归诸于遗传的索 质,成为智力的个别差异研究和科学测量智力的主耍创始人。1884年,高尔顿 开始运用实验手段测量智力,结果以反应时表示,并且首先发现反应时与教师评 定的智力等级间的止和关。在智力的早期研究中,卡特尔、桑代克等人皆沿袭了 高尔顿的实验室方式,认为反应时与其它简单的感知觉辨别测验相结合叮以评估 智力的个体差异。1904年,斯皮尔曼提岀了智力g因索的存在。这一理论观点 不仅对以后关于智力实质的
6、理论研究产生了巨人的影响,而冃也成为智力测验产 生的理论基础。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t. simon)在智力g因 素论的影响下,合作制成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以测验的总分或平均分作为个 体智力g因素水平的评估指标,并以此标定智力的个体差异。从此,比内一西蒙 智力量表便作为智力测验的传统模式而存在。在随后的50-60年时间里,行为 主义学派在心理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兴趣更多集中于行为的 结果而非其内部过程。因而,这段时期内的智力评估,几乎皆以智力的心理测量 学理论为基础,并遵循着比内一西蒙量表的传统一一只是测验内容的细节不同, 并且评估指标几经改进之后,离差智商
7、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指标。智力测验一经产生,便被迅速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且,作为一 种度量工具,它们在对个体的分类和预测上显示了非凡的使用价值。然而,智力 测验同时也遭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其屮,最激烈的批判z-是认为智力测验过 分注重于个体的知识结构,而知识是教育的结果,教育乂极具特定社会和文化背 景的影响,因此,测验的应用受到歪曲或限制。批判者们提倡文化公平测验,这 种思想集屮体现在智力的生物学研究之屮。关于智力的稳定的遗传力的研究,智力与大量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研究, 以及智力与反应时之间的相关研究为詹森的理论假设提供了实验证据,并表明了 速度对于智力g因索的重要性,因此,詹森认为可
8、以设想从更为简单的信息加工 现彖入手,以一系列不受社会和文化背景影响的纯粹的反应时测验来取代传统的 智力测验,并以个体在测验中的反应时指标來标定其智力g因素水平。由于传统的智力测验和詹森所倡议的反应时测验均注重于个体在测验中的 行为结果,并以一个总的指标来评估智力的个体差异,而未在更为精细、严密的 水平上对个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内部加工机制进行分析,因此,60年代以后的认 知心理学家们对此提出异议,并开始寻找新的智力评估方法。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法的启发下,斯坦伯格提出了智力的认知成份 分析法。这种方法从复杂认知作业的操作入手,并在理论上假设任何一个复杂的 问题解决都由一系列基本的认知操作成
9、分(如编码、推断、应用等)构成,然后通 过精心设计的反应时实验,分解出不同智力水平的个体解决同一复杂问题所采用 的各种认知加工成分,并记录每一个体在每一加工成分上的反应时参数,最后比 较个体和总体的各成分参数,就可以评估个体在每一加工成分上的水平高低,从 而能够相当精确地诊断岀个体认知过程中真正的、内在的薄弱点,并因此而能对 症下药,及时有效地给以补救和引导。然而,以反应时表示的信息加工速度虽然可以有效地反映个体操作成分上的 差异,但棘手的是:人们可以主动地有意识地控制加工速度,进行合理的资源分 配,平衡速度和准确性的孑盾。这止是斯坦伯格所说的智力元成分的功能。显然, 信息加工速度并非元成分的
10、主要特征,1大i而以反应时作为元成分的评估指标是无 效的或至少是不足够的。那么应该如何评估元成分?这个问题目前仍在研究和探 索之中。事实上,以詹森为代表的生物学智力论者和以斯坦伯格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 智力论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指岀了传统智力测验的不足,并在各自的理论基础上 对智力评估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但是这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往往述只停留在设 想或实验研究的水平z上,而未能制订出现成的、切实可信的智力测量工具,因 而便无法被应用于实际之中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在社会各界用以评 估智力个休差异的测量工具屮,影响最大、普及面最广、权威性最强的仍是传统 的智力测验。三、传统智力测验的若干问题(
11、-)传统智力测验的结构效度由于传统的智力测验是在智力g因素论的基础上编制,因此,若测验具有较 好的结构效度,那么我们便认为它基本测出了个休在智力g因索上的水平高低。 然而,如果我们作进-步的讨论:“智力因索真正存在吗?” “智力g因索的实 质究竟是什么?” “智力g因素上的个体差异意味着智力全部的个体差异吗?” 那么便会遗憾地发现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始于很多年以前而至今仍无定论。若想 解决这些问题,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统一对于智力实质的看法;这就意味着我们 前面所述的各种不同的智力研究方向将向一个共同点汇合。分析智力理论的研究趋势,各种智力理论研究方向之间的结合是可能的并冃 势在必行。早在1957
12、年,美国心理学家克伦巴赫(l. j. cronbach)就提出:科学 心理学应当将和关研究和实验研究有机地协调起來。以心理测量学为代表的相关 研究能够揭示智力任务上各种不同智力因素间的关系,但它却不能解释各种智力 因索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在加工实质。以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实验研究能够以相对 确定的方式揭示认知活动的内在机制,但单从实验本身却难以说明加工系统的各 种成分对于完成智力任务是否是一般有效的。因而,完整、充分地认识人的智力 需要两种研究相结合。而智力的生物学研究,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它所强调的 智力的遗传素质应该作为智力研究的生理基础而存在。智力研究者们期望通过共同的努力而最终达到对于智力实
13、质的共识。那么, 关于智力实质的一个综合的统一的理论究竟能不能产生?若能,则什么时候可以 产生?这些目前来说均是未知数。因而,关于智力测验的结构效度,目前我们只 能做狭义的解释,即以不同智1力理论模型为基础的智力测验,其结构效度应具备 不同的含义,并且我们最终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亦相应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 智力测验时,这是一个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二)传统智力测验的功能测验的基本功能是测量个体差异,因而传统智力测验的功能便是对智力的个 体差异的测量。人量的测量结果表明:在一般人群中智力高者或低者均占少数, 智力屮等或接近屮等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基本上呈常态分布。由于智力测验所依据的理论上的
14、特性,以及智力分布的常态性,智力测验在 实际中常常行使将人群分类的功能。韦克斯勒(d. weehsler)曾按智商的高低, 把智力分成7类,极优秀(130以上)、优秀(120-129)、中上(110-119)、 中材(90-109)、中下(80 89)、低能边缘(70-79)、智力缺陷(70以下)。此外,由于传统智力测验结果与学习成绩、教师评定等外在效标间的高的 止相关的存在,智力测验在实际中乂常被作为预测源测验行使预测的功能。社会对智力测验的需求不仅仅是将人群分类并预测个体未来可能的成功程度,还要求测验能进一步对个体进行诊断和采取相应且及时的补救措施。而智力 的心理测量学概念强调g因素的存在
15、,只从宏观上描述个体的外在行为结果,却 忽视了对个休心理活动过程进行精细的分析及对内部加工机制的探讨。因此,以 此为依据的传统智力测验可以对人群进行分类和预测,却无法对个体真正的内在 的薄弱点作出精确诊断,从而不能满足社会更为精细的需求。(三)传统智力测验的公平性利用测验评估智力差异时,首要前提是必须客观公正。传统智力测验对任何 人都是公正的么?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颇有争议的问题。对此持否定态度者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提岀质疑:1. 性别差异对于智力的性別差界的研究,已有多年的丿力史。研究者们通常会发现男女 两性在智力上的差别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因此,就整体而言,智力很可能并不存 在性别差异。然而,具
16、休到对智力的不同能力因索上的研究,则结果一般表明存 在性别差异:男性在数学推理、视觉空间能力、躯体运动速度和协调方面优 于女性;而女性在言语流畅性、言语理解和记忆等方面则优于男性。这样一来, 智力测验木身的内容和结构,对男女两性便未必公平。一般测验都包括多种性质 的题目,有些可能更适于男性,有些则更适于女性。如果测验中所包含的利于男 性和利于女性的题目并不均衡,那么此测验对其屮某一性别的人群便是不公正 的,此时便应对测验结果所显示的性别差异作出慎重解释。传统智力测验中的韦 氏成人量表的题h就存在这样的不平衡问题。2. 职业差异关于智力的职业差异的一类研究表明:不同职业的人在智商上具有差异,从 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如会汁师、律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报关员行业许可证件核销考核试题及答案
- 放射医学技术主管技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交通安全班会课课件百度
- 新版双重预防机制体系考核试题解析与应用
- 月嫂考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本科《组织行为学》2025-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
-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含答案
- 模具制造工艺含答案
- 医院规培自我介绍
- 一支部一项目汇报
- 光伏施工安全培训内容
- 2025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英语》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二十大教学课件
- 学校涉密人员管理办法
- 2025“无废城市”框架下其他垃圾减量再生利用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 《国际货代基础》 课件 项目四任务二 认识航空集装器
- 冷链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国际物流学 第2版》-张良卫 习题及解答
- T/CBMCA 020-2021地铺石瓷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