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现状探究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 方法,对我国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发展势头良好,培养目标 定位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课程设置向综合化发展。存在的 问题是,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比重低,专业设置单一; 课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革新;科研水平亟需提髙;培养体 制僵化。认为综合性大学培养体育人才应立足社会需要、结 合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优势,加强与体育交 叉的新学科的建 设;做好与其它专业院系的联合培养工作;国家和地方教育 主管部门应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引导和支持。关键词:体育人才;综合性大学;现状中图分
2、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 (2009)07-0081-05astudy of the currentsituation of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in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gao hui, wu hong jiang, zhang you xin(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west university, xi' an710069,shaanxi china)abstract: by methods ofliterature, questi
3、orrnaire,expertinterviewandlogicalanalysis, t hispaperstudies the currentsituation of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he result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isfine, and its positioning comes up with time and is forwardlooking. the curri c ulum is on a tendency of integr
4、ation. there arestill problems that the proporti on ofspor ts t ale nt islow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 iti es, andspecialized f i e1dsarenarrow. thesystem of curriculumneeds to be implemented and perfected. the level ofscientific research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tra in system is hide bound. it p
5、uts forward that cultivatingsports talentshould be based on thenee ds ofsociety combining with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light their advantag es; tostrengthen inter discipline cons true tion rela ted to sports and do comb in e d training ofsports talent with other facuities. in addition,theadmin
6、istrativ eeducationdepartmentsshould guide andsupport universities in policy and financekey words:sportstalent;comprehensiveuniversities; currentsituation综合性大学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 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体育社会化的加快,一方 面促进了体育人才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对体育人才提出 了新的要求。各体育人才培养单位都在积极的改革培养方 案、培养规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性大学在体 育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体育类专
7、业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无法 比拟的优势,健全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资源、林立的学 科群体、优越的学习氛围、良好的人文环境,都为培养高素 质的综合型人才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然而我国综合性大学并 没有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承担起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 无论是在培养规模还是在人才多样性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 差距。如何借鉴我国体育院校学科建设发展的经验,充分利 用综合性大学的教育资源,承担起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任, 形成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多模式、是普通高校体育学科建设 成败的关键所在。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师范类和体育类院校除外的所有入选国家“211”工程 的综合性重点大学。1. 2研究方法1.2. 1
8、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网站、保留有关体育人才培养相关对策等方面 的书籍和刊物,重点阅读和分析与本课题相关性较高的文献 资料,对各院校的体育人才培养方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 学分数量及学分比例、授课形式等方面的资料有较全面的收 集。1.2.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设计了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现状调查问 卷,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 验。1. 2. 3专家访谈走访有关大学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的专家教授20人,了解 综合性大学培养体育研究生和开办体育专业教学、管理的 实际,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1.2.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数据利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包)对所获得的 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 2. 5比
9、较分析法通过对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现状和体育类、师范类 院校体育培养现状对比,以及不同综合性大学之间的对比, 找出差距和不足,借鉴和吸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2结果与分析2. 1培养概况20世纪90年代以前,体育学院、师范体育院(系)一直是 我国体育人才的最主要培养单位,仅有极个别的综合性大 学开设有体育专业承担部分体育人才培养的任务。近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体育产业、体育管理、赛事经 纪、社会体育、体育医疗等新兴行业的兴起,对体育人才提 出了多类型、高层次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显然已不能满足 社会发展的需要。诸多综合性大学利用自 身优势,抓住历史机遇相继开办了体育院系
10、。在1999年之前, 开设体育专业的“211工程”院校只有8所(体育类和师范类 院校除外),19 99年高校扩招后,综合性大学承担体育专业人 才培养的发展迅速(图1),截止2008年接受国家教育部批准 并开始招收体育类专业学生的“211工程”院校已达42所, 占除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外的“211工程”院校的43%o增 长势头虽然强劲,但是总体情况仍然不乐观,在西方发达国 家大部分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是在综合性大学完成的,在美 国有700多所本科院校设有体育学院或体育系,在英国高等 学校没有单一的体育大学或体育学院,体育管理、运动训 练、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体育人才均由综合性大学体育系 培养1,而我国综
11、合性大学培养体育人才的比重还是很低。 在区域分布上也表现为极不平衡,在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 设置体育类专业的院校明显多于西部(图2)。2. 2专业设置与布局专业是人们对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结构的一种设计2。体育专业设置的广泛性是培养体育 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体育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的体育需求 紧密联系,没有对大批的高水平现代化体育人才的培养,就 不可能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体育需求。表1显示,我国综合 性大学体育专业设置集中在教育训练学和社会体育两个方 面,这就导致人才培养方向狭窄问题。诸多研究表明,我国 现在体育人才的培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3。美国综合 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一般都根
12、据当地需要来设置专业,且 专业方向设置种类 繁多,譬如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科学专 业、体育管理专业、运动学专业、体育交流专业和健康专 业等,其它还有舞蹈专业、余暇运动专业、体育旅游专业、 老年人体育与健康专业以及教练员专业等。此外,还精心设 置一些能符合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使学生更容 易就业和 满足社会多方面的要求4。如何将体育人才的专 业结构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值得我国体育工作 者去探究。另外,我国综合性大学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 层次起点高,且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主的特点。体育人才培 养层次、学科结构是评定一所学校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 :5 尽管我国综合性大学在体育人才
13、培养的学科建设方 面起步较晚,但发展的良好趋势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2004 年全国部分高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浙江大 学在诸多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中脱颖而出,分别排名第4位 和第9位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学科的结构布局上,硕士点布 局仍然以传统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为主,占到硕士点总数的一 半以上。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点比例也较 大(表1)。在硕士点的研究方向上,部分高校具有鲜明的特 色,浙江大学融合教育学部分学科较强的优势,在比较体育 研究等领域处于前沿地位。中央财经大学的体育经济与管 理学、四川大学的运动人体科学分别依托本校人文学科、医 学院的优势发展较快。较之于体育院校,普通
14、高校的学科布 局结构仍需优化,诸如应用心理学、运动医学等硕士点,部 分综合院校并未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开拓交叉学科,在整体 上综合性大学学科结构仍然特色不强。2. 3课程体系2. 3. 1培养目标探讨课程体系改革必须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有了明确的定位,才可能进一步确定和优化课程体系6。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要求 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必然要反映到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上。 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是构架与建设课程体系的前提。 课程体系构架与建设的目标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符 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 定位是构架与建设课程体系的基点和首要任务。
15、通过这次 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约占80%)都在如何充分运 用各自独特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课程特色,为社会培养 复合型体育人才方面做出了努力。能够根据社会和人才市场 需求的变化,确立多样培养目标和设置多种专业,以满足社 会对不同人才规格的需要。比如体育学科建设走在前列的苏 州大学把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并有所专长,能胜任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育、教 学、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 管理及社 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把硕 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
16、世界、 面向未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 展积极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的科学研究人才、工 程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中央民族大 学把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全国尤其是少数民族 地区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 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 发展潜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 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体育人才。这些学校的培养目 标是更
17、加宽泛,其实质是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社会适应能 力更强,更 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充分显示了培 养目标的时代性和前瞻性,但是也存在部分 学校把人才目 标定位在"专门人才”的水平上。2. 3. 2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课程之间的分工和配合,课 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7。课程设 置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它集中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所培养的 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培养目 标确定之后,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与否,就 成了决定人才培养 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8。综合性大学学科林立,包罗万象。 校园学习氛围优越、学术气氛浓厚、信息交流广泛,如何 利用这些
18、资源优势、学科优势、人文环境优势整体设计就体 育人才培养的学业标准和业务规格是体现综合性大学的特 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中之重。9所开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大都是按照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 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进行课程设置的。在任意选修课模块, 大都以理论选修课为主,这可能与综合性大学专业技术师 资欠缺有关。2004年课程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新 世纪初,结合我国的教师教育现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 才素质的需求所制订的21世纪第一份体育教育专业指导性 文件,它顺应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潮流,适应当前我国高等 教育和基础教育体育的改革。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
19、一 些不足,比如主干课程刚性不足、缺乏人文精神、缺少体育 史学和健康教育学方面的内容等等9,这应引起培养单位 的注意。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其课程体系处于未经 系统研究和科学论证后的简单设置状态。查看开设社会体 育专业的学校,其课程的设置只是运动科学、人体科学和社 会科学内容的简单组合,而未能从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的角 度进行系统的论证,这就容易造成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知 识零散、技能肤浅从而难于满足社会要求的现实。在与几位 学校体育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中也得到这样的信息,就是现 在社会上急需大量的社会体育人才,而各培养单位的毕业 生就业率却很低。正是学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缺乏联系造成 了这种
20、矛盾现象的存在。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学科, 应对其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体系组成因 素进行系统研究,力图使运动科学、人体科学、社会科学、 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等共同交 汇于上,发挥“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的学科交叉优势。特别是对综合性大学社会体育专 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进行阐述与论证,找出体育专业院校无法 比拟的优势,利用其他学科的师资优势和教学实验条件,实 现社会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研究生课程设置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基础理论知 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 沿知识及科研能力 的培养等方面的课程。调查显示大多院校的体育学科硕士生 的课程体系结 构都采用了这样的分类体
21、系,即分为学位课 程与非学位课程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必修环节,学位课程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非学位课程 是指选修课程。以苏州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为例:学习年限 一般为3 a,课程原则上一年半内完成,课程总学分达到37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课)为25学分,非学位(选修)共15 门课程30学分要至少得到8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各类课 程学分比例见图3。由表2可以看出,清华大学的课程体系与之不同,倡导从 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能体现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型 课程。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 23(其中考 试学分不少于17),其中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必 修环节2学
22、分。学位专业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和 专业课以及相关的跨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16学分。在学位 专业课的每个模 块都是给出了多门课程以供选择,并且要 求本科已修课程不能选。非学位课程(或环节)包 括补修课 和任选课,补修课程是指凡欠缺所在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 的硕士生,一般应在导 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科核心课程。 任选课程是硕士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以外 的课程,而且自由度较大,基本上不受年级、科系、学校的限 制。清华大学相对于苏州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一是选修课 比例增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 生的个性;二是多了跨学科专业课程和任选课模块。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
23、知识广度与深度,弥 补自身知识的不足,开阔视 野。另外清华大学院系有较大的课程设置自主权,可以更灵 活地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培养适宜市场需要的体育人 才。2. 4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社会创新的重 要源泉,是一门学科建设水平的体现。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最 重要的表现形式,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则是评价其科 研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之一10。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综 合性大学尤其是开设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学,在核心期 刊论文发表的数量呈上升的势头,但是在发文数量和质量上 与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在朱唯唯、邓 三鸿等人统计的2000-2004年在体育学领域发表文章最
24、多的 前30名的学者中仅2名来自“211”综合性大学,而且未能 挤进前十,其余名额大 部分被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教师占 据。同样在发表体育学论文最多的前30个机构和体育学论 文引用最多的30个机构排名中,“211”综合性大学仍然屈 居后面(表3) 11。说明综合性大学在研究的规模和研究 的综合实力方面还不够;另一方面,各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偏 向体育教学和人文研究,在竞技体育和人体科学方面欠缺。 体育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它需要多种学科的支 持12。综合性大学门类齐全的学科设置,为进行体育研究 提供了深广的研究背景和强大的技术支持。综合性大学的 学者们应该依此优势,借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诸多
25、学科 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化研究,才是自身的发展之路。在课题 申请方面,综合性大学近几年发展得较快,在承担国家级、 省部级相关体育课题研究的数量上占有一定的比例(图4), 在2003年之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体育学项目绝大多 数被体育类院校占有,但在2003年之后综合性大学获资助 立项的体育学项目比重在逐年增加,2008年的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资助项目中,综合性大学所占比例首次超过体育类院 校达到了 31%。这充分显示了综合性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的 巨大潜力。教材、专著历来都比较受各高校的重视,综合性 大学的体育学者们付出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 缺乏有影响的高质量的教材和专著,查阅高
26、等教育出版社和 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教材编委和作者,来自综合性 大学的寥寥无几。这表明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者在理论研 究方面不够深入。2. 5资源共享状况资源优势是综合性大学培养体育人才最大的特点,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国家投入,虽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 近些年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仍然造成了高校新 学科建设与资源不足的严重矛盾,资源共享是解决这一矛盾 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综合性大学贮备的 雄厚的师资、丰 富的教学资源、齐全的实验设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体育 人才培养的关键。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利用多学科优 势,采用专职与兼职、体育专业与校内各院系紧密联系、校 内与校外相结合
27、的灵活方式,建立起一支体育科研队伍。研 究人员分别有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力学系、计算机系、 生命科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多 个虚拟实验室,使原来仅以公体教学为主的体育教研部在短 时间内就拥有了硕士点和博士点,一跃成为体育科研的重 要基地。但调查发现,大部分综合性大学在资源共享方面做 的不是很成功,在培养体制方面,80%的学校的体育人才培 养是体育院(系、部)进行单独培养。在选修课的开设方 面,75%的学校没有要求体育类学生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在师资利用方面,89%的学校没有外聘跨专业的教师授课,而 且除个别人体科学专业外,大部分的学 校都没有利用学校 实验室。在教育资源紧
28、缺、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内 部不能达到资源共享这不能不说是综合性高校在开设体育 学专业方面的失策。3结论与建议3. 1结论1)近年来,我国综合性大学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呈现良 好的发展势头。诸多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要积极开 设体育专业培养体育人才。在培养方向上部分高校充分利用 自身优势体现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设置了一些社会紧缺的、 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专业。在培养层 次上表现为“高起点、 高层次”的特点,这符合目前我国体育人才市场的实情和体 育人才国际化的特征。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出现了以清华 大学为首的新的体系结构,培养目标定位具有时代性和前 瞻性,课程设置向综合化发展,强调文、理、工科课
29、程间的相 互渗透和融合,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知识 领域。选修课比例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提高。在科学研究上的一个亮点就是综合性大学承担国 家级课题的比例在逐 年增加,出现了与体育类院校和师范 类院校"三分天下”的局面。另外在资源共享方面一些院 校也走得比较靠前,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取得了学 科建设的成功。2)我国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尚存在诸多问题,具体 表现在:综合性大学体育人才培养在全国体育人才培养中 的比重仍然很低,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大多综合性高 校都没有开设体育专业;培养方向仍以体育教育训练学为 主,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置过于笼统,实用性不强,与社会需 求脱钩从而导致就业率低下;课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革新, 部分学校 培养目标定位滞后,课程设置灵活性不强,必修课 比例过高,跨学科课程欠缺;科研水平与综合性大学实力不 相衬,亟需提高;大部分院校没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养 体制以体育系(部)单独培养为主,没能实现跨学科、跨院系 的交流与合作。3.2建议1)综合性大学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带动、促进与体 育交叉的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克服专业理论教师的匮乏、 术科教师的理论素养欠缺的不足,加强新兴学科建设,创建 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体制。可以借鉴体育类、师范类院校 的成功经验,但不可盲目照搬,避免与体育类、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招聘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硕博教育人才65人(第二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衡水市人民医院科室人才发展考核
- 2025妇幼保健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高级应用考核
- 2025儿童医院PICC置管与维护技能考核
- 2025江苏省检察官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科研助理岗位招聘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上海市人民医院结构化面试题库设计与提问技巧考核
- 2025河北雄安新区新建片区学校面向社会选聘教职人员10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秦皇岛市中医院专科特色技术考核
- 2025广东柳州市融安县发展和改革局二层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民政局招聘窗口服务岗政府雇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四章 §4.1 4.1.1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 课件(共41张PPT)
- 奶茶店消防应急预案
- 涂料用溶剂课件
- 外研版英语七上单词表
- DB15T 2916-2023 餐饮服务标识化管理指南
- GB/T 6342-1996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 GB/T 1423-1996贵金属及其合金密度的测试方法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配套教学课件
- 2022年曲靖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