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第二十一周_第1页
古诗文第二十一周_第2页
古诗文第二十一周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文客从远方来, 相去万余里, 文彩双鸳鸯, 著以长相思, 以胶投漆中,注释遗我一端绮。 故人心尚尔! 裁为合欢被。 缘以结不解。 谁能别离此?古诗文第二十一周背诵篇目1.客从远方来古诗十九首之十八2.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之十九3.渔父屈原1. 客从远方来古诗十九首之十八 端:犹 匹”古人以二丈为一 端”二端为一 匹” 故人:古时习用于朋友,此指久别的丈夫”尔:如此。这两句是说尽管相隔万里,丈夫的心仍然一如既往。 鸳鸯:匹鸟。古诗文中常用以比夫妇。这句是说缔上织有双鸳鸯的图案。 合欢被:被上绣有合欢的图案。合欢被取同欢”的意思。 著:往衣被中填装丝绵叫著”绵为 长丝” 丝”谐音 思”故云 著以

2、长相思” 缘:饰边,镶边。这句是说被的四边缀以丝缕,使连而不解。缘与姻缘”的缘”音同,故云“缘以结不解 ”。 别离:分开。这两句是说,我们的爱情犹如胶和漆粘在一起,任谁也无法将我们拆散。【注释二】 遗我一端绮:绫罗一类的丝织品。织成彩色花纹的叫 “锦”,织成素色花纹的叫做 “绮”。 “一 端”,即半匹,长二丈。 “遗”指客替故人带来赠品。故人心尚尔: “故人 ”后世习用于朋友, 指过去有交谊的友人。 这儿是指远离久别的丈夫。 “尚”, 犹也。 “尔”,如此。指思旧之情。文彩双鸳鸯二句: “文彩”,指绮上面所织的花纹。 “合欢”原是植物名,汉朝凡是两面合来的 对象都称为 “合欢”。合欢被是指把绮

3、裁成表里两面合起来的被,所以有合欢之义。象征 夫妇同居的愿望。着以长相思二句:被的眼间装进绵,叫做 “着”;被的四边缀以丝缕,叫做 “缘”。“着”和“缘”, 是古代制被的两个必要过程。因为着在中间的是绵,绵有绵长的意思,故云“着以长相思 ”。因为缘和因缘的缘, 意义均同; 缘在四边的是丝缕, 丝缕是互相缀结的, 故云“缘以结不解 ”。 这两句是因制 “合欢被 ”而引起的联想 以胶投漆中二句 胶漆在一起,就混合坚牢而无法分 解,这里用以比喻两情的融洽无间。说明:这首诗所写的就是 ”涉江采芙蓉 ”篇”同心而离居 ”的情感。 它通过一个具体事件以及由 于这一事件所产生的感想,十分明朗地表现了乱离时代

4、里坚定不移的伉俪深情。【翻译】客人风尘仆仆,从远方送来了一端 (二丈 )织有文彩的素缎,并且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夫君 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它从万里之外的夫君处捎来,这丝丝缕缕,该包含著夫君对我的无尽关切和惦念之情 ! 绮缎上面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彩,夫君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我。将它裁作棉被面,做条温暖的合欢被。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 丝绵使我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 缘结暗示我夫妻之情永结同心。 丝绵再长, 终究有穷 尽之时,缘结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惟有胶之与漆,粘合固结,再难分离。那麽,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 谁还能将我们分隔 !作品鉴赏这也是歌咏

5、爱情的诗,主人公是女性。诗中大意说:故人老远地寄来半匹花绸子, 那上 面的文彩不是别的而是一双鸳鸯。 我把它做成合欢被, 装进丝绵, 四边用连环不解的结做装 饰。这被就是我和他的如胶似漆的爱情的象征。 古诗中往往有和歌谣风味很相近的, 本篇就 是显著的例子。此诗似乎是 孟冬寒气至的姊妹篇。它以奇妙的思致, 抒写了一位思妇的意外喜悦和 痴情的浮想。这喜悦是与远方客人的突然造访同时降临的:客人风尘仆仆,送来了 “一端 ”(二丈)织 有文彩的素缎( “绮 ”),并且郑重其事地告诉女主人公,这是她夫君特意从远方托他捎来的。 女主人公不禁又惊又喜,喃喃而语曰: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一端文彩之绮

6、,本来也 算不得怎样珍贵; 但它从 “万里 ”之外的夫君处捎来, 便带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那丝丝缕缕, 包含着夫君对她的无限关切和惦念之情。 女主人公不能不睹物而惊、 随即喜色浮漾。 如果将 此四句,与前一首诗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的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对照着读,人们将会感受到,其中似还含有更深一层意蕴:前诗是诉说着“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的凄苦,一封 “书札”而竟怀袖 “三岁”,可知这 “万里”相隔不仅日久天长,而且绝少有音讯往 还。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是非常痛苦难挨的事。 在近乎绝望的等待中,则会有被遗弃的疑 惧,时时袭上女主人公心头。而今竟意外地得到夫君的赠绮,那“千思万想而

7、不得一音 ”的疑惧便烟消云散。那么,伴随女主人公的惊喜而来的,还有那压抑长久的凄苦和哀伤的翻涌。 张庚称 “故人心尚尔 ”一句“直是声泪俱下 ”、“不觉兜底感切 ”,正体味到了诗行之间所传达的 这种悲喜交集之感(见古诗十九首解 )。适应着这一情感表现特点,此诗开篇也一改古诗十九首解常从写景入手的惯例,而采用了突兀而起、直叙其事的方式。 恐怕正是为了造成一种绝望中的 “意外”之境, 便于更强 烈地展示女主人色那交织着凄苦、哀伤、惊喜,慰藉的 “感切 ”之情 这就是开篇的妙处。 自“文彩双鸳鸯 ”以下,诗情又有奇妙的变化:当女主人公把绮缎展开一瞧,又意外地发同, 上面还织有文彩的鸳鸯双栖之形。 鸳

8、鸯双栖, 历来是伉俪相偕的美好象征 (如孔雀东南飞 之结尾就是一例) 。夫君之特意选择彩织鸳鸯之绮送她,正是倾诉着愿与妻子百年相守的热 烈情意。女主人公睹绮思夫,不禁触发起联翩的浮想:倘若将它裁作被面,则可以做条温暖的“合欢被 ”,再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非常地惬人心意。 “著”有“充实 ”之意, “缘”指 被之边饰。 床被内须充实以丝绵,被缘边要以丝缕缀结, 这是制被的常识。 但在痴情的女主 人公心中, 这些平凡的事物, 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 “丝绵 ”使她联想到男女相思的绵长无尽;“缘结 ”暗示她夫妻之情永结难解。这两句以谐音双关之语,把女主人公浮想中的痴情, 传达 得既巧妙又动

9、人。制成了 “合欢被 ”,夫君回来就可以和她同享夫妇之乐了。那永不分离的情 景,激得女主人公喜气洋洋,不禁又脱口咏出了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的奇句。 “丝绵 ” 再长,终究有穷尽之时; “缘结 ”不解,终究有松散之日。这世上惟有 “胶”之与 “漆”,粘合固 结,再难分离。女主人公说:就让我与夫君像胶、漆一样投合、固结吧,看谁还能将我们分 隔!这就是诗之结句所的奇思、 奇情。 前人称赞此结句 “语益浅而情益深 ”。女主人公的痴情, 正有如此深沉和美好。初读起来,客从远方来所表现的,就是上述的喜悦和一片痴情。全诗的色彩很明 朗;特别是 “文彩双鸳鸯 ”以下,更是奇思、奇语,把诗情推向了如火

10、似的锦的境界。但读者 应注意到: 当女主人公欢喜地念叨着 “以胶投漆中, 谁能别离此 ”的时候, 她恰恰正陷于与夫 君“万里”相隔的 “别离”之中。以此反观全诗,则它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不过是女主人公的 幻想或虚境罢了。根本不曾有远客之 “来”,也不曾有彩 “绮”之赠。倘若真能与夫君 “合欢 ”, 她就不必要在被中 “著”以长相之思、 缘以不解之结了。 所以还是朱筠对此诗体会得真切: “于 不合欢时作 合欢 '想,口里是喜,心里是悲。更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无中生有,奇 绝幻绝!说至此,一似方成鸾交、未曾离者。结曰 诗能 ',形神俱忘矣。又谁知不能 别离'

11、; 者现已别离, 一端绮 '是悬想, 合欢被 '用乌有也? ”(古诗十九首说 )如此看来,此诗所 描述的意外喜悦, 实蕴含着夫妇别离的不尽凄楚; 痴情的奇思, 正伴随着苦苦相思的无声咽 泣。钟嵘诗品称古诗十九首 “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 ”。这首诗正以温丽的 “遗绮”之喜,抒写了悲远的 “别离”之哀, “正笔反用 ”,就愈加 “惊心动魄 ”。2. 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关于此诗主题, 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写女子闺中望夫, 一说写游子久客思归。从全诗情调 看,以前说为佳。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 愁思难寐、 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其愁由 明月引起。

12、 “隔千里兮共明月 ”(谢庄月赋 )。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 着床帐。原本 “忧愁不能寐 ”,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 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第三联: “客行 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是女子心头对 “客行 ”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这一联 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 但说归说, 怨归怨, 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 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 去对月倾诉。 古乐府 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 “忧愁

13、” 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原文明月何皎皎, 忧愁不能寐, 客行虽云乐, 出户独彷徨, 引领还入房,照我罗床帏。 揽衣起徘徊。 不如早旋归。 愁思当告谁? 泪下沾裳衣。作品注释 罗床帏:罗帐。 寐:入睡。 揽衣:犹言 披衣” 穿衣”揽,取。 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裳衣:一作 衣裳” 2作品译文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作品鉴赏如何描写人

14、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其实,这对诗人也至关重要。 我国古代抒情诗中,就有很细致很精采的心理描写,这一篇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就突出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特点。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 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 愁思辗转、 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 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 谢庄月赋曰: “隔千里兮共明月。 ”李白静夜思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 过轻薄透光的罗帐

15、,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 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 是“忧愁不能寐 ”。他怎么也睡不着, 便索性 “揽衣”而“起”, 在室内 “徘徊”起来。 清代朱筠评曰: “神情在 徘徊'二字。 ”(古诗十九首说 )的确, 游子“看 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 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 尤其是那 “起徘徊 ”的情态, 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 “忧愁不能寐 ”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 “忧愁 ”: “客行虽云乐,不如 早旋归。 ”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

16、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 耐人寻味。 “客行”既有“乐”,却又说 “不如早旋归 ”,是因为实际上他乡作客,无乐而言。正 如相如歌 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又欲归不归,这是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 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 在他那个时代, 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 却又仕途阻滞, 进很两难。 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 是十分真切的。 清代陈祚明 说得好: “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 ”(采菽堂古诗选 )朱筠 也说: “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 把苦且不

17、提, 虽云乐 '亦是客',不如早旋归 '之为乐也 ”(古 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 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 ”正是这种 独”、这种 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

18、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 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全诗共十句,除了 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 忧愁'而 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 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 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古诗解)一首短小的抒情诗

19、,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 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 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3. 渔父屈原原文屈原既放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游于江潭江边,行吟 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 尊称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三闾(I 0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

20、、 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与”通欤”,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 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 通晓万物造化之道的人,不会执迷于世 间的人和物,而能与世推移还能够顺应它们,助推它们。世人皆浊既然 世上的人都迷浊不清,何不淈(g U)其泥而扬其波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淈(g U搅浑?众人皆醉 既然众人都已沉醉,何不哺其糟(za o)而歠(chu b)其醨(I i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哺(b 口吃,一作哺” (b。口) 糟:酒糟。歠(chu b):歠”通啜”,饮。醨(I):薄酒。成语:哺糟歠醨?何

21、故深 思高举 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 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自令放 为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沐: 洗头,新浴者必振衣 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浴:洗身,洗澡 ,安能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m en m en )者乎怎能让清白的身体 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察察:皎洁的样子。汶(men)汶:污浊?宁赴湘流, 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 莞尔:微笑的样子,鼓枻(y )而去鼓枻:摇摆着船 桨。.鼓:拍打。枻(y )i船桨。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濯zhu可:洗。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 足。”遂去,不复与言。词语注释放:逐放,放逐。在此为被动句,表示被放逐 三闾大夫:楚国的一种官,这里指屈原。不凝滞于物:不被外物拘泥,引申为适应客观环境。 淈(gU):搅浑。糟(za o )酒糟。歠(chu b):饮。醨:薄酒。察察:洁白汶汶men men心中昏暗不明振衣:抖去衣服上的灰尘。鼓枻(y ):敲打船桨。枻,桨缨:系帽的带子。形容:古今异义,这里指形体容貌。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