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PPT课件_第1页
热交换器PPT课件_第2页
热交换器PPT课件_第3页
热交换器PPT课件_第4页
热交换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5 4-5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教学目的:课 型:教学方法:参考文献:重 点:了解几种工业上常用的热交换器,了解几种工业上常用的热交换器,掌握它们的构造及操作原理。掌握它们的构造及操作原理。列管式热交换器的构造及操作原理列管式热交换器的构造及操作原理化工设备化工设备讲述、图片演示讲述、图片演示化工原理夏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夏清、陈常贵主编第1页/共50页24 4.5 .5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第2页/共50页3第3页/共50页4第4页/共50页5一、列管式热交换器一、列管式热交换器第5页/共50页6单位容积有较大的换热面积(每m3

2、有效容积的传热面一般为6080m2.m-3),是传热效率较高的热交换器。第6页/共50页7第7页/共50页8第8页/共50页9第9页/共50页10第10页/共50页11第11页/共50页12折流杆折流杆平行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各组相互偏转90度。优点:流动阻力小;流体湍流程度强烈。折流杆换热器管束示意图折流杆换热器管束示意图第12页/共50页13第13页/共50页14第14页/共50页15(5) (5) 翅片管作用:增大传热面积(表面积可为光滑管的29倍);提高流体的湍流程度,从而提高传热膜系数。NOTENOTE:流经翅片一侧的应是传热膜系数小的流体。第15页/共50页16(6)流体流经管内或管

3、间的选择:原则:对传热有利,减少腐蚀和污垢沉积, 减低压降及减轻设备质量,便于清洗等。腐蚀性流体走管程。 混浊或易析出沉渣结垢的流体走管程,因管内流体可获得较大流速。流量小的或粘滞性流体走管程,因可获得较大流速而有较高的传热膜系数。第16页/共50页17压力高的流体宜在管内通过,有利于设备制造和降低材料消耗。液- -液热交换时,温度高的液体走管程,可减少热损失。饱和水蒸气宜走壳程,易于排出冷凝液,同时饱和水蒸气的传热膜系数高,让传热系数低的走管内,因流速高而可以提高传热膜系数。第17页/共50页18二、夹套式热交换器二、夹套式热交换器第18页/共50页19常用于制药、有机合成和食品工业中。夹套

4、反应釜换热时,传热系数K比较低。第19页/共50页20三、蛇管式热交换器三、蛇管式热交换器换热面积一般小于15m2.m-3。第20页/共50页21第21页/共50页22第22页/共50页23五、板式换热器五、板式换热器第23页/共50页24优点:1、传热板薄,单位容积有很大的传热面( (可达250m2) ),并且外表面小,热损失小。2、传热系数高;流体流动阻力并不大。3、操作灵活性大。4、金属消耗小,制造、检修、清洗均较方便。第24页/共50页25六、螺旋板式热交换器六、螺旋板式热交换器优点:结构紧凑,有大的传热面积(50m2.m-3或更多)流体允许有较高流速,有较高传热系数,约为列管式的12

5、倍,且污垢不易沉积。缺点:要求加工质量高,检修和清洗较为困难。第25页/共50页26七、热七、热 管管特点: 热量的传递经历了气化冷凝过程,传热膜系数都很大,管壁的温度也相当均匀。第26页/共50页27热棒实验热棒实验第27页/共50页28思考题思考题1、比较不同类型换热器的优缺点。2、如何选择换热器?第28页/共50页29攻克青藏铁路冻土难关攻克青藏铁路冻土难关通风管措施。在路基内横向埋设水平通风管,冬季冷空气在管内对流,加强了路基填土的散热,有利于降低基底地温,提高冻土的稳定性。 第29页/共50页30另一降温的方式是给路基表面盖上一层遮光板。“试想,夏天的太阳光辐射在路基上,下面的冻土肯

6、定会受不了。”吴柏青说,就像夏天外出要戴太阳帽一样。 第30页/共50页31片石气冷措施。片石气冷路基是在路基垫层之上,设置一定厚度和空隙度的片石层,因片石层上下界面间存在温度梯度,引起片石层内空气的对流,热交换作用以对流为主导,利用高原冻土区负积温量值大于正积温量值的气候特点,加快了路基基底地层的散热,取得降低地温、保护冻土的效果。 碎石( (片石) )护坡或护道措施。在路基一侧或两侧堆填碎石或片石,形成护坡或护道。碎石( (片石) )护坡空隙内的空气在一定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对流,寒季碎石( (片石) )内空气对流换热作用强烈,有利于地层散热;暖季碎石( (片石) )内空气对流作用减弱,对热

7、量的传入产生屏蔽作用,减少了暖季的传热,达到了降低地温、保护冻土的效果。第31页/共50页324 46 6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辐射传热的机理辐射传热的机理辐射传热过程是热物体以波的形式向四周散播辐射能,辐射能遇到另一物体时,被全部或部分地吸收,被吸收的辐射能重新转变成为热能。辐射与传导或对流的差别:辐射能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原子内部激动的结果,它辐射能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原子内部激动的结果,它可以直接传播可以直接传播。任何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均能辐射能量(这也是遥感技术的根据),辐射的强度和波长与辐射的强度和波长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有关。热辐射的波长范围一般是0.840nm (可见光为0.40.

8、8 m,红外线为0.7500 m).第32页/共50页33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射到物体表面的辐射能,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射到物体表面的辐射能,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其余部分则透过,它们在总辐射能中的分数吸收,其余部分则透过,它们在总辐射能中的分数分别称为分别称为反射率、吸收率和和透过率。单原子和对称双原子气体(如单原子和对称双原子气体(如N2N2、O2O2、H2H2)能让全能让全部辐射能透过,称为部辐射能透过,称为透热体透热体。一氧化碳以及三原子以上包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则一氧化碳以及三原子以上包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则吸收某些波长范围的辐射能,而让某些波长范围的透吸收某些波长范围的辐射能,

9、而让某些波长范围的透过,它们称为过,它们称为半透体半透体。第33页/共50页34能完全吸收辐射能的称为能完全吸收辐射能的称为黑体黑体或或绝对黑体绝对黑体。能完全反射辐射能的物体称为能完全反射辐射能的物体称为镜体镜体或或绝对白体绝对白体。实际物体只能部分吸收辐射能,通称为实际物体只能部分吸收辐射能,通称为灰体灰体。物料表面越粗糙,则对辐射能的吸收率越高。颜色与吸收率没有直接关系,许多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也很高。NOTENOTE:第34页/共50页35克希霍夫克希霍夫(Kirchhoff)定律定律包括黑体的任何物体的发射率(反映其辐射能力)包括黑体的任何物体的发射率(反映其辐射能力)与吸收率之比恒为一

10、个常数。与吸收率之比恒为一个常数。该温度下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发射率也越大。该温度下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发射率也越大。物体的发射率与黑体发射率之比称为物体的物体的发射率与黑体发射率之比称为物体的黑度黑度 。由于黑体有最大的发射率,物体黑度越大其发射率就越强。由于黑体有最大的发射率,物体黑度越大其发射率就越强。第35页/共50页36 物体的辐射能量分布在所物体的辐射能量分布在所 有的有的 波长范围,其分布关系随温度的波长范围,其分布关系随温度的 改变而改变。改变而改变。 各温度曲线下的面积,表示单位各温度曲线下的面积,表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物体反射的总辐时间、单位面积的物体反射的总辐射能量,称为物

11、体的射能量,称为物体的辐射能力辐射能力E。 随温度的提高,辐射能力急剧增大。随温度的提高,辐射能力急剧增大。第36页/共50页37斯忒藩斯忒藩波耳兹曼波耳兹曼( Stefan-Boltzmann)定律定律 黑体的辐射能力黑体的辐射能力E0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400)100(TE0黑体的辐射系数(也称为Stefan-Boltzmann常量),其值为5.67,单位W.m-2.K-4。 实际物体的辐射能力较黑体低实际物体的辐射能力较黑体低440)100()100(TTE第37页/共50页38 图中各温度曲线下方各波长的纵图中各温度曲线下方各波长的纵轴距离称为辐射强度轴

12、距离称为辐射强度I。各温度有一最高辐射强度。随温度各温度有一最高辐射强度。随温度的提高,最高辐射强度急剧增大,并的提高,最高辐射强度急剧增大,并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即属于可见光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即属于可见光波长范围的辐射能在总辐射能中的比波长范围的辐射能在总辐射能中的比重增加大。重增加大。 500以下,物体的辐射能几乎以下,物体的辐射能几乎全部是红外部分,全部是红外部分,500以上,辐射以上,辐射的波长向可见光转移,物体开始呈现红色,而到的波长向可见光转移,物体开始呈现红色,而到1250 1500时,辐射强度增大,可见光波长范围的辐射增长更时,辐射强度增大,可见光波长范围的辐射增长更多,物体

13、呈亮白色光泽。多,物体呈亮白色光泽。第38页/共50页39温度与色泽的关系温度与色泽的关系炉塘或物料色泽炉塘或物料色泽温度温度/炉塘或物料色泽炉塘或物料色泽温度温度/本身颜色开始转色暗 褐赤 褐。亮 红325以下325520520580580650。830880黄红橘红。白亮 白8809509501000。1350145014501600第39页/共50页40远红外技术远红外技术远红外加热是利用物料吸收远红外辐射器发出的远红外线(波长1150 m ,常用215 m ),转变为热能而将物料加热或干燥。特别适用于有机物、高分子材料以及含水物料的加热,因为这些物料在远红外区有很宽的吸收带(水的远红外

14、吸收波峰为2.7 m ),在受到照射时容易吸收远红外线,吸收后分子发生剧烈的震荡,使之迅速升温.第40页/共50页三种传热方式的概括比较三种传热方式的概括比较传导和对流传热时的传热速率直接与温度差成正比。辐射传热时的传热速率则与温度的四次方之差成正比。传热过程中,传导、对流和辐射往往同时发生。高温(如500以上)时辐射传递的热量在总传热量中会占较大的比重;较低温度(如300以下)对流传热占显著地位。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料间。对流传热发生在流体之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的传热速率都与传热面积直接成正比。第41页/共50页42 在套管换热器中用水逆流冷却热油,水由285K加热到310K,油由420

15、K冷却到370K,设油和水的流量、物性和进口温度不变,若要求油的出口温度降到360K,问换热面积应比原来增加多少(%)? 第42页/共50页43 在套管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却热油(逆流换热),油由420K冷却到370K,水由285K加热到310K。设油和水的物性、进口温度和换热面积均不变,水的流量增加0.2倍,油的流量不变,求水和油的出口温度。 第43页/共50页44 有一套管换器,内管为192mm,管长为2m,管隙的油与管内的水流向相反。油的流量为270kgh-1,进口温度为100,水的流量为360kgh-1,进口温度为10。若忽略热损失,总传热系数K = 374 Wm-2K-1,油的比热Cp,

16、h = 1.88kJkg 1K-1,试求油和水的出口温度分别为多少?(水的比热Cp,c = 4.18kJkg 1K-1)第44页/共50页45 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热的传递有_、_和_三种基本方式,流动的流体向器壁的传热主要靠_。 6、根据总传热方程,强化传热过程,提高传热速率,可以采取_、_和_三方面措施。 、大多数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 8、过热蒸汽的给热系数远远小于饱和蒸汽的给热系数。 ( ) 9、相同条件下,逆流比并流有更大的平均温度差,因此生产中从来不采用并流换热的方式。第45页/共50页46 什么是稳态传热?什么是稳态的恒温传热和稳态的变温传热? 金属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_;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_(水和甘油除外);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提高而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