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树名木普查建档_第1页
浙江古树名木普查建档_第2页
浙江古树名木普查建档_第3页
浙江古树名木普查建档_第4页
浙江古树名木普查建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 术 操 作 细 则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 一六年五月目 录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1 1第二章第二章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3 3第三章第三章 调查调查工工作作.6 6第四章第四章 内业工作内业工作.1414第五章第五章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1818附附 表表.2323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化,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为保护好现存古树名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以及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第二批试点的通知(全绿办20163

2、 号,以下简称通知 )要求和国家林业局机关司局业务委托合同,我省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列为 2016 年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第二批试点省。省绿湿委和省林业厅决定组织开展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为切实搞好普查工作,根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 ,结合浙江省实际,特修订本细则。第二条 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保护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掌握了解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

3、施提供科学依据。第三条 古树名木普查的对象是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普查的范围是全省行政界线范围内的所有区域。第四条 古树名木普查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普查结束后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各普查单位通过全国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将资源普查结果上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第五条 古树名木普查的具体任务是:全面系统地查清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等情况;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子资源档案;建立全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的动态监

4、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定期报告。第六条 古树名木普查采用实地调查、逐株检尺的方法进行调查;普查的具体技术质量要求是:一、树种鉴定正确率 90%以上;二、各项调查因子正确率 90%以上;三、株数漏登率小于 10%。第七条 提交成果数量及发送单位如下表所示: 古树名木普查成果上交清单古树名木普查成果上交清单序序号号成果名称成果名称合合 计计省普省普查办查办公室公室市普市普查办查办公室公室1500 年以上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表 1)112500 年以上古树群调查表(表 3)113500 年以上古树名木照片集114500 年以上古树群照片集115古树

5、名木每木、古树群调查表(表 1、表 3)2116古树名木、古树群照片集2117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表 2)2118古树名木清单(表 4)2119古树名木分类株数统计表(表 5)21110古树名木名录(表 6)21111古树名木分树种株数统计表(表 7)21112古树名木数据库文件21113县(市、区)古树名木普查报告105514县(市、区)古树名木普查质量检查报告105515市古树名木普查报告*5516市古树名木普查质量核查报告*55*者由市古树名木普查办公室负责完成与提交第二章 技术标准第八条 古树名木古树名木 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1.

6、古树古树 指树龄在 100 年以上的树木。2. 名木名木 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名木不受年龄限制。3. 古树群古树群 10 株以上成片生长的大面积古树。4. 古树名木鉴定古树名木鉴定 参见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 。第九条 树龄分真实年龄和估测年龄。1. 真实年龄真实年龄 指依据文献、史料及有据的传说确定的年龄。2. 估测年龄估测年龄 指调查人员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制定的参照数据类推估计的年龄。第十条 古树分为一、二、三级。1. 一级古树一级古树 树龄 500 年以上的古树。2. 二级古树二级古树 树龄

7、300499 年的古树。3. 三级古树三级古树 树龄 100299 年的古树。名木不分级。第十一条 立地因素一、坡向坡向 分东东、西西、南南、北北、东南东南、东北东北、西南西南、西北、无坡向九个坡向。西北、无坡向九个坡向。1. 东坡东坡 方位角 68112。2. 西坡西坡 方位角 248292。3. 南坡南坡 方位角 158202。4. 北坡北坡 方位角 33822。5. 东南坡东南坡 方位角 113157。6. 东北坡东北坡 方位角2367。7. 西南坡西南坡 方位角 203247。8. 西北坡西北坡 方位角 293337。9. 无坡向无坡向 坡度5的地段。二、坡位坡位 分为脊部、上部、中部

8、、下部、山谷、平地脊部、上部、中部、下部、山谷、平地 6 个坡位。1. 脊部脊部 山脉的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 15 米的范围。2. 上部上部 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的山坡三等分后的最上等分部位。3. 中部中部 三等分的中坡位。4. 下部下部 三等分的下坡位。5. 山谷山谷 汇水线两侧的谷地。6. 平地平地 位于平原和台地土地的坡位。三、土壤类型土壤类型 主要有下列 9 个土类:1. 红壤红壤 是浙江省的地带性土壤,其成土过程具有脱硅富铝化、强淋溶作用和赤铁矿化等特点。在浙南通常分布于海拔 800900m 以下,在浙北通常分布于海拔 500600m 以下。2. 黄壤黄壤 是在山地特定的生

9、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强风化、强淋溶作用的富铝化土壤,其成土过程还具有强烈的生物富集作用和游离氧化铁的水化作用等特点。分布于红壤分布上限以上的中、低山的中上部。3. 紫色土紫色土 由紫红色砂页岩、砂砾岩等风化物的残坡积母质发育而成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金衢盆地和新嵊、天台、丽水、泗安、寿昌、文成、庆元等红盆地或谷地内的丘陵地,海拔一般在 500950m。4. 粗骨土粗骨土 是酸性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风化物在强烈的片蚀作用下发育形成的,具有显著的薄层性和粗骨性的土壤。一般分布于陡坡、植被稀疏地段,与红壤、黄壤呈交错分布。5. 石灰土石灰土 指发育于石灰岩,至今仍受母岩风化物强烈影响,呈岩基饱和的一类

10、岩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浙西北低山丘陵地区。6. 基性岩土基性岩土 是发育于玄武岩风化物在弱风化淋溶和弱脱硅富铝化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岩基过饱和的一类棕色土壤。主要分布于新嵊盆地内玄武岩台地边缘、宣城盆地和江山盆地。7. 潮土潮土 指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河湖沉积物和河海、浅海沉积物在周期性的渍水影响下,发展着土体内的氧化还原交替过程的一类土壤。主要分布于河谷、水网平原和河口、滨海平原。8. 滨海盐土滨海盐土 由年代海相或河海相沉积物发育而成的,含盐量 0.1%以上的土壤。分布于滨海平原海岸线附近。9. 水稻土水稻土 各种起源土壤(母质)经平整造田、淹水种稻,进行周期性灌、排、施肥、耕耘、轮作下逐步形成

11、的土壤。第十二条 生长势 根据古树名木叶片、枝条和树干等生长状况,划分为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级。分级标准如下:1. 正常株正常株 正常叶片量占叶片总量大于 95%;枝条生长正常、新梢数量多,无枯枝枯梢;树干基本上完好,无坏死枝繁叶茂,生长正常者。2. 衰弱株衰弱株 正常叶片量占叶片总量 95%50 %;新梢生长偏弱,枝条有少量枯死;树干局部有轻伤或少量坏死。3. 濒危株濒危株 正常叶片量占叶片总量小于 50%;枝杈枯死较多;树干多为坏死、干朽或成凹洞。4. 死亡株死亡株 叶片全部枯死;枝杈全部枯死;干皮全部坏死。第十三条 权属 指林木权属,分国有国有、集

12、体集体、个人个人和其他其他。第十四条 生长场所 分为远郊野外、乡村街道、城区、历史文化街区、远郊野外、乡村街道、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古迹区风景名胜古迹区个类型。第十五条 现存状态 按照古树名木的现有状态选择,分为正常、移植、正常、移植、伤残、新增伤残、新增种。第十六条 测树因子1. 树高树高 指上坡方向自树根至树冠顶部活枝的距离。2. 胸径胸径 指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 1.3 米处的主干带皮直径。分枝点低于 1.3米的乔木,在靠近分支点处测量;藤本及灌木测量地径。3. 平均冠幅平均冠幅 指树冠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垂直投影平均宽度。第三章 调查工作第十七条 组织准备 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

13、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省绿湿委、省林业厅已成立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区)绿化委员会和林业部门要根据全绿办20163 号文件要求,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及各部门的工作。古树名木普查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各县(市、区)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辖区内古树名木的数量及调查工作量,从有关部门抽调熟悉古树名木知识并具备野外调查技术的专业人员,组织成立县(市、区)古树名木普查队。第十八条 普查所应准备的工具、材料如下: 1. 1:5 万或 1:1 万地形图。或近期拍摄(不超过两年)的分辨率不

14、低于 0.5米的航片或经正射校正和影像增强卫片。2. 全球卫星定位仪(GPS) 、数码相机、围尺、10 米皮尺、50 米皮尺、土壤刀、标本夹、高枝剪、勃氏测高器、海拔仪。3. 调查表格、铅笔、粉笔、文具盒、胶卷、工作包。4. 城市总体规划资料、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资料和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资料。5. 古树名木调查的历史资料。近年已搞过正规普查的,要将原资料进行分析,尽量利用,对缺项因子,要认真进行补充调查。6.植物鉴定工具书。7.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操作细则 。第十九条 技术培训 各市、县(区)普查办公室要选配古树名木普查队技术骨干,参加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的省级古树名木普

15、查建档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方法和技术标准。在外业调查开展前,各县(市、区)要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技术骨干要对普查队员进行二次培训,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街道) ,进行试点调查。第二十条 行政界线 本次普查的范围以县(市、区)行政界线为界。县级行政区域界线以林地落界成果确定的行政界线为准,不得擅自改变,却经有关部门批准变更的,须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一条 散生古树名木每木调查采用移动端平板电脑无纸化调查或传统纸质调查。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 散生古树名木野外调查以乡镇(林场、街道)为单位,逐村(林区、居委会) 、逐单位、逐株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填写调查登记表。2. 图上标注图上标注 若采用无

16、纸化调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采集古树名木所在地。若采用无纸化调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采集古树名木所在地。若采用传统纸质调查,若采用传统纸质调查,用 2H 铅笔实地在纸质图上标出古树名木所在地。采用圈点,并注出调查号。3. 表格登记表格登记按照下列要求,在实地逐项登记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 (表1) ,内容不可有遗漏。若采用无纸化调查,直接在平板电脑上采集相应调查因子。若采用纸质调查,登记时使用 HB 铅笔登记,字迹必须工整清晰。1)古树编号古树编号 全县(市、区)古树名木在本次普查中的统一编号(详见本细则第三十条规定) 。已死亡的古树名木不进入全县统一编号,在调查报告中说明。2)县(市、区)名称县(市

17、、区)名称 填记古树名木所在的县(市、区)名称。3)调查号调查号 指古树名木野外调查顺序号。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调查顺序统一编号,填写阿拉伯数字;已死亡的古树名木调查号也要编。调查号由6 位字符构成,前 2 位系乡镇(街道)统一代号(按习惯次序排列) ,后 4 位为古树名木调查顺序号。4)群号群号 指古树群野外调查顺序号,一片古树群编一个号。散生古树名木不填。古树群中每一棵古树需填写此古树群群号,并与古树群调查表 (表3)中的群号对应。群号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古树群调查顺序统一编号,填写阿拉伯数字。群号由 6 位字符构成,前 2 位系乡镇(街道)统一代号(按习惯次序排列) ,后 4 位

18、为古树群调查顺序号。5)树种树种 中名中名按照树种库中所列名称填记;别名别名填记古树名木所处地居民的俗称。树种库中未列出的树种,应及时告知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技术指导组。野外无法确定者应采集标本并编号,同时登记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 (表 2) 。6)位置位置 如实填记古树名木所在的乡镇(街道、林场、农场等) 、村(居委会、林区等) 、小地名名称,小地名是单位内的可填单位名称及具体位置。生长生长场所场所分为远郊野外、乡村街道、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古迹区,打“”确定古树名木所在地的区域类型。纵坐标、横坐标纵坐标、横坐标采用 GPS 实地定位,填记古树名木所在地的经纬度。7)特点特点 散生的古树

19、名木填记“散生” ,打“”确定。 (本次普查古树群中每一棵古树也必须填写登记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 (表 1) ,古树群中每一棵古树本项填记“群状” ,打“”确定)8)权属权属 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据实确定林木权属,打“”表示。9)特征代码特征代码 参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古树名木代码与条码 (LY/T1664-2006) 。单株古树名木的特征代码由 22 位数字组成,包括古树名木标识代码、级别代码、种类代码、树龄代码、树高代码、胸围(地围)代码、冠幅代码、生长势代码、和生长环境代码。具体结构如下:组成码段组成码段占位符占位符说说 明明古树名木古树名木标识代码标识代码古树为 1,名

20、木为 2,既是古树又是名木为 3级别代码级别代码用 1 位数字表示种类代码种类代码描述古树名木的种类,用 4 位数字表示,采用LY/T1439 中树木种类的代码树龄代码树龄代码古树名木的树龄,用 4 位数字表示,名木用8888 表示树高代码树高代码为古树名木的树高测量值,以米(m)为单位计至小数点后 1 位,用 3 位数字表示胸围(地围)胸围(地围)代代 码码为古树名木的胸围测量值,以厘米(cm)为单位,计至整数,用 4 位数字表示冠幅代码冠幅代码为古树名木冠幅测量平均值,以米(m)为单位,计至整数,用 3 位数字表示生长势代码生长势代码表示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正常、弱、濒危、死亡分别表示为

21、1、2、3、4生长环境生长环境代代 码码表示古树名木分生长环境情况,好、中、差分别表示为 1、2、3注:按照实际测量值编制特征代码。不必描述或代码值不足以填满规定位数的,可用“0”补足位。10)树龄树龄 填记古树名木的树龄。年龄类型分真实年龄和估测年龄 2 种情况选择填写。凡是有文献、史料及传说有据的可视作真实年龄。估测年龄在估测前要认真走访,主要采用下列方法:查考寺庙、庭院、墓道的始建或重建年份,判断树木与建筑物的关系来确定时间;根据地纺织、史籍记载或有关文物考证作依据;根据老者的回忆(有的是世代相传的口授) ,辨别其真伪加以估测;按照同一树种在相近的立地环境中其它个体生长记录,如利用伐桩、

22、根盘分析进行推算。11)古树等级古树等级 按照古树年龄,分为 3 级。树龄达到 500 年及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 300499 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 100299 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分别一级、二级和三级打“”选择填记。12)树高树高 对高大乔木用测高器或米尺实测;对灌木、小乔木也可采用竹竿结合米尺实测。采用测高器测量树高时,观测点至树干的水平距离最好用皮尺量取 15、20、30、40 米的整数,同时观测点至树干的水平距离与树高比例以1:1 为宜,要能看清树梢和树根,不可太远也不可太近;如观测点与树基不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时,应注意将要量的水平距先改为斜距,再用皮尺来确定观测点的位置

23、。每个数值应观察两次,且误差小于 1 米。以米(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当观测点与树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时,树高=眼高+观测的树梢高;当观测点处在高于树基的上坡时,树高=观测的树梢高+观测的树基高;当观测点处在低于树基的下坡时,树高=观测的树梢高-观测的树基高。前次调查后始筑有围栏、土墩保护的古树名木,原则上以上次调查时的起始点为基准。13)胸径胸径 乔木量测胸径,灌木、藤本量测地径。胸径指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 1.3 米处的主干带皮直径。分枝点低于 1.3 米的乔木,在靠近分支点处测量。在斜坡上测胸围径时,测定的部位高度应从上坡地面算,不能以下坡地面作为起点;前次调查后始筑有围栏、土

24、墩保护的古树名木,原则上以上次调查时的起始点为基准。检尺时要持平尺子、拉紧,读准卷尺的顺序刻度数值。以厘米(cm)为单位,记至整数。14)冠幅冠幅 分“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量测,以树冠垂直投影确定冠幅宽度,计算平均数。以米(m)为单位,记至整数。15)立地条件立地条件海拔海拔 在地形图上查算,或用海拔仪测定填记。以米(m)为单位,记至整数。坡向坡向 古树名木的地面朝向称坡向,分为 9 种,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无坡项。坡度坡度 可采用坡度仪或者手持 GPS 测定。以度为单位。坡位坡位 分为脊部、上部、中部、下部、山谷、平地 6 个坡位。土壤名称土壤名称 分为红壤、黄壤、

25、紫色土、粗骨土、石灰土、基性岩土、潮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16)生长势生长势 分为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 4 级,按照古树名木生长状况确定生长势级别,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示。调查中发现已死亡的古树名木直接填写,死亡古树不进入各省(区、市)统一编号和资源总量统计。已死亡的古树名木要编调查号,并在总结报告中说明。17)生长环境生长环境 分为良好、差、极差 3 级,按照古树现在的生长环境选择,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示。18)影响生长环境因素影响生长环境因素 填写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的因素。19)现存状态现存状态 按照古树名木的现有状态选择,分为正常、移植、伤残、新增 4 种,在调查表相

26、应项上打“”表示。20)古树历史(名木介绍)古树历史(名木介绍) 简明记载群众中、历史上流传的对该树各种神奇故事,以及与其有关的名人轶事和奇特怪异性状的传说等,字数 300 字以内。名木必须填记。21)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 根据调查情况,填写具体负责管护古树名木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无单位或个人管护的,填“无” ,并说明情况。22)树木特殊状况描述树木特殊状况描述 包括奇特、怪异性状描述,如树体连生、基部分杈(分杈位置高度、各分杈的胸围) 、雷击断梢、根干腐等。如有严重病虫害,简要描述种类及发病情况。23)树种鉴定记载树种鉴定记载 填记古树名木树种的鉴定情况,包括是野外鉴定还是

27、采集标本请专家鉴定,鉴定人姓名、职称、单位和时间,主要参考书等。24)地上保护现状地上保护现状 填记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分有“护栏” 、 “支撑” 、 “封堵树洞” 、 “砌树池” 、 “包树箍” 、 “树池透气铺装”及“其他”等 7 种类型,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示。25)养护复壮现状养护复壮现状 分有“复壮沟” 、 “渗井” 、 “通气管” 、 “幼树靠接” 、 “土壤改良” 、 “叶面施肥”及“其他”7 种类型,在调查表相应项上打“”表示。26)照片及说明照片及说明 古树名木要有全景彩照,照片要清晰自然地突出古树的全貌。照片编号与古树编号古树编号要致。照片如有特殊情况须说明的,可附简单说

28、明,字数 50 字以内。27)调查人、审核人调查人、审核人 由调查人、审核人如实签名填写。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中的古树编号、拉丁学名、科名、属名、平均冠幅、古树保护级别、特征代码等由计算机自动识别、计算的项目,野外调查时可暂时不填,但在内业中必须根据计算机计算、识别结果及时补上。第二十二条 古树群调查一、实地调查一、实地调查 古树群调查采用全林每木实测调查。即以乡镇(林场、街道)为单位,逐村(林区、居委会) 、逐单位、逐片进行,在实地对古树群内的古树逐株进行检尺、调查。每检尺 1 株,即用粉笔在显眼位置做好记号,防止重复检尺和漏检。二、图上标注二、图上标注 用 2H 铅笔实地在图上勾绘出古树群界

29、线,并注出群号。三、表格登记三、表格登记 古树群中每一棵古树仍需登记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 (表1) ,填记内容与要求基本同散生古树。 古树群调查表 (表 3)用于古树群的调查登记。1)填写省、市、县(市、区)名称。2)群号群号 指古树群野外调查顺序号,一片古树群编一个号。与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 (表 1)中的群号对应。群号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调查顺序统一编号,填写阿拉伯数字。群号由 6 位字符构成,前 2 位系乡镇(街道)统一代号(按习惯次序排列) ,后 4 位为古树名木调查顺序号。3)地点地点 是单位内的可填单位名称及具体位置。4)四至界限四至界限 古树群的东、南、西、北四至界限的地性线特征

30、或名称。5)主要树种主要树种 填记古树群所处群落的建群种(注意:建群种可以是非古树)中名;若由多个建群种共同占优势构成群落时,最多填 3 个树种。6)面积面积 根据实地勾绘的图班,在内业求算面积后再填记。以公顷为单位,保留 1 位小数。7)古树株数古树株数 填记古树群中百年以上古树的总株数。8)林分平均高度林分平均高度 填记古树群中百年以上古树的平均高度(算术平均数) 。以米为单位,保留 1 位小数。9)林分平均胸径(地径)林分平均胸径(地径)填记古树群中百年以上古树的平均胸(地)围。以厘米为单位,记至整数。10)平均树龄平均树龄 填记古树群中百年以上古树的平均树龄(算术平均数) 。以年为单位

31、,记至整数。11)郁闭度郁闭度 填记古树群郁闭度。12)海拔海拔 填记古树群最高、最低海拔,以米为单位。13)坡向坡向 填记古树群的地面朝向称坡向,分为 9 种,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无坡项。14)坡度坡度 可采用坡度仪或者手持 GPS 测定。以度为单位。15)土壤名称土壤名称 在红壤、黄壤、紫色土、粗骨土、石灰土、基性岩土、潮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中选择填记。16)土层厚度土层厚度 参照附近土壤自然剖面,填记土壤 A+B 层厚度,以厘米为单位。17)下木下木 填记古树群下木层(包括亚林层、灌木层)的优势树种名称 13种,野外无法直接鉴定的优势种,应当采集标本并编号(注明优势

32、种) 。并填记古树群下木层密度。18)地被物地被物 填记古树群地被层(包括草本层、苔藓地衣层)的主要(优势)植物名称 13 种,对野外无法鉴定的优势种,应当采集标本并编号(注明优势种) 。并填记古树群地被层密度。19)管护现状管护现状 填记古树群管理保护现状。20)人为经营活动情况人为经营活动情况 古树群所在地居民生活、生产活动的主要类型,对古树群产生的影响及程度。21)目的保护树种目的保护树种 填记保护等级最高的古树树种中名、科名、属名。按照树种库中所列名称填记,树种库中未列出的树种,应及时告知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技术指导组。22)管护单位管护单位 根据调查情况,填写具体负责管护古树名木的单位

33、名称或个人姓名;无单位或个人管护的,填“无” ,并说明情况。23)保护建议保护建议 填记对古树群管理保护的建议。24)备注备注 填记其它应说明的情况,包括古树树种的鉴定情况;群众中、历史上流传的与该古树群有关的各种神奇故事、名人轶事和奇特怪异性状的传说等。25)调查人、审核人调查人、审核人 由调查人、审核人如实签名填写。古树群调查表中的科名、属名、林分平均高度、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龄等由计算机自动识别的项目,野外调查时可暂时不填,但在内业中必须根据计算机识别结果及时补上。第二十三条 树种鉴定。非疑难树种,由县(市、区)调查人员确定;调查人员无把握定名的疑难树种,应采集叶、花、果或小枝标本及照片

34、,同时填写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表 2)中的标本采集记载有关栏目,包括标本产地、调查号、采集人、采集日期、标本部位等,其中调查号应与古树名木调查号一致。再由县(市、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标本鉴定;县(市、区)无法确定的,将照片送市(地、州)鉴定,以此类推。特别重要的古树名木,请专家现场鉴定。第二十四条 照片拍摄。照片拍摄的数量与要求如下:1. 古树名木要用全景彩照,一株一照。奇特怪异木要体现“奇” 、 “怪”特色。2. 古树群需单株拍照,并应选择三个不同角度整体拍照。3. 在古树名木调查表和古树群调查表相应栏中填记摄影者;内业时补充填记照片编号(古树编号) 、内容(树种) 、摄影者、摄影时间等

35、。 4. 照片的具体尺寸及分辨率要求可参见全国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第四章 内业工作第二十五条 标本压制与鉴定。调查人员无把握定名的疑难树种,采集叶、花、果或小枝标本及照片,及时送县(市、区)专业技术人员鉴定;县(市、区)无法确定的,标本及时送市鉴定。县、市鉴定人在鉴定的同时,应填写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 (表 2)中的“原处理记载” 、 “原鉴定”和“鉴定记录”的有关栏目,如果鉴定尚有疑问或无法鉴定,则并将标本及时送省鉴定。省级鉴定人员在鉴定的同时,应填写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 (表 2)中的“鉴定记录”有关栏目,包括中文名,所属科、属,鉴定摘要,鉴定人情况与签名,鉴定时间等。各级鉴定人应

36、及时将鉴定结果反馈给调查组。第二十六条 调查图纸扫描与配准。将外业调查标注的古树名木位置、古树群界线、调查号、群号图纸清绘后,对纸质图进行扫描,扫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根据扫描图上的地理坐标,利用 GIS 软件进行坐标配准,对扫描图进行地理校正,底图配准的地理坐标系统一采用 2000 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 。第二十七条 图面资料矢量化根据配准后纸质图的古树名木位置、古树群界线、调查号、群号等信息,采用手工描绘的方法对图面资料进行矢量化,形成古树名木资源数据矢量图层。矢量化图层结果以.shp 格式存储。第二十八条 调查表格检查与整理。一、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古树群调查表。1逐

37、一对按调查号排列的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古树群调查表进行检查、整理;2对调查表进行调整归类,以便于统一编号。先按照年龄(分为 500 年以上、300499 年和 100299 年三类)归类;然后对同一类按照镇(街道、乡、林场) 、村(居委会)的统计年鉴次序排列;同一行政村(居委会)内的古树名木则按树种、树龄(由大到小)等排列次序调整排列。二、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按调查号顺序检查、整理。第二十九条 数据录入并补全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古树群调查表经全面检查验收后,才能输入计算机。数据录入采用双轨制作业,将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和古树群调查表中的数据和内容输入电脑。部分项目野外调查暂时

38、未填,但在内业数据录入过程中必须根据计算机识别结果及时补上,并同时补全纸制调查表中空缺内容。第三十条 古树编号。古树编号为 10 位字符,由县(市、区)统一代码+保护级别+顺序号构成。其中县(市、区)统一代码为 4 位字符(如临安市为0124) ;保护级别为 1 位字符(0、1、2、3 分别代表名木、1 级古树、2 级古树、3 级古树) ;顺序号为 5 位字符。对整理好的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按顺序统一编号,并录入电脑。注意古树编号不包括已死亡的古树名木。第三十一条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三十二条 上交表格整理与装订一、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表 1) 、古树群调查表(表 3) 。1. 上交县(市、区)

39、、市、省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古树名木调查表和古树群调查表,按照古树编号次序排列。2. 上交国家绿化办的古树名木调查表和古树群调查表,分别 500 年以上古树名木和平均年龄达 500 年以上古树群两类,按照古树编号次序排列。二、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表 2) 。按照古树编号次序排列装订。三、古树名木清单(表 4) 。按照古树编号次序排列打印、装订。四、古树名木分类株数统计表(表 5) 。按照古树编号次序排列打印、装订。五、古树名木名录(表 6) 。按照古树编号次序排列打印、装订。六、古树名木分树种株数统计表(表 7) 。按照古树编号次序排列打印、装订。第三十三条 照片整理。一、照片编号照片

40、编号 数码照片导入电脑后及时进行整理、编号。照片编号即古树编号。同时将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和古树群调查表中的照片编号(古树编号) 、内容(树种) 、摄影者、摄影时间等说明记录在照片名中。数码照片均需刻光盘上交。二、打印数量打印数量 照片打印数量根据树龄而异:500 年以上古树名木和古树群分别 4 套,其中县、市、省、国家各 1 套;500 年以下古树名木和古树群分别3 套,其中县、市、省各 1 套。三、照片整理照片整理 照片打印后,要求先依据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和古树群调查表在照片背面用特种铅笔写上照片编号(古树编号) 。照片的整理次序与要求如下:上交县(市、区) 、市、省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办公

41、室的照片集,其排列次序按照古树编号次序,也即按照树种、树龄(由大到小) 、乡镇(习惯排列)次序排列。上交国家绿化办的照片集,分别 500 年以上古树名木和平均年龄达 500年以上古树群两类,按照古树编号顺序排列。照片集要求选用正规的档案相册,照片背面的编号、说明性插条上的照片编号(古树编号) ,要求与有关表格对应。第三十四条 古树名木普查报告的编写以市、县(区)为单位编写,参考提纲如下:前言(调查目的意义、历史调查情况、依据、主要成果)一、调查区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2.社会经济概况。二、工作概况1.组织与领导(领导小组、调查队伍组织) ;2.培训与试点;3.内外业工作过程(调查时间、完成工作

42、量) ;4.质量情况;5.经费使用情况。三、调查内容与方法1.调查对象与内容;2.调查方法(年龄测定与估计、树种鉴定、树高测定、胸围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3.工作程序。四、古树名木资源1.资源现状 种类,数量,质量,分布(行政区域分布、水平与垂直分布、生境分布) ,权属等;2.现状评价 资源数量(种类、数量)特点,质量(年龄、树高、胸围、冠幅、生长情况、分布)特点,动态(与历史调查结果比较)趋势等。五、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1.保护管理现状 基本情况(组织机构、单位与人员、法制建设、科学研究、宣传与教育) ,主要成效,主要经验;2.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法规、资金、技术) ;3.保

43、护管理建议与措施(分别针对政府、主管部门、技术部门、社会大众等阶层提出合理建议或措施) 。第三十五条 建档与微机动态监测管理 普查结束后,成果资料经同级普查领导小组审查定稿,并经市、省普查领导小组检查和抽查合格后,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著录、编号,形成完整的古树名木资源档案,并实行微机动态监测管理。第三十六条 各普查单位需通过全国古树名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将资源普查结果上报至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第五章 质量管理第三十七条 组织与领导 一、省、市、县(区)成立相应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全省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县(区)普查工作领

44、导小组要及时贯彻执行省领导小组布置的各项任务,统筹协调和督促辖区内的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有关的重大事宜,包括指定负责人,组织普查队伍,落实调查经费,组织普查成果的审查论证。二、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配合国家绿委办公室的工作,负责全省普查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的审定,组织成立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省级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各级普查成果的审定。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配合省普查办公室的工作,具体负责市级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络,县(市、区)级普查的技术支持,县(区)级普查工作质量核查。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普查工作方案 ,分解和落实调查任务,购置调查图纸、仪器、设备、用品,收集历史调查资料,印

45、制调查表格,负责日常协调联络和技术支持,组织县级调查质量检查。三、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技术指导组具体负责全省普查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的起草,县(市、区)普查队专业骨干的技术培训,市、县(区)普查工作质量的抽查,省级普查成果的汇总。四、县(市、区)古树名木普查队按照县普查办公室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的要求,具体负责古树名木的实地调查、成果资料汇总,及时向上反馈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普查队成员要求工作责任心强,具备地形图、测树、植物分类、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好抽调具有野外调查经验,熟悉古树名木基本情况的专业人员参加,同时聘请当地对古树名木有较深入研究的专家作技术指导。第三十八条 管理制度 省、市、县(

46、区)各级要建立健全普查技术责任制和工作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调查质量的监督,逐级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把好调查监督工作质量关。一、县普查办公室应加强对普查队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县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责任制和质量奖惩办法。原始记录必须有调查员签字方可生效。发现不按操作细则调查而出现问题,应追究当事人经济、行政责任。二、实行普查质量检查制度。市、县(区)普查办公室和省技术指导组在加强巡回技术辅导的基础上,采取调查组自查、县普查办公室检查、市普查办公室核查和省技术指导组抽查相结合的形式,以操作细则为依据,对普查工作质量进行控制。质量检(核、抽)查应分工作阶段和工序进行,如实填写质量检查记录,并出

47、具有相关人员签字的质量检(核、抽)查报告。三、实行普查成果审查论证制度。县(市、区)级上交给市、省的古树名木普查成果资料,市级上交给省级的成果资料,以及省级上交给国家的古树名木普查成果资料,必须经同级古树名木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审查论证。第三十九条 质量检查形式与要求一、小组自查 调查小组应分别调查区域、工作阶段、工序,对形成的成果资料及时进行全面的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必要时应到实地核对。二、县级检查 县(市、区)普查办公室组织成立质量检查组,在各组自检合格基础上,分别外业、内业对各调查组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检查面要广,对各调查组都要进行检查,检查类型要齐全,古树群与散生古树、古树与名木、远

48、郊野外、乡村街道、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古迹区等各种类型兼顾;对各组的检查数量应不少于普查总量的 10%。三、市级核查 市普查办公室组织成立质量核查组,对辖区内各县(市、区)逐县(市、区)组织核查,核查数量不少于该县普查总量的 5%。四、省级抽查 省普查工作技术指导组要对各市的普查结果进行抽查,抽查数量不少于该市普查总量的 5%。第四十条 检(核、抽)查方法与内容一、检(核、抽)查方法 一般采用原调查方法进行检(抽)查。二、检(核、抽)查内容 1. 树种鉴定情况 要求被检(核、抽)查的古树名木树种鉴定正确率 90%以上。野外未能鉴定,但已按细则要求采集标本并及时送交上级鉴定的,视为鉴定正

49、确。树种鉴定正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正确鉴定的古树数量(株)树种鉴定正确率 = 100%检(核、抽)查的古树总数量(株)2. 株数漏登率 在被检(核、抽)查的地域范围内(实际检查时可以行政村、自然村、山头、沟谷等具有明显范围界线的地域为单位) ,古树名木与古树群的株数漏登率要求小于 10%。株数漏登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检(核、抽)查实有数量(株)调查数量(株)株数漏登率 = 100% 检(核、抽)查实有数量(株)3. 调查因子正确率定量调查因子 各项定量调查因子,包括经纬度、坡度、海拔、土层厚度、年龄、树高、胸(地)围、冠幅等,古树群尚包括面积、郁闭度等。测量误差要求小于 10%。误差允许范围之

50、内者,以调查值为准;反之,则以检(抽)查值为准。测量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检(核、抽)查值调查值测量误差 = 100% 检(核、抽)查值定性调查因子 各项定性调查因子定性正确,填写无误。 古树名木调查表中的拉丁学名、科名、属名、古树保护级别, 古树群调查表中的古树株数、林分平均高度、平均胸围、平均年龄、古树保护级别等由计算机自动识别或计算的项目,不计入检(核、抽)查因子总数。其它的任何缺项(包括调查者、时间等)均视作错误。调查因子检(核、抽)查结束后,计算调查因子正确率,要求90%。调查因子正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正确调查因子总数调查因子正确率 = 100% 检(核、抽)查因子总数检(核、抽)

51、查过程中,及时填记古树名木普查差错项目检查记载表(表七) ,计算树种鉴定正确率、树种及株数漏登率和调查因子正确率。第四十一条 工作质量评定普查工作质量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工作质量评定的标准如下表所示:质质 量量 评评 定定 表表质 量 等 级优 秀良 好合 格不合格树种鉴定正确率95%95%9095%90%调查因子正确率95%95%9095%90%株数漏登率5%510%510%10%三项评定标准中,若有一项指标属于不合格,质量等级即判定为不合格;如上项均达到合格以上,则按最低的一项标准评定。第四十二条 检(核、抽)查结果的处理1. 对外业调查(包括实测与记载)不符合操作细则规定的,检(核、抽)查组应予及时指出,督促调查组更正。2.以调查组或乡镇(街道)为单位的县级检查,以及以县、市为单位的抽查,如果质量评定等级属于“不合格” ,则扩大检(抽)查面,最后视情况作出补课或返工的决定。第四十三条 古树名木质量检(核、抽)报告编写县级检查和市级、省级抽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汇总检(核、抽)查情况,撰写县级或市级、省级古树名木质量检(核、抽)查报告。报告提纲如下:一、检(核、抽)查内容与方法二、检(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