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同步训练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同步训练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同步训练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同步训练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下)同步训练: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基础作业1下列加黑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 (qi è)兀兀(w ù)穷年D 迥乎不同 (jin)群蚁排 衙 (yá)C弥 高 (mí)赫然 (hè)小楷 (k i)D气冲 斗牛(d òu)澎湃 (pén)迭起 (di é)2加黑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弥高(满)锲而不舍 (刻)B兀兀 穷年 (一年到头 )诗兴不 作 (起,发 )C迥 乎不同 ( 差得远 )沥尽心血 (滴 )D目不 窥园( 从缝隙中看 )气冲 斗牛 (凶猛

2、的牛 )3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C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4课文的作者选取了闻一多先生哪两部分事迹来写?为什么要选取这两部分?_5课文中是否存在对比性的描写?请你概括出来。_6文中运用了叙述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简析哪些内容主要运用叙述,哪些内容主要运用议论。_7你是否还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其他事迹,请概括写出一个事例来。_二、提高作业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

3、诗兴不作而研究()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 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不动不响,

4、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8分别选择下列各组中最适合文意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A 兴趣志趣乐趣B图的贪的恋的C结果成果硕果9文中画线部分语句表达效果非常好,请你依次分析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语句表达效果好。答:(1) _(2) _10文中哪几个四字短语具体而深入地描写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刻苦与勤奋 ?请写在横线上。答: _11第二段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八个字可否删去?理由是什么 ?_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内容。_13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把你的感想写在下面。(20字以内)_三、热点考题(2

5、0XX年·芜湖市)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奉献的真谛在于创造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 人生只有在奉献的过程中才放出异彩。 然而,我们过去常将奉献理解为无私奉献:为他人出力做事,分文不取;或倾囊中之物给予他人,不期回报。这固然好。但我要从另一角度来谈奉献,即奉献的真谛在于创造,绝不只是无私奉献。无私奉献要牺牲个人利益,人们要达到这一境界实为不易。电视剧渴望中的刘慧芳就属于这一类奉献的人物。人们呼唤、热爱这样的人物,但一般人毕竟难以企及。可是另一些模范人物,如勤奋钻研攻克科技难关的 “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及带领一方致富的企业家等,他们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紧密结合,想出新方法,做出新成绩

6、,作出新奉献,恰恰是这样一种奉献创造性奉献,社会才走向了进步。我并不想贬低牺牲个人利益的无私奉献,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正是靠着这种奉献, 人们才克服了种种困难: 就是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 无私奉献的人增多, 同样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同样会博得我们的赞扬。 但生活并不会仅仅因为无私奉献的增多而自动富足、美满起来, 尽管它能够让世界充满爱。社会主义社会绝不是只靠感情获得发展,它靠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更多的则是依赖创造性奉献而达到的。人们曾经对劳模在市场经济中应否收取劳动报酬的事情争论过, 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观念的偏颇。相反,创造性奉献则充满活力,它使生活变

7、得五彩缤纷,富有魅力,它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的同时也兼顾了个人利益,这就像开掘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一样,不断推动着人们去创造、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去奉献。 我们衷心期望社会涌现更多的无私奉献者,但必须要经历创造性奉献的阶段,这种创造性奉献是无私奉献的。前奏,是走向无私奉献不可跨越的阶梯。( 选自时事报告20XX 年第 3 期。作者王小回,选文有删改)14作者认为奉献的真谛“绝不只是无私奉献”,为什么 ?_15什么是“创造性奉献”?_16文中说:“人们曾经对劳模在市场经济中应否收取劳动报酬的事情争论过,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观念的偏颇。 ”这种偏颇的观念是什么 ?_17为什么创造性奉献能使社会走向进步?_

8、答案与提示1D2C3D4做学问和参加革命两部分。这两部分更能体现闻一多的崇高和伟大。无论做人与做学问,闻一多先生都值得人们钦佩。5存在。一是闻一多先生与有些人的对比;二是闻一多先生做学问与参加革命斗争的对比。6对闻一多先生刻苦研究学问的内容主要运用叙述;对闻一多先生革命斗争中大无畏的行动表现的内容主要运用议论。7如:闻一多 1912 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欢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 笔记等,1916 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8志趣B 贪的硕果9(1)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闻一多先生对古籍研究的浓厚兴趣。(2)运用形象化的动词“吃尽、消化尽” ,同时也运用拟人化

9、的方法,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对文化史钻研的渴望及深入。10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11不可以。 因为叙述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事迹是为了证明闻一多先生在做学问上不“说”而“做” 。这八个字与全文呼应,也起到了印证作用。同时,也起强调作用,强调在不“说”的情况下,却“做”出了卓越的成绩。12表现闻一多先生勤奋而刻苦地研究中国的典籍文化。13本题为开放题,无统一答案。可扣住说与做,言与行谈启发,可扣住继承古文化及精神传统谈价值,可扣住勤奋、刻苦谈学习精神。14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无私奉献要牺牲个人利益,人们要达到这一境界实为不易。(2)生活并不会仅仅因为无私奉献的增多而自动富足、美满起来。15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