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共营养师相关知识_第1页
二级公共营养师相关知识_第2页
二级公共营养师相关知识_第3页
二级公共营养师相关知识_第4页
二级公共营养师相关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一)   维生素的共同特点1.以维生素本身的性生活能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2.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3. 维生素不参与机体组成,也不提供能量;4. 人体每日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维生素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发生;5. 某些维生素存在具有一种以上结构类似、功能相同、活性大小不一的存在形式。脂溶性维生素的特点:A. 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在,在肠道吸收时也与脂类吸收有

2、关。B. 排泄效率低,长期摄入过多时可在体内蓄积、产生毒害,甚至发生中毒。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A. 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B. 容易从尿中排除体外,且排出效率高,故摄入后一般不会产生蓄积和毒害作用,除非一次性大剂量摄入。C. 绝大多数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加各种酶系统工作,在中间代谢的许多环节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D. 其体内营养水平多数都可在血液和尿中反映出来。5、还有一些维生素人们目前了解甚少,对他们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硒的生理功能 1抗氧化作用 2 硒促进体内多种代谢活动 3  硒是肌肉的正常成分  4硒参与眼中光

3、感受器使光子转换成电信号的能量转换过程,从而增强视力。5硒在体内有拮抗和降低多种重金属的毒性作用。可与银、汞、铅等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物质,对人畜抵御环境中重金属污染起一定作用。6硒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7硒有抗癌作用  有文献报道,硒能抑制淋巴肉瘤的生长,使肿瘤缩小;硒胱氨酸对人的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有治疗作用。增加硒的摄取,可减少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二、(一)硒与克山病  (二)硒与肿瘤  (三)硒与心血管疾病(四)硒与衰老 (五)硒与免疫力低下(六)硒与肝纤维化(七) 硒与其他疾病(

4、一)糖尿病(二)甲状腺功能障碍     (三)生长发育(四)视力下降及眼科疾病(1)作为谷胱苷肽过氧化酶(GSH-PX)的重要组成成分。 GSH-PX是维护健康、防治某些疾病所必需,在体内具有抗氧化功能、清除体内脂质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它是强氧化剂(效力比维生素E高500倍),能特异性地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转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促进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为无毒的化合物,从而对细胞膜有保护作用,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2)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调查发现机体缺硒可引起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克山病,硒的缺乏还可以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心肌纤维

5、坏死,心肌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伤。研究发现高硒地区人群中的心血管病发病率较低。(3)有毒重金属的解毒作用。硒与金属有较强的亲和力,能与体内重金属,如汞、镉、铅等结合成金属-硒-蛋白质复合物而起解毒作用,并促进金属排出体外。(4)其他功能。硒还具有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及抗肿瘤的作用。研究发现,硒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及神经性视觉损害,由白内障的糖尿病引起的失明经补硒可改善视觉功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硒缺乏地区的肿瘤发病率明显增高。(5)硒参与甲状腺素的代谢。近年来发现的、型脱碘酶都是含碘酶,它们能将甲状腺素(T4)转变成活性更强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益处: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

6、源是家畜肉和乳类的脂肪,还有热带植物油(如棕榈油、椰子油等),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它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但如果饱和脂肪摄入不足,会使人的血管变脆,易引发脑出血、贫血、易患肺结核和神经障碍等疾病不饱和脂肪酸是用于调整人体的各种机能,排除人体内多余的“垃圾”,也就是由于摄入了过量的饱和脂肪酸以后形成多余的脂肪。如果人体一旦缺少了不饱和脂肪酸,那人体各方面的机能就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 EFA)指机体不能合成,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的亚油酸和n-3系列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事实上,n-6n-3系

7、列中许多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人体可利用亚油酸和常见的三种必须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油酸。1.是磷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合成前列腺素(PG)、血栓素(TXA)及白三烯(LT)等类二十烷酸的前体物质 3.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 4.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二)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1)组成磷脂的重要成分:磷脂是线粒体和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必需脂肪酸缺乏时,磷脂合成受阻,会诱发脂肪肝,造成肝细胞脂肪浸润。2)对胆固醇代谢十分重要:体内约有70%的胆固醇(cholesterol)与脂肪酸结合成酯,方可被转运和代谢。缺乏必需脂

8、肪酸,胆固醇将与一些饱和脂肪酸结合,易造成胆固醇在血管内沉积,引发心血管疾病。3)合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前列腺素是由亚油酸合成的局部性激素。参与血液凝固的调节、血管的扩张与收缩、神经刺激的传导,生殖和分娩的正常进行及水代谢平衡等。4)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亚麻酸(-3)可在体内转变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DHA在视网膜光受体中含量丰富,是维持视紫红质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此外,必需脂肪酸可以帮助因x射线、高温等因素而受伤的皮肤迅速修复。评价:-亚麻酸是-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母体,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只能从自然界摄取。它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有“植物脑黄金”、“血液营

9、养素”和“维生素F”之称 。-亚麻酸属于-3系脂肪酸,它进入人体后在一种去饱和酶的作用下,在人体中衍生为EPA和DHA。科学家研究证明:EPA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抗心律失常、抗类风湿、降低血脂、舒张血管的特性。-3系脂肪酸有益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皮炎、癌症、抑郁症、神经分裂症、痴呆、过敏等。同时DHA还是人体大脑脂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力和视网膜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亚油酸进入人体后,在同一种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由于亚油酸大多存在于食品当中,同时,又由于植物油中的含量较高,人体很容易摄入,目前,城市居民对于亚油酸的摄入已经是过量了。由于目前人们在饮食上不够注意

10、,已经造成了亚油酸、-亚麻酸摄入的比例失调,从而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人体里摄入亚油酸过多,会表现为血黏稠度增加,容易引起血管痉挛 必需氨基酸的定义(名词解释):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直接供给的氨基酸。包括: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人体必需氨基酸有九种: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丝氨酸和组氨酸。 对人体来说,组氨酸可由普通的中间代谢产物合成,因此一直被认为是非必需氨基酸,但随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婴儿体内的组氨酸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生长需要,所以组氨酸被认为是婴儿的必需氨基酸。组氨酸存

11、在于香蕉,葡萄,肉类,禽畜,牛奶以及奶类制品中。此外,组氨酸也存在于绿色蔬菜中,不过含量较少。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和精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如果饮食中经常缺少上述氨基酸,可影响健康。 (一) 赖氨酸(Lysine ):促进大脑发育,是肝及胆的组成成分,能促进脂肪代谢,调节松果腺、乳腺、黄体及卵巢,防止细胞退化; (二) 色氨酸(Tryptophan):促进胃液及胰液的产生; (三)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参与消除肾及膀胱功能的损耗; (四) 蛋氨酸(又叫甲硫氨酸)(Methioni

12、ne);参与组成血红蛋白、组织与血清,有促进脾脏、胰脏及淋巴的功能; (五) 苏氨酸(Threonine):有转变某些氨基酸达到平衡的功能; (六) 异亮氨酸(Isoleucine ):参与胸腺、脾脏及脑下腺的调节以及代谢;脑下腺属总司令部作用于甲状腺、性腺; (七) 亮氨酸(Leucine ):作用平衡异亮氨酸; (八) 缬氨酸(Valine):作用于黄体、乳腺及卵巢。 (九) 组氨酸(Hlstidine):作用于代谢的调节; (十) 精氨酸(Arginine):在幼儿生长期,精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食物中铁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肉类等动物性食物中,含量高,吸收率比较高

13、,10%20%;受干扰比较少.另一类是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含量低,吸收率比较低,1%5%;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防治缺铁性贫血的基本方法有:在保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摄入适量的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脏、猪血等。肉类等动物性除本身含有血红素铁外,还促进其他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蔬菜水果还有一定量的血红素铁,且含有可以促进血红素铁吸收的维生素C,宜每天摄入,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以促进铁的吸收;选择强化铁的食物,如加铁酱油等;避免干扰铁吸收的物质,如茶、咖啡、纤维等;使用铁锅烹调食物;当饮食不够均衡时可使用含铁的营养补充剂。动物性食物大于1/3 优质蛋白质要大于1/3孕早期

14、孕妇补钙 在妊娠早期(0-12周),妈妈每天向胎儿提供的钙从0增加到50毫克。孕妇在孕早期钙的适宜摄入量是每天800毫克。由于孕早期胚胎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孕妇在孕早期的钙推荐摄入量和孕前一样。如果你膳食均衡,只要注意摄取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及其制品,虾皮、豆制品,芝麻酱,海带,深绿色蔬菜等)即可,同时,适当运动,常晒太阳,让体内自身合成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营养门诊负责人李光辉医生指出,如果膳食合理,孕早期一般不需要额外补钙(即吃钙片)。 孕中期孕妇补钙 0从孕中期开始,你要更加注意合理搭配饮食,适当增加乳类及其他富含钙质的食品与维生素D的摄入量,同时,适当

15、进行外源性补充(即吃钙片)。孕妇在孕中期每天的钙适宜摄入量是1000毫克。通常而言,你应该从怀孕4月(即孕中期)开始考虑补钙的问题,因为胎儿这个时候进入了快速增长期,骨骼和牙齿等发育都需要钙的支持,为了保证胎儿身长的正常增长,必须保证脊柱、四肢、头颅骨及牙齿的正常钙化(或骨化),这就需要有足够的钙盐。 孕晚期孕妇补钙 从妊娠7个月,进入孕晚期后,胎儿骨骼的钙化速度就骤然加快,这时候胎儿需要大量钙质,你需要摄入1200毫克钙。胎儿每1千克体重每月需要100150毫克钙,才能保证骨骼的正常钙化。在整个胎儿发育过程中,胎儿体内的钙储备中有80是在孕晚期积累的,以怀孕3839周时最高。此外,甚至还有研

16、究发现孕晚期补钙效果更佳。 什么是高血压?  正常血压:收缩压在90-140毫米汞柱之间,也就是常说的上压,舒张压,也就是下压, 在60-90毫米汞柱之间.  不过,60周岁以后,年龄增长10岁,这个收缩压的正常值也同同增加10毫米汞柱.如舒张压过高,则提示有小动脉硬化或痉挛,危害性较大.例如70岁 150/90  140/100近20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我国几乎增加了一倍,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高血压病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它不仅仅是一种病,同时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

17、,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得了高血压怎么办呢?    一般我们都是选择药物控制,而且降压药一旦服用,就不可随意停止,否则,血压反弹之后更难以控制.    因为今天是来讲营养的,所以用药方面我就不多说了,主要讲一下饮食方面的.1、高血压病人必须控制盐的摄入:保证水钠平衡   一般主张每日用盐控制在3克左右,(正常人一天是6克  相当于1啤酒瓶盖)  象咸蟹,咸笋,咸菜,咸鸭蛋,榨菜,腌肉等咸的的东西应尽量不吃或少吃.那些加碱

18、或发酵粉、小苏打制成的面食、糕点也应尽量少吃。2、 该吃些什么呢? 可以选择吃些含优质的蛋白质食物,如何选择(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有腿)鱼,大豆还有豆制品,象豆腐,豆腐皮等.   大豆是植物蛋白质,对心血管病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虽无降压作用,但也有防止中风和降血胆固醇的作用。所以我们主张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动物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为好。3、每日要饮适量温开水,最好清晨喝一杯白开水,有调节血液黏度的作用,可以净化血液,又能通便。(不可用力排便,防止脑血管意外)4、多吃些含钾、镁、碘和锌高的食物。因为这类微量元素,有降压和保护心脏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

19、功能。常见的菜有芹菜和茄子,家禽类、鱼和瘦肉含钾量也高,海产品一般又含丰富的碘和锌。而冬瓜,西瓜可利尿。 5、同时应注意“平衡膳食”,要荤素搭配,主食中最好粗细粮相结合.吃饭要有规律性,不要吃太饱,晚餐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不抽烟,不喝酒,心情要轻松愉快。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会      远离高血压8字箴言      低盐盐,危害生命的“秘密杀手”      减肥体

20、重减少1KG,血压下降1毫米汞柱      减压不良心理因素可导致高血压      限酒酗酒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应是低盐,有适量蛋白质,有丰富维生素,低胆固醇及适量微量元素等   高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血脂成分增高的一种疾症。   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   高血脂它不象高血压那样会有头晕,面色潮红等症状

21、,一般无自觉症状,只是去医院体检,大生化一查,就发现了高血脂.常见于肥胖人群。高血脂的危害性并不亚于高血压,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三大易患因素之一.大家都知道血液是流动的,血脂高了,血液的粘稠度就增加,流速就减慢,血液里那些油的东西就慢慢沉淀下来,日积月累,会形成栓子,栓塞,引起各类并发症.   膳食治疗是高血脂治疗的柱石.高血脂饮食的"五个原则”: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饮食。 低热量:大部分高血脂患者体型肥胖,因此,减少总热量,是主要的减肥方法,通常是每周降低体重0.5-1公斤合适。 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血中甘油三酯受饮食影响较大,而胆固醇受饮食的影

22、响相对要小。但长期大量进食高胆固醇的物质如蛋黄、动物内脏、鱼籽等,也可以导致高血脂。 下面我来例举些既营养丰富,又可降胆固醇的食物     (1)豆制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身体对蛋白利用,经常食用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    (2)香菇、黑木耳:香菇的主要有效成分在菌帽,黑木耳具有很好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的,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炖汤的形式,单单炒的话,营养是不容易吸收的.    (3)洋葱、大蒜:每天吃一个洋葱,能使血有害胆固醇"转化成有

23、益心脏的胆固醇。大蒜也可使血中总胆固醇降低。我以前认识的一个老干部,他就有每天吃两粒大蒜的习惯.    (4)海鱼类:含有大量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   (5)脱脂牛奶、酸奶:长期饮用脱脂牛奶、酸奶,其血中胆固醇含量比一般患者少50%以上。   (6)茶叶:试验证明饮茶能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我们电视上看到牧民长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并不高,与常喝茶及运动有关。    (7)高纤维饮食:被称为现代人的第七营养素,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

24、,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燕麦是首选食物,每日吃一杯燕麦,总胆固醇至少可降低5%左右,使患心脏病的危险下降10%。     我们有些年纪大的人很喜欢用猪油炒菜,请大家改掉这一习惯,因为猪油里面的成分几乎都是饱和脂肪酸,不易被利用和排出的.老年人的膳食营养人到老年,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其生理特点表现为脏腑气血 精神等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因此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的安排显得更为主要,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外观形态的变化自然一目了然,如须发渐白,稀疏。老年人皮

25、肤弹性减弱,皮肤松弛,眼睑下垂,面部皱纹增多,额头、眼角出现抬头纹、鱼尾纹.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褐色斑.反应迟钝,步履蹒跚等。代谢及生理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1.1身体成分改变 人体组成成分随衰老而发生缓慢变化.人体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蛋白质和脂肪,前三项称为瘦组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脂肪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脂肪在体内分布也在改变,更多地分布在腹部及内脏器官周围。许多老年人并不一定比年轻时胖,但大多老年人都会发现自己局部胖了,即腰围、腹围增加了。1.2 代谢功能改变基础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人体在生命过程中经常不断地变化,新的组织不断形成,旧的分解,这就是新陈代谢。基础代谢

26、是指在静卧状态下,在适宜的气温环境中为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消耗的能量,单位时间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医学上常用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作为观察新陈代谢的指标之一。基础代谢率下降,加之老年人体力活动量减少,结果是能量消耗减少。1.3老年人骨的无机盐含量下降老年人导致骨密度降低。一般在30岁40岁时人体的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增高逐年下降,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绝经期妇女更是严重。1.4器官系统的功能改变1.4.1消化系统的变化,如牙齿松动、脱落,会影响食物咀嚼。舌上味蕾减少,使老年人味觉明显减退,对甜、咸味都不敏感。老年人胃酸分泌不足,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影响对食物的

27、水解及消化。将导致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率降低。肠蠕动缓慢,易患便秘,同时增加了有害物质在肠内停留时间。1。4。2 心血管系统功能变化,由于老年人心肌细胞内有脂褐质集聚,胶原和纤维增多等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减退,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活动,又因血管硬化,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压,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远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1.4.3 视觉器官的功能变化,老年人眼球晶体弹性降低,眼周肌肉的调节能力减弱,视力减退。易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患。1.4.4神经系统变化,老年人记忆力、听力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肢体动作不到位导致老年人易发生意外伤害。1.4.5 免疫系统功能改变,伴随老化进程的进展,

28、免疫功能逐渐降低,使老年人对外界的刺激、伤害的应变能力下降,对各种疾病更为敏感,整个机体的协调作用和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也会减退。1.4.6其它 神经与心理功能、肾功能、肝代谢能力均随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老年人的体成分、新陈代谢、器官功能等的改变,是一个随年龄增高而缓慢的生理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可因疾病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加速或延缓。老年人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加强身体、心理各方面的保健对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及推迟生理功能老化进程尤为重要,在膳食营养方面的妥善安排与调整亦是重要措施之一。2. 目前老年人的主要营养问题 老年人的营养问题,既有营养缺乏病存在,也有营养不平衡所引起的慢性病。由

29、于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同时老年人体力活动过少,他们容易出现“三高”症状,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老年性疾病。有些老年人担心胆固醇增高,什么都不敢吃,结果造成一些必需营养素摄入不足,直接影响了身体健康。其实,只要注意合理搭配,就能达到老年人全面营养的需求。21 营养缺乏症依然存在由于老年人的食欲下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上大多数老年人缺乏平衡营养的知识,因此,老年人群中可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症。2.1.1蛋白能量的营养不良PEM老年人机体的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合成代谢比分解代谢低,导致细胞功能下降,所以蛋白质对老年人的营养十分重要。由于肝,肾功能和肠胃功随年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30、蛋白质的摄取量不宜过多,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取1克即可,并注重高生物学价值的优质蛋白的供给,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1/3以上以奶类、蛋类、鱼类、瘦肉和蛋白质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2.1.2 维生素缺乏老年人维人素的供给要充足,特是维生素A、E、B1、B2 、C和叶酸,维生素A可维持正常视力;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和增强免疫功能,有抗癌作用;维生素E是天然抗氧化剂,可捕获自由基,延长细胞寿命。维生素E抗氧化效果与硒,维护生素C有协同作。有研究说明维生素B2缺乏会引起脂质过氧化程度升高,总之维生素对老年人改善化代谢,增强免疫力,促进食欲延缓衷老,维护持老年人健康等重要作用,其供给量应相对高于成年人。2.1.

31、3微量矿物质缺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钙的吸收能力降低,体力活动减少,又减少了钙在骨的沉积,同时,我国居民钙的摄入普遍不足,而妇女在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的减少,骨脱钙和骨质疏松的程度加剧,所以膳食中应足量补充。老年人容易发生贫血,这与老年人对铁的吸收能力下降;膳食中铁的供给不足,胃酸缺乏等因素有关,膳食中应注意。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硒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以防止衷老,老年人血硒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抗氧化能力下降,膳食中应适量的供给。2.2 与营养有关的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2.2.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第一号杀手”之称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大量研究

32、证实,许多因素是因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最主要的是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其次是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精神紧张和缺乏体力活动等。2.2.2骨质疏松症 一般认为内分泌改变,钙摄入不足缺乏煅炼和遗传是造成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而骨峰值(人一生中最高的骨密度值)低是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饮食不当,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户外活动及锻炼(出现骨质减少)等,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2.2.3肥胖症 老年人肥胖可能导致多种老年慢性病率,增加。如肥胖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产生对葡萄糖不耐受和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也与肥胖都有关;肥胖还是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的危险因素。2.2.

33、4 糖尿病:调查显示,糖尿病近年发病增加迅速,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80%患者超重或肥胖,肥胖与高血糖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膳食于预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糖尿病人必须终身执行膳食控制通过,总能量,提供均衡营养,达到维持理想体重,控制血糖水平及避免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目的。3.老年人的合理营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要求老年人膳食原则为:食物要粗细搭配,易于消化;积极参加适度体育活动,保持能量平衡 3.1 营养全面、食物不宜过精,应强调粗细搭配 3.1.1营养全面丰富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尤其是消化和代谢功能,直接影响人体的营养状况,如牙齿脱落

34、、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缓慢,使机体营养成分吸收利用下降。故老年人必须从膳食中获得足够的各种营养素,尤其是微量营养素。因此老年人要注意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较为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较低的脂肪并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丰富全面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较多的膳食纤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的糖类占全类总热量的55%65%脂及占20%30%蛋白质10%14%,还有新鲜的蔬菜500克和适量的水果,这样的膳食,结构基本可以达到平衡。此外少饮或不饮酒,适度参加体力活动并保持心情开朗,情绪乐观。老年人能量于蛋白质推荐摄入是(RNI)年龄 能量 MJ(Kcal) 蛋白质(gld) 男 女 男 女60岁 7.94(190

35、0) 7.53(1800) 75 6570岁 7.94(1900) 7.10(1700) 75 6580岁 7.74(1900) 7.10(1700) 75 65同时特别关注老年以出现的营养缺乏症的问题。如: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特别是70岁以后,机体骨骼系统的新陈代谢速率降低,骨组织除旧速率大于更新速率的变化,经年累积的结果是骨密度降低。中老年妇女在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了机体骨骼系统的新陈代谢,同样造成大量的骨质丢失和骨密度降低。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适量补充钙制剂或补充大豆异黄酮产品来调整骨代谢速率,达到稳定骨质代谢的作用。 3.1.2 不宜过精,粗细搭配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

36、,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于吸收利用。但食物不宜过精,应强调粗细搭配。一方面主食中应有粗粮细粮搭配,粗粮如燕麦、玉米所含膳食纤维较大米、小麦为多;另一方面食物加工不宜过精,谷类加工过精会使大量膳食纤维丢失,并将谷粒胚乳中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丢失。 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或者胆固醇偏高的老年人,可以选用提纯的乳清蛋白和大豆蛋白制品,它们经过现代生产工艺分别从牛奶和大豆中提取,胆固醇含量极低,也更容易被消化。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预防便秘有重要作用。 对于“三高”人群,每天服用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是有好处的。由于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吸

37、水功能,能增加大便水分和体积,从而刺激肠道蠕动,防止便秘,使粪便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致癌物质及时排出体外,大大减少肠道癌和痔疮等的发病几率;膳食纤维还能吸附胆汁酸、胆固醇等,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降低胆酸及其盐类的合成与吸收,达到防治冠状动脉硬化、胆石症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除此之外,膳食纤维还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改善糖耐量,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起到预防老年性便秘的作用。膳食纤维还能改善肠道菌群,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近年的研究还说明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纤维对血糖、血脂代谢都起着改善作用,这些功能对老年人特别有益。随着年龄的增长,非传染性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

38、尿病、癌症等发病率明显增加,膳食纤维还有利于这些疾病的预防。 胚乳中含有的维生素是抗氧化维生素,在人体抗氧化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下降,使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险增加,故从膳食中摄入足够量抗氧化营养素十分必要。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铬对维持正常糖代谢有重要作用。 32 积极参加适度体育活动,保持能量平衡 老年人基础代谢下降,从老年前期开始就容易发生超重或肥胖。肥胖将会增加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险,故老年人要积极参加适宜的体力活动或运动,如走路、太极拳等,以改善其各种生理功能。但因老年人血管弹性减低,血流阻力增加,心脑血管功能减退,故活动不宜过量,否则超过心脑血管承受能力,反使功能受损,

39、增加该类疾病的危险。因此老年人应特别重视合理调整进食量和体力活动的平衡关系,把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内。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即消瘦烦渴之意,现代医学发现它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而引起的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威胁身体健康。糖尿病通常分为型糖尿病和型糖尿病两种1糖尿病的流行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改善,应激状态的增多,世界糖尿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2004年糖尿病发病数达到2.4亿。而在我

40、国,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已由15年前的0.67%上升到近年来的3.21%,其中型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95%以上,最近在全国11个省市中对4万多20岁至74岁的常住人口进行的糖尿病调查表明,糖尿病发病率为3.21%,糖尿病的“后备军”(糖耐量低减)的发病率为4.76%。以12亿人口估算,我国2074岁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2000万以上,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不低于3000万,两者合计5000万。专家们估计,如果糖尿病得不到有效控制,至2010年,我国发病人数将达到6000万。此外,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关。在年龄高于6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

41、11.62%,值得提出的是,型糖尿病还有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增加的趋势,这主要与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人群的增加有关。 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以下“三高”特点: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由此明显看出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是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2、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与分型2.1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2.1.1、遗传因素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型中其重要性达90

42、%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型。 2.1.2 精神因素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状肾上腺素、胰岛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1.3 肥胖因素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

43、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2.1.4 长期摄食过多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制,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 2.1.5 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2.1.6、妊娠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2.1.7

44、、基因因素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 2.2 临床表现及分型2.2.1 临床表现:糖尿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同时可出现皮肤易长疖或痈、妇女有外阴搔痒、老年人皮肤搔痒等症状。2.2.2分型 糖尿病可分为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免疫介导和特发性两类)、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45、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 3、糖尿病人的营养防治 3.1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必须要先明确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正常代谢。 3.1.2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症状。 3.1.3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 3.1.4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期糖尿

46、病产妇的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3.2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基本的措施,是一切治疗的基础。饮食对糖尿病又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治疗十分重要。传统中医认为:消渴多因嗜酒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消谷耗津,纵欲伤阴而改阴虚燥热发为本病。如黄帝内经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曰:“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梁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指出肥胖者、生活富裕者多患此病,这与现代医学认识糖尿病的病因相一致。血糖的高低因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食物的

47、多少和种类密切相关,因而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早在50年代以前,中外治疗方案均以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为主。据临床实践证明,这种饮食结构对糖尿病病人的胰岛功能并无益处,而高脂肪饮食还会加重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病变,高蛋白饮食则会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增高。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3.2.1 饮食定时定量 根据年龄、性别、职业、标准体重(身长-100)×0.9估计每日所需总

48、热量。男性比女性每天所需热量要高约5%。而年龄大小不同所需热量也有差异,一般是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千卡数为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平均各高5%-10%每公斤体重/日。而不同体力劳动者每天消耗能量也不同。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日消耗30-35kcal热量;中等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消耗35-40kcal热量;重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每天需40kcal以上热量。一般来说,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使病人体重保持正常体重的5%左右,常可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3.2.2 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饮食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和调整。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9、,又要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为宜。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孕妇、乳母或特殊职业者及其它合并症的病人可酌加至1.5g左右;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为好,如肥胖病人,尤其有血脂过高或有动脉硬化者,脂肪摄入量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2.3 饮食计算及热量计算 供给机体热能的营养素有3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每克可供热能4kcal(1kcal=4.184kj),脂肪每克供热能9

50、kcal(37.74kj)。糖尿病病人可据其劳动强度将每人每天需要的总热量(kcal)按照碳水化合物占60%、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的比例分配,求出各种成分供给的热能,再按每克脂肪产热9kcal,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每克产热4千卡换算出供给该病人不同营养成分需要的重量,可一日三餐或四餐。三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四餐热量分布为早餐1/7,其余三餐各2/7。例如:一个体重60kg的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常体型的成年糖尿病病人,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kcal的热量计算,一天总热量为2400kcal,按以上比例分配即1440kcal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360kcal热量来自蛋白质,

51、600kcal来自脂肪。提供这些热量需供给360g碳水化合物,90g蛋白质,66g脂肪。 4、糖尿病的预防 专家指出糖尿病的预防四要点为:4.1 多懂一点 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4.2 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不要认为吃就是福,有时吃也能吃出麻烦来,要适当地吃,科学地吃,有道理地吃,不能胡吃乱吃。 4.3 是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我们已经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英国有一句谚语说:“

52、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一条。 关于肥胖,还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肥胖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做苹果型肥胖,体型像个苹果,是圆的,肚子特别大,四肢则较细,也叫中心性肥胖。这种肥胖者的脂肪都堆积在心脏、胰腺、肝脏和肾脏周围,对身体影响很大,容易得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苹果型肥胖在男性较为常见,女性也有。另一种叫做梨型肥胖,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和大腿,这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稍微小一点。当然还是以不胖为好。如果你有苹果型肥胖,腰围很粗,就更得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4.4 放松一点,这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

53、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有这种情况,也许你原来还得再过两年才会得糖尿病,只因为一次大的精神刺激,很长时间愁眉不展,可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总之,我们要做到平衡膳食来预防糖尿病,同时对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膳食治疗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营养与膳食,人民卫生出版社痛风过去痛风在欧美国家发达国家比较多见,尤其多发于王后将相等锦衣玉食的贵族阶层,故被称为“富贵病”。由于它发作时非常疼痛,严重时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疗也会在数天内自然痊愈,来去如风,因此老百姓也称之为痛风。近10多年来,随着亚洲地区,特别是我国人民

54、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认为在我国比较少见的痛风也开始出现并逐年增加,尤其高发于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据某省会城市公务员队伍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程度不同的高尿酸血症症状的干部达到了9.3,而发展为痛风的患者更是达到了0.7,高于社会平均水平0.3的一倍有多,远远高于癌症的发病率,已成为目前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性疾病。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四:一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人们普遍追求高档精细的食物,尤其是公务员队伍存在相当程度的吃喝应酬风,导致过多摄入了蛋白质含量、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二是自动办公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公务员队伍普遍缺乏适当的体力活动,体重超标现象非常严重,尿酸排

55、解不畅;三是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以往被漏诊和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丹毒、骨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的痛风,得到了及时准确的诊断;四是公务员群体中男性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女性,在政法等特殊部门,比例更是高达10:1,而痛风好发于成年男性,发病人群中,男性占95。因此,痛风疾病在男性占主要成分的公务员队伍中表现尤为突出。毫无疑问,痛风已导致了公务员群体大面积的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公务员个人与家庭的幸福,也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和对外形象。因此必须提高该群体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导入,注意生活规律和开展必要的饮食调养,以减少痛风疾病的发生。一、痛风发病病因:对痛风的最

56、新研究成果标明,人体内有多种酶参与尿酸的生成过程,其中有几种酶促进尿酸生成,它们分别是:1、磷酸核糖焦磷酰胺转移酶;2、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3、腺嘌呤磷酸糖核糖苷转移酶;4、腺苷去胺基酶;5、嘌呤核苷酸磷酸酶;6、5核苷酸酶;7、黄嘌呤氧化酶。这些酶的活性增加时,尿酸生成增加;相反,尿酸生成减少。在这些酶中,以黄嘌呤氧化酶最为重要。痛风症多由先天体内酶的缺陷所致,但也与后天饮食不当等诱发因素有密切关系。若无遗传痛风体质不一定要有痛风家族史,则不容易因饮食过度而引起痛风,但若有尿酸过高体质,则可透过饮食控制来减少或预防痛风的发病。而营养过剩和失衡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痛风在公务员群体中呈现多发化

57、和年轻化的趋势。二、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及高危人群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风是由先天嘌呤代谢异常紊乱引起,属遗传性。继发性痛风主要是由疾病、滥用药物、饮食结构失衡等引起,多发男性及绝经期妇女,患者中男女比例大约20:1。该病发作的症状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1、急性期:表现危关节发红,肿痛,主要发生在四肢末端等处,并有反复发作倾向,化验检查血清尿酸含量增高(正常值为,尿酸酶测定法:男性18044微摩尔/升,女性155357微摩尔/升。部分病人血尿酸可正常)。痛风病人绝大多数首次发作时主要临床症状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起病急骤,首次发作常始于凌晨,也常见于午夜突然发病,每

58、因关节剧痛而惊醒。通常只累及外周个别关节,约50病例的首次发作关节为第一脚趾关节。在整个病程中,90以上的病人均有第一趾关节受累的病史。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皮色潮红,甚至发亮,有时可见静脉扩张和淤瘢,活动受限。局部症状迅速加重,数小时内可达到高峰,导致病人辗转反测,难以忍受。常常伴有全身不适,甚至恶寒战栗,体温升高,可达39度以上,伴心动过速,肝脏肿大,出现多尿等症状。初次发作后,轻者在数小时或12天自行缓解,重者持续数日或数周后消退。炎症消退后,局部皮肤呈暗红、偏淡紫色,皮肤皱缩,伴有脱屑和轻度瘙痒,以后皮肤损伤逐渐恢复。除趾关节外,四肢关节均可受累,但大多数为下肢关节,越是肢体远端关节受损,其症状也越典型,对于关节受累的分布及其组成,有人分析了国内报道的879例痛风,依次为第一趾关节(58.7)、趾关节(11.7)、掌指、指间关节少见。初发时,大多数为单关节炎症,但偶尔也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病情反复,可发展为多关节炎。患者血中白细胞数可增高,红细胞沉降可加速。一般经12周后症状缓解,关节功能逐渐,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