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改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改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改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改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古代种芋法的技术演进及对当今农业的贡献 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 脱建波 学号:2013110335古代种芋法的技术演进及对当今农业的贡献摘 要: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国是芋的起源地之一。本文以齐民要术为研究材料,详细的说明了种芋法的技术传承和改进,齐民要术·种芋第十六为种芋法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文中详细介绍了种芋法的古今技术差异以及古代种芋法对当今生产的意义,对于今天“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有机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齐民要术; 种芋法; 技术改进;意义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是天南星科植

2、物,俗称为芋头、芋艿。古亦称芋魁、蹲鸱等。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国是芋的起源地之一。战国时期管子·轻重甲篇(公元前四世纪)、史记·货殖列传(公元前一世纪)等古籍已有芋的记载1,2。秦时卓氏迁蜀,就因所说汶山(即泯山,古时可泛指川西北山区)之下盛产“蹲鸱”,赖此可以终生不饥,便放弃了迁北之葭萌而自愿远迁临邛。成都和彭县出土的种芋、采芋画像砖瓦,更是生动地反映了汉代成都平原水芋的大田种植情景3。西晋南北朝时种芋经验已相当成熟,已有十四种芋品种。所以当时“蜀汉既繁芋,民以为资”,成为举国皆知的常识。唐代仍是普遍种芋,就连锦里先生杜甫也是“园收芋粟不全贫”4,竟然在这个北方

3、诗人的心目中,芋也与粟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到了南宋时期,我国有些平川地区,还以“芋区”和“粟陇”为夏季主要农田景观5。芋在唐宋广泛种植的同时,由于冬小麦的逐渐推广,使所有传统夏粮在它的面前相形见绌,随着旱地粟冬小麦和水田稻麦轮作制的建立,能用于种芋的闲田日渐减少。南宋以后,芋便下降为一般蔬菜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加入WTO后的发展进程,芋作为一种营养保健食品进入国际市场,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表明,全球芋的生产总面积约为1,077,660公顷,其中80%以上在非洲,15%左右的面积分布在亚洲,平均产量约6.1吨/公顷,由此可见芋仍是一些地区的

4、重要农作物6。我国仅山东省2001年芋种植面积已达6.4万公顷,出口芋类产品已达总产量的30%以7,8。在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研究芋的种植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自然科学历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对于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倡导有机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是芋植物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1.齐民要术中关于芋的描述据齐民要术纪录,“蜀汉即繁芋,民以为资”9。说明在汉代四川成都平原芋的生产十分繁盛,可见南方种芋技术应早于黄河流域。齐民要术中提到,“芋,大葉實根駭人者,故謂之芋”。“芋,其莖謂之”。9这两句话向我们介绍了芋

5、的名字的由来以及其外形,为后来的种植食用提供了参考。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当时芋的品种:“凡十四等: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有車轂芋,有鋸子芋,有旁巨芋,有青邊芋:此四芋多子。有談善芋,魁大如瓶,少子;葉如散蓋,紺色;紫莖,長丈餘;易熟,味長,芋之最善者也;莖可作羹臛,肥澀,得飲乃下。有蔓芋,緣枝生,大者次二三升。有雞子芋,色黃。有百果芋,魁大,子繁多,畝收百斛;種以百畝,以養彘。有早芋,七月熟。有九面芋,大而不美。有象空芋,大而弱,使人易飢。有青芋,有素芋,子皆不可食,莖可為菹。凡此諸芋,皆可乾腊,又可藏至夏食之。又百子芋,出葉俞縣。有魁芋,無旁子,生永昌縣。有大芋,二升,出範陽、新鄭。” 9正

6、如上面的表述,齐民要术记录的芋有14种之多,并对品种名称和特点均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有君子芋,像斗那麽大的中心大球茎,有车毂芋,锯子芋,旁巨芋,青边芋,这四种侧面的小球茎多。有谈善芋,中心球茎有汲水瓶大;但子芋少,叶象伞,红色;叶柄紫色,有丈余长;容易熟,味好,是最上等的芋,梗可作汤煮肉,很肥,很腻人,要有好的清凉饮料才能解口。还有蔓芋、鸡子芋、百果芋、早芋、九面芋、像空芋、青芋、素芋。记录中还反映出当时人们已具有像谈善芋这种优良品种的概念,还指出了像早芋这种在七月就能采收的早熟品种。2.齐民要术中关于芋种植的记载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芋第十六指出:“种芋区,方深皆三尺。取豆萁内区中,

7、足践之,厚尺五寸。取区上之濕土,与粪和之,内区中箕上,令厚尺二寸。以水浇之,足践令保泽。”“取五芋子,置四角及中央。足践之。旱数浇之。萁烂,芋生,子皆长三尺。一区收三石”。9较详尽的叙述了种芋的操作要点:种芋:区三尺见方,三尺深。掘好后,在区底铺上豆萁,踏紧要有一尺五寸厚。将区里掊出来的湿土,和粪拌匀,在区里豆萁层上,铺一尺二寸厚的一层。浇上水,踏过,让水分可以保存住。取五个子芋,摆在区四角和中央。盖土踏紧。天旱时多浇几次水,到豆萁腐烂后,芋可长三尺高。一区收三石芋。齐民要术中还提到了另外的种芋法:“宜擇肥緩土近水處,和柔,糞之。二月注雨,可種芋。率二尺下一本。芋生根欲深,其旁以緩其土。旱則澆

8、之。有草鋤之,不厭數多。治芋如此,其收常倍。”在这个方法中,贾思勰认为种芋时应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种植,施加人畜的粪提高肥力。在二月种芋的时候可以种芋,芋适合种植二尺深,在它的周围松土利于其生长,及时浇水锄草可以增加产量。齐民要术对芋种植的时间、地点、浇水和施肥等的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充分体现了齐民要术继承和发展了种芋法的技术内涵,充分反映了公元六世纪以前和六世纪中种芋技术的辉煌成就,并为种芋法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3.现代芋的种植方法3.1 选种种芋应该选芋短肩宽、芋身肥壮的子芋,必须从无病害母株上选头肥大,柄中长,顶芽充实、粗壮完整,芋肉带紫红色,槟榔花纹多,无病虫斑,单重50

9、 g 的子芽作种。没有预芽的盲眼芋不能留作种芋。为了防止种芋表面带菌,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消毒;如种芋上附有蚜虫等害虫可在消毒时加上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 倍液10-11,浸种芋2030 min,晾干育苗。3.2 催芽在冬至前后,选背风向阳、排水便利的砂壤土作为苗床,将种芋切去尾部,蘸上草木灰,排于苗床上;然后盖上3 cm 细沙,淋水,并注意保温;或将种芋混细土堆于屋内,浇水,并在催苗期间保持土壤湿润。3.3 选地芋不宜连作,连作会造成土壤养分亏缺,特别是微量元素亏缺;另外连作还会造成有毒物质积累,病虫害加重,每年应与水稻或其他作物轮作12。在芋地选择上,以耕作层在25

10、 cm 以上、含有丰富有机质、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为宜。3.4 播种芋头大田覆膜种植, 一般在4 月上旬日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播种,原则上以终霜出齐苗为最佳播种时间。大棚种植,播种期一般在2 月中旬。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降到65%75%时,按行距40 cm 开沟浇小水双沟播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均匀喷洒种芋。播种时,种芋顶芽向上,株距30 cm左右,每666.7种植3 5004 000 株,并保持双沟三株种芋成“品”字形。最后覆土,种芋的覆土应以播种封沟后芋顶至地面的距离保持在45 cm 为宜13。3.5 田间管理芋头全生育期需钾较多,尤其是生长后期,缺钾易造成芋头变

11、小、品质下降。因此,前期根系与叶片逐步生长,需以氮肥为主,从稀到浓,薄肥勤施,促进叶片迅速生长;结芋期应适当减少氮肥供应,控制叶片生长,增施磷、钾肥,尤其是钾肥,以促进地下部的生长;后期控制肥水供给,尤其是氮肥供给,以促进母芋养分转化,提高品质14。3.6 科学用水6 月下旬以前,适当进行沟灌保湿;6 月下旬以后,要在畦沟长期蓄水,水量以刚刚淹没沟底为度,一直到芋头收获前20 d 排干沟水。在高温干旱季节,畦土温度高,为防止烧伤植株及芋头,中午切忌淋水或灌水,必须待太阳下山,或早晨土温较低时才能淋水或灌水14。3.7 适时追肥一般幼苗出土达90%以上时,便可以追施第1 次肥,施10%-20%人

12、粪尿15 t/hm2,以后每隔15-20d施浓度为25%的人粪尿加尿素30.0-37.5 kg/hm2 或碳铵75-120 kg/hm2 淋施;4 月下旬以后,植株开始迅速生长,可每隔10-12 d,施30%尿水15.0-22.5 t/hm2,同时还可根据植株长势适当增施硫酸铵、尿素等速效化肥;5 月下旬,结合中耕培土,在2 行中间开沟施入猪牛栏粪22.5 t/hm2、花生麸7.5 t/hm2、复合肥750 kg/hm2、钾肥150 kg/hm2, 施后培土; 并可根外喷施100 mg/kg 多效唑及0.2%磷酸二氢钾2 次,以养根保叶,促进球茎膨大14。3.8 培土抹芽培土是确保芋头正常生长

13、、增加球茎养分积累的关键环节。培土可以促发不定根生长,增强抗旱能力,抑制顶芽生长,提高品质15。全生育期一般培土2-3 次,5 月下旬,进行第1 次培土,填平种植穴;6 月中旬,结合除草和松土,进行第2 次培土;7 月下旬进行最后1 次培土,培土时要求土层厚度均匀。在封行前应及时割去芽,结合施肥重新进行培土,盖没侧芽。4 古今种芋法的对比4.1 区种芋法齐民要术继承和发展了“区种芋法”。区种芋法所实行的是精耕细作,集中地使用灌溉水和肥料,集中地使用人力,以求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反对“广种薄收”的浪费人力物力,在一定的实地条件配合中,是有积极意义的16。例如在水源地带,山陵多而平地少,水土流失情况

14、严重,肥源缺乏,劳动力有剩余的情况下,用区种芋法这种园艺式栽培的精耕细作法,来换取高额的收获,既直接有利于本地区的农业劳动者,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为本地区和下游地区减少灾害,是与现代生态农业科学理论相吻合的。但过去的精耕细作,劳动强度大,既不能利用畜力,更谈不上利用机器,如此生产市场价格不高的粮食,劳动效率是不高的。所以从现代农业的观点出发,区种芋法绝不是获得芋丰产的唯一方法,但是区种芋法对于“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有机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4.2 播种 当今芋的种植仍沿用了齐民要术中关于播种的方法,从播种的时期,播种的深度到播种后的浇水等措施与齐民要术的记载基本相同,如播种期一般在2

15、月中旬,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降到65%75%时,按行距40 cm 开沟浇小水双沟播种。但当今的芋种植又对这些措施进行了改善,并加入了施肥和药剂处理的措施,为芋的增产提供了基础。4.3 土壤施肥作物是种在土壤里的,人们很早就对如何利用、改良土壤、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有了认识。先民对种芋的土壤一直采取主动态度,想方设法去改良和维持它的肥力;并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把土壤耕作、作物轮作和施肥等措施加以综合运用的方法,才使我国的农田使用了几千年而不衰敝;其中施肥是恢复和维持地力的最主要的措施。齐民要术记载了六世纪时的肥料种类有人粪尿和牛、羊、猪等畜粪,还有蚕粪、缫蛹汁、兽骨灰、草木灰和

16、陈墙土。还在种芋区注意利用沤制的有机肥,在区底先铺一尺五寸踏紧的豆萁,再将拌粪的湿土盖在萁上,浇透水,踏紧保持水分让豆萁尽快沤烂,萁烂芋生。其实埋得厚实的上年豆茎是不容易腐烂的,在吸水保墒方面会有作用,供给养分方面可能不会那么快。正是由于先民很早就认识到使“地力常新壮”,种芋法中的施肥技术促使种芋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农业中种芋时虽然继承了古代关于土壤施肥的理念,但现今广泛利用人工肥料而忽视粪肥的使用,往往会对土壤肥力产生一些有害影响,这与有机种植的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当今种芋的施肥措施应效仿古代的“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理念。4.4 芋的田间管理技术芋栽种后到收获的田间管理,芋农向来就很重视,做得

17、很精细。锄地,是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特有的一项创造。齐民要术·种芋第十六:“有草锄之,不厌其数”。对芋的植物特征研究发现,芋根为肉质纤维根,大部分分布在25cm较浅的土层内。根系的根毛较少较短,这是在水生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征,从而决定了根的吸收能力较弱的特性。高温的中午松土除草,会使芋根系旁的温度过高,水分损失而影响了根系的吸收,从而使芋叶出现萎蔫状态。由此可见先民们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对芋的耕锄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是多么难能可贵!这样的耘锄技巧正适合芋根系的植物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为现代芋的田间管理技术制订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资料。芋的壅根培土与芋球茎的生长发育关系极为密切,由于新

18、生芋是从芋的上端开始发生,若任其自然生长,地下球茎易露出地面,经阳光照射球茎难以膨大。所以芋若不培土,就会大大影响产量和品质。5齐民要术种芋法对当今生产的意义齐民要术是公元六世纪后魏贾思勰所著的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对我国后来农学具有广泛而重大影响的专著。齐民要术·种芋第十六全篇引录了氾胜之书·种芋篇的内容,继承和发展了种芋法的技术内涵,为种芋法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种芋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古代芋的生产,芋作为古代先民的度荒杂粮,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唐宋时代“芋区”和“粟陇”为我国南方一些平原地区夏季的主要景观,它标志着中国古代芋生产进入最繁盛的时期。

19、由于冬小麦的推广种植和粟、麦、稻轮作制的建立,芋生产由盛转衰,芋由度荒杂粮转为以作蔬菜为主的种植地位。但是芋作为一种主要的蔬菜作物在当今社会被广泛的种植和食用,因此齐民要术中关于芋种植的方法对当今芋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芋的绿色有机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齐民要术种芋法中区种法、使地力常新壮说、芋移栽法以及芋田间管理技术的锄芋、壅根培土等技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是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农学遗产中一束绚丽的、光彩照人的花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当今“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有机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 考 文 献1公元前四世纪 管子·轻重甲篇M.2公元前一世纪 史记·货殖列传M·3陈虹·四川芋薯类作物的消长研究J·农业考古,2002,(3):223224.4杜甫著, 南邻辑 · 全唐诗M·卷226载.5范成大·遂宁府始见平川喜成短歌M·范石湖集·卷16载.6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年鉴1997年M·北京:中国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